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生”的网络视频影像赓续贵州红色血脉

2022-04-07 12:41:49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生贵州红色

罗 胜

(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23)

当下“媒体融合发展”势不可挡,已经成为传播人民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手段,如何以红色网络视频影像引领和协同全媒体赓续红色血脉,以适应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建设需要,成为业界探讨的重要课题。2021 年11 月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建社90 周年之际,向新华社提出了“在党的领导下,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理想信念,坚守人民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加强对外传播,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的要求。西南地区在经济上正在逐步崛起,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上仍明显落后于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如何打造核心文化、打造软实力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成为西南地区关注的新课题。具体到贵州来说,应利用红色文化打造贵州形象,使红色文化走出去回得来。当代学者在《西部开发背景下贵州红色题材影视创作的现实思考》一文中说:“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特别是在经济一体化日趋凸显的今天,贵州红色题材影视创作如何才能走出被抽空、被遮蔽的影像误区,不再像过往其他西部地域沦为‘一种记号的系统化操控活动?’”[2]这其中如何以红色网络视频影像引领贵州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网络视频影像与赓续贵州红色血脉的关系

(一)全媒体手段与贵州红色文化传播的概念

全媒体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互联网视域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借助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全部媒体融合。随着4G、5G 网络的成熟和普及,媒体的传播形态因其开放兼容的特性,媒介传播的形态日益丰富。无可否认,网络视频融媒体传播形态已成为当下民众乐于接受世界咨询的一种传播形态。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宝贵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荣耀,同时也是民族文化认同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动力。地处祖国西南的贵州地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根据资料统计,贵州共有 88 个行政县,有68 个县都留下红军活动的足迹,并留下了大量的红色遗产。贵州的红色文化在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三线建设、脱贫攻坚等时期,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媒体时代,贵州的红色文化必将在红色影像传播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传统的视觉影像欣赏方式如图片影像、胶片影像的功能已经被网络视频影像所代替。当下,网络视频影像已经成为新时代最有力的文化传播手段。如何通过网络视频影像协同全媒体赓续贵州红色血脉,必将成为贵州社会主义建设的能量需求和引导传播贵州民族自信的抓手。如果仅仅把这种作用看成是服务和提升经济,以及推广红色文化资源,必将走入一种狭隘的文化观。我们不否认通过“网络视频影像赓续贵州红色血脉”有这种强大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升贵州的软实力,配合国家战略,为民族复兴贡献独特的力量。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民族复兴事业推进,人民对红色文化精神的依赖更强,对民族复兴的寻根的欲望也更为急迫。由于媒体传播手段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以‘生生’网络视频影像引领和协同全媒体赓续贵州红色血脉”这个主题,必须抓住红色文化的根本,对社会需求给予充分满足。同时,这种社会需求的满足,最终都归结于对待红色文化影像的精神和情感的把握上,并特别注重其精神真实。

(二)红色文化精神的“生生”之意与贵州精神

中国文化之所以5000 年不断,要归功于“生生”精神的实践传承。这种精神是通过红色文化对“生生”之学的转化,同时结合“以行释义”的实践方式加以演进的。贵州的红色文化也体现了红色文化精神“以行释义”的实践方式。《易经·系辞上》说:“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3]这句话的原意指大道化育万物生生不息,是天地之大德。当代学者认为,“盛大的德行与伟大的功业是自然造化的极致”,是宇宙创生万物的才能和品德。老子思想把《周易》的“生生”之道归之于自然天地大化之德性。老子认为:“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4]这里老子认为天道自然圆满,就像张弓射箭之理,可以自然补足。人为之道则不然,余者不能把剩余献给不足的人。《老子》这种尊重生命主张和《周易》天地大德的“生生”观念是一致的,这种大德观念与红色文化同时接受中国文化精神“损有余、不足”的大道精神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剩余价值”批判的初心是一致的,这种大德和大道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初心和追求人类共同富裕的本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在追求中华民族复兴和人类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曾在贵州这片热土上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迹。

