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荣兴
(福建南平龙怡凤茶洋陶瓷有限公司,福建南平 353000)
福建陶瓷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而谈及福建陶瓷文化历史,必然避不开茶洋窑这一名称,茶洋窑建立于宋代中期,以出产黑釉瓷为主,同时兼顾青瓷、青白瓷、白瓷等瓷器的出品,因产量较高、做工精湛,不但在内陆盛行,更远销海外,对世界陶瓷艺术文化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历史的长河下,茶洋窑几经变迁最终沉寂,而茶洋窑的瓷器却流传至今,其审美取向和制作工艺也在影响着当代的陶瓷艺术文化,可以说茶洋窑瓷器是福建陶瓷界的瑰宝,更是我国陶瓷文化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茶洋窑文化也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现对茶洋窑的艺术文化特色作深入分析。
茶洋窑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太平镇葫芦山村茶洋自然村,西北距延平区约25公里,南邻闽江和南福铁路。茶洋窑创烧于北宋,彼时建盏艺术兴盛,黑釉瓷颇受大众的喜爱,且福建南平又为建盏的发源地,所以茶洋窑一开始以生产黑釉瓷为主,不但能够就地取材,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同时临近茶洋驿站,拥有便利的水运条件。
茶洋窑主要的发展阶段为宋元时期,明清以降,规模骤减,仍有烧造,而后在沉沦的历史中逐步掩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对茶洋窑遗址进行了挖掘考察,基本摸清了窑址堆积主要分布于大岭、马坪、生洋、碗厂和安后五处地点,由此也能看出,作为民营窑厂,茶洋窑的规模可见一斑,能达到如此规模,制作技艺必然十分精湛,而茶洋窑除了黑釉瓷外,还生产青瓷、青白瓷、白瓷,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茶叶末釉、白地黑花、酱釉剔刻花、绿釉等,因而不同窑厂的生产侧重各有不同。
茶洋窑最开始以生产黑釉瓷为主,一方面与当时建盏文化盛行有关,另一方面与宋朝火热的斗茶文化有关,而盏在我国传统陶瓷文化中就是用于饮茶、品茶和斗茶的,后来受到了龙泉窑等窑厂的影响,开始生产青瓷、白瓷、青白瓷等产品,但主要还是以黑釉瓷为主,黑釉瓷中主要以盏和碗为主,其它有杯、盘、碟、洗、壶、罐、炉、钵、盒、水注等。青瓷以碗、盘、碟等为主,青白瓷和白瓷有碗、盘、碟、盖碗、洗、钵、盏、盏托、高足杯等,其它产量较少的釉色多以碗、盏、小碟、高足杯为多。
虽然茶洋窑是福建南平规模较大的民间窑场,但在现存的古籍中却未有相关记载,而我国通过对茶洋窑的抢救发掘共发现了八处窑址,主要分布在大岭、安后、碗厂、生洋、马坪、罗坑、新碗厂等相连的山丘处,其中宋元时期以大岭、安后为代表,清代的多见于新碗厂等窑址。而单单大岭的面积就高达280平方米,共窑炉五座、工栅遗迹一座。由此可见,茶洋窑鼎盛时期规模庞大,生产力十分旺盛,在非电气化的时代就做到了大规模生产。
茶洋窑出产的黑釉瓷有乌黑、褐黑等,偶尔会有兔毫纹理,但通常附于底部,外壁上的釉彩更为厚重,下方偶有滴液,因矿土中铁元素含量较低,所以茶洋窑出产的黑釉瓷最大的特点在于多数呈现灰色和灰白色,仅有少量才会是灰黑色和黑色,但这并不妨碍它充满了金属光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质感上比建窑的出产物更为轻盈。
黑釉瓷碗类器主要是仿制建窑的束口盏和敛口盏。成型工艺上,碗体的腹壁底部带有常见的轮旋痕和跳刀痕,与建盏相比较,碗的局部变异明显,因而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主要有白覆轮束口碗,小器型,形体较瘦削轻薄,实足,底足遗留月牙形的旋坯提刀痕迹;平肩式的束口碗,中型器,腹部较深,在腹外壁底部切削成齐直的台面,与圈足相连成直角;实足束口碗,小器型,腹部较浅,口沿曲折不甚明显,腹下部急剧内收,底足低微浅洼;实足敛口碗,小器型,形体扁矮,实足或微内凹。
