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现任高干科副主任。师从陈可冀院士,长期从事心血管二科病房第一线临床工作,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疾病,治疗中强调“病证结合、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特色”,获得较好疗效。
门诊时间:周一、周二上午;周四、周日下午
“疼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感受,这种让人不那么好受的感受信号也激发了人类的趋利避害本能,在人类的生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疼痛也是提示身体是否有疾病的关键因素,但对于一类特殊的人群来说,发病时有的人会有像被针扎的剧烈痛感,有的人却痛感消失、甚至关节脱位也没感觉。症状相反的背后,是一个“坏分子”在作祟!这个坏分子,不仅会给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也会增加无痛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风险。那么,这个“坏分子”是什么?
很多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常会感觉四肢的触觉不再灵敏,皮肤感觉有些麻木。而糖尿病患者的家属要做的就是帮他试试洗澡、泡脚的水温,这是因为“糖友”们的四肢温度感觉不再灵敏。而这背后,其实都是一类问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系统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进行指挥、传递信号。如果将人体想象成一台精密的机器,那神经系统就是其中的精密电路,在一个个动作行为中传递指令信号。而人体神经网络的微观结构是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一个个“手牵手”,通过接触的“突触”释放化学物质来影响另一个神经细胞,一传十、十传百地实现神经冲动的传导。尽管我们意识不到神经信号的传导过程,但传导的速度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快,大约是160英尺/秒(50米/秒),所以如果有一位百米巨人,当他产生提起脚的想法时,可能得1~2秒后才能将脚抬起来。神经元的信号传导伴随着化学物质释放、电冲动产生等多种复杂的机制,但都无法脱离一个稳定的化学环境,而高糖的内分泌状态,很明显不利于正常神经活动的开展。
糖尿病隐藏的“坏分子”正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种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的发病率高达60%,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高危人群。人体的神经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包括大脑、小脑、脊髓;第二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主要包括上肢和下肢的神经。周围神经功能负责传导运动信号和感觉信号,以及输送营养。所以周围神经病变典型的表现便是上下肢的感觉异常。
上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典型症状是爪形手,常出现于病程长、病情严重的患者。在发展到爪形手之前,患者最先的感觉是“手变笨了”,然后出现大小鱼际肌的萎缩。因为大小鱼际这两块肌肉最大,萎缩的时候变薄变瘪的情况最明显,再往下发展,如果血糖还得不到很好她控制,手部的小肌肉就会出现萎缩,最终形成爪形手。
下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累及小腿和足部,麻木、疼痛、无力、肌肉萎缩,其麻木可表现为各种症状,如电击感、烧灼感、蚁走感、虫爬感、发凉的感觉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刀割样疼痛,出现的位置常在脚趾、脚背、脚底板、脚后跟、小腿前外侧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脚麻一般自远端开始,比如说脚趾,双侧对称性出现,逐渐向上发展,但一般不会超过膝盖的水平,除了麻,还有踩棉花感等。
而之所以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隐藏的“坏分子”,是因为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比较隐蔽。甚至有些患者还没有到达确诊糖尿病的阶段,仅仅是糖耐量异常,就已经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症状,比如两腿发麻、凉,或者皮肤变粗糙等异常感觉。
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综合内科的张颖主任告诉我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的“痹证”“痿证”范畴,是一种四肢末梢失于濡养的病证。
人体循环需要足够的气和血,气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血能濡养四肢百骸,如果气虚或血虚,导致气血不能正常运行至四肢末端,筋脉失养,就会增加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严重可致肢体萎缩、瘫痪、甚至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比如张主任曾经的一位患者,曾有多年的脚底针刺感、左腿麻木、下肢反应迟钝,有一次坐了几站路公交车,腿一下子失去了知觉。到医院才发现有严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闭塞,险些截肢。张主任提醒,提前抓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警信号非常重要。
如果能够及时识别症状,就可以及时治疗尽早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只有这样才可以将病情控制住,不至于产生严重的危害,比如心脑血管意外、糖尿病足截肢等。以下这些是常见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
肢体感觉异常:像戴着手套、袜套,或者有蚂蚁爬的感觉,热觉减退等;肢体发木;肢体烧灼、针刺感或刀割感;走路踩棉花感。
受累肢体力弱,动作笨拙:上肢抬举重物费力;开瓶盖或罐子盖时拧动费力;从椅子或坐便器起身困难;走路容易摔跤。
手或脚部出汗异常:神经病变有时可引起手部汗腺功能的障碍,引起异常的排汗,比如手部大量出汗的手汗症等,都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缘故。
心跳加速:糖尿病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失调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心脏心律异常,严重时会增加猝死的风险。
消化不良、排便异常:胃胀、呃逆等,以及长期便秘或便秘腹泻交替。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消化不良、排便困难与胃肠本身问题引起的症状难以区别,需要到医院检查。出现上述的早期病变建议先去医院做一个血糖检测。
不过也有很多糖友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初期并没有明显症状,因此,提前预防非常关键。张主任带来了她的三个私房养生方,内服、外用,在家就能做!
