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地区水稻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2022-04-07 15:11:45于永梅
北方水稻 2022年5期
关键词:桓仁喷雾危害

于永梅

(桓仁满族自治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辽宁 本溪 117200)

桓仁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环境优美,水质优良,四季分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约有耕地面积2.7 万hm2,境域内富尔江、雅河、六河三大流域为优质水稻主要种植区域,面积达0.7 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8%。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就了绿色、高产、优质、适口性好的桓仁稻米。为保障桓仁稻米的质量及产量,现根据桓仁地区气候特点及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归纳总结出该地区水稻病虫害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等。

1 水稻病害及防治方法

1.1 水稻稻瘟病

1.1.1 发病原因 田块干旱缺水、长时间水层过

深、氮肥施用量过多、夏季连续阴雨高温天气等,都易引起稻瘟病发生。

1.1.2 发病特点 稻瘟病慢性型病斑呈梭型,中央灰白色,内圈褐色,最外层呈黄色晕圈;急性型病斑颜色暗绿,中间灰白色,外缘水渍状,有灰绿色霉层。水稻一生都能感染稻瘟病,其中苗期、本田分蘖盛期及抽穗齐穗期3 个阶段对稻瘟病反应极其敏感。稻瘟病分为苗瘟、叶瘟、枝梗瘟、穗颈瘟、谷粒瘟等,其中叶瘟、穗颈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严重情况减产损失在20%以上,建议在水稻破口前及齐穗后及时防治[1]。

1.1.3 防治方法 首先严把浸种关。播种前做好种子杀菌处理,用1%的石灰水或25%氰烯菌酯3 000~4 000 倍液浸种。其次在发病盛期及时防治。针对叶瘟,7 月中旬可选用40%富士一号乳油75~100 ml/667 m2兑水30 kg/667 m2喷雾;针对穗颈瘟,破口前3~5 d 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兑水30 kg/667 m2喷雾,齐穗后间隔3~5 d 再喷1 次。

1.2 水稻纹枯病

1.2.1 发病原因 桓仁地区插秧一般建议株行距30 cm×20 cm,农户多数采用30 cm×15 cm,插秧密度过大;另外,氮肥施用量较大,稻田水层长期过深再加上高温多湿,这些都是导致水稻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2.2 发病特点 水稻纹枯病多呈现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的水渍状斑块[2]。发病时期多在水稻分蘖盛期和末期(7 月中旬)至抽穗期(8 月上旬),抽穗期前后发病最为严重。发病初期主要侵害稻叶,随病情发展依次侵害穗部及茎秆部。桓仁地区发生水稻纹枯病一般减产5%~15%。

1.2.3 防治方法 首先要合理施肥,调节好水层,从管理上控制纹枯病的发生。施足基肥,建议氮磷钾以及锌肥配合施用。追施返青肥及穗粒肥,根据长势长相酌情施入,长势过旺则不施,排水控田;叶色淡绿、长势弱则补施。其次是药剂防治。施药不宜过早或过迟,最好在拔节期以后、抽穗期以前。药剂选用井冈霉素,于7 月1 日、7 月10日、7 月20 日、7 月30 日拌细潮土均匀撒施,效果好;或用噻呋酰胺240 g/L 悬浮剂20 ml/667 m2兑水30 kg/667 m2叶面喷雾。孕穗至齐穗期是重点防治时期,施药2 次,在稻株的中下部喷施药剂效果好。

1.3 水稻条纹叶枯病

1.3.1 发病原因 主要由灰飞虱传播,病毒侵染所致,桓仁地区发生较少。

1.3.2 发病特点 病毒性病害,病毒靠介体灰飞虱传播,病害发生与携带病毒的灰飞虱发生量密切相关。气温高、降雨少,利于发病。一般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病,发病盛期在孕穗初期和齐穗期,桓仁地区一般在7 月末至8 月初。发病初期病株心叶沿叶脉呈现断断续续的黄白色或黄绿色条斑,病叶叶片、叶鞘退绿,病斑后期扩大成不规则黄白色条纹。心叶表现为变软,卷曲下垂、呈枯心状[1]。

1.3.3 防治方法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害虫传播致病,因此关键是防治虫害,采取治虫防病的综合措施。首先是选用抗病品种。其次是根据预测推迟插秧期,主要抓源头,及时防治灰飞虱。药剂防治用48%毒死蜱100~150 g/667 m2或18%杀虫双水剂250~300 ml/667 m2兑水30 kg/667 m2均匀喷雾。另外,一旦发现条纹叶枯病病害,及时用化学药剂防治,建议用36%三氯异氰尿酸30 g/667 m2+10%吡虫啉20 g/667 m2喷雾[1]。

