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优化路径研究

2022-04-08 05:17郭知平廖大伟
关键词:从严治党政治生态

郭知平,廖大伟

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444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高质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全面深层次展开,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实现了从净化、营造再到优化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大跨越,管党治党从以前的“宽松软”转变为当前的“严紧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确认识和理解新时代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握影响党内政治生态净化的影响因素,探寻进一步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路径,对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确保党长期执政、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

一、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从形式上和内容上来说,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事物本身也会发生性质、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并非自动地、久而不变地产生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党性和自身修养也并非无条件生成和维持,需要不断加以优化发展,才能够走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发展。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自觉,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性要求。

1.实现党根本宗旨的现实需要

新时代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对党执政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具体实践,关乎党的根本宗旨的实现。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1]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治国理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政治生态的营造到政治生态的全面净化,反映了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信念与初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协同推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实现我们党根本宗旨的现实需要。

2.当代政党建设的理论自觉和理论涵养之需

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政党理论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现实。政治生态是指一定时期各政治主体在政治实践中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和状态,受某一时期社会政治、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政治传统等诸多要素的综合影响,也是一定时期政党形象、政党党风、工作作风和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马克思曾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2]政治生态的净化离不开自我革命、刀刃向内这一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3]20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至今,不断运用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并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学习会议上提出“政治生态”这一概念,此后该概念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话语和关键词。2015年1月13日,在中央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反腐败问题时指出,“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我们必须重视政治文化的浸润滋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4]。202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过的《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要求,地方党委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净化政治生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组要“涵养良好的机关政治生态”。由此可见,从“重构政治生态”“净化政治生态”到“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涵养政治生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的理论自觉。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浸润、涵养党内政治生态。新时代要积极弘扬中国精神,以不断更新的党的先进理论、先进思想来培育党性、责任和担当,以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坚持正确政治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握党的建设的时代性、原则性,需要不断发扬革命精神,进一步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在自我革命的锻造中焕发党的强大生机和活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理论修养,以作风转变凝聚党心民心,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人民至上。经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的堤坝不断加固,锲而不舍、坚强有力地纠“四风”、树新风,严格要求党员干部恪守党纪党章党规,不做政治上的“两面人”。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5]中共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3]20积极健康的政治生态是良好的工作作风的现实表现,有利于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做到权为民所用,更好把握每个党员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水准。非正确的价值观、扭曲的权力观、浮躁武断的政绩观,会滋生不良的政治生态,从而妨碍党的政治建设,影响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进展。党的政治建设事关政治生态的氛围根基,事关政治生态的长久维护。全面从严治党执行不力,会不利于良好政治生态的延续;党的建设工作得到时刻贯彻和有力落实并取得成效,会维持政治生态健康良好的状况,政党执政就会坚强有力。

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影响因素

中共十八大以来,一系列严肃党风政风的规定和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如“八项规定”“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四史教育”等。围绕政治生态廉政建设等高风险部位,着力发现和整治隐形变异的工作作风,力戒权责失衡、“四风”等管理漏洞和问题风险点,使政治生态建设得以不断向纵深推进,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我们仍然要保持警醒意识、革新意识,正确认识党的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隐性问题,针对管党治党中制度执行力弱化、党性修养缺失、廉能执政素质有待提升、监管不到位和执政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以系统的、整体的、发展的观点去认识、把握和解决。

1.管党治党中制度执行力弱化

完善的制度可以不断激发组织潜力,提高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时能够抑制潜规则和不规范等不良乱象的产生,让公共权力在行使过程中不脱轨变道。然而,当制度存在的某些漏洞一时得不到修补完善时,制度的刚性就会大打折扣,导致公共权力越界变质,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环境。如果党风廉政建设不充分,党规党纪难以发挥其应有约束作用。例如,党内一部分领导干部,由于自身的政治素养、思想境界不高,使党风廉政建设流于形式、流于过程,工作中存在形式大于实质的不良现象,缺乏针对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党规党纪缺乏系统性学习和感悟认知。另外,受封建文化糟粕影响的“官本位”“一言堂”“家长制”等错误思维,也会对制度的刚性带来冲击,削弱制度的约束效应和应有效果,造成制度的传达领会和贯彻落实不力。就目前看,混淆权力和权利关系,利用公共权力搭便车、小官巨贪案件、“一把手”权力监督缺失等现象,严重影响部分地区的党内政治生态。

2.党性修养缺失

部分党员干部由于理论学习不到位,对自身党性修养不够重视,会带来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不良现象。例如,缺乏对权力的敬畏、滥用权力是部分党员工作中经常存在的现象,导致权力、权利不分,事务工作与日常生活不分,政治生活边界感模糊。政治生活作风也是党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党员干部政治生活作风出现问题,政治生态不正之风便会滋生蔓延,影响社会风气和政府公信力,造成脱离群众、最终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

邓小平曾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6]。除官本位、家长制思想外,还存在一些不良的封建特权思想、宗法思想、迷信思想、不合时宜的人情社会的庸俗心态。不信马列信鬼神,一旦精神上缺“钙”,就有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就会堕入腐败深渊,从而动摇党的执政之基。宗派主义、私心杂念丛生,会衍生“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市场经济、消费社会中的享乐主义、奢靡主义,会诱惑、产生经济上贪婪、贪图享乐、权力寻租;心中无戒、为所欲为,初心失守、迷失自我,心存侥幸、自我安慰等,会造成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直接影响政治生态的整体环境。