在1930 年到1936 年间,贵州地区是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工农红军集中活动的地区之一。1930 年红七军、红八军曾从广西转战贵州,1934 年中央红军分两路入黔,留下了许多红色会议遗址。1936 年红七军、红八军和红二、六军团先后在贵州地区活动建立根据地。“红军进入贵州时已锐减到约3 万人,入黔后又有不少红军指战员牺牲了。据不完全统计,当年贵州人参加红军的人数应在2.2 万人以上。”[5]这里走出了“红船”上的党代表邓恩铭(水族)和杰出的中共领导人,共产主义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以及贵州早期的共产党员林青烈士等优秀共产党员。近百年壮阔的贵州历史,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无数的革命先烈以及成上千万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用“以行释义”的方式把“生生”的精神落实到革命实践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以生命的形式落实到实践中。贵州留下了数不清的红色战役遗址、红色纪念碑、重要会议遗址等红色革命遗址,红色文件、电文与布告,报刊与图片资料,回忆录、访谈录与书信、日记,标语口号,等等。这些红色政治革命与宣传活动文献遗产及其他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本体都是“生生”的,它们都需要通过保护、整理和艺术加工,积极融入到网络视频融媒体传播形态中进行推广,以提振贵州红色精神。

二、抓住贵州红色精神,激活红色视屏影像

(一)红色文化“生生”之情感与贵州网络视频红色影像之激活

贵州红色文化情感已以活态影像内蓄于贵州人民的心底,无论是红色文学还是红色影像,其艺术本体必然蓄蕴着贵州各族人民以及中华儿女的民族复兴情感。为了使这些内在因素变为网络视频艺术品,就必须借助外在媒介和技术表现形式,因为感情只有通过这些外部因素,才能以网络视频艺术的方式呈现,并适应当下十几亿网民的即时需求。贵州红色文化内蓄的情感能唤起鲜活的形式,这源自红色血脉的本体和现实情感的观照,同时这些内在情感因素又总是制约着网络视频艺术的呈现方式。无论是贵州的红色文学还是贵州的红色影像,包括红色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部蕴含的红色情感都是“鲜活”的、“生生”的,通过视频载体呈现的精神也是“生生”的。同时贵州这种“生生”的红色情感,只有暗合新时代受众的媒体传播形式,红色文学和红色影像才能够得以再次彰显和弘扬,并为受众所快捷地接收。贵州红色文化和红色影像的传承,需要以“生生”的和“活态”的形式在代际间赓续血脉。它承续于红色文化血脉,体现为民族精神的时代需求,对接的是民族复兴的价值体系;不但是创造性转化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动力,而且还是有效激发贵州各族群众和普通群众个体为中国梦奋斗的内生动力。唯有把握红色文化内储的鲜活精神,才能留下外显的视屏精神,形成以网络为载体的红色视频影像的传播范式。应基于目前贵州红色视频影像的传播形态,激活红色视频影像的网络文化传播特征和审美内涵,引领和协同全媒体赓续贵州红色血脉。

(二)激活红色网络视频影像的传播特征和审美内涵

激活红色影像的关键要素,不仅仅是一个市场问题,还是一个网络文化生态问题。需要顺应时势,着眼未来,遵循网络文化艺术的内外规律,重视红色文化的网络特征和受众的生活方式、共情特性、雅俗共赏欣赏需求等传播因素。同时应加强对主流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的引领,从而实现人文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协同构建、共同发展。建立良好的网络生态运行机制,对于激活贵州红色影像、推动贵州红色视频的发展、提升贵州软实力都极其重要。

