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宏伟,金大伟,韩康顺,孟令君,于亚彬,孙宏兵,李彦利*,罗 瑶
(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梅河口 135007)
在我国,水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吉林省地处我国北方粳稻主产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国家稻米生产的主要基地。水稻作为吉林省第二大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80 万hm2左右,2010 年平均产量已超过8 500 kg/hm2。发展水稻生产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扩大面积,二是提高单产;但目前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已十分有限,因此必须着重提高单产。加强水稻科学研究,培育高产兼顾优质的水稻新品种,对于发展吉林省水稻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通化农科院)选育的水稻品种通禾816,在吉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均表现出米质优良、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等特点。由于该品种高产、优质、出米率高、适口性好,已成为吉林省部分米业和种粮大户的首选订单品种。
2003 年夏通化农科院水稻所以新育成的高产、大穗、抗逆性强材料通院6 号为母本,以高产、优质、小粒、稻瘟病抗性强的品系材料吉01-125(审定名吉粳88 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同年秋获得F0代种子31 粒。2004 年春播种在通化农科院水稻试验田,移栽11 株秧苗,秋天每株随机收获3 穗,混合留种保存。2005 年F2代采用集团育种方法,春季将上一年混合收获的F1代种子播种于育苗大棚,插秧时将全部秧苗均匀插在1 m2的小区内,秋季全区收获,用盐水(密度1.10×103kg/m3)选种,淘汰成熟度差的种子,余种用清水冲洗2 次以免影响芽率,自然晾干备用。2006~2007年,F3~F4代在通化农科院试验田采用系谱法大面积展开1 200 单株,插秧密度30 cm×20 cm、单本插秧栽培,秋季选择抗性强、外观品质好(垩白度小于10%)、产量高的优良单株。2007 年冬,F5代进行海南加代,选择稳定优良单株。2008 年F6代进行鉴定圃试验及米质分析试验,淘汰抗性差、产量低、米质差(垩白度大于10%)的个体。2009~2010 年F7~F8代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田间抗逆性鉴定、品质分析及数据整理,2010 年品系代号为通禾10-8016。2011 年参加吉林省水稻中晚熟组筛选试验,2012~2013 年参加吉林省水稻中晚熟组区域试验,2013 年参加吉林省水稻中晚熟组生产试验。2014 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称为通禾816,审定编号为吉审稻2014020。
通禾816 株高112.6 cm,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剑叶上举,茎叶绿色,有效穗数20.4 万穗/667 m2。穗长19.8 cm,略半弯穗型,平均穗粒数142.7粒,结实率89.1%。谷粒椭圆,颖及颖尖黄色,稀间短芒,籽粒饱满,平均千粒重25.3 g。
通禾816 属于吉林省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42 d,需≥10 ℃积温2 850 ℃左右。
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1~2013 年连续3 a 采用苗期分菌系人工接种、成株期病区多点异地自然诱发鉴定,该品种对苗瘟表现中抗(MR)、叶瘟表现中感(MS)、穗瘟表现感(S)。2011~2013 年,在20 个抗纹枯病田间自然诱发有效鉴定点中,最高病级5 级,表现中抗(MR)。
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依据NY/T 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测定,通禾816 糙米率85.6%、精米率76.8%、整精米率70.9%、粒长4.9 mm、籽粒长宽比1.8、垩白粒率56%、垩白度4.5%、透明度1 级、碱消值6.0 级、胶稠度80 mm、直链淀粉含量16.4%、蛋白质含量6.41%,米质符合四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
在2012 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8 929.7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 增产7.6%;在2013 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8 669.8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 增产8.0%。2 a 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799.8 kg/h m2,比对照品种通35 增产7.8%。
在2013 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8 369.2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 增产7.0%。
4 月初进行播前准备,做好晒种、选种、浸种、催芽工作。
