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三中学 杨得志
写作可以充分体现一个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应注重以提升学生写作积极性为主,注重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发展,提升作文的写作效率,让学生写出高水准的作文。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作文方面的教学并没有什么创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写作模式过于单一,严重缺少创新,写作内容也是天马行空,不贴合实际。因此,初中教师有必要结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创新作文教学方法。
当前的教师在进行初中作文教学时,过于注重学生的写作格式是否规范和正确,也过于强调学生在语言使用方面的技术技巧,并未重视学生的课后生活实践,导致学生在写作时缺乏实际的情感体验,总是无法以实际的生活作为写作基础。写作的主要灵感来源于学生亲身体会和感受,写作的内容也大多是以学生自身的实际经历延展进行的主体表达,所以,要求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常识和见解,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出现假大空的现象。现在的初中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习惯于依赖例文,没有真正地对作文题目进行理解和发挥想象力,严重缺少自主创新的能力,难以提升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学生写出的文章也是毫无主次,没有明显的中心思想,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表达也极为相似,实际的文章深度和宽度却不够。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初中学生在写作时并未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才导致作文枯燥无味。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语文作文的教学重点更加倾向于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丰富自己的心路历程,让学生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情感,让学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里面积累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要保障初中学生在提升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上的丰富和累积,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全面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教师也要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充分认识到只有自身加深写作的认知和理解,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只有教师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其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教师在平时要多积累、多感受、多思考一些优秀的名著、文章,通过不同方式和渠道提升自己。学校也要注意多给教师创造一些写作的机会,通过鼓励的方式或者制度的建立推动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与教师之间要经常讨论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变,学习不同教师在教学中的优点。
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因素,学生的语文作文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主要是因为教师的写作教学方法太过单一,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写作乐趣,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且枯燥的学习任务。在以往的写作中,教师通常会为学生准备好不同类型的写作模板,让学生根据例文进行写作练习或者模仿,这会严重导致学生之间的作文格式和风格都是大同小异,缺少创意,这种方式完全限制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并且会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要对学生的爱好、教学需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考量,鼓励、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多观察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写作内容、积累各方面写作素材,使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意义以及价值。
写作是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具体过程,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应通过恰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颗童心,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和学生换位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地方,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事件,然后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积极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实,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写作教学,可以增添一些丰富的教学内容,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展示动态的视频、图片,例如,人教版的写作任务中要求学生描写自己喜爱的一处风景或者是一个季节的题目,教师可以提前收集一些具有季节特色的动态风景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对季节的感受更加直观、生动,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此外,教师在以《春》这篇文章为例文时,可以利用图片做成动态的视频,为学生展示房屋村庄、日月星辰的美好,让学生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在写作时自然会将自己的感受写在作文中。
学生的写作深度不够,内容居于表面,也是当前初中学生写作的重要问题,整个作文都呈现流水账的方式。导致这一写作问题出现的原因,首先主要是学生的个人阅历和经验都过浅,作文的写作过程大多都是生搬硬套,没有真实情感,教师在阅读和修改的过程中根本无法找到重点内涵。其次是学生对写作技巧掌握得还不够熟练,平时写作过少。写作教学不可能脱离阅读教学和学生实际的生活孤立存在,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要想能一气呵成就必须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进行积累,这也是解决学生写作无话可说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学生要想写出内容真实且饱含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必须留心观察生活,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体会。首先,对阅读而言,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学生阅读的导师,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进行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确定教什么以及怎样教。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前要认真地品读文本,而不是只是一味地依赖于教学参考书,通过教师的自读,然后再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和学生积极地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就能和教师在平等的互动中进行交流,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得到拓展。其次,要知道,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文章,并不只是居于外在的形式表现,而是读者通过文章内容可以真正地感受到作者的文学涵养和文化基底。要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掌握、运用都达到熟练的程度,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出现口语化内容,书面语言丰富则是学生写作技巧运用纯熟的表现。要想确保学生的写作技巧有所提升和进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加强生活积累,初中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自然不会有成年人一般丰富,但是可以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学生通过读书拓展自身的知识层面,积累写作素材,长此以往,则能提升整体的写作技巧,也能有效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例如,为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一个图书角,每个学生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可以是名著、散文集、作文精选等,学生之间互相阅读,增长见识。教师要坚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且让学生在阅读时随手抄录优美、有深度的句子,或者是语段以及名人名言,并且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分享,说出认为句子好的地方,引导学生深度挖掘作者的内心,并不是机械性地抄写,在日后写作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运用这些积累的素材。
生活总是充满丰富多彩的内容,教师要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实际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件自然的活动,带领学生发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开心的、新奇的事情,让学生通过感受自然界的花花草草、社会中繁杂的人群,领悟人生的美好,感受真实的生活。例如,在人教版的作文训练中,有一单元是让学生借景抒情,通过某一景观表达自己的中心思想,教师给出的参考题目是让学生抓住某一季节或者某一个景点的特质写出自己的感受。在这篇作文的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先带着学生走到生活中进行一番观察,感受一下当前的风景,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印象最为深刻、最喜爱的一处风景。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便有了具体的参照物和依据,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表达。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的习惯,不可以太过停留在事物表面,要深层剖析事物的特点和闪光点。例如,在石头缝中有一株坚韧的小草,有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可能只会停留在表面,而教师要做的则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挖掘:首先分析其生长环境的艰苦;其次生长环境如此不好依然没有影响到小草的生长,说明小草有着顽强的精神和承受能力,可以将这种精神再向外拓展。如在生活中,有一些人虽然生活很苦,却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散自身的想象思维,减少局限性,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生的事情,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要让学生养成随笔写的习惯,这些方法都会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升。
初中生的作文写作方式过于单一,作文题目也过于陈旧,修辞手法运用不准确是当前学生存在的写作问题。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够,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手法不够新颖导致,教师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严重影响学生创新力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要是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写作思维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释放自己,将自身的真情实感、所见所闻进行充分的表达,突破束缚,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生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都是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中的真实事物,以实际情感为作文创作基础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举行作文比赛,为前三名的学生准备相应的奖励,通过奖励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胜心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写作,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非是教师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的,是一个需要教师长期进行引导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准备两个到三个范例,这种情况严重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过于固定化。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一定要注意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增加新意,要确保文章题目和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对内容的修辞手段、写作手法都要有“新意”,首先通过题目达到吸引读者眼球的目的,其次通过借景抒情、比喻、拟人等不同的修辞方式进行表达。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想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增长见识,也要注意在语文作文上增加创新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