3.廉能执政素质有待提升

市场经济下消费社会的多元价值观,奢靡主义、享乐主义之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党员干部的价值标准发生偏差甚至被异化。面对微利之诱、五色之惑能否心不动、目不眩,守住真身,是党员领导干部面对的重大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解决“四风”问题时指出,应从政治站位出发,以全局视角统筹,在思想上发掘,将利益问题破解[7]。不论是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面对公共利益、个人利益问题,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守公德、严私德,做到“三严三实”,求真务实。

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应在实践中磨砺、在考验中锻造。人性的善恶引导不同的政治行为,导致对权力的监督与约束的不稳定性,致使政治生态环境也随之“摇摆”。有一些党员纠葛其中,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错位:有的党员政治向心力不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缺乏认知,甚至信仰神仙大师;有的党员干部表里不一,成为不忠不净的“两面人”;有的党员干部明哲保身,毫无组织担当和政治魄力;有的党员干部漠视群众合理呼声合法诉求,对群众关注问题漠然不应,从而丢失共产党人敢想敢干敢为的政治本色;这些一方面折射出政治生态还存在一些浑浊不良现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形塑既廉又能的党政干部执政素质的重要性。

4.监管不到位和执政能力不足

中共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观。但在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时,部分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不能一体化,党纪国法“稻草人”“橡皮泥”现象时有出现,不敢于担当、不善于作为,缺乏执行力和战斗力。形式主义、痕迹主义或隐或现,以潜在的隐含的方式不断浮现;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走形式搞变通对待工作;基层人员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开会、总结、活动稿等,致使工作没有能够走实走深。

鉴于领导力和执行力出现薄弱环节,在原则性问题上仍需加强政治定力。有些领导干部不善于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工作中缺乏相互信任支持,甚至互相猜疑对抗,难以整合个体能力和组织能力;有些领导干部缺乏统筹协调能力,难以精准高效处理突出问题和矛盾,决策上难以找准关键要害对症下药;有些领导干部缺乏担当意识和行动魄力,遇到困境时总是避重就轻、瞻前顾后、拖延执行;还有一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务实精神,使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三、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的优化路径

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打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需要在全党上下实现“四个自我”、提升“四种能力”,以自我革命精神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环境,把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建设好。优化完善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在遵循政治生态的客观规律、内在逻辑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制度保障、涵养良好党内政治文化、树牢人民至上的政党执政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多管齐下、全面系统的精准矫治对策,使党内政治生态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1.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制度保障

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应强化制度规范力量,通过制度遏制不良政治生态乱象。制度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关乎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性与战略性问题。目前,我国从严治党已经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成果,加强了制度的约束与权力的规范,制定和修订了上百部规章制度,推动法制建设的与时俱进。良好的规范制度能有效提升组织权威,具有正向激励和反面警示的作用。因此,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应建章立制,动真碰硬抓整改,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举一反三,堵塞制度漏洞,坚持解决问题与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相结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涵养良好党内政治文化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有丰富的清廉文化教育思想和为官为政所承载的官德政德,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新时代应大力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加强党的法治思想与创新理论学习;涵养党内政治文化,形成健康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在学习方式上,可结合传统的影视教育、专题学习、文体活动等,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新渠道,如通过“学习强国”“党建在线学习平台”“网络干部培训学院”等,真正让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融入到党员干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理论素养和决策水平。

3.树牢人民至上的政党执政价值观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来不存在政党的任何私利,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诉求、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从实事求是到“三个有利于”再到“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一脉相承的政治价值观。

政治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观念的上层建筑,它是一种非实体的、系统的意识上的价值判断,需要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灌输和引导,凝聚政治共识。应通过学习经典著作,悟原理,力信笃行,以正确的政治认知和政治价值观指导工作,以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中国作为拥有十四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一直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事业观。通过实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党率领全国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巨大胜利,较好解决了教育、住房、就业、医疗、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现实问题,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中,把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落在实处,在工作中积极发挥自己的责任担当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8],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4.增强党内政治生态风险研判意识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一项动态的、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系统的、整体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解决政治生态问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关键时期,随着世情国情党情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党的执政环境、社会矛盾和社会条件也相应发生深刻变化,需要认真分析研判党内政治生态风险。应立足时代之基、聚焦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化解矛盾、认真分析解决问题;回答时代之问,有效应对“四大考验”、着力防范“四大危险”,以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3]516风险研判是防范风险的前提,以风险研判透过事物复杂现象把握本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及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等,都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风险研判、预警意识,能够及时堵塞漏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构建政治生态监管全覆盖

只有被执行的制度才真正具有生命力。作为我们党内组织良好的核心制度,民主集中制在我国政治民主制度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党内政治生态,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监管,实行定期巡查、及时反馈、严格管理。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不仅要有严格的党内与党外监督,更要接受来自人民群众的时刻监督。监管过程既要防止“鸵鸟心态”,也要提防“灯下黑”。应通过“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不断压缩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9]。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从国家治理到社会治理,都离不开来自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群众的监督。党内监督是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与监督的重要方式,是打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关键节点,是维持系统自我净化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良性发展的基础保障。

巡视整改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式,通过监察体制达到对公职人员的全覆盖,可从法治层面实现对党员干部的监督问责。坚持净化思想与制度治党两手抓,推动党的法制建设,合力保证政治生态优良环境监督的全覆盖,并坚持党内党外、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全面巡查监督,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巡视整改监察、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之路。

四、结语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实现干部党员的自我优化,保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应有之义。在党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始终致力于解决社会的现实矛盾和突出问题,并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不断加强政治、思想、文化、组织、纪律建设,把管党治党创新成果固化为法规制度,做到党内民主生活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当下,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抓住破解党内政治生态现实困境的着力点,增强政治定力,做到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同向发力,不断优化党内政治生态,锻造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优秀的实践品格,以实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创造全人类共同价值。

猜你喜欢
从严治党政治生态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生态养生”娱晚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