4.1.1 晒种 选择晴天在水泥地面将种子摊开2~3 cm 厚,晾晒2~3 d。晒种可以除去种子中的潮气,降低种子含水量,提高种子活力,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的发芽势,确保出芽齐、出芽快。
4.1.2 选种 晒种后进行盐水选种,把成熟度不好的种子或空秕粒全部筛选出来,为出齐苗、育好苗打下基础。一般在25 kg 水中溶化6 kg 盐,盐水密度在1.13×103kg/m3左右。注意盐水选种后合格的种子一定要用清水洗2 次,否则不能出芽。
4.1.3 浸种 浸种时稻种与水的比例以1∶1.2为宜,水位应高出稻种10 cm 以上。浸种天数的长短取决于浸种水温度的高低,如浸种水温为15℃,应浸种7 d。每天浸种水温累计起来达到100℃即可结束浸种,开始催芽。如浸种的水温不够或在浸种时间短的情况下催芽,会出现出芽慢、出芽率低的现象。如消毒药剂与种子一起浸泡,应每天上下翻动种子1 次,避免因药量上下不均匀使消毒效果存在差异。
4.1.4 催芽 催芽温度不宜过高,以免伤芽,最适温度为33 ℃;出芽不宜过长,破胸露白(芽长1 mm)即可。当出芽80%左右时,将种子放到阴凉处(防止阳光直射或冻害发生)摊开10 cm 厚,凉种降温。
4 月中旬左右播种,稀播育壮秧。旱育苗播催芽种子100 g/m2,以保证插秧时带蘖1~2 个/株;盘育苗播催芽种子100~150 g/盘,达到一定播种密度,以免插秧机漏苗;抛秧盘育苗播种3~4 粒/孔即可,播种不宜过多,以免秧苗素质差。
吉林省各区域气候差异较大,水田面积分布也不均衡,春季育苗、插秧往往会受地区的气候、灌溉水资源、土壤水分含量等因素的限制,出现播种期或插秧期不统一的现象。秧苗秧龄短、叶龄小,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减弱,生育延迟,初霜前不能完全成熟;秧龄大,苗田工作量大,不仅增加育苗成本,而且还会导致插秧时伤根、叶片失水,造成大缓苗,也会影响产量。因此,吉林省稻区适宜插秧期为5 月中、下旬,以稀植为主。人工插秧以30 cm×20 cm、30 cm×27 cm 为宜[1],苗3~4株/穴,机插秧以30.0 cm×13.3 cm 为宜。
最好采用氮、磷、钾配方施肥。氮肥施用量不宜过高,用量过高会造成无效分蘖增加、出穗推迟、光合物质转移量减少、成熟度下降、抗病性减弱等,致使产量下降;反之,氮肥施用量不足会导致有效分蘖不够、群体数量降低、光合物质积累减少等,达不到理想产量。全生育期施纯氮150 kg/hm2,按基肥40%、补肥30%、穗肥30%的比例分期施用;施磷肥50 kg/hm2,全部作底肥;施钾肥75 kg/hm2,60%作底肥、40%作穗肥[2]。拔节孕穗期要根据水稻长势酌情合理追施穗肥,脱肥症状明显的地块要早施、适当多施(但不能过量),长势过旺的地块要晚施、少施或不施,钾肥用量不足的地块要同时施用适量钾肥。齐穗后根据长势可酌施粒肥或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水稻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不尽相同。插秧后浅水灌溉即可,以达到提高地温加速缓苗的目的;注意不要露地皮,以免影响封闭药效。分蘖前期采用浅水层灌溉,提高地温,促进早分蘖、低节位分蘖;分蘖后期采取10 cm 以上深水层灌溉,抑制无效分蘖。孕穗期气温高,土壤中细菌活跃,有机质分解加剧,土壤中的氧气消耗大,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易杀伤稻根,水分管理以增加土壤空气为主要目的,采用浅灌自然落干后再浅灌的间断灌水方法,增强根系活力,确保活秆成熟。灌浆期浅水层灌溉,促进籽粒成熟,达到增产的目的。黄熟期停水,切忌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稻米品质。
病虫害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多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药剂防治方面,应按照说明书安全使用各种药剂,达到高效防治、减少污染、降低防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6.1 恶苗病 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种子处理是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方法,如药剂浸种等。
4.6.2 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为细菌性病害,也是检疫性病害,通常发生较少,主要在出穗前后从叶尖部位开始退绿,并沿着叶的两边向下扩展,病重的年份植株上部功能叶片全部枯死。主要选用农用链霉素、叶枯唑等药剂,发病初期开始防治,每隔几天施药1 次,连续防治2~3 次即可。
4.6.3 稻瘟病 以预防为主,稻瘟病高发区和施氮量较高的稻区,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预防穗颈瘟主要是在水稻破口期(个别开始出穗时)施药,施药过早或过晚,效果均不佳。防治稻瘟病最好选择专用型药剂,在晴天无露水时施药,而且施药后必须保证10 h 无雨,否则影响防治效果。
4.6.4 潜叶蝇、稻水象甲、负泥虫、二化螟 6 月初插完秧以后注意防治潜叶蝇、稻水象甲、负泥虫等虫害。潜叶蝇是本田发生最早的虫害,通常缓苗前后就会发生危害,以取食贴近水面的叶片为主,可采用内吸型杀虫剂防治。负泥虫危害主要出现在分蘖期,幼虫以啃食叶片为主,采用触杀型杀虫剂防治。稻水象甲成虫啃食叶片,幼虫啃食根系,主要用噻虫嗪、吡虫啉等药剂防治。7 月上中旬可采用放赤眼蜂的方法防治二化螟。
如收获过早,籽粒未完全成熟,尤其是下位穗千粒重、成熟度下降,产量降低;如收获过晚,易产生早衰、倒伏等现象,也会造成减产。在水稻出穗后保证45~50 d 成熟时间,积温达到950 ℃以上,一般从外观上看有5%~10%的青粒或1/3 的穗变黄时即可收获,既可以减少损失,又可以提高稻米品质,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通禾816 活秆成熟,抗倒伏能力强,适合机械化收获,适宜在吉林省四平、通化、吉林、长春、辽源、松原等中晚熟稻作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