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冬平 蔡芬玉
小A是一名初一新生,开学一个多月以来,以前活泼开朗的她最近突然变了:变得不爱说话,不和班里同学交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一下课就去打电话,哭着和家长说自己想回家,有时甚至会说自己身体不舒服需要请假,如,头疼、胃疼、拉肚子、晚上睡不好等。家长带小A去医院看病,可是医生诊断又说没有问题。每到周日,想到周一就要返校,小A情绪就很低落,哭着不想上学。
当今社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像小A这样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无数的挫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心理失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处于人生低谷期时,作为家长,该如何照料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最终帮助他/她走出困境呢?笔者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五个需要”做起。
一、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安全的港湾,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可以帮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家长需要成为学生的成长好伙伴。学生的成长日新月异,大多数家长也会认识到,对学生的认识和教育方法需要不断更新,但家长容易忽略的是自我的成长。“二孩、三孩”家长的重心转移、养育过程的角色平衡、学生长成的重心回归……都需要家长同步成长。在闲暇之余,家长可以多学习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通过知识来武装自己,主动认识自己,认识伴侣,认识孩子,帮助自己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二)需要给予有心理问题学生更多的耐心倾听和正面表达。由于社会阅历和认知能力还在发展中,学生的很多想法可能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这时家长的耐心倾听就很重要了。家长要带着好奇、真诚来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即使认为学生的想法是错误的,不应先批评讲理,而是先理解认可学生的情感,待冷静时再作讨论。家长要学会倾听和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能够耐心地倾听,并不作评价和判断,这是给学生提供安全氛围的重要条件。家长也需要正面表达对学生的爱。每个家长都对学生有深沉的爱,当学生有心理问题时,家长烦恼着急可以理解,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仍采用责骂、唠叨甚至打孩子等粗暴的教育方式,无异于把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给撤掉。家长的教育行为应该调整为:温和、尊重、接纳、倾听和理解支持的方式。知道学生的不容易,多给学生一份理解,是学生走向心理健康的有效助力。让家长的爱,用学生需要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家长是学生最亲近的人,家长心态不平和、情绪不稳定,不利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恢复,既没有办法好好去关注学生的情绪,也谈不上去帮助学生疏导情绪,同时也容易对学生产生偏见,不能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因此,家长要帮助学生顺利走出心理或精神问题困扰的首要因素就是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家长需要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和内心状态:有没有焦虑?担忧、恐惧?有没有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内心状态不如意的时候可以通过积极的方式进行调节,如,运动,找人倾诉,冥想等,如果通过积极自我调节家长们还是不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时,可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三、需要拥有科学的认知
家长要科学地看待心理问题,一个人的生命需要靠积极的精神力量和内心的活力去提供动力。有心理问题的人其实更加有意愿去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加想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当学生主动和家长提出需要心理方面的帮助时,家长要科学看待。这时,学生正是想要积极走出困境,想要自己的人生更精彩。同时,家长也要看到,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是真的遇见了困难,而不是故意刁难自己的;一旦学生出现心理疾病,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不回避、不慌张、不指责,和学生及家人一起共同面对。如果教育和自我改变无效,则需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切忌遮遮掩掩、讳疾忌医,耽误治疗时机。无论发生什么,家长都需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包括对学生的未来充满乐观及积极的信念,这将影响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四、需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说明学生遇到了困难,而且这个困难超过了他所能解决的范畴。当发现学生正经历心理困境时,家长需及时伸出援手,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件事件,寻找解决的突破口。从长远来看,家长也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态度,提高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五、需要发挥身心互相影响的积极作用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互相影响的,目前,已有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身体锻炼作为一种积极应对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心理应激反应,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增强主观幸福感,降低焦虑和抑郁的患病风险。因此,家长需要帮助学生养成有规律生活的习惯,每天适量运动,早睡早起,饮食均衡,共同协商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间。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用自己规律生活的行为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面对学生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心理困境,家长的有效照料是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问题的关键。如果家长通过改变教养方式仍无法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也需要及时带学生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責任编辑 吴华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