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探析

2022-04-07 10:28王云涛
关键词:育人融合政治

王云涛

(河南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立足“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对德才兼备的优秀创新人才的渴求比以往更为迫切。近些年,高等教育适应国家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要求,愈发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努力把握新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关键载体,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形成更加有效的高水平育人途径,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376。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2]。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要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3]。这些重要论述和文件精神为高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体系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实质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渗透到创新创业教育之中,把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培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培养投身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创新人才。因此,赋能立德树人,涵养创新创业,为党育人、为国育人,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要求的当务之急,意义重大。

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主要依据

创新创业教育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领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的思想指引。两者的融合互动、协同育人,提升了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针对性、特色性和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个学科发展的现实诉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国家整体战略要求以及高等教育升级需求高度契合,并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战略依据和现实依据。

1.1 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

马克思强调:“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4]马克思主义者坚信共产主义是“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5]。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办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各方面优秀人才投身到党和人民事业中。因此,人的“全面”的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契合的理论依据,对两者目标和内容的融合具有指导意义。这里的全面发展,应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既有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也有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要求,本质是高等教育要兼具育人育才,让人才的素质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都得到提升,并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更加充分展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家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都迫切要求突出人的价值,占据创新及产业优势和主导权,把注重自身自由发展转到具有爱国情怀、创新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聚天下英才来有效融入和引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述,教育系统逐步形成了“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理念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重说教、轻能力,过于强调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特点,对个体差异性的重视和尊重不够,习惯于生硬地灌输各种道德知识,不注重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结合,不注重与鲜活的社会生产实践结合,不注重文化知识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不利于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等实践提升自身能力。而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可丰富各自的育人内容与方法,在注重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素养的同时,使人才培养同社会生产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进而推动实现基于个体差异的全面发展。

1.2 战略依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前者主要应对正在进行中的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科技强国、创新中国奠基。后者则确立人才引领创新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加强创新创业实践等各类人才培养方式,坚定不移走内生式发展的道路。从2014年起,我国就提出要长期坚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科技创新,推进人人都有创造力。2016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对于高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1]377,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6]。根据政策精神以及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重要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不仅是对就业形势的战略应对,而且是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主动作出的重要决策。

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看,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点推进创新发展驱动力的变革,提高创新创业在产业供应链中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7]24适应新时代以创新为动力的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推进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使创新驱动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全社会的新风尚。经济发展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本质上是一个相互赛跑的过程,必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模式产生深远影响。高等教育要跑赢经济创新发展需求,唯有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应着力推动学生学以致用,在走入社会、走上就业岗位后,以高质量的人才创造力、成长性和竞争力,取得理想的职业成就,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创新支持和变革动力。

从人才强国战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也在倒逼着新时代高等教育进行积极回应。随着经济全球化逆流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我国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和资源拉动的国际大循环动能减弱,而国内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经济领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多方面需求。高校应解决好国家发展动力和创新人才问题,主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积极在高校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等。通过两者的融合育人,高校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完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够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发挥高质量人才培养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1.3 现实依据:高等教育以质量革命为核心的转型升级

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变化,必将对高等教育发展全局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态势,加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和教育治理体系的优化,逐渐催生了一场以质量革命为核心的教育转型升级。站稳人民立场,推动高等教育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进一步释放高等教育创新与服务潜力,是积极呼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

高等教育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升,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打造满足人民“有学上”到“上好学”需求的有效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紧扣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审时度势推进教育领域改革,要求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因此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应然性;同时,国家和教育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需求,愈发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先后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研究生人才培养“十大专项行动”等。两者的目标都指向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加快新时代人才培养改革,培养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造就引领未来发展的时代新人。尤其是科技革命、技术变革叠加世纪疫情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更要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布局国际未来必争领域的人才培养,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紧密融合。通过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持建设“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集中社会资源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积极构建新型的学校文化、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和学习文化,在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教学形式和内容呈现上,重构大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拓展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大力培养紧缺急需高层次创新创造人才,全面支撑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2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基本内涵

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科学运行、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性问题,那就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内涵,并做出科学理性的回答。

2.1 围绕“培养什么人”,从理论上明确目标与任务

“培养什么人”是高等教育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主要任务是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属于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两个不同的学科,专业结构、学术体系也较为不同,但由于在“培养什么人”这一目标上的一致性、相合性和相长性,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思政课建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思政全面推进,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需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如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进行铸魂育人[8],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落脚点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9]。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育人与育才应统筹兼顾。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正是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国家发展全局。因此,要准确理解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任务,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铸就创新创业者的时代品质、精神状态和使命担当,以强有力的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聚焦到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学识才华和创新能力上,在“双创”教育中打造一场较大的“思政课程”,引导大学生在“双创”中完成由“小我”的自我价值实现向为国为民的“大我”转变,真正让两者从理念、目标等方面融合并落地生根,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

2.2 围绕“怎么培养人”,从实践上明确方法与手段

“怎么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关键。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民族复兴伟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正在面对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德才兼备,也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在这一形势下,要把德才兼备、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人才培养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并促使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大学生自我发展、高校改革发展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契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都强调实践育人,对此要打通师资力量、课程内容、实践平台、训练活动等教与学的关键领域,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学生发展需求,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有效对接。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结合专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激发学生主体的爱国情怀与理想抱负;创新创业教育围绕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培养造就理想信念坚定、勇于创新创造的新时代青年奋斗者。从实际角度,“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载体。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有关心理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等多元数据的动态跟踪管理,全面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铸魂育人过程情况,形成融合育人基础数据、行为数据、思想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抗压能力、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勇气等,有针对性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传授和引导,放大创新创业活动蕴含的思想政治因素和政策导向属性,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塑造良好的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创业品质等。

