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元
(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行,辽宁 沈阳 11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多家银行纷纷推出了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及相关信贷服务。此类服务虽然有效缓解了农村建设资金压力,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此类服务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因而与之相关的贷款风险防控机制还不够完善。基于此,笔者针对主要的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形式及其形成原因,探索与研究此类贷款风险的防控策略,力争从源头上降低农户小额贷款风险,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创业致富提供助力。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在借贷双方约定期限内不履行偿还责任的风险[2]。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社会信用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信用风险成为农户小额贷款风险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风险类型。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农户没有按时还款、抵赖不还款或者只还部分款项。一旦发生农户小额贷款信用风险,不仅给银行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在其他农户群体中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如助长其他农户赖债、废债的心理,导致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居高不下[3]。
造成信用风险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恶意和非恶意。恶意是指部分小额贷款的农户不讲诚信,缺乏法律观念,明知自己无力偿还贷款却用欺诈等手段套取银行的小额贷款资金,有意不还银行贷款[4]。非恶意是指贷款农户在贷款到期后虽然有还款的意愿,但是由于经济能力所限无力偿还贷款[5]。此外,部分农户对小额贷款的性质理解不正确,他们把小额贷款看作是民政性救济款,贷款成功后从未意识到要还款。这些都是农户小额贷款存在诸多风险的原因[6]。
市场风险主要来自农产品市场的不利变动因素。第一,农业生产风险大。农业生产本身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一旦因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病虫害等而减产,就会导致农户的前期投资付之东流。第二,市场行情变动。如果农户在种植或养殖过程中过于盲目,极有可能导致农产品种类趋同,形成供大于求的不利局面,再加上有些农产品销售渠道过于狭窄,极易形成“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如果农产品的利润过于微薄,极有可能导致农户无力偿还贷款。
操作风险主要来自以下3个方面。第一,当银行在接到农户贷款申请时,有些客户经理由于责任心不强、缺乏风险防控意识等,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开展实地走访、面谈等工作,只是听信村委会干部一面之词,便通过借贷申请审核,最终将贷款发放给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此类农户往往不具备贷款偿还能力,从而引发借贷风险。第二,在放款环节,借款人、担保人均未亲自到场办理印章、签字、按手印等业务,而是由银行客户经理全权代劳。一旦借款人、担保人在偿还贷款时概不认账,必将引发贷款风险。第三,银行的信贷人员对于贷后资金的用途把关不严。部分农民或将贷来的资金转给别人使用,或用于非正常开支,造成银行贷款不能如期偿还。
道德风险主要由银行内部人员欺诈行为所致。例如,部分银行客户经理为了提高个人业绩,将贷款发放给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一些客户经理假冒农户之名进行虚假贷款,而贷款并没有用于农业生产,而是用于一些风险较大的经济投资,由此引发内外欺诈贷款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源自银行对农户贷款管理不到位。例如,有些客户经理只重视抵押类贷款业务,过于强调工作业绩,但对于贷后管理却缺少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客户经理缺乏责任心或者风险意识,不但对各种潜在风险缺少有效的预警,对于已经出现的风险信号也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最终造成贷款风险。
2.1.1 建立联运机构,共同打造诚信环境。银行要与地方政府、司法部门建立起密切联系,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例如,由地方政府搭台,司法部门提供保障,银行完善农户信用评估标准,通过三方的相互协作,构建完善的农户小额贷款运行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引导农户树立“诚信为本”的正确观念,从源头上提高申请小额贷款农户的整体素质。在此过程中,各村委会要肩负起宣传教育作用,将诚信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到位,在所管辖区域内建立起“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体系,让农民认识到征信对自己的重要作用及失信对自己的影响[7]。同时,要对农民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让农民认识到不还贷款会触犯法律,会对自己及子女的前程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通过这些措施,可从根本上降低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的发生概率,为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2.1.2 开展诚信区域评定工作。在“以信定贷”方针的指引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可开展诚信区域评定工作,为降低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提供有力保障。银行可以参考以往诚信程度评价数据对各乡村信用等级情况进行分析,再按照高、中、低3个等级进行信用区域的精准划分。针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区域,可在农贷额度上有所放宽;对于那些信用度较低、资产质量相对较差的区域,则需要将其列入高风险区域,并针对此类区域实施信贷限额管控,以此降低或者避免农贷风险,进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服务“三农”。
2.1.3 做好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选工作。银行是为广大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的主体,可以利用银行大数据库,针对各地农户的信用等级情况进行精细化分析,从而提高审批贷款效率,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因此,银行有责任和义务参与一年一度的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选活动,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选工作,凭借真正可靠的历史数据评选出守信村镇(户),为各地农户树立学习的模范典型[8]。同时,各乡镇政府部门除了广泛宣传区域内的诚信农户以外,还可以在农贷支持和服务方面给予优先支持。这对于其他农户会起到正向激励作用,促使全体农户重视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强化对自身还款行为的约束。
通过上述举措,银行能够在服务“三农”的同时,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小额贷款诚信环境[9]。
2.2.1 银行要加强对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支持。银行推出小额贷款服务是为了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但是农民普遍经营意识薄弱,缺乏投资、资金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经验,很容易造成经营活动的失败。因此,银行应转换经营理念,把贷款的农民看作投资对象,通过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对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支持引导农民规避市场风险。例如,农户小额贷款客户经理需要具备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能够结合农户所经营的产品、规模、生产要素、生产周期等具体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贷款额度及还款期限。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提高存量贷款管理水平的同时,要确保农户小额贷款工作的有效开展。
