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家话语隐喻的跨文化探析

2022-04-07 09:20
关键词:养育隐喻企业家

邱 辉

企业家在描述“企业”以及“如何运营企业”的时候,或者说对于“整个创业过程”的描述,常常让人有些难以捉摸的感觉〔1〕,但是这些叙述听起来似乎又顺理成章、合情合理,符合我们对生活的认知。人们总是以隐喻的方式、用具体和清晰的概念来界定抽象概念,隐喻映射的方向是由具体到抽象,因为隐喻的源域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所熟知〔2〕。其实,企业家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因此对于那些远离我们日常生活而且难以言状的事物和经历,他们可能会借助自己身边熟悉的东西呈现出来。隐喻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它可以促使人们通过自己身边具体的、熟悉的或者系统性程度高的概念域来理解那些抽象的、陌生的或者系统性程度低的概念域〔3~4〕,这种现象在企业家话语中比较普遍。他们可能在无意识的状态下通过隐喻的方式把自己对企业的看法以及如何经营企业的过程描述出来,让那些原本神秘、深奥的概念呈现为人们熟悉的知识或常识,从而拉近与听众的认知距离,方便与听众进行更好地交流与互动。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发展迅速,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如任正非、董明珠、俞敏洪、马云等,他们引领中国企业走出了一条非凡的成功之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家独特的精神气质与商业理念。西方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出现了很多家喻户晓的企业家,如宝洁的前首席执行官George Lafley、星巴克的首席执行官Howard Schultz、可口可乐的前首席执行官Muhtar Kent、IBM的前首席执行官Sam Palmisano。这些中外企业家在各种场合的演讲或采访中,经常会使用一些隐喻话语来描述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经营过程。那么,中外企业家的隐喻使用是否存在差异?存在哪些差异?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从跨文化的视角进行深入地分析。

一、企业家话语隐喻综述

通过观察语料,我们发现中外企业家在各种场合下的交际性话语充满了大量可供研究的隐喻性语言。例如,华为的任正非曾言:“华为现在还是很弱小,还不足以和国际友商直接抗衡,所以我们要韬光养晦”;万科的王石说:“经营企业就像这登山,半途很累想放弃,又不甘心,继续登,最后登到山顶了,反而不知不觉了”;阿里巴巴的马云说:“刚上市时我还说,希望冬天来得越早越好,我们家的棉被准备得很好,我们有的是粮食,人家倒下来我们有钱”;吉利集团的李书福讲:“做企业就像养猪种树”;青岛啤酒的金志国说:“青啤是一条狼狗,既有狼的凶猛,又有狗的忠诚”;微软的前首席执行官Steve Ballmer说:“It’s a good year to gobuildbusiness and it’s a good year tolay the seed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of business…”;英特尔的前首席执行官Paul Otellini说:“as a company we are abellwetherand that’s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you saw usstand up”;宝洁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George Lafley曾说:“(Innovation)is thegameand in fact, in our industry, about 80 to 85% of new productsfailin the sense that they’re no longer on store shelves 3 to 5 years after they’re introduced”;星巴克的首席执行官Howard Schultz讲:“I would one day own the company or be in a position where we would have as you said 10,000 stores around the world, which has just been an incrediblejourneyfor all of us”等。

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我们发现在国外企业家话语中,“企业家”有被隐喻性描述为父母、船长、牧羊人、牧师、艺术家、小丑、登山运动员、赛马运动员、越野跑运动员、游击队员、突击队员、探险家、超人、演员、偷猎者、拓荒者、勘探者以及侵略者〔1,5~9〕,也有被描述为狐狸、狮子、橡树、松树等动植物〔5,10〕,甚至还被描述为电脑、发电机等机器〔5〕。“经营企业”或“创业过程”被隐喻性描述为战争、旅行、抚养孩子、体育比赛、建造房子、冒险、玩游戏、盖房子、驾驶巴士、种植等行为〔1,5,11~12〕。

在中国企业家话语中,也蕴含了丰富的隐喻性话语,如“企业家”被概念化为父母、将军、旅行者、导游、体育比赛运动员(拳击手、田径运动员)等,“企业”被概念化为人体、家庭、动植物、容器、物体、国家,“经营企业”被概念化为打仗、旅行、养育孩子、参加体育比赛、种植、做游戏、适应气候等行为〔13~14〕。

隐喻作为人类的基本认知机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表达。因此,中外企业家通常会借用类比的方式对“企业经营”“创业过程”等陌生的概念域进行隐喻化,让受众解开其中的神秘感,从而获得更好的认知。从上述文献可看出,中外企业家话语对隐喻的使用既存在共性也存在个性。

二、中外企业家话语隐喻对比

中国企业家话语中含有丰富的隐喻表达,涵盖了战争、人体、旅行、体育、物体、植物、游戏、亲情/养育、气候以及容器等十余类始源域〔14〕。同时,我们发现Dodd的研究所讨论的比赛隐喻与中国企业家话语中的体育隐喻类似,因为比赛是体育的一个子范畴;抚养孩子隐喻与中国企业家话语中的亲情/养育隐喻类似〔11〕。而且,Dodd认为美国企业家在对创业和经营企业的描述中也使用了旅行和战争隐喻〔11〕,这与中国企业家隐喻话语的类型比较相似。下面我们将从跨文化的视角分别讨论战争、旅行、体育、养育四种在中外企业家话语中被频繁使用的隐喻。