激活贵州红色视频影像,应加强贵州红色文化的熏染。全国网络文化生态建构需要倚重红色文化和红色影像的引领,从而实现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贵州地区的红色影像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贵州建设的抓手。贵州红色视频影像中的“社会责任担当”“民族团结”“自强不息”“大公无私”精神无不承载着红色血脉的基因,同时也蕴含着贵州人民“积极向上”的生存哲理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要让红色文化成为引领人们日常生活的正能量,走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通过红色视频影像的传播和熏染,对促进青少年的责任担当和自力更生,以及形成奉公守法、公平正义的社会人文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激活贵州红色视频影像需注重红色文化滋养。首先,贵州红色文化不但是贵州重要的文化艺术形态,也是新中国重要的文化艺术形态,在新时代要实现红色视频影像影响人、红色文化滋养人,就要立足当下,加强视觉产品的生产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引导贵州红色文化传播合理有序、积极稳妥地走进网络文化领域,服务人民。特别要加强各地红色文化的网络文化管理和红色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透过公共文化建设物化载体,让想象和艺术落到实处;通过举办红色文化研讨会和红色视频文化展览、网络红色文化艺术赞助等形式,让网民体悟红色文化的内在精神,还原贵州地区红色文化的历史。通过实物感人,通过红色故事化人,让贵州红色视频与红色文物以现场的形式感染青少年的心灵。其次,贵州红色文化经过宣传和培育,部分内容已经转化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建设精神。以红色视频影像引领和协同全媒体赓续贵州红色血脉,不但能让红色文化适应当下的网络全媒体语境和新时代贵州的精神转化,并融入新时代网民的现实生活中,对引领和促进贵州地区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也同等重要。

三、借鉴先进省份网络市场经验,以贵州红色影像赓续红色血脉

(一)互联网视频影像市场现状

在全媒体传播中,互联网视频影像的影响力最强。2020 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随着居家生活时间的延长,人们的线上娱乐需求日益增长,给网络视听影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加大了对网络视听影像传播的投入,更多视听传播公司和跨界资本进入网络传媒领域,进一步扩大了互联网视频影像的传播和影响力。根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21年6 月公布的数据,2020 年中国的网络视听用户增长至9.44 亿,网民使用率也增长至95.4%,泛网络视听领域的市场规模超6000 亿。20~29 岁的使用率为92.3%,30~39 岁的使用率为93.0%,大专以上学历的网民使用率为91.0%。其中2020 年网络视听行业市场构成为:短视频为2051.3 亿元,同比增长57.5%;综合视频为190.3 亿元,同比增长l6.3%;网络直播为1134.4 亿元,同比增长34.5%;OTT/PTV 为745.6 亿元,同比增长34.5%,视屏内容创作为548.9 亿元,同比增长l0.6%;网络音频为338.6 亿元,同比增长24.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网络视听市场发展之快、影响力之广。同时根据CNNIC 数据统计:“截至 2021 年末,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0.29 亿人,占整体网民比重为99.7%,较2020 年末环比持平,而网民每周上网时长环比提升+8.78pct,用户规模和用户时长将成为争夺关键。回顾2022 年春节,全网日活跃用户规模达到8.72 亿人,连续 2 年保持小幅增长,短视频、移动社交、手机游戏、在线视频合计用户时长占比达到71.8%,其中短视频时长占比进一步提升。”[6]有媒体指出,未来人们的生活将不断步入视频化。根据艾瑞网预测:“(中国泛视频市场规模)2025 年将增长至18025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7%。”[6]未来视频将继文字和图片之后成为重要的内容和媒介传输形态。根据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在2020 年5 月7 日发布的《2020 年贵州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2020 年贵州省网民规模达 2397.6 万人,年网民增加218.6 万人,其中互联网的普及率66.6%,与2019 年同比上升了6.1个百分点。其中全省农村网民规模为915.9 万人,占全省网民总数的38.2%;城镇网民规模为1481.7万人,占全省网民总数的61.8%。网民性别结构趋于平衡,30 岁以下网民成为主力军,中等收入网民规模最大[7]。根据《贵州省通信业2022 年3月全省及各市州行业发展情况》统计:“截至2022年3 月,全省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01.1 亿元,同比增长17.3%;完成电信业务收入98.3 亿元,同比增长5.8%。全省通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亿元;全省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567 万户,同比增长4.5%。”[8]贵州地区的这些市场数据和全国的市场数据相比,基本不在一个体量上,但也预示着其互联网视频影像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同时通过全国互联网视频影像市场发展数据也可以看出,贵州文化可以通过红色文化影像以全媒体的方式走出贵州的市场,从而提升贵州在全国的软实力。