1.4 水稻稻曲病

1.4.1 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以菌核或附着在种子上的厚坦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助气流、雨露传播,侵害花器及幼颖,造成谷粒发病。水稻孕穗期至抽穗开花期遇低温多雨或氮肥施用量过多,都会加重病害发生。

1.4.2 发病特点 稻曲病只发生在穗部,危害部分谷粒,菌块逐渐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有一层外膜,外膜破裂时散墨绿色粉末。高温多湿条件下,着粒密度大的紧穗型品种极易感染稻曲病。稻曲病可造成水稻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影响品质及产量。

1.4.3 防治方法 桓仁地区建议在水稻孕穗后期、破口期及齐穗期各施药1 次。用20%噻菌铜悬浮剂30 g/667 m2兑水30 kg/667 m2或用5%多菌酮可湿性粉剂150 g/667 m2兑水30 kg/667 m2喷雾效果较好。

1.5 水稻胡麻斑病

1.5.1 发病原因 胡麻斑病主要是施肥过少、干旱缺水等原因造成的。

1.5.2 发病特点 病斑呈褐色椭圆形,颜色、形状、大小同胡麻籽粒相似。胡麻斑病主要在水稻生育后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成熟期)发生,一般导致减产10%左右,严重时减产30%以上。

1.5.3 防治方法 首先是栽培管理上控制好肥水。适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和硅肥。灌溉控制好水层,既不能干旱断水,也不能长期深灌,应干湿交替,使水稻根部保持良好的通气状况。其次是药剂防治。建议用20%菌核净15 ml/667 m2+福美双20 g/667 m2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 g/667 m2或25%咪鲜胺乳油60~100 ml/667 m2,兑水30 kg/667 m2喷雾。

1.6 水稻恶苗病

1.6.1 发病原因 水稻恶苗病最主要的初侵染源是带菌种子,其次是病稻草,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形式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形式潜伏于种子内部越冬。带病菌的种子萌发后受侵染,幼苗受害[1]。恶苗病近年来在桓仁地区发病较重。

1.6.2 发病特点 苗期病株同健株相比又细又高,叶片叶鞘又窄又长、颜色淡绿。本田期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分蘖少,节间显著伸长,节间部位倒生不定根,茎秆逐渐腐烂,病株提早抽穗或不抽穗,穗小粒少,谷粒感染变成褐色、不充实,影响产量。

1.6.3 防治方法 以种子消毒为重点,用10%浸种灵乳油5 000 倍液在15 ℃的气温条件下浸种5~7 d,防治效果在95%以上。

2 水稻虫害及防治方法

2.1 稻水象甲

2.1.1 虫害特征 稻水象甲雌虫后足胫节有前锐突和锐突,锐突长而尖,雄虫仅具短粗的两叉形锐突。初孵幼虫仅在叶鞘内取食,后进入根部取食,造成水稻植株矮小,影响分蘖,生育期延迟。羽化成虫从附着在根部上面的蛹室爬出,取食稻叶或杂草的叶片。在桓仁地区,稻水象甲一般在水稻返青期(6 月10 日左右)危害秧苗。

2.1.2 防治方法 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 ml/667 m2兑水30 kg/667 m2喷雾,或用20%辛硫·三唑磷50 ml/667 m2兑水30 kg/667 m2喷雾,或用48%毒死蜱150 ml/667 m2拌毒土15 kg/667 m2撒施,田间保持水层,使其自然落干。

2.2 稻纵卷叶螟

2.2.1 虫害特征 稻纵卷叶螟每年迁入期为5 月下旬至6 月中旬,产卵期在6 月中旬,危害盛期一般在6 月下旬至7 月中旬,8 月上中旬再次迁入,8 月中旬至9 月上旬严重卷叶。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状,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最后稻叶只剩下一层表皮;受害严重情况下,全田一片枯白,减产严重[2]。桓仁地区不常发生,一旦发生则危害严重。

2.2.2 防治方法 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较好,一般年份防治第3 代(6 月20 日左右),可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 g/667 m2或75%灭胺·杀虫单30 g/667 m2兑水30 kg/667 m2喷雾。

