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铁路第一中学k2006班 刘梦艳
梁晓声认为,人有“三命”:“天命”“实命”“自修命”。“天命”,父母予之,弗可择也;“实命”,亲身经历,可筑之也;“自修命”,立足文化,以盈己心。今日之世,大有可为,吾辈青年,当承天命而夯实命,勤奋斗而善修行。
夫天命不可选,亦不可改。接受天命,不叹生之弱,唯逐后天强,奋力拼搏,扭转乾坤。自古而今,穷且益坚者无数。明初文学家宋濂,生而家贫,一心求学,天寒冰坚,手自笔录,寒风呼啸,追随老师,踽踽独行,终成大家;“致谢博士”黄国平,出生寒门,母亲离家,父亲去世,光脚上课,抓鱼维生,可谓“天命极穷”,求学二十二载,历经风雨,逆天改命。天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人生不易,努力终有所成”应当成为每个人心中最为笃定的信念。接受天命不是“躺平”,而是平心静气地正视困难,进而夯实实命,确定目标,明确方向,踏千重浪,奋力前行。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我们,当以此为实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生如夏花般绚烂。
除此,我们还要完善自修命。用文化丰盈内心,让艺术培养品行。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士大夫耻于从师的时代,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项脊轩中,归有光“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含英咀华,自然是口角噙香;吟诗作赋,能让人心旷神怡。而今,《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文化节目“出圈”,彰显国人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体现出自修自悟的路上,我们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慰藉,提升精神修养。
欧阳修有言: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愿每一位青年都能承天命而夯实命,勤奋斗以善修行。(指导教师:黄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