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丹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 山西 大同 037006)
近年来,随着国家、山西省组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荒山造林等生态林建设工程,晋西地区生态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人居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但受制于当地干旱少雨、土地贫瘠等自然气候条件,造林保存率和成活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对生态林建设的造林技术和森林抚育要点进行分析,以求为该地区高质量开展生态建设工程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造林技术是指以森林栽培学、生态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合理运用生物基因技术、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林木的移栽作业。森林抚育技术是以植物保护学、林木昆虫学、林木病理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简称AI)、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简称5G)、大数据技术、生物农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以及病虫害智能监测设备、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进行林木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作业,从而为林木的茁壮生长、稳定生态林系统的构建、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奠定基础。
土壤作为林木生长的基础,具有促进林木根系生长、供应林木所需营养物质和水分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林木移栽以前,应做好土壤土质的改善工作。春季造林整地应在前一年的秋季完成,雨季造林应在春季整地。
2.1.1 土壤数据分析
利用土壤速测仪,结合部分实验室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PH 计等)进行土壤酸碱度、温湿度以及可利用有效成分的精准检测,为科学制定林木栽植种类、密度奠定良好的数据支撑。
种苗作为生态林营造的基础,对于保证林木移栽后的成活率、缩短缓苗时间,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造林苗木的精选工作:①依据造林地的生态环境(温度、湿度、主要降水季节和降水量等),选择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林木幼苗进行移栽。②要栽植根系发达、树皮完整、树干笔直、苗龄合适且未被病虫害为害的优良壮苗。与此同时,为降低运输成本,尽量就近选择自然环境相似的苗圃地进行苗木培育。③圃地选择的地形,宜地势平坦开阔或坡度在10°~30°的缓坡为好,地形不宜复杂,应选择较肥沃的沙质土壤至轻粘性土壤,忌选择沙土、重粘土作为苗圃。④造林前,要对苗木进行分级,这样有利于今后苗木成活和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并且林相整齐,体现生态景观性。
本地区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坚持走科学、生态、节俭绿化之路,遵循自然、顺应自然,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绿化,以水定林,量水而行。因此,本地区造林模式也是多样性的,主要采取针叶树和阔叶树混交造林,包括带状混交、块状混交和株间混交。在造林实践中要灵活应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带状混交适用于大多数立地条件的乔灌混交、耐阴树种与喜光树种混交。块状混交适用树种间竞争较强或地形破碎的地段,有灌木林与人工林混交或人工林与人工林混交。株间混交适用于贫瘠立地和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在乔木间栽植抗旱、保持水土性强的灌木或草本,或在灌草中稀植乔木。
总结近年来的造林科技经验,除可以推广使用根宝蘸根、径流整地等实用技术外,还可以探索应用山地造林索道运苗、网套封管、钵体覆盖、抗旱浇水等技术手段。
科学分析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严格坚持先设计后造林种草,强化造林种草全过程管理。在林地内,杂草既可以与林木争夺阳光、土壤、养分、水分而抑制林木正常生长,又具有完善生态结构、预防水土流失的基本功效。因此,应依据生态林的现状进行科学管理,对于相对平衡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则要对林木根系周围的草丛予以适当保留,利用林草储蓄水、固定土壤的基本功效,改良林木根系附近的土壤土质,增加生态林内“食物链种类”,从而保证生态林的平衡稳定。
加强水肥管理,保证林木各生长阶段对水分以及营养物质的需求,促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基本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可以有效促进林木的茁壮生长,缩短林木成材时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①晋西地区降水相对不均,因此可以在生态林地选取一个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建立储水库,雨季储水,夏季灌溉。②可以在生态林内合理引入滴灌技术、微喷技术,一来保证林木根系、枝叶对于水分的需求,二来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灌溉水资源不足的问题。③苗木春季造林时,根系带土坨造林可显著提高成活率。带土坨造林的关键是起苗时尽可能地保护好苗木根系部分的土壤,用草包将根系包扎成球状,防止根系土坨散落。如果是容器苗造林,栽植时要注意脱掉容器,核心是在造林时如何保留完整的母土和苗木根团。苗圃土壤较粘、湿,离造林地近,小规格苗木起苗后,不要抖散母土,尽量多带母土上山栽植。
近年来,林木病虫害为害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甚至美国白蛾、松毛虫等危害严重的有害生物一旦爆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已经不亚于森林火灾。因此应从多方面入手,制定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控方案,从而将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降至经济允许范围以内。①对于松墨天牛、美国白蛾、松毛虫等地区检疫性害虫,可以借助昆虫性信息素技术(一种有害昆虫成虫性成熟后分泌的吸引同种类异性进行交配的微量化学物质)对其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立即制定综合方案进行防治;②林业技术,主要是通过创造有利于林木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扩散的基础环境,比如合理密植、科学修剪、对被病虫害侵染的枝叶及时采摘等;③物理技术,利用部分靶标害虫的特性,对其进行诱捕,比如通过悬挂特定频率黑光灯(对有益生物进行保护)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以及各类蛀干性天牛进行诱捕;④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喷施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BT、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⑤化学技术,主要是在病虫害发生以后,通过喷施低毒、高效且环境友好的化学农药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2.8.1 抚育目标
立足晋西地区森林质量蓄积量低、生长量小的短板,要以提高森林蓄积、增加碳汇功能为重点,以推行市场化森林抚育机制为方向,以保障抚育成效为目标,探索适合该区域的森林抚育工作机制,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强化森林抚育经营成效。
2.8.2 抚育措施
要组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对需要抚育的地块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针对不同的林分抚育方式,确定不同的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时间要求和责任要求,以把握适合林情的抚育方向。要根据不同林分特点、树种结构类型等,进一步明确培育目标和抚育方式,科学编制抚育设计方案,严格执行监理制度,落实监理制度,监理人员及时入场,认真履行监理职责,对项目建设内容、进展情况等进行全过程监理,确保抚育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