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路径
——以山东省为例

2022-04-07 20:17孔翠芳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山东省基础设施城乡

孔翠芳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山东省坚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取得良好成效,为城乡融合奠定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农村基础设施体系还不健全,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新时代,要继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

一、城乡融合发展中 山东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

山东省城乡一体化布局较早,基本完成了农村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构建。从2018年开始,山东省创新推动城镇化地区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取得良好成效。

(一)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生活条件

山东省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到2020年,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超90%的建制镇和全部新型农村社区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累计完成改厕1090万户、改造农村危房43.25万户,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二)优化农村基础设施网络,增强供给能力

在这一方面,山东省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农村公路网络贯通。山东省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2020年,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4.3万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55公里,均居全国第2位;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率达99.99%。农村公路列养率保持100%,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车,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比例达到75%以上,农村物流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城乡供水一体化程度提高。山东省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推进思路,大力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2020年山东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集中供水率达到97.5%。同年,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88%,自来水普及率83%。

三是农村电力结构升级。20世纪80年代初,山东最高电压等级只有220千伏,全省各地电网四分五裂;目前,山东已初步形成1000千伏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户户通电、机井通电和智能配电终端全覆盖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8月,寿光市启动乡村电气化示范县建设工程,11月全国首家县级能源大数据中心在寿光市正式挂牌成立,探索“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新模式。

(三)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延伸,缩小城乡差距

2018年,山东省印发了《城镇化地区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技术导则(试行)》并加快落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分布日趋优化。设施延伸在全省41个试点地区先行先试,坚持城乡一盘棋,在设施配套内容、建设标准、覆盖范围上持续发力,城乡设施差距逐步缩小。各试点城市的农村供水、供电、通信、环卫等设施均比较完善,基本实现“五化”“八通”,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交通路网结构合理,城乡衔接顺畅,行政村通公交率达到100%。

在实践中,各试点城市还坚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设施延伸新模式。在城区镇区内,推行填充式延伸,结合城中村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整体提升城区镇区设施供给品质;在城乡接合部,推行撤并式延伸,通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引导村庄整体就近搬迁至城区镇区,在扩大城镇集聚效应的同时,从根本上改善了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在农村地区,推行聚合式延伸,以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村为依托,聚合周边村庄,建设社区聚合区,完善设施配套,促进人口集聚;处于城镇设施管网覆盖范围内的村庄,实施外延式延伸,通过管网建设使村庄享受城镇设施服务。

(四)畅通农村双向物流网络,提升服务能力

山东省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服务“三农”、脱贫攻坚为目标,以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为重点领域,突出设施建设、主体培育和服务提升三大关键,利用交通运输、农业、商贸、供销、邮政等现有资源,依托大型骨干和连锁企业,着力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物流综合服务网络体系,高效畅通农村物流双向快捷通道。

2019年5月6日,山东省发布《关于开展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大力推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在区域节点建设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智慧物流。

农村寄递服务网络进一步延伸,共享站点、共享投递等模式持续推广。截至2020年,山东省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就达到100%,建有快递进村服务点的建制村1.7万个,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培育出烟台苹果、沾化冬枣等单品寄递量超1000万件的金牌项目12个、银牌和铜牌项目73个。

二、城乡融合发展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短板

在农村面貌改善、基础设施规模扩大的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发展还存在明显短板,不能完全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刚刚起步

截至2020年5月底,各市累计上报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17183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23.96%。现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标准需进一步提升。部分行政村选择的治理方式不符合实际,部分拆迁撤并、位于生态敏感区的行政村未达到验收要求。

(二)城乡供暖水平差距较大

一方面是农村集中供暖比例很低。截至2019年底,山东省城镇社区有集中供暖的用户比重为77.7%,而农村社区仅为4.5%。另一方面是农村清洁取暖较为落后。截至2017年底,山东省清洁取暖面积约17.75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54.3%。其中,城市清洁取暖面积15.34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79.3%;农村地区清洁取暖面积2.41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17.9%。

