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2022-04-07 20:17秦燕燕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人类

秦燕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国情相结合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了我们党胸怀天下的广阔格局与心系人民的责任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探求其构建的逻辑理路,有助于从深厚的理论上厘清这一理念发轫的思想溯源,从更宽广的历史视域理解世界人民选择“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必然性,从积极有为的实践中探索“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各国加强协调和合作,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1]的正确发展道路。

一、理论逻辑:深深根植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沃土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它所蕴含的哲学基础、价值旨归和实现形式根植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并随实践发展不断对其赓续与光大。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真正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马克思在构建未来新社会“真正共同体”时明确指出,人类社会必然经历“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真正共同体”这三个不同形态的历史分期。而实现“真正共同体”就必须抛弃以血缘和地缘而成的“自然共同体”和以剥削压迫而兴的“虚幻共同体”,通过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人类发展必将达到的阶段。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生活共同体发展的理想形态和实现条件的阐述,为处在十字路口的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充分彰显了唯物史观的理论旨归。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在全面分析全球范围内两大矛盾运动基础上极富创见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揭示了当代世界历史演进和全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基本趋势,从理论上贯彻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哲学基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立场正确回应了“时代之问”。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赓续“真正共同体”思想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其实现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理想。马克思构想最终实现的共同体,要“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2]才能实现,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马克思指出:“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4]人的个性、人格、创造性和独立性最大限度地“不受阻碍的发展”,正是马克思所追求的人的“自由发展”。因此,要促进“人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实现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5]在命运相连、利益相关的新全球化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类社会’为哲学立场,以‘真正共同体’和‘人类解放’为价值原则,并以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利益共同体’为现实基础”,[6]不仅反映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7]的时代特征,而且在价值指向上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解放。尽管所处的时空场域、历史方位和时代问题有所不同,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旨归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和契合性。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真正共同体”思想关于联合建构的实践形式

“真正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形态,但从具体实践来看,还依赖“世界各地的普遍交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重重限制,“真正共同体”才能最终得以实现。马克思指出,“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8]“从前各个人联合而成的虚假的共同体,总是相对于各个人而独立的;由于这种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9]可见,在普遍交往和真正平等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联合是通向“真正共同体”的必经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方式赓续了“真正共同体”思想中联合建构实践,主张国家之间在各个维度上的一律平等,倡导构建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交往准则。从构建方式来看,它超越了所有单向度的发展理念,为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在“两个大局”的全新境遇下实现“异质同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现实路径,实现了人类交往范式的革命性变革。

二、历史逻辑:世界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历史演进交互影响的历史必然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既是基于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格局重构的历史考察,也是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现实需要,生动地诠释了“世界好,中国就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逻辑道理。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对世界格局重构的现实形态选择

生产力高度发展与世界普遍交往是推进人类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两大动力。随着新大陆和新航线的发现,人类的交往逐步由局域性拓展为世界性,这推动了当时生产方式的日益完善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并相继产生了“殖民时期的殖民者与殖民地的体系、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体系、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少数压迫国家’与‘多数被压迫国家’体系以及20世纪下半期‘中心’与‘外围’的世界体系结构。”[10]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使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11]单个国家面对风险挑战难以再独自支撑,愈发需要世界各国以合作的方式在地域和利益层面上共同应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人类未来发展和整体利益,批判了资本扩张和殖民掠夺的交往方式,倡导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多维度的深度交往合作,使更为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形态逐步成为国际共识。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把握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虚假共同体”的世界交往体系之中,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救国方略轮番登场,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救亡图存的斗争实践屡遭挫折,使“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12]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带领中国人民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和基本前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之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全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完善的制度保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以“伟大成就”对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之后如何发展的历史难题给出了答案,更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3]同时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共识到实践践行这一具体过程。可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民族成为凝聚力更强、包容性更大的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基础,也必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注入强劲动力。

三、实践逻辑:携手应对挑战、深入推进全球治理行动实践使然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处在十字路口的抉择境地。世界各国都应在解决“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问题中变更固有思维,共同化解时代发展难题,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期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愿景。

(一)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认同基础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14]其核心要义是将个人、国家、世界三者贯通起来,寻求“和而不同”的共性,形成人作为个体对发展需求的价值认同和世界各国相互交往中处理关系时的普遍共识。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全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的格局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15]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方面,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是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为世界和平注入了积极因素。在捍卫公平正义方面,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作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并公布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努力做气候治理的行动派。在追求自由和民主方面,中国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切实有效的民主政治形式提供了道路借鉴。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共产党将继续推进全人类共同价值共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16]

(二)以共商共建共享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根本有效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整个世界日渐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17]

共商是前提和基础。中国历来主张“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18]全球治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要以各国人民共同商量为基,不能由一个国家或少数国家说了算。为此,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商经济体系的多样性,并有效拓深了区域经济合作。共建是路径和行动。在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主张的共建原则,即“各国都应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各国能力和水平有差异,在同一目标下,应该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19]基于此,中国推进成立的亚投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引领了全球经济更加均衡、普惠、充分的发展。共享是目标和愿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世界逐步成为利益共同体,生命个体之间、不同民族的荣辱与共和利益共享,能够让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三)以文明对话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键举措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物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既需要务实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因此,尊重文化多元化、倡导文明对话既是当今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准则,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的关键举措。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下,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国家依据本国国情寻找符合自身发展道路的权利,坚持对话协商的文化传统,秉持“远人不服则修文德”的沟通方式,以合作共赢的新思维代替零和博弈的旧思维,共生共存。“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20]中国“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倡议,不仅搭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的实践平台,还带着特有的文化特征和文明印记,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和跨文化对话、跨文明的交流互鉴。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更是被世人盛赞为践行和推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概而言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摆脱人类命运危机、构建国际和谐秩序、迈向美好生活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共识。当下,世界各国人民唯有在共同发展道路上携手奋进,才能创造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人类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人类第一杀手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