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2022-04-07 10:12静,李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河北红色思政

张 静,李 焦

(保定理工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河北红色文化是中国特定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融合而成的特色文化形态。挖掘开发河北红色文化,将其红色文化基因及蕴含的优秀传统精神与高校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养提升,也能够凸显河北的本土文化优势。

一、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概念及特征分析

(一)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这一概念是由学者刘寿礼提出的,他认为“红色文化主要是指红色文化作品及相关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①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EB/OL].(2019-01-09)[2022-04-28].https://baijiahao.baidu.com/.,强调了红色文化的深厚来源与价值意蕴,为我们进行红色文化研究指明了方向。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对物质、精神和制度进行的探索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形态。

河北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共产党带领河北广大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北红色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顽强的斗争意志、与时俱进的开拓品质。河北这片土地孕育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包括冉庄地道战遗址、李大钊故居、冀南烈士陵园、西柏坡精神、《红旗谱》、狼牙山五勇士纪念馆等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与精神表现形式,这些红色资源成为新时代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筑牢信仰之基的重要内容,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河北红色文化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内容丰富,系统完整。河北红色文化既有红色文化的外在表现,如李大钊故居和纪念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白洋淀纪事》《小兵张嘎》等;也有红色文化的内在涵义,如西柏坡精神、李大钊精神、塞罕坝精神等红色精神;同时还有红色文化的制度性内容,如《政治纪律决议案》《河北政治形势与党的策略决议案》等红色制度文化。从红色基地、红色文献、红色经典再到红色记忆,河北红色文化形成了完整丰富的形态体系。第二,起源较早,源远流长。河北红色文化诞生较早,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为河北乐亭县人,在他的影响和指导下,河北较早地建立了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领导河北革命斗争的先锋。1923年8月,我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河北衡水台城诞生,在其指导下,河北的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展开,如唐山四石庄工人大罢工,石家庄正定工人运动等。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新时代,河北红色文化进一步丰富发展,形成了与时俱进的红色文化,如抗美援朝英雄孙秀生、用汗水换丰收的郭文培、塞罕坝精神等。红色文化就这样在河北土地上萌芽、生长、延续,从未中断,源远流长。第三,区位优势明显,知名度高。河北省位于渤海湾中心,毗邻包括首都在内的两大直辖市,具备优良的发展条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支持下,区位优势愈加明显。河北的红色文化资源因其优越的区位条件,知名度相对较高,加之交通发达等优势,便于开展区域合作,有利于红色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

(二)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潜移默化的育人模式,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以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简言之就是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彻在所有课程之中。2020年教育部在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行解读时,对此作出了明确解释,“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可以看出,课程思政包含对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与“德育”。从覆盖范围上来讲,课程思政的内涵远远大于思政课程的内涵,包含了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结合育人,还将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程一起组合成的“教育合力”以达到教育的最佳目标。课程思政是在对传统课程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发展性概念,将思想政治的培育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结合,以打造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接班人与建设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人才。

二、河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义

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可以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红色文化是在革命中产生的优秀文化,课程思政是以协同育人的理念,提升学生的思想性与政治性。河北省的红色文化内容丰富,与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可连接点,河北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课程思政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一)丰富高校学生的精神认知

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视,河北对于当地红色文化的挖掘也更加深入与广泛。河北红色文化的传承教育,是新时代对高校学生的新要求,也是当代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的本质要求。目前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如抗挫折能力差、价值取向不正确、理想信念不坚定等,亟需红色文化精神的涵养,这也是河北红色文化与高校课程思政的结合点。河北红色文化的传承教育,能够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优秀革命精神与革命内涵传达给学生,实现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河北红色文化教育在各个高校逐渐成熟与丰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具有红色文化精神特质的莘莘学子。

(二)落实立德树人的保障

检验高校课程思政的教育成果,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对立德树人教育效果的考察。河北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把其中的优秀传统精神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传递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培育专业人才,需要思想与人品为前提保障。所以,将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课程思政中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落实与贯彻。

(三)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

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课堂建设。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为重点。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红色教育,有利于铸牢学生的信仰之基,助力青年一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河北省众多革命遗迹、革命实践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无数河北儿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乃至生命,展现了伟大的斗争精神。课程思政运用本土红色文化,能够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建设社会、服务社会的热情,并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方面得到很大提升,更能达到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四)推动河北红色文化的发展

文化只有在实践中传承才具有生命力,将河北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有利于其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红色文化走进课堂,高校成为传承河北红色文化的主要阵地,多渠道、多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感受河北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均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主体,他们主动走进河北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学习红色经典,身临其境感受河北深厚的红色血脉,自觉成为河北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推动河北红色文化被认同、被传承、被发扬。