茶洋窑生产的青瓷器颜色较少有纯青的,为青黄、青绿等为主,釉层较薄,呈现玻璃质感,清脆淡爽,开片状态下会出现鱼子纹、牛毛纹、柳叶纹等纹理,更显珠玉晶莹,有一种强烈的破碎感,在高温的烧制下釉色和胎体结合紧密,没有多余的气泡和间隙,自成一体,青瓷与黑釉瓷最大的不同在于黑釉瓷完全仰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本质上拒绝人为操作的参与,这也是黑釉瓷文化在陶瓷文化上较为独特的一点,而青瓷则需要大量的手工艺加工,增添图纹样式,具有另一番艺术风韵。
青白瓷和白瓷在前期制坯的过程中添加了白泥,因此通体呈白色或青白色,清透明亮,如一汪清泉,或青中有点点白,或白中缭绕着青,釉面晶莹透亮,有的温润似玉,有的有开片,胎质多洁白细腻,胎体较薄,胎釉结合紧密,火候较高,器物造型也显得轻巧雅致。在图样的选择上多为淡雅怡人或略带生活志趣的,例如牡丹、莲瓣、菊花、卷草、猴子、篦划水波等。茶洋窑的青白瓷文化受到了景德镇的影响,因此在审美上与景德镇瓷器相近。
宋时海运发达,茶洋窑近邻茶洋驿站,而茶洋驿站是宋时最大的海上驿站之一,每天的吞吐货运量极大,茶洋窑的产品也借助发达的海运被销往了世界各地,对周边国家的陶瓷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日本陶瓷学者的珠光青瓷也是由此而来的。欧洲国家民众彼时以铁器为主要使用器具,但因制作工艺不够精进,会导致产生破伤风等疾病,同时人们又缺乏对其它器具材料的认知,而茶洋窑瓷器的远销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改善了欧洲的器具应用习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烧成为了当前瓷器烧制的主流形式,但黑釉瓷的独特在于自然之美的体现,因此,茶洋窑瓷器在当前分成了电烧和柴烧两种发展模式,各有千秋,共同进步。
电烧环境下能够更好地进行温度、湿度、通风、氧化还原气氛等多方面的控制,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也极大地提升了黑釉瓷的产出率和良品率,因此广泛地应用于现代陶瓷器的生产当中,也极大地降低了价格,流通性更强,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在电烧如此便利的情况下,仍有许多工匠还在坚持使用柴烧,追寻黑釉瓷艺术的真谛,柴烧需要使用松木,在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加强的现代社会,松木价格昂贵,且柴烧成品率较低,柴烧烧制的茶洋窑瓷器更加多变富有韵味,也使得柴烧的茶洋窑瓷器价格高昂,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目前我国陶瓷器艺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茶洋窑瓷器的艺术发展要结合时代背景和时代文化,因此,一方面有人探寻古法烧制,融入现代理念,用火痕等增添陶瓷韵味;另一方面也有人大胆采用现代化的工艺进行加工,让黑釉瓷与金银器、青瓷、青花瓷等相结合,以期创造出创新的、符合大众审美、符合华夏文明的艺术发展方向。
福建省是我国重要的陶瓷文化发源地,千百年来,无数精美的陶瓷制品诞生于此,茶洋窑瓷器不仅是工匠艺人的呕心力作,还是天工造物下的艺术珍品。茶洋窑也在漫长的岁月中,用它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审美,为福建的陶瓷文化历史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纵观茶洋窑的发展,可谓是黑釉瓷的兴衰史,不但影响了华夏文化,也影响了周边国家的陶瓷文化,更是为世界陶瓷艺术做出了贡献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