2.3 水稻钻心虫

2.3.1 虫害特征 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统一称为钻心虫,其中,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5 条纵线;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2]。桓仁地区主要是二化螟危害。二化螟幼虫蛀入叶鞘及植株内取食,在分蘖期危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在出穗到灌浆成熟期危害造成水稻枯心、枯穗。用手轻提虫蛀处断开,蛀口明显。

2.3.2 防治方法 第1 次防治在6 月20 日左右,当枯鞘率超过3%,可用18%杀虫双水剂250~300 ml/667 m2兑水30 kg/667 m2喷雾或用25%杀虫双粉剂1 000 g/667 m2拌细土撒施。第2 次防治可在7 月末8 月初,用康宽或用总有效成分3%的阿维·高氯50 ml/667 m2兑水30 kg/667 m2喷雾。

2.4 水稻负泥虫

2.4.1 虫害特征 幼虫头小黑褐色,胸腹部为乳白色至黄绿色,肛门向上开口,粪便排出后堆积在背部,因此称为负泥虫。成虫头部黑色,前胸背面淡褐色至红褐色,前胸正面及腹部为黑色,鞘翅青蓝色,前胸及鞘翅都有金属光泽。负泥虫主要是在水稻移栽返青阶段危害,幼虫、成虫取食叶片,取食后叶片留下一层透明的表皮,被危害的叶片形成许许多多白色条斑,影响秧苗生长。负泥虫在北方每年发生1 代。

2.4.2 防治方法 首先及时清理杂草,消灭越冬虫源,适时插秧,避开负泥虫的危害。其次,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00 ml/667 m2或75%灭胺·杀虫单30 g/667 m2兑水30 kg/667 m2喷雾。

3 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因地制宜,从生态环保角度出发,保护利用天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以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以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为措施,根据作物生长的生理时期结合病虫害的特点及时进行最佳防治,将病虫害控制在危害最低水平。

3.1 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能杜绝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外来病虫害,要严把植物检疫关。首先认真查虫诊病,辨明主要危害是虫还是病,再辨别其种类[2]。对未能认准的疑难病虫,应及时请当地的农业专家现场确诊,根据情况听从专家指导,对症下药。

3.2 农业防治

首先在深秋对稻田进行深翻,然后深水灌溉,杀灭在土壤中越冬的螟虫,大大降低来年春天虫害的基数,整地时清理好周围烂草,减少侵染机率。其次,选择优良的抗病虫品种,晒种、浸种,播种前做好杀菌消毒,有效预防病害传染。

苗期管理方面,控制好育苗大棚温湿度,及早通风炼苗,培育壮秧。播种到齐苗,温度控制在30~32 ℃;1 叶1 心期,温度控制在25~30 ℃;2叶1 心期,床内温度应控制在20~25 ℃;当室外气温达到15 ℃以上时,及时通风炼苗,通风口大小、数量、位置及通风的方向需要根据苗情状况、天气情况、风力大小及方向及时调整,确定通风炼苗时间,控制好床内温度。揭膜前3~5 d 要大通风,通风口不关闭,阴雨天夜间也通风,逐渐进行昼揭夜盖,最后直到夜间也不覆盖农膜,适应外界气温。

本田栽培管理上,插秧密度要适宜,桓仁地区建议30 cm×20 cm,根据品种性状配方施肥,控制好水层。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灌溉因地制宜,浅、湿、干间歇交替灌溉,创造一个有利于水稻生长而不利于病虫草害繁殖和侵染的环境。

3.3 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进行人工捕捉[2],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在水稻主产区推广绿色防控措施,如太阳能杀虫灯、飞蛾诱捕器等安全高效的农业物理防治新技术。

3.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或微生物等达到防治的目的,它有经济环保、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主要有以虫治虫(如赤眼蜂防治二化螟)、以两栖动物(如蛙类)治虫、综合种养(如稻鸭共作、稻蟹共作)防治以及微生物(如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等形式。

3.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应对水稻病虫害常用的重要手段,主要是根据病虫害特点对症、适时用药,根据病情发展和天气变化决定施药种类、施药量和施药次数。要坚持使用无公害农药,避免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同时要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

猜你喜欢
桓仁喷雾危害
能追光、充电、照明和喷雾的太阳伞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12
孙喻奇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好日子(2021年8期)2021-11-04 09:02:46
摘蕾和采收期对桓仁山参品质的影响研究
还原喷雾
好山好水出好米
药+酒 危害大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26
桓仁蛤蟆油膨胀度与浸泡时间的试验研究
酗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