三、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现实路径

将河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是一项重要课题,针对河北红色文化本身具有的特性,探究其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身先示范,以校园文化促红色

将河北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教师应身先示范,了解河北红色文化资源,深挖从中感悟到的精神力量,将自己的感悟运用到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中。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如何运用新形式、新方法将不同课程中的红色文化精神呈现出来,如何将红色文化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成为任课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校园文化活动是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一大阵地,要以校园文化实现对广大师生的红色文化熏陶,发挥红色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各个学校可结合自身特色,将河北的红色文化资源与自身学校特色相融合,创建富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文化活动,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强化对受教育者的红色文化精神感悟,以文化育人。第一,教师可带头鼓励、帮助学生组织各种红色文化竞赛活动,如“西柏坡精神”知识竞赛、“冉庄地道战”知识竞赛等,推动“红色文化热”在高校传播。第二,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开展话剧表演、歌唱比赛等文艺活动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进一步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第三,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各种纪念日进行纪念活动,不仅包括革命先烈、历史事件的纪念日,也包括现代纪念日,如在“世界读书日”阅读红色书籍,品读红色作品,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精神的感召下,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成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好青年。

(二)转变观念,实地考察寻红色

转变教学观念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课程教学中将红色文化的研究主动权下放到学生手中。学校培育学生不应仅仅停留于课堂,还要积极开展课外实践。例如,保定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保定易县“狼牙山景区”,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通过实地参观狼牙山遗址,搜集狼牙山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精神的发展历程及思考如何将狼牙山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并实地感受当年狼牙山五壮士被日寇逼迫到绝境之后的大无畏精神。最后回归课堂,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多维度研究狼牙山的红色文化精神内涵。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在旅游考察中,亲身体会红色文化精神的内核。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布置学生具有主导权的作业,如参观河北省内的某处红色文化遗产,进行深刻的思考,此地的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是什么,这种精神内涵与我们的学习具有什么关联……总之,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课程思政教育,能够让红色文化的感染力直击学生内心。

(三)形成合力,综合课堂育红色

高校课程思政中的红色文化教育,必须让所有任课教师身处其中,弥补过去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脱节的不足,这不仅要依靠学校思政教师在思政课堂上的教育与指导,其他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也至关重要。

红色文化宣传教育要求将红色文化引入到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中。拓宽思政课堂中涉及不到或者涉及较少的河北红色文化维度,更加注重引导高校学生进行红色精神体验,在红色文化中体味优秀文化带来的精神满足感,与思政课堂的红色文化教学形成多维度、多形式、全面性的“教育合力”。例如,西方哲学课堂上可加入河北红色文化“西柏坡精神”的内容,以“西柏坡”革命中形成的实事求是、敢于斗争、勇于进取的精神为例,对比分析“西柏坡精神”所体现的哲学思想,深入挖掘红色基因教育。综合课堂的内容应该与第一课堂内容密切结合,可以在校园内张贴“西柏坡遗址”的照片进行宣传;定期组织“西柏坡”红色文化知识竞赛,设置奖品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校报校刊定期印发河北红色文化精神的文章,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厚植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四)构建平台,依托网络传红色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播手段也越来越丰富,这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强大推动力。河北高校可借助优越的区位条件,有效运用新媒体、互联网,加强区域合作,构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体系和平台,扩大河北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影响力。在宣传红色文化时,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从高校党团工作者、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中挑选或培养宣传人员,组建红色文化宣传的骨干团队。同时,高校职能部门也要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宣传红色文化。比如,可针对河北红色文化开展学术交流合作,通过红色文化报告会、红色文化理论研讨会及红色文化专栏等,扩大红色文化在高校甚至全省、全国的宣传,提高高校师生的政治觉悟,增强文化自信。各高校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如抖音、快手、学习强国号、微博等方式,打造河北红色文化互联网宣传阵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

除此之外,河北省各高校还应坚持红色文化宣传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宣传内容一定要规范。在宣传时应以真实、规范为标准,保证红色文化得到客观、真实、全面展现。革命先辈事迹、遗址遗迹、红色歌曲、红色漫画标语等内容一定要确保其真实性,不可凭空捏造。红色文艺活动也要遵循真实化的创作原则,不可太过娱乐化。要加强对红色文化宣传工作的监督管理,防止乱裁乱剪,保证红色文化能够在高校中正面规范传播。

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并找到红色文化与高校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利用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手段,将河北红色文化与高校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起来。河北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现实路径需要身先示范,以校园文化促红色;转变观念,实地考察寻红色;形成合力,综合课堂育红色;构建平台,依托网络传红色等。

猜你喜欢
河北红色思政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追忆红色浪漫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