2.2.2 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保险补偿机制。银行要主动与地方政府和保险公司进行沟通与协商,建立“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农户”“农业担保公司+农户”“保险公司+农户”等健全的增信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使农户小额贷款环境得到全面优化,确保小额贷款在农户中的精准投放与有效投放,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和农民的风险。
2.2.3 拓宽农村农副市场渠道。一方面,各地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第一时间获取详细可靠的农作物品种、养殖品种、价格走势和市场交易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发布与公示,帮助广大农户合理制订农作物种植计划,合理确定养殖规模,避免因为盲目种植、养殖导致伤农,从源头上降低农贷资金风险,并为广大农户增产增收创造有利条件[10]。另一方面,银行要从自身专业的角度为农民提供各种支持,如针对农副产品市场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银行要帮助农民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从风险管控的角度帮助农民防控投资风险。例如,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的邮政储蓄银行在每个村都设有业务员,业务员一般由当地村民担任,其不仅承担存贷款业务,而且经常会利用闲暇时间和农户聊天,向农户讲解一些农业产品投资经营、市场营销风险和防控方面的知识。最初,邮政储蓄银行为了提高驻村业务员的业务能力,经常会组织培训一些关于客户管理、风险防控、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业务员为了增加存款业务、降低贷款风险,利用闲暇时间在走街串巷拉家常的过程中用简单易懂的表述方式向农民讲解市场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不仅很好地降低了农户的投资和生产经营风险,提高了贷款的回收率,而且提高了自己在农户中的威信,提高了农民的存款量。
2.3.1 强化银行客户经理的责任心和风险防控意识。第一,银行可通过常态化的培训强化客户经理的责任心和风险防控意识。培训可以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要通过身边的案例让客户经理意识到不对贷款农户进行严格审核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第二,将客户经理对贷款农户的落实情况及还款情况与其绩效评估、个人评优、职位晋升等挂钩。在客户经理的绩效工资中直接体现贷款管理质量和个人业绩水平,如发放农户贷款时兑付绩效工资的30%,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兑付绩效工资30%,农户按期还贷时兑付绩效工资的另外40%。银行等金融机构可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农户小额贷款客户经理的责任意识与风险防控意识,防止其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私自变更工作流程。另外,在审核申请小额贷款农户的信用资质时,不仅客户经理要亲临现场,村委会干部也要到场,通过双重保障降低贷款风险的发生概率[11]。
2.3.2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银行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贷款的整个流程进行录像留存,从贷款前的走访、面谈到放款环节的办理印章、签字、按手印等都进行录像实时上传,让整个过程都公开进行,从而有效避免风险。银行信贷人员要定期对申报农业项目的贷款农户进行回访,把回访过程录制视频并上传,如果贷款人申报的项目没有按照预期进行,可以要求调整项目或者退回贷款。对于把贷款挪作他用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要求贷款人退回贷款,并追究相应客户经理监管不严的责任。
2.3.3 细化农户信贷风险管控制度。银行不仅要细化农户信贷风险管控制度以及贷后资金用途把控的操作流程、监管方法、奖惩措施等,而且要根据当地情况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培训,让业务人员熟知和掌握[12]。第一,操作流程的细化。由贷款农民说明贷款的用途,贷款经理定期(1个月为宜)对贷款农民的贷款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记录,一旦发现资金挪用或者是投资可能失败,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帮助农民调整资金用途,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在贷款到期前1个月,客户经理要通知贷款农民做好还款准备。第二,监管方法的细化。客户经理要学习和总结多种适合农民贷款的资金监管方式,通过具体的案例明确每种贷款方式的用法。第三,奖惩措施的细化。对于能按时收回贷款的客户经理,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给予其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未能按时收回贷款的客户经理,应给予一定的处罚。
2.4.1 改进和完善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制度。银行客户经理的业绩考核要与贷款最后的回收额、回收时间等挂钩,而不是仅仅与其贷款数额挂钩,不管最终是否能够回收都计入其业绩中。另外,如贷款回收不回来,客户经理要承担较高数额的罚款。这样业务人员就会自动把关,严控风险,不会把贷款发放给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同时,为了激发客户经理的工作热情,银行应适当提高客户经理贷款数额的提成比例和奖励水平。
2.4.2 加强对贷款农户的信息审核。农户贷款之后,银行要由专门的客服人员对贷款农户进行电话回访,详细记录农户的身份信息和贷款用途等基本信息,以确保登记的贷款农户是真正申请贷款的人。在贷款发放后,银行也要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对贷款农户的信息进行核实,对申请贷款的用途及其进行程度进行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客户经理顶替农户进行虚假贷款。
2.4.3 加强对客户经理的监管。银行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客户经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绩效进行实时监管。例如,客户经理在对贷款农户进行审核和签订合同时,可以利用全程录像的方式。为了减小工作量,银行可以为客户经理建立信用档案,重点核查信用评分不高的客户经理。
银行要针对客户经理建立问责制度。一旦其客户经理负责的小额贷款业务发生风险问题,银行需要第一时间追究其管理责任与连带责任。问责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落实到位,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将无法起到相应的震慑作用。银行可通过这种方式督促客户经理加强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为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长期保障[13]。
对出现的不良农户小额贷款,银行应严格界定责任,对非人为因素引起的不良贷款,要对各环节责任人给予尽职免责;对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贷款或为迎合考核而密集冲动放款,或为完成任务而忽视贷款质量盲目放贷的,要依照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银行面向农户推出的小额贷款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很多农民实现了自主创业梦想,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但是,也有一部分申请了小额贷款的农户由于投资失败、道德水平低下、缺乏诚信等原因,没有在规定时限内偿还所有贷款,给银行带来了一定贷款风险。这不仅会让银行资产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还会打击银行支持“三农”政策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各地需要从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类型、形成原因等方面着手,探究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从源头上降低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推动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服务及乡村经济发展的良性互促,使乡村振兴战略得到有效落实,最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