2.3 围绕“为谁培养人”,从立场上明确宗旨与要求

“为谁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灵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突出强调我国高等教育“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7]328的明确要求,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遵循的根本宗旨。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基本指导思想”[10],应着力加强思想政治的精神力量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奠基,用理想信念教育铸魂,培养和增进广大学生的“中国心”“中国情”,把民族复兴的重任与个人的价值结合起来,使其深刻理解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以及要做什么样的人。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以革故鼎新的勇气挑起自己肩上民族复兴的重任,才会使他们创新创业的视野更宽、眼界更高、成就更大。与此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理应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和意志品质培养。“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11],“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12]。通过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把守正创新的理念贯穿到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全过程,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才能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浪潮,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创新创业教育价值性的融合互促,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境脉的逻辑必然性中,来自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实践。两者融合体现出高校素质教育育人实践的新探索,促进了对大学生价值引领的新跃升,拓展了大学生成就人生理想的新境界。

3.1 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探索

高等教育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指向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能够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时代内容和重要载体,创新创业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价值导航和精神动力,两者从分属的不同学科范畴到融为一体,既有坚实理论支撑,又有具体实践佐证,是将我国素质教育推向深入的创新性探索。

当前,学科交叉融合成为高等教育呈现的新发展趋势,素质教育离不开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整合高校、企业、政府等教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各类主体,推动实现德智体美劳五维课堂的交叉融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将高校创新创业思想和理念及时转化为现实成果和社会商品,从而创造1+1>2的整体效应。在教育评价上,融合育人必然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树立起以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和增强的新标准,开展全面持续的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自然会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单一评价的痼疾,达到以下游评价带动上游管理和办学的目的。这种新模式的探索,有利于高校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的生命线,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克服教育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有利于“从培养自主创业者为主转向培养岗位创业者为主”[13],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重视绝大多数学生的潜在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人才成长观,分层分类地培养不同类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结构提升的需求。

3.2 促进价值引领的新跃升

应从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心理要素进行理解。促使两者融合既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目的、态度、意义等价值引领的主导作用,又可以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品质、道德情操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淬炼升华,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的鲜亮底色。

价值认同兼有基于差异性以辨认自我和基于同一性以寻求社会归属的双重内涵,并且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形成的,不仅包括自我认同,还包括社会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价值的引领、规范和指导,也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价值共建。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场域内,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教育,可促使大学生在自我投射、移情的心理机制下,以政治品格的锻造、道德情怀的滋养、创新创业素养的积淀和社会责任的担当等,明确创新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完成从社会认同到自我认同的价值转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内,大学生会对创新创业的价值观念、事业成就等形成自我认同,产生投入创新创业实践的强烈内驱力,并将个人创新创业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完成从自我认同到社会认同的价值转化。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创新创业赋能。将党的百年奋斗史以及英雄典范等红色故事完整植入、渗透进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针对性地系统开展创业观、财富观、创新品质教育,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体系,更好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创新创业实践,激励和促进大学生自觉地形成科学、乐观、进取的创新创业态度,正确看待树立怎样的创新创业目的、如何对待创新创业以及用怎样的方式实现等问题,辩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个人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和积极的社会贡献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出彩。这种潜移默化价值引领的影响,通过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将创新创业的精神需要、成就动机与兴趣爱好内化为自身需要,将良好的心态和顽强的意志转化为积极自觉的有效行动。在价值渗透的情感濡化下,创新创业的激情与热忱、自我实现的体验与满足,成为一种习惯和陪伴,会带动越来越多的情感投入和自我投射。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情感关照下,可从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情感体验、内心困惑出发,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稳定良性的创新创业心理倾向和人生态度,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奋斗精神和道德素养的多维度升华。

3.3 拓展人生理想的新境界

人类发展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的主体性发展,关注学生成就人生理想的动机、创造力,以及奋发向上的精神力、意志力、实践力。围绕以人为本、人的现代化发展来做文章,要加强对创新创业的经济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引导、氛围营造等,要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创造有利条件,要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做到发展为了学生、发展依靠学生,实现发展的方式和目的高度统一。

从人的生涯发展来看,青壮年时期的艰苦奋斗是人生有所作为的根基,是创造一切幸福美好生活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功利的目的是为了谋取一份理想职业,使长远生活得到安顿和保障;而在“大我”之格局下,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目的是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破除迷失自我、安于现状、随大流的生活态度,在创新创业中格物致知,敢于大胆闯、大胆试,“涉险滩、啃硬骨头”;“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14],让个人学识才干得以应用与增长,实现能力素质的全面升级,保持积极挑战的精神状态,打造创新创业的“金饭碗”,领略勇立创新创业潮头的自信和精彩。

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理想信念,锻造崇高德性和理想人格,把自己的创新创业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在未来的自主创业、就业岗位上“用创业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待工作”,把创新创业与个人事业的成长联系起来,与完整的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与人的终身发展联系起来[13]。通过以每个人的结构升级、质量升级转化为整个国家的发展升级,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的同进共赢。

4 结语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标理想、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导向和公民道德行为准则等各方面规定,在创新创业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德性塑造之中强化价值引领,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载体,也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深化完善。它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还是一项复杂的实践工程,尤其需要高校在师资队伍的融合引导、课程内容和教学案例的开发、“敢闯会创”身边案例和故事的聚合上,以及实践教学和社会考察的实施、校园创新创业环境氛围的创设等方面,加大推动力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实践,要激发出深层次的变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育人融合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