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诊断及影像学表现分析

2022-04-08 01:32
健康之友 2022年7期
关键词:患病血栓下肢

贵 蕾 王 雪

(1 聊城市茌平区第三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100 2 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100)

近些年,由于社会发展方向改变,日常生活节奏变快,很多人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大力发展自身经济上,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以及各种各样的新鲜工作可以去尝试,但这些多样的环境里也蕴藏着很多危险因素,很多人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或是日常活动的不注意导致发生下肢骨折,导致我国下肢骨折患者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发展[1]。下肢骨折主要由于强烈的外力冲击致使人体下肢骨骼周围发生骨折[2],因为下肢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走路和负重,对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在下肢骨折治疗中,需要手术精确性较强,避免出现双肢恢复后差距较大的情况[3]。下肢骨折患者手术过程中会增强高凝状血小板的粘聚能力,以及手术中所用到的各类药物和麻醉等会降低深静脉中血液流淌速度,有的刺激性较强药物会损伤患者的静脉壁,这样都会增加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时,一侧肢体会出现大幅肿胀并伴有剧烈疼痛,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血栓会逐渐延伸至下腔静脉,对肾功能形成阻碍,甚至引发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因此,及时选择正确、有效的诊断方式是极为重要的[4]。

超声诊断技术随着医学水平提高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传统诊断相比,其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能够短时间内准确地观察患者患病位置,并根据实际病情状况,及时作出治疗方案,在我国临床上利用率较高[5]。本文通过研究利用超声来诊断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主要内容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出60例2019年1月到2021年9月期间在本院骨科进行相关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来诊断病情,控制诊断探头频率在5-12MHz之间。男:47例,女:13例,统一年龄区间为23-52(37.54±4.25)岁,其中病情诊断为开放性骨折的患者有9例,病情诊断为膝部骨折的患者有11例,病情诊断为脚踝处骨折的患者有13例,病情诊断为闭合性骨折的患者有6例,病情诊断为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有10例,病情诊断为股骨干及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有11例,主要受伤原因有高处坠落12例、交通事故15例、钝器敲打17例、运动意外16例。入选标准为:①患者经过初步诊断,确认因各类因素导致发生不同程度的骨折。②符合治疗指标,并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③患者具有较为完整的临床资料。④所有患者年龄均大于18岁,且在下肢骨折术后,拥有一定自主行动能力。⑤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为:①其他重要器官有严重型疾病,并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②患者下肢出现皮肤溃烂或化脓现象,彩色多普勒无法对其进行有效诊断。③沟通、听力或精神能力方面出现一定障碍的患者。④患者自身携带传播性较强的传染病。⑤自身患有肿瘤型疾病或其他疾病对超声诊断结果产生影响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作为诊断设备,控制诊断探头频率在5-12MHz之间。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呈仰卧姿势,并将大腿外展,小腿保持伸直状态,这样可以使接受诊断的部位更好地暴露,以便后续诊断。主要诊断患者髂外动脉、股总动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然后让患者呈俯卧姿势,帮助患者将其双脚小幅度往后伸,诊断患者腘静脉、胫后静脉、小隐静脉等。如果患者自身较为肥胖,或是由于疾病导致患病肢体肿胀程度过大,则可以合理调整探头频率以及血流方向。诊断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管壁变化,如果血管壁的回声出现异常,则需要医护人员对回声的大小、形态以及位置等实施详细记录,之后再进行加压扫查,检查血管壁回声图像改变程度。根据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来分析患者血管壁内血流基本状况,并使用超声多普勒实时监测,如发生异常,则立即采取专业处理,避免出现假阳性现象。

1.3 判定指标

①检查经过诊断后患者患病下肢以及正常下肢的基本情况,主要检查患者患病下肢以及正常下肢的侧股总动脉、腘静脉、股前静脉以及胫后静脉的内径,并将结果进行比对。②分析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其中按照患者的具体发病时间可以分为三个病情时期:患者在2周内出现症状,则为急性期;患者在2周-6个月之间出现症状,则为亚急性期;患者超过6个月出现症状,则为慢性期。

1.4 统计学分析

试验各指标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卡方比对计量资料(%)率;t值比对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如组间数据有差异(p<0.05)。

