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目标自信的四重维度

2022-04-07 20:17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特色精神

王 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人民精神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的靓丽名片,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2]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有赖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有赖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保障。这四重维度增强了我国人民精神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自信,为人民精神生活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价值支撑,能够使“人”实现精神世界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一、文化自信:中华优秀文化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营养宝库

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文化漫长发展的积淀,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激荡着中国人民思想的火花。中华优秀的文化见证了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发展,为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石,构成了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文化内核。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神与现代文化精神交互沟通的双向桥梁,构成了中国人民现代化精神生活的文化架构。大众文化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直接承载者,构成了中国人民精神生活时代演进的文化样态。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民精神生活的内核构成

在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里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激励着中国人民世代开拓进取,鼓舞着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习近平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指导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是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底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相影相随,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丰富着人民群众的娱乐形式,反映着中国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历史发展面貌。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歌舞、书法、民歌以及戏曲等文化形式扎根于社会发展史,是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伟大创造,成为当代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几千年的辛苦耕耘形成的优良传统,熏陶着中国人民的言行,构成了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价值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了中华传统美德,形成了中国精神的重要内核。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维潜移默化地成为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价值指南,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朴素的唯物主义思维方式,激励着中国人民形成了勤劳勇敢的文化基因,辩证思维使中国人民形成了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推动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要充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要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内容,让人民群众能够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精神寄托,获得精神愉悦感和获得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了人民的精神生活,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创造优质的精神产品,使中国人民能够在享受历史文化的精神产品进程中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人民精神生活的时代指南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具体结合,以服务人民精神世界为价值目的,以改造人民精神世界为价值导向,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强调:“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4]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融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核,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精髓。第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认同,反映着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发展趋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进性体现在它的科学性,来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性。它一方面反映着社会主义社会精神价值的普遍奥义,另一方面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精神价值,代表着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价值方向。第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时代性,随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前进而发展,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调整而逐渐调整,反映着整个社会的变迁,丰富和发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第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深刻的人民性,以人民的精神需求为价值导向。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强烈的感召力,丰富和拓展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新发展阶段,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面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向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面向未来人类社会的美好生活。首先,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推进其时代转换,融汇时代精髓,把准脉搏,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其次,要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感召力,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塑人民的精神世界,使人民群众在精神生活中保持先进纯洁性。最后,要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人民性和时代性,充实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保持人民精神世界发展的先进性和历史主动性。

(三)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是人民精神生活的时代凝华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5]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深刻体现着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创造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人民性和创造性的统一体。

首先,社会主义大众文化蕴含着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人民精神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基础。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生产,发展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具有时代创造性,是人民精神生活发展的直接动力。其次,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集中体现,反映着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幸福程度,是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全面展现,具有时代性。最后,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动力。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实现对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进而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创新。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创新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发展路径,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积极向上的大众文化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斗志,改善精神面貌,使精神生活实现健康发展,引导人民精神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要利用积极向上的大众文化来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实现时代化和现代化,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实现共同富裕。

二、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指引

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重塑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规定着中国人民精神世界向前发展的趋势,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思想指南。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人民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6]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指南。它树立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照耀了无产阶级实现社会革命的前进道路。“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7]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了伟大的社会革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中国人民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追求,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归宿。在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在精神上成为自己的主人,开始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随着政治解放、物质生活的丰富逐渐充实,形成了人民的、实践的和开放的精神世界。新时代,推动中国人民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民精神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8]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已经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精神解放的第一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在精神层面上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逐步走向富裕,开始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挺进,中华民族在精神上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奋斗精神的底色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经验的高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在伟大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实现了跃升。

在革命和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正是在这段火热的岁月中,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得以激发。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激发了蓬勃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形成了以“红旗渠精神”“大寨精神”“知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为代表的奋斗精神。这是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生动写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形成了以“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为代表的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砥砺前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人民奋进的精神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新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精华,是时代精神的高度凝结。

邓小平理论深刻诠释了改革创新的伟大时代精神,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观点,指引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实现了新的伟大革命,人民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变革。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明了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发展方向,为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支撑。

科学发展观高度总结了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时代发展内容,以“和谐社会”为人民精神生活的构建目标,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指导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稳步开展,为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实现氛围。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民奋进的精神旗帜

新时代,中国人民秉承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激发出了新时代奋斗热情,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奋斗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进而全面铺开全体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美丽画卷。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精神指南,是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全面充实的思想旗帜。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人民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生态宜居的美丽中国,为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新的历史条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和丰富,贯穿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部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成为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时代基调,为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