根据中商情报网讯的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0 年网络视频付费用户渗透率由31.6%增至74.5%。网络视频付费用户数目预期在2022年将达到7.7 亿人,2020 年至2025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4%。”[9]中国电影家协会网络电影工作委员会联合云合数据平台、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共同发布了《2021 中国网络电影行业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 年三大平台共上新网络电影476部,全网在线网络电影累计正片有效播放量达到107 亿。庞大的视频影像市场,可以看成是发展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机遇。要与全国市场和全媒体影像合作,打造贵州红色文化;加强引领,使网络视频影像市场需求成为引领贵州发展的动力,使贵州红色文化利用区域优势走出去,再把文化资源带回来。在新媒体语境下,贵州地区的红色文化以影像、报纸、广播、网络电视、电影等为载体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形成贵州地区特色的红色文化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融媒体视频影像,并向全国市场推进非常重要。

(二)先进省份全媒体红色影像推广对贵州赓续红色血脉的启示

2020 年主流媒体引领网络纪录片市场领域作用明显。2020 年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 家媒体共制作上线24 部网络纪录片。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36 家党政机关与协会组织,作为指导单位参与网络纪录片生产制作上线33 部作品。作品以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两类题材提升网络纪录片的品质,凸显社会责任与社会担当,并达成了国家主流媒体对大众商业媒体的引领。“2020 年初,多部取材网民自行拍摄的纪实性短视频、由专业性制作机构剪辑制作而成的纪录片上线,成为疫情防控类纪录片的先行军,这种大众参与的生产模式也为纪录片创作带来了新模式。网台同播作品输入央视、卫视,作品质量得到主流认可。2020 年上线播出的网络纪录片中,共有10 部实现网台同播(网络播出时标有网络纪录片审核序列号)。”[10]2020 年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委网信办、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指导,中南出版传媒、湖南红网、潇湘电影集团、湖南电视台潇湘电影频道联合出品的《红色印记》,作为建党献礼作品,是红色网络影像引领和协同全媒体赓续红色血脉的微片典型。该片以每集10 分钟的短小篇幅讲述开国元勋的故事。该片媒体融合的传播方式,取得了理想的融合传播效果,是以现代性融媒体语境传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优秀影像视听作品。该片先在“红网”、芒果TV 上线传播,随后又通过“红网”新媒体号同时在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好看视频等国内知名商业传播视听平台和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等主流新媒体平台播出,力求触达不同年龄段的受众,起到了凝聚人心、保证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作用,并以传媒的方式为红色影像和传媒视听作出了榜样。2021 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 月上线的《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等,3 月上线的百集微纪录片《红色档案》,均采取全媒体协同传播方式。播出后,围绕该片衍生节目百集专题片《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百集专题片《红色档案——走进中央档案馆》以及《百年瞬间》系列专题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受到各媒体的推送。

据笔者在写作本文时统计:2019 年上映的21集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豆瓣评分高达8.6 分,2006 年上映的《雄关漫道》、2009 年上映的《杀出绝地》以及2010 年拍摄的《大西南剿匪记》都获得豆瓣评分7.5 分以上的好评,1983 版的红色经典电视剧《四渡赤水》在豆瓣评分亦有7.4分的好评。贵州红色文化的影响也带动了贵州相关电视剧的收视率。如2008 年《水凤凰》,2011年《云下的日子》豆瓣评分均在6.5 分以上。2020反映贵州脱贫攻坚的电视连续剧《花繁叶茂》豆瓣评分高达7.0,而2021 年播出王骏晔执导的电视剧《在希望的田野上》豆瓣评分也在7.4 分以上。从表现贵州红色文化和地方文化题材的电视电影的现实状况来看,贵州红色文化与地方文化在文化软实力塑造以及贵州特色文化走出贵州等方面的工作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也应充分地认识到,相较于国内的文化大省,目前贵州红色题材影视的创作数量上不算少,问题主要在于贵州在现阶段自主拍摄完成的主题影视剧与湖南、安徽、江西等大省相比,在全媒体推广红色文化方面还是略显不足。由贵州自主拍摄的的红色微片、的影响也局限于贵州省内。不过值得在意的是,近年亦有像百集融媒体红色微故事《贵州 红色印迹》和《黔山忠魂》《一曲黔腔颂党心》这样的优秀微电影开端,还有大学生们自制的微电影《遵义会议》,它们无不为“以‘生生’网络视频影像引领和协同全媒体赓续贵州红色血脉”的主题带来启示。贵州红色题材影视作品以及贵州民族题材影视作品创作要摆脱困境,一方面要借助全国媒体的外力介入,一方面还要加强省内媒体的努力,并借助媒体融合发展之势,提升红色文化原创力和生产能力。不能仅把贵州作为红色题材影视剧素材提供地和红色文化旅游地的思想,还要让贵州成为红色影视文化的原创地和传播地,贵州经济、贵州旅游自然会受到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反哺。

