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坤
(沂源县人民医院 山东 淄博 256100)
肺癌是指因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异性增生并恶性增生形成的、原发于肺部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2018年的肺癌的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的肺癌发病比率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具有较高的死亡比率[1]。非小细胞肺癌是指来源于支气管黏膜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疾病,经临床研究调查得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突变是诱发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成因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外显子的某部分突变会导致硌氨酸激活酶的生物活性一定程度上增强,导致肿瘤细胞在异性增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生种植以及转移等生物行为,造成肿瘤疾病的进一步发展[2]。现阶段主要以该活性酶的抑制药物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多见于应用盐酸埃克替尼片作为靶向治疗手段[3]。但根据患者的临床调查结果显示,该药物具有长期应用的依赖性并在长期应用过程中及容易造成患者出现消化道以及凝血功能的不良反应,因此应对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案进行适当修改[4]。肾细胞癌治疗中,表明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可有效抑制生长因子的活性,具有较高的肿瘤治疗效能,但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以及临床试验结果较少。本篇文章就对贝伐珠单抗与靶向药同用的联合用药方案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的意义以及安全性进行了简要评估,详细内容如下。
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将我院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n=80),利用奇偶分组表法进行分组,n=40,记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极大值为71岁,极小值为39岁,均数为(55.85±6.79)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极大值为77岁,极小值为30岁,均数为(55.87±6.74)岁,以上数据组间差距不显著(P>0.05),因此可以继续开展后续研究。
对照组应用口服盐酸埃克替尼的治疗方案,用药频次以及方法:每日3次,每次1片,连续服用21d。
研究组应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与盐酸埃克替尼片靶向治疗的用药方案。在上述用药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的静脉滴注,根据患者体重进行药物含量的调配,以每公斤15毫克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的比例进行给药,使用该方案连续治疗21d。
用药期间持续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以及呼吸道肿胀等现象时立即停止给药并及时给予急救干预措施。
1)观察患者治疗前后GQOL-74评分: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物质水准、躯体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四个维度进行调查,问卷中躯体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维度均匀分布着15个决定因子,物质生活仅存在4个因子,另单独存在总体生活质量量表中决定个因子(即表中共存在20个决定因子)。该量表的统计标准包括因子总分、维度分以及量表总分,按照正向评分标准计分,因子分统计方法:20个因子的粗分最高分为20分,最低分为4分,因子分=(各因子粗分-4)*100/16(采取百分制)。维度分统计方法:将该量表中包含的四个维度中的因子分粗分相加,维度分=(粗分之和-20)*100/80(采取百分制)。总分统计方法:将因子的粗分之和统计为总粗分,最高分为400分,最低分为80分,按照百分制计算的方法为(粗分-80)*100/320(结果为换算后的百分制)。
2)观察患者最终治疗成效:于患者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患者病灶进行观察,将患者病灶完全消失并持续4周以上以记作完全缓解(即CR);将患者病灶物理测量直径缩小范围在30%以上并持续保持4周以上的记作部分缓解(即PR);将患者病灶组织的物理直径缩短小于30%或增殖范围小于20%的记作稳定(即SD);将患者病灶物理直径扩大大于20%以及形成新的病灶记作疾病进展(即PD)。治疗成效比率算法为(CR+PR+SD)/总数*100%。
3)肿瘤标记物水平:取患者5毫升晨间空腹静脉血,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低速离心,(离心半径12厘米,10分钟),将分离出的血清送至检验科利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4)不良反应发生比率:观察患者呕吐次数以及程度、SBP水准、血小板计数减少情况、出现神经毒性的比率。
5)免疫指标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对患者血清中的CD3+、CD4+、CD8+水准进行检测统计,并计算CD4+、CD8+。
试验各指标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卡方比对计量资料(%)率;t值比对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如组间数据有差异(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维度评分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评分较前组患者显著提高,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比对患者GQOL-74量表评分分)
续表分)
研究组患者最终治疗CR+PR+SD的综合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组间差距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比对患者治疗成效[n,(%)]
研究组患者肿瘤标记物水平较前组患者显著降低,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3。
表3 比对患者肿瘤标记物含量
研究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比率均较前组患者显著降低,数据组间差距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4。
表4 比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率[n,(%)]
研究组患者的免疫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数据组间呈现出的差距较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5。
组别CD3+治疗前治疗后CD4+/CD8+治疗治疗后研究组(n=40)54.35±2.9575.71±3.511.10±0.292.48±0.51对照组(n=40)55.34±3.2170.74±3.591.11±0.351.75±0.57t值1.4366.2600.1396.036p值0.154<0.0010.889<0.001
表皮生长因子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是近年来发病比率较高、恶性纯度较高的肺部恶性肿瘤,也是机体侵袭破坏能力较强的病理组织学类型。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正逐渐发生变化,受到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在工业区以及存在吸烟习惯的群体患有该疾病的比率正在一定程度升高[5]。由于早期该疾病的典型症状无较强的特异性,极易与其他疾病产生混淆,因此当患者因强烈不适就医时往往已经处于晚期阶段,此时患者已经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为后续的治疗干预方案形成一定的阻碍[6]。本篇文章中涉及到的干预方案是在靶向治疗的基础上与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同用,在有效缩小病灶组织体积的同时降低患者靶向药物的并发症发生比率。靶向药物盐酸埃克替尼代替机体腺苷磷酸与受体进行结合,对硌氨酸激酶起到强抑制作用,进而达到阻止下游有信号通路激活的目的。同时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具有显著的抗毒作用,在改善机体免疫抑制的同时增强患者对不良反应的抵抗能力,因此对患者的预后以及转归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与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盐酸埃克替尼同用的治疗方案较单独应用靶向药物的方案来说,可显著抑制患者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同时一定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且极大缓解患者的机体免疫抑制作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肿瘤疾病的控制均起到正向协调作用。因此可以进行广泛应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