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颖频
在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的“千年盐都”——自贡,有一条蜿蜒流过的釜溪河。河边有着这样一群检察人,他们在汲取千年盐文化精神养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检察机关服务人民群众的路径和方法,打造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盐·申”控告申诉检察品牌。这个品牌故事的背后,既有“盐·申”丰厚的文化底蕴,也有无数温暖的故事。
每当提起“盐·申”品牌的创立,自贡市自流井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都会不约而同想起丁可可(化名)为父亲讨要因交通事故无辜受伤检查费四年无果的信访案。丁可可第一次到访自流井区检察院,检察官为其解开法结心结,仅用两天时间就帮他拿到父亲的检查费,信访案件圆满了结,丁可可满意而归。这使自流井区检察院党组领悟到了新时代检察工作与民同心、与民同行的重要意义,打开了创建“盐·申”品牌的思路。
自贡凿井制盐,发端于东汉章帝时期,经魏晋南北朝时渐具规模,唐宋时期闻名于世。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清咸丰同治年间趋于鼎盛,成为全国井盐的中心,“富甲全川,闻名遐迩”。历史上两次“川盐济楚”,为铸造自贡辉煌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也给自贡盐业的迅速发展带来契机。自贡凭借世界一流的精湛钻凿井技术、丰富的盐卤、丰盛的天然气资源广开新井,堪称“世界钻井之父”的千米深“卓筒井”比比皆是。19世纪70年代,年产食盐近20万吨,自贡井盐步入鼎盛时期,独执四川井盐业之牛耳,被称为盐都,誉为“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
自贡因盐建镇、因盐置县、因盐设市,成为我国最早设立的23个建制市之一。“自贡”名字就是“自流井”和“贡井”两口盐井名的第一个字组合而成。“自流井”因盐卤自流而得名。平常无奇、匠心独具、色泽雪白、晶莹剔透,这无不凝聚着自贡井盐的特质。
盐是自贡文化的根,它孕育、滋养并成就了自贡。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盐味十足的人文积淀,造就了自贡这片热土特有的文化与文明,塑造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铸就了“千年盐都”活的灵魂。
吸取自贡千年盐都文化精髓,根植丰富的检察实践沃土,自流井区检察人认真总结提炼,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盐都检察文化。在文化品牌建设中,自觉把盐所具备的纯白、高洁品质与检察人忠诚、为民的初心联系起来,通过政治、业务、文化一体建检,引导检察人员在学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在检察履职实践中继承和发扬盐商、盐工们勤劳智慧、锲而不舍、开拓创新、坚忍不拔、精诚团结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最终目的。
“藏千仞之渊,汲盐泉成川;熬百火如玉,泽平居不凡。”这首自流井检察人提炼出的采盐诗,不仅描绘了井盐的提取过程,也道出了检察人“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初心,如盐一般看似平凡,却能泽福万家。
历经十余年发展,自流井区检察院在基层检察院建设中内铸检察文化,外求业务创新,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探索精进提质、转型升级、改革增效的发展路径,曾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荣创“全国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2018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表彰为“全国模范检察院”,2019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时代在出卷,人民在阅卷。进入新时代,检察机关面临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如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如何诠释好“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人初心,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检察答卷?自流井区检察院继续深挖盐文化精神,在新的起点上提出“打造品牌,铸造一流,提升形象”的发展思路。以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控告申诉检察工作为切入点,努力办好群众每一件信访案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化解信访矛盾,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20年,四川正在开启为期三年的基层检察院建设“三培育三引领”活动,大力培育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典型、基层检察特色品牌和基层优秀办案团队。如何为检察业务品牌和团队命名,让其成为一张生动的检察名片?自流井区检察院自上而下进行了深入研讨,最终取名为“盐·申”。
盐,其色为白,寓意“洁白无瑕”,是自贡盐都文化的象征。盐既可调人生百味,又可泽万福所归,虽常见于百姓之家,却不落窠臼,这与检察控告申诉业务工作要求与内涵接近。申,表意为群众申诉,其与“伸”谐音。《说文》称:“伸,不屈也,取申冤、伸理,伸张正义之意。”“盐·申”(寓意“延伸”)也表达着检察机关为民服务内容与触角不断伸展、延长之意。
品牌创建以来,自流井区检察院积极融入自贡市检察院在全市推行的“检民一路”工作举措,积极参与探索、丰富和完善“控告申诉检察工作12309工作法”“民营经济法律服务六步工作法”“检民一路360工作法”……最近三年,自流井区检察院办理和化解信访纠纷234件,对28名困难群众开展国家司法救助,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国文明接待室”等荣誉,全国人大代表的点赞,群众送来的30余面锦旗、20余封感谢信……都成为“盐·申”检察为民服务最好的诠释和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