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森林火烧迹地生态修复技术路线探讨

2022-04-07 15:03赵晓波
山西林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迹地火烧乔木

赵晓波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工程总站,山西 太原 030012)

为做好沁源县3.29 森林火灾火烧迹地生态修复工作,全面治理和修复该区域森林植被,减轻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提高区域内减灾防灾水平,促进区域内生物多样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专门成立了火烧迹地生态修复技术指导组,协调督导沁源县和太岳山林区火烧迹地清理及生态修复工作。对沁源县火烧迹地生态修复工作明确了思路,把握了原则,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火烧迹地生态修复技术路线。

1 森林火灾烧毁迹地概况

1.1 火场概况

沁源县2019 年3 月29 日发生的森林火灾共烧毁沁源县集体林有林地面积2 420hm2,太岳山林区森林有林地面积2 680hm2,涉及沁源县王陶镇、聪子峪乡、赤石桥乡、官滩乡、郭道镇、景凤乡6 个乡镇和太岳山林区的王陶、赤石桥、龙门口、龙泉4 个林场。火灾区域有林地主要树种以油松为主,多为油松天然纯林,间有辽东栎、茶条槭、核桃楸、山杨等乔木树种,灌木树种主要有忍冬、荚蒾、榛子、沙棘、绣线菊、黄刺玫、山桃、山杏等。

1.2 天然更新

火灾发生以来,由于上层乔木全部烧毁,林地光照充足,火烧迹地天然更新状况普遍较好。据初步调查,目前更新主要乔木树种有油松、辽东栎、茶条槭、山荆子、山桃、山杏、山杨,主要灌木树种有忍冬、榆叶梅、榛子、沙棘、绣线菊、黄刺玫、荚蒾等树种。火烧迹地天然更新是生态修复的基础。

2 植被恢复基本原则

2.1 坚持近自然修复、原生态保护原则

要坚持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禁则禁,自然恢复与人工造林相结合,火烧木清理和造林活动要严格保护原有植被不被破坏,严禁采用引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一切整地方法和生产行为。在作业过程中,对自然更新的乔灌木树种要严格保护。

2.2 坚持绿化、彩化、财化相结合原则

结合“彩色沁源”创建思路,大力推广阔叶彩叶树种和有经济价值树种,打造春花秋彩的生态景观。

2.3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造林树种要选用乡土树种、抗旱树种,要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相结合。

2.4 坚持阔叶树为主、多树种混交原则

造林小班内树种搭配不少于3 种,以阔叶树栽植为主,针叶树栽植比例不超过30%,且要呈孤岛状分布,避免针叶树集中连片栽植,减少后期火灾隐患。

2.5 坚持科学化造林原则

坚持整地适度、苗木适中、模式适宜、技术适用;科学合理确定造林方式、林种结构、林分结构和树种结构,优先使用良种壮苗;大力推广和应用抗旱造林新技术、新材料,确保植被的稳定性和林木生长的可持续性。

2.6 坚持大景观布局原则

要着眼长远,结合沁源县旅游规划、“三化”规划、防火通道规划,瞄准“彩色沁源”、生态旅游建设目标,在较大规模区域内布局3 个以上主要彩色树种,整个火烧迹地修复乔木树种要主打彩叶树种,为形成大视野景观奠定基础。

3 火烧迹地清理注意事项

(1)尽量保留火烧迹地清理范围内的活立木,但病弱活立木应给予清理;

(2)保留火烧迹地内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

(3)采伐火烧迹地上所有枯立木(含乔木和灌木);

(4)采伐木伐根高度要低于伐根直径的1/3;

(5)采伐木梢头和枝头直径5.0cm(含5.0cm)以上的全部清运出迹地;

(6)采伐剩余物(梢头)和灌木要求修理侧枝,截短均匀整齐堆放,枝梢长度不能超过1.50m,堆间距大于5.0m;

(7)火烧迹地内新修集材林道水平间距不得低于50m,严禁高密度修建集材林道,避免大面积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8)火烧迹地采伐的木材必须进行脱皮、药物熏蒸等无害化处理,并经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后方可调出沁源县境。

4 火烧迹地植被恢复

大力采用乡土树种、抗旱树种造林,营造混交林。合理确定造林密度和规模,提倡低密度造林,以营造生态林为主,兼顾经济林,实施集雨抗旱和节水造林。造林与管护并重,摒弃只造林不管护或重视造林轻视管护的行为。严格按照科学规划设计、规范施工、精心管护的程序实施造林。

4.1 恢复模式

4.1.1 人工造林模式

对于火烧迹地中乔木树种无自然更新能力或更新较差的地块,采取人工造林的模式进行恢复。

4.1.2 封造结合模式

对于火烧迹地中乔木树种有一定自然更新能力、更新情况较好,但更新树种株数达不到造林初植密度的地块,采取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恢复。对自然更新的幼苗幼树,进行整穴、定株、修枝定干,并辅以人工造林促进植被恢复。