气阴两虚是糖尿病的基础病机,而脉络瘀阻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阶段,如果控制好这个阶段,就相当于截断了糖尿病发展的进程。张主任推荐了能够改善气阴两虚的药膳、外洗方以及手指操,在家调理可以从不同角度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
当人体气阴两虚、脉络瘀阻的时候,主要的治法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如果同时有湿热存在,则应兼顾除湿、清热,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养血、解痉止痛的目的。“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基础方来自国医大师、“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祝谌予,是祝老多年的临床总结,与祝老的祛风除痹的四藤一仙汤合用,可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十分不错。
【药材】生黄芪、山药、苍术、葛根、玄参、丹参、党参、川芎、赤芍、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钩藤、威灵仙。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祛风除痹。
【材料】薏仁米30克、山药30克、枸杞子10~20克、生黄芪10~30克、木瓜、冬瓜、丝瓜、芹菜适量。
【方义】补气健脾、利水除湿。其中的薏仁米健脾除湿、降糖;生黄芪和山药是降糖药对,山药又能健脾除湿、养阴;枸杞子入肝肾经,一方面可以降糖,另一方面能调节血脂;丝瓜和木瓜可活血通络除湿,适合有血瘀湿浊的人;冬瓜,尤其是冬瓜皮有良好的利水消肿作用;芹菜利水。
【做法】将山药、冬瓜、丝瓜、木瓜、芹菜切碎,与生黄芪、枸杞子、薏仁米一同大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煮,直到米熟粥稠即可食用。这些食材并不需要都放入,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喜好自行挑选搭配。这是一家人一起吃的用量,个人食用可以酌情减量。
【注意】①热象重的人用生薏仁,脾胃较虚的人用炒薏仁;②很多糖友通常觉得木瓜味甜不适合多吃,但其实木瓜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可以帮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缓解肢体麻木不适的问题。
【药材】生黄芪20克、桂枝20克、当归20克、鸡血藤30克、透骨草15克、刘寄奴20克。
【方義】桂枝和当归搭配活血通脉,生黄芪益气增加活血力量,鸡血藤、透骨草和刘寄奴都可祛风湿、通经络止痛,刘寄奴还能补肝肾。这个方子泡脚对改善下肢循环、四肢发凉、麻木、疼痛有很好的作用。
【用法】将所有药材放入布袋中,中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煮20分钟,滤出药汁兑入合适的凉水,即可用于泡脚。一天用1次,可以隔一天泡1次。
【注意】外洗时水温应保持在37℃左右,以防烫伤;如果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须格外注意温度,避免烫伤,泡脚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
张主任告诉我们,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手部锻炼,可以改善上肢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改善和预防作用。
锻炼方法概括为“对、压、弹、握、展、数”。可每天做2组,每组10~15次。
“对”:拇指与其余四指逐一触碰。
“压”:双手五指伸展,每个手指的指腹接触,双手相对用力压向中心。如此可以锻炼手指小肌肉群力量,刺激血管的收缩、舒张。
“弹”:用拇指依次按住其余四指,然后弹开。
“握”:五指尽量伸展使手掌张开,掌心向上,然后用力握拳;如此不断重复。
“展”:五指并拢,然后尽力伸开五指,可伸展手指附近的肌肉、肌腱。
“数”:五指全部伸展,再依次弯曲五指,做数数状,直至全部手指弯曲收齐,握拳。
(编辑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