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市第一中学 王文静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学要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并且以服务生活为目的。高中生物学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新课改背景为前提,开展生活化教学,将生物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物学的认知,提升高中生物学教学质量。生活化教学的对象是学生,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生物实践活动是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载体,生活化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社会新闻是学生拓展思维的素材。为此,教师应该立足学生发展,以生活化教学情境和生物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布置生活化作业为手段,以关注社会新闻为素材,提升生物生活化教学质量。
不同区域的学生生活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生活经验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基于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活经验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源。生物学知识中包含很多关于植物生长和植物培养的内容,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中探索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资源。城市的学生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很少能接触到植物,而在家中也很少能栽培盆景或者饲养一些宠物,学生直接获得的生活经验很少,但是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十分丰富。比如,部分学生家长从事园艺设计、园林规划等工作,学生耳濡目染,接触一些种植或者养殖知识。学生也能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获取大量国内外关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而农村地区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对丰富,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植物栽培等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穿插植物栽培的实践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生物学科对当今社会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学好生物学科能解决生活中的部分问题。教师在进行生物科学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物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遗传病”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本章节主要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遗传病,以及预防遗传病的相关措施,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类型,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帮助学生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等。在明确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谈到遗传病,学生往往会产生抵触心理,并且很多学生都觉得遗传病距离自己十分遥远。为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危害。教师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此外,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了存在遗传病对人们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等。学生身边有不少遗传病患者,通过教师的讲解,能进一步认识到遗传病的危害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了预防遗传病的方法,这样学生在生活中也可以将预防遗传病的知识普及给周边的亲戚朋友,提高了生物学科教学的价值性。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生物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生物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认识,提升自身的成绩。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学科中的一篇重要内容,本章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现状,促使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环境保护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发展者,有必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学习本节课中,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春季水资源现状调查活动。教师带领学生来到人工小岛的西侧,此处水体流动小,水生植物较多,河水深绿,甚至发黑、有腥臭味,学生用垂直采样法采集了定性样品。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小岛的中心位置,对较为开阔的水体进行水样采集。此处水体流动大,水质明显较好,呈黄绿色。学生对该采样点进行了温度和pH值检测,同时采集了浮游生物的定性和定量样品,以便研究水体浮游生物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通过开展此次环境调查活动,学生也了解了水资源环境的污染现状。其次,教师还组织学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活动。在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爱护海洋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题实践活动,山峦和水体、森林和农田、湖泊和草原都孕育着自成一格的生态系统和生命共同体,学生有必要从小树立保护环境意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要想实现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生活化作业,从作业入手,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与知识的联系,促使学生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生活制作作业。发酵是生物学中重点研究的内容,发酵也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利用聪明的才智制作出很多可口的美味食物,如酸奶、豆腐乳等。教师在教授与发酵相关的知识时可以创新作业设计观念,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发酵食品,如制作酸奶等,体会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开展生活宣传活动。在学习“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宣传,在宣传中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人口增长并不是越快越好,需要合理地控制人口增长来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比如,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环境保护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在作业的要求下,学生开始展开想象的翅膀迅速参与到作业完成中。
知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生物学科知识更是生活实际的反映,在开展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将理论回归实际,多关注社会新闻。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的催熟香蕉、反季水果等开始大规模存在,虽然它们的存在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需求,但是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在学习“植物的激素调节”之后,学生可以认识到之所以会产生催熟香蕉的问题,主要是因为部分不良商家希望从中牟利,不合理地运用生产激素所引起的。理论回归实际上是当前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因为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单纯为应对各种类型的考试,更多的是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将理论回归实际,让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关注社会新闻。理论回归实际上是对传统生物学教学方式的一种颠覆和创新,需要教师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工作,推动教学现代化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课程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如何让高中生物更具生活气息是每一位教师需要研究的内容。为此,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角度出发,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实现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目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工作会好朝着更加现代化和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教学内容也更加贴合学生实际,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