结语

引导和激活贵州红色影像应把握市场需求,合理推进。贵州红色网络视频文化与市场和网络文化产业紧密相连,市场必须遵循文化的公益性和社会建设需求,满足人民的文艺需求。全媒体融合发展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贵州红色文化作为新中国的宝贵财富,不应在这次视觉传播革命中缺场。首先相应的主流媒体责无旁贷,应积极担当起“以‘生生’的网络视频影像引领和协同全媒体赓续贵州红色血脉”的重任,引领新媒体影像产业的发展,并要经得起市场检验。同时,贵州红色媒体影像的引领和传播必须坚持完成红色文化影像的转化和创造传承,才能在新媒体时代获得生机。以贵州红色文化为蓝本的新媒体影像产业,通过仿制或创新,结合市场,进行产业化经营。主流媒体结合商业大众媒体全媒体传播,也要凝聚现代审美,通过创意设计,结合现代生活,融入当下人们接收的视听传播方式,兼顾文化发展的多元需求。一方面,网络视频传播革命使艺术创作主体多元化,艺术权力的下移意味着影像内容和形态的变化。网络视频艺术表现出创作上的自发性和自主性,观者成为艺术的参与者,不再是旁观者。网络视频艺术的交互性、独创性以及多样性、现实性、自娱性导致网民能够主动参与和接收网络视频。红色网络影像应适应这一现代视听需求,使网络视频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更贴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挥媒体传播的亲和力,加强媒体的协同力,使其成为“引领和协同全媒体赓续贵州红色血脉”的重要设计途径。另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体和自媒体,在消费社会,主要以商业利害来考量其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以通俗化、可视性、刺激性强的节目特征从不同层面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对红色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道义和责任,不能见利忘义,做出有违社会道德和公序良俗的行为。当下推进红色文化和网络视频影像的发展,还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防止将红色网络视频庸俗化,不能淡化红色文化内涵,以网络视听的方式掠夺式开发,让贵州红色网络视听沦为单纯的文化娱乐表演。因受个人利益和单位利益驱使,热衷于红色网络视听的媒体炒作和推广,游走于形形色色的商演,会成为红色网络视频的负资产。贵州红色文化作为丰厚的精神资源,应该进行卓有成效的阐发、挖掘和转化,其活力在于原生态特性,不能离开其依附的环境和生态,文化要素不能被删除、置换、恶搞甚至到不良场景中展演。无论是直接索引开发、借助载体进行的转化性开发,还是利用文化空间类资源进行的转化,都必须坚持红色文化的本体属性。另一方面是防止将红色网络视频功利化。以贵州红色文化为背景的衍生作品和文创产品以及文化复制品,都必须适应新时代建设需要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形成红色文化和新中国精神产品的品牌要防止以复制的方式和戏说的观念去衍生与贵州红色文化相违背的文化产品,陷入到物质文化的利益纠葛中,以至淡忘了贵州红色文化的本体,削弱了自身已形成的文化价值和品牌效应。

猜你喜欢
生生贵州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贵州,有多美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28
中西思想差异的根源:超越性与生生之德
沉醉贵州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10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50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36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刘善良
《周易》经、传中“时”之思想探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