(三)农村使用燃气比例低

截至2019年底,山东省城镇社区开通管道燃气用户的比重为81.7%,而农村社区仅为15.9%。

(四)融资压力大

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例,全省仅有24%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尚有9300多个行政村需要治理,4300多个行政村需要巩固提升。2020年山东省计划投入治理资金124亿元,目前仅完成实际投资8.4亿元,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五)利用效率低

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管护机制不健全,许多村镇基础设施无法正常运营或者运营时间较短,利用率低;缺乏专业市政设施养护和监管,维修维护不及时;一些村居的服务设施处于闲置状态。

三、城乡融合发展中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路径

要将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融合发展的目标,健全分级分类、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制度创新的实施机制,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一)以融合发展为目标,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建立城乡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以一体化的思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让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是统筹基础设施城乡融合。坚持和而不同,把握好宜城则城、宜乡则乡的原则,区分不同地域、资源条件、发展基础等,按照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来布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在完善网络和体系的同时,增加农业和农村发展急需的基础设施,增强维护运营能力。推动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推动城乡协同建设,打造具有齐鲁特色风貌的美丽村居。

二是统筹基础设施跨界融合。依托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基础设施与农村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原有基础设施网络,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现代农业等,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学技术在农村传统基础设施领域的广泛应用。统筹水利、能源、电信设施建设,推进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和空间共用。

(二)以分级分类为原则,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有序建设

要充分考虑农村产业和村庄布局,分级分类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利用效率。

一是着眼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精准识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对供给类别进行排序,优先保障亟需补齐的短板。

二是区分不同类型的村庄,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和标准,引导各地区依据自己的实际条件确定优先供给顺序,有序推进。

三是区分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各地区立足自身条件,重点解决好农村产业基础设施、生活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比如农业节水灌溉设施、电气化升级改造、集中供暖、污水处理等,满足农村生产和消费升级的需要。

四是加强流通能力建设,整合优化原有流通体系,构建农村物流设施网络,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推进宽带入户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物流配送网点建设和维护,增强电子商务和数字农村等建设对流通体系的带动。

(三)以提质增效为导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要紧紧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基础设施网络供给能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发展质量、系统效益和利用效率。

一是巩固农村基础设施网络健全、规模庞大、发展快速的优势,聚焦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精准补齐短板,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网络的乘数效应,进一步释放规模经济红利。

二是增强战略支撑能力,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基石”作用,强化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官”作用,强化引领带动效应。

三是提升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统筹农村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更新等各环节,提升基础设施运营和维护水平。

四是畅通基础设施网络运行,挖掘存量基础设施潜能,优化新增资源配置,提升综合利用效率和系统运行效率。

(四)以绿色安全为底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村绿色安全发展,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保障农业农村安全的目标要求和重要举措。

一是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条件,加强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估,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壤、水文、植被和山体等的负面影响。

二是要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统筹农业和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网络、资源要素和空间布局,推动融合协同发展。

三是要加快农业生产加工各环节绿色化改造,推广绿色基础设施,强化农村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发展高效循环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

四是要强化红线意识,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和应急防御能力,强化常态化监测和预防性维护,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粮食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应对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等的能力。

(五)以制度创新为关键,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运维机制

要着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创新农村基础设施资金保障机制,在确保财政资金优先向农村基础设施投放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的合力作用,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二是创新市场主体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各市场主体公平开放,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建设运营水平。

三是创新管护运营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和运营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不仅要重建设,还要重管理、重维护。

四是创新信息技术等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中的融合和应用,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动适应智慧农业、数字农村等建设需要。

五是深化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完善准入机制和程序,保障各方主体的利益。

六是创新参与机制,在供给顺序、项目监督、建设管理、维护运营、收益分配等方面,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注重保障农民和村集体权利。

猜你喜欢
山东省基础设施城乡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城乡涌动创业潮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山东省即墨市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