4.1.3 封山育林模式

对于火烧迹地中乔木树种自然更新能力较强,更新的乔木树种幼苗幼树达到或超过造林初植密度的地块,采取严格封育的模式进行恢复。对自然更新的幼苗幼树采取整穴、定株、定干、幼抚等措施,进行人为轻度干扰促进近自然恢复。

4.2 树种选择

根据水、热、土壤条件和树种生态学特性,优先考虑以树适地、以能成活、长势好为根本,选择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的具有抗旱、抗寒、抗风等抗逆性强的乡土先锋树种。根据沁源县气候条件、火烧山原林分树种及目前自然更新情况,火烧迹地生态修复造林宜选择以下树种。①乔木树种:油松、五角枫、元宝枫、辽东栎、杜梨、杨、山桃、山杏等。②灌木树种:连翘、丁香、榛子、沙棘、荚蒾等。

4.3 造林技术

4.3.1 整地

科学开展预整地对提升造林绿化质量成效至关重要。要在雨季进行预整地,有效提升土壤墒情,提高造林成活率,为抢抓来年春季造林进度奠定基础。提倡局部整地造林,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地表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创造有利于已有的林木、幼苗幼树、灌草生境。预整地时,对于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和灌木要严格保护。

A 整地密度:根据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按照国家造林技术规程要求确定整地密度。

B 整地方式:地势平缓的地块采用穴状整地;坡地沿等高线进行鱼鳞坑整地。

C 整地规格:穴状整地一般为直径60cm 的圆形或方形穴,穴深40cm;鱼鳞坑整地一般为长60cm、宽深各40cm 的半月形坑;穴状整地和鱼鳞坑整地的土埂一定要拍实,埂底宽20cm、顶宽10cm、高度20cm,穴内活土层深度不小于30cm。

4.3.2 栽植

A 混交方式:采取带状或者块状混交方式,每个小班栽植树种3 种以上,尽量实行阔阔混交、增阔减针,确需栽植针叶树的,针叶树比例不得超过30%。树种配置要进行大景观化布局,在大的区域范围内必须有一种主栽的彩叶乔木树种。

B 苗木准备:坚持选用乡土树种良种壮苗造林,不使用来源不清、长距离调运的种子、苗木。阔叶树苗木发芽后和落叶前禁止上山栽植。苗木质量要达到国家Ⅱ级以上标准。

C 栽植:透雨后连阴天栽植,秋季苗木落叶后栽植。要尽量深栽,原则上根茎结合点入土5.0cm,回填土必须踏实。容器苗栽植务必脱袋;裸根苗采取截干埋土栽植或定干修枝栽植,确保不窝根。

4.3.3 适用技术

A 容器苗或带土坨苗造林:提倡采用大规格营养袋容器苗或带土坨苗造林,容器规格以既能满足苗木生长需求,又能节约成本为原则,以规格13cm×16cm 以上为宜。土坨苗土坨直径要达到地径的8倍~10 倍。起苗前浇足水,起运过程中确保苗木与容器不损、基质不散。栽植时脱袋并去掉根部包装物。

B 截干抗旱造林:五角枫、山桃、山杏、连翘、沙棘等阔叶树种可以截干造林,截干高度20cm。在栽植时,埋小土堆将根茎部全覆盖。

C 苗木及根系处理:起苗前浇透水。起苗、运输、栽植前防止苗木失水。苗木施用保水剂、TCP 植物蒸腾抑制剂、根宝、ABT 生根粉等激素处理。

D 保墒抗旱覆盖:石质山地苗木栽植后用石片、黄土丘陵沟坡栽植后用塑膜覆盖或生物材料覆盖。

E 套管:在鼠兔为害严重的中低山地区,新栽植苗木主干要进行套管,防止鼠兔啃食。

4.3.4 新造林抚育和管护

新造林在栽植后连续抚育3 年。第1 年抚育2次,第 2 年抚育 2 次,第 3 年抚育 1 次,时间 6 月-8月进行,内容包括松土、除草、扶苗、扩穴、补埂。松土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阔叶树要及时采取抹芽措施,并根据造林地上苗木成活情况及时补植。

要强化新造林管护,设施管护与专人巡护相结合,在人畜频繁活动的造林地周边设置围挡、篱墙防护沟、管护碑牌等设施。

猜你喜欢
迹地火烧乔木
◆ 园林苗木
封二、封三:寒葱岭战迹地 (伏击战) 新考
园林绿化中乔木栽植难点及养护
火烧毒品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发30 m分辨率全球火烧迹地数据产品
驴肉火烧
火烧迹地造林技术
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大兴安岭区域火烧迹地★
不怕火烧的手帕
“小火烧”成为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