新时代,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共同跃进,需要一套完整的社会制度进行政策传导与机制实施,这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套符合中国人民精神发展的社会制度,保障了劳动人民精神产品的生产权利,维护了人民精神产品的分配权利,汇聚了全体人民的政治智慧,是中国人民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支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支撑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人类社会生产的运动规律,我国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为中国人民共享精神产品提供了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决定着精神文明的基本特征,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体现着中国物质文明的根本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着中国经济的主导性质,规定着中国社会精神文明的“公有制”发展方向。中国社会精神产品的“公有制”特征能够保证中国人民生产、分配和消费精神产品的基本权利,确保了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共享性”,是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规定。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护非公有制经济,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创作的热情,成为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阶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活了中国人民改革创新的民族品格,丰富了精神产品的种类和内容,补充了人民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形式和路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将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统一起来,能够保持精神产品的公有性,创新了人类社会精神产品丰富与发展的新模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产品繁荣发展与合理分配的新路径。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着社会财富生产和分配的公有性,体现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保障着我国精神财富的公有性及分配的合理性,是我国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经济制度支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政治基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政治文明上的伟大创造,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充分展现了中国的现实国情。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10]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大特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保障人民精神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政治标志。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可以汇聚全党的智慧,凝聚全体党员的精神力量,集中表达了全体党员的精神意志,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精神活力的组织优势,是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优势。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层面上的体现,汇聚了人民的精神智慧,捍卫了人民的精神表达权,执行全体人民的精神意志,这是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根本制度。

新型政党制度是世界政党制度的伟大创造,汇集了中国更广泛群体的政治智慧,拓宽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渠道,最大限度地畅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表达渠道。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践人民群众的政治智慧,体现了人民群众精神发展的主体性,更深刻更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精神发展的自觉性。总体而言,中国社会的精神文明体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社会的政治文明是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集中表达,二者辩证统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体系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施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体系是保障中国人民精神世界向前发展的直接制度,是中国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实施机制。

中国特色文化制度体系反映着精神文明的历史进程,影响着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发展的前进方向。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新闻出版管理和电影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和管理体制。中国特色文化制度体系是党直接领导人民精神生活发展的体系,直接参与人民精神生活的建设内容,从根本上推动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政策实施机制的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体系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文化制度法律体系,为人民群众享有精神文化发展的权利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支撑。

新时代,中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体系的创新,以求更好地适应人民精神生活的发展趋势。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11]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体系,推动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出符合人民群众时代需求的精神消费产品,为中国人民提供高质量多类型的精神消费条件,有助于推动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体系是中国精神文化创新与发展的落实机制,既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实现机制,也稳固了中国人民精神世界正向发展的现实基础。

四、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规定着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捍卫了人民精神世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权利,规定了人民精神世界共同发展的基础与章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尊重中国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精神意志,维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追求,是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道路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精神富裕的最大优势。

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精神领路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为中国人民开辟了实现美好精神生活的新路径。

其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其根本动力都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

再次,中国共产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主张人民共享社会精神财富,致力于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共同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精神压迫和精神剥削,这是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信仰优势。

最后,中国人民的精神发展方向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人民精神发展的价值目标是自由而全面发展,与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人”的发展的价值归宿是一致的,这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优势。因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精神生活才能走向富裕。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道路基石

中国共产党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的国情统一起来,在中华大地上确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体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13]中国式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能够高效率地调动人民的主体性,激发人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实现全体人民的社会价值。这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高级境界。

首先,民主选举和民主协商畅通了人民政治价值的实现渠道,是中国人民精神价值表达的重要路径。中国人民拥有将自身精神意志转化为国家和社会意志的权利和渠道,深切体现出中国式民主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其次,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是人民价值的制度体现,是中国人民精神价值实现的根本机制。通过系列制度安排,人民参与国家及社会的决策与管理,能够充分表达自己主张,根据共同意愿治理国家和社会。这是中国人民精神世界自由发展的真实展现。

最后,民主监督完善了中国人民政治参与的最后环节,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内涵,保证了符合人民诉求和整体利益的政策的彻底性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了人民精神价值表达的完整链条,覆盖了全体公民,全方位地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全过程人民民主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调动了人民建设和治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主体性,这是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深层次表现。

(三)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精神纽带

集体主义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华夏儿女的家国情怀,凝聚着人民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加强集体主义教育”。[14]新时代,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精神纽带,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首先,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财富。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富裕,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是由人民创造的,精神生活涵盖所有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成果也理应由中华民族共享。

其次,集体主义价值观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是实现“真正的共同体”的思想精髓。“真正的共同体”强调“人”的精神自由发展与社会意志整体前进的动态平衡,是个人精神与社会价值双向互动的形态,表现为共同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体现,是通往“真正的共同体”的光辉大道。它将全体社会成员紧密地联系成一个价值共同体,凝聚着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

再次,集体主义价值观体现着中国人民胸怀天下的情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动力。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了个性和共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着个人、民族、国家和全人类之间的联系。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寓于全人类共同的精神世界之中,汲取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成果,并为世界创造出更多的优秀精神产品,推动全人类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在新时代,要秉承集体主义价值观,将个人精神生活的富裕和全体人民的精神生活富裕统一起来,在践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进程中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富裕,推动构建人类精神发展的共同体,最终实现自由人的精神联合体。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特色精神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虎虎生威见精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特色种植促增收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中医的特色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