2 结果

2.1 分析患者患病下肢与正常下肢的基本诊断情况

患者中共出现54例深静脉血栓症状,其中经过诊断发现,患者患病下肢在总动脉、股浅静脉、胫后静脉以及腘静脉中内径均呈现较高状态,与患者正常下肢相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

表1 分析患者患病下肢与正常下肢的基本诊断情况(x±s)

2.2 分析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

所有60例患者中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达54例,其中有46例患者患病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有4例患者正常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有4例患者双侧肢体均出现深静脉血栓。有27例患者病情处于急性期,有6例患者病情处于亚急性期,有21例患者病情处于慢性期。

3 讨论

近些年,我国人均经济发展迅速,许多人开始逐渐注重对自身的保护,但骨折仍然是现代外科疾病中,发病较为频繁的一种[6]。由于下肢功能较为重要,很多患者出现下肢骨折后,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还会产生深静脉血栓症状,加剧对患者的伤害。深静脉血栓发生时,通常表现为患者肢体肿胀、出现疼痛、皮肤变色等现象。手术治疗、卧床之间较长、癌症、遗传等都是引发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7]。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具有无创、安全、经济、可复制性的优势,能够清晰表现下肢静脉结构、静脉腔内脑栓塞种类、活动范围、管腔栓子的严重程度,并且还能够看到静脉管腔内血液变动状况。根据彩超检测结果可确定血栓的程度、管壁厚薄和管壁韧性,以便于大体区别为急、亚急性、慢性血栓,并指示后期的临床治疗血栓处理方法。科学研究表明,引起深静脉血栓生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三个方面:①毛细血管动脉内膜细胞发生破坏较强烈,因而引起了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坏死、剥落,因而裸露于毛细血管胶原层,刺激了凝固系统因子,刺激了毛细血管动脉内膜细胞释放更多的凝固因子,进而造成了毛细血管动脉内膜的粗糙化,为血小板细胞发生聚集创造了必要条件。当血小板聚集之后,血流状况下降,血小板进入边流,从而增多了与毛细血管内膜的直接接触机率,也大大增加了血小板粘附于毛细血管内膜上的危险性[8]。②血浆处在高凝状态,血小板和凝固作用因子总量增多,使得血液粘稠度升高,加大了血栓形成危险性。③当血浆中凝固作用因子总量异常增多。下肢骨折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设备破坏了毛细血管壁,使得血凝结系统被活性,进而使得血小板、凝固因子的数量增加,进而使得血液质量明显下降[9]。同时,由于术后的麻醉效果也会导致病人下肢肌肉松弛,从而使得下肢的肌腱缺乏了收缩功能,或者术后还需要进行制动、或长时间卧床休养,都会造成下肢的深部静脉血流更加缓慢。但是,下肢骨折手术病人在术后产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却相当高。调查表明,对下肢骨折术后的病人若不适时实施深静脉血栓产生的预防措施干预,能够达到50%的产生风险。同样,也有调查表明,导致肺栓塞的血栓栓子大部分来自于下肢静脉,尤其是在小腿的深静脉注射、股静脉注射。而骨折病人术后因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血管壁粘连,易于脱出,进而产生治疗血栓阻塞的肺中毛细血管,从而造成肺栓塞。所以,及早发现深静脉血栓产生的危险性,因此早期治疗和及时溶栓处理对患者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预防严重发生尤为重要[10]。本次研究表明,患者出现一侧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症状时,其患病下肢与正常下肢相比,更容易发生血栓。主要原因在于患者患病下肢血管部位受到了直接损伤。患者出现双侧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症状时,其左面下肢与正常下肢相比,更容易发生血栓。主要由于左侧髂静脉受到腹主动脉分叉的压迫,对下肢静脉回流产生了影响。本研究成果表明,对不同分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栓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显示具有一定差异性,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则具有动态观测,重复性好,价格较低,辐射损伤小,操作简单等优势。它还能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动态、直观地观察病人的身体情况,医生能够对侧支循环,静脉壁以及子宫的实际状况作出综合评估,以便选定最终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近几年,我国医学诊断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于很多新式疾病的诊断效果更加完善,对人们的医疗保障力度提升显著。下肢骨折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大,而且疾病带来的疼痛以及下肢外观改变会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影响,降低治疗配合度。因此,及时利用具有较高科学性和专业性的超声诊断技术来发现患者血栓形成过程,给予针对性治疗,帮助下肢骨折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康复。

猜你喜欢
患病血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完形填空训练
高二生物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