(一)战争隐喻

战争隐喻是中国企业家话语中一类非常重要的隐喻。中国企业家话语中的战争隐喻,主要有以下七个子类,分别是谋略隐喻、部署隐喻、防御隐喻、攻打隐喻、武器隐喻、战果隐喻、军队/军人隐喻。这七个子类是根据隐喻关键词的语义取向划分的,比如“游击队”“参谋长”等隐喻关键词与军队/军人隐喻相关,“集中优势兵力”“战略规划”与谋略隐喻相关,“打击”“围攻”与攻打隐喻相关,“防线”“战线”与部署隐喻相关,“抵御”“把守”与防御隐喻相关,“枪”“炮”与武器隐喻相关,“称霸”“铩羽而归”与战果隐喻相关。其中,复现率最高的战争隐喻来自谋略隐喻,其次是攻打隐喻,之后是军队/军人隐喻。所以,中国企业家话语重点突显了“谋略”类战争隐喻表述,如:

(1)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好的策略,谋定而后动,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并在组内传播共享。

(2)今天的研讨会是说海尔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即:全球化品牌战略。

(3)在海外市场拓展上,我们强调不打价格战,要与友商共存双赢,不扰乱市场,以免西方公司群起而攻之。

从例(1)~(2)中可以看出,“策略”“战略”“谋定而后动”属于战争隐喻中的谋略隐喻,而例(3)中的“不打价格战”“群起而攻之”属于战争隐喻中的攻打隐喻。西方企业家创业话语也有不少战争隐喻,但与中国企业家话语相比,对战争隐喻的侧重点不同。他们在描述商业竞争、甚至是描述创业公司的营销策略时,都倾向于使用与“好斗的”“攻打”“输赢”“侵略”等相关的表达〔11〕,如:

(4)We’retaking our competitors to the cleaners(把对手打得落花流水).〔11〕

(5)Never take your eye off the target(眼睛始终盯着靶子)when you’vehit the big one(击中大目标).〔11〕

(6)Creating a company is very muchlike a storming a beach in a war(好比打仗时攻占海滩).In order toget a foothold in a marketplace(占有一席之地), you have tohave a beachhead(拥有自己的滩头堡)… then, once we were established, we strengthened our flanks andspread out(蔓延扩张).〔11〕

另外,英美商务媒体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相比其他类型的隐喻,使用频率也是最高的〔15〕。Koller指出媒体话语中的战争表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身体暴力”相关的表达,如to bleed(流血)、to bruise(挫伤)、cut-throat(割喉)、to kill(杀死);二是与“军事”相关的表达,如to beleaguer(围攻)、to campaign(作战)、to launch(发动)、to target(把……作为攻击目标)、to maneuver(军事演习)〔15〕。在这些表达中,复现率最高的三类战争隐喻表达分别是campaign(战役)、launch(发动)、target(瞄准)〔15〕,如:

(7)Coca-Cola is tolaunch a global advertising campaign(将发动全球广告战)this weekend.

(8)Firms are havingto target potential customers(瞄准潜在的客户)more precisely.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发现中外企业家尽管都使用了战争隐喻,但他们突显了战争概念域中不同的方面。正如Lakoff与Johnson所言,隐喻的系统性使我们能够用一个概念来理解另一个概念的某些方面,同时它也隐藏了那个概念的其他方面〔3〕。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家话语中的战争隐喻主要突显了“战略/战术”“攻打/进攻”“军队/军人”以及“战争环境”等方面的要素,且以“战略/战术”居多。这说明中国企业家话语比较注重创业行为过程中的“战略/战术”。谋略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企业家话语中得以突显,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中国企业家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谋定而后动”的思想。这种思想与中国古典军事名著《孙子兵法》中所讲的“庙算”不谋而合。庙算是指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定作战计划。在现代商战的决策上,“庙算”是很重要的工作,如果能详细评估可能的销路、竞争对手的虚实、消费者的心理、成本效益等,则容易作出较优决策〔16〕。相比之下,西方企业家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突显的要素,以“攻打”“入侵”“好斗”为主,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与西方民族文化有关,西方国家把自然看作征服的对象〔17〕。因此西方企业家在经营企业时也会将其看作征服的对象,只有通过攻打、侵略等方式打赢战争,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二)旅行隐喻

在中国企业家话语中,旅行隐喻的比重仅次于战争隐喻〔13〕。中国企业家话语中的旅行隐喻,主要突显了与“方向”“路径”“动作”和“交通工具”相关的表述,比如“前途”“征途”等隐喻关键词与路径隐喻相关,“改变方向”“往哪里”与方向隐喻相关,“跌跌撞撞”“走弯路”与动作隐喻相关,“火车”“船”与交通工具隐喻相关。其中,复现率最高的是与“动作”相关的旅行隐喻表达,紧随其后的是与“方向”“路径”“交通工具”相关的旅行隐喻表达。所以,中国企业家话语重点突显了“动作”类旅行隐喻表述,如:

(9)神州数码可以说正式迈开了步子。

(10)万科走了很多弯路,尤其是我们搞企业的,在产业的选择和结构上万科走了一条很长的弯路。

(11)在15年的风雨兼程之后,现在的新东方依然在一路前行。

从例(9)~(11)中可以看出,经营企业或创业过程通常被描述为各种旅行动作,如“迈开了步子”“走了很多弯路”“风雨兼程”“一路前行”等隐喻表达。旅行是一个动态的行进过程,所以对过程中动作的描述,以及如何克服旅程中的困难,从而完成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旅行,也就成了旅行隐喻的核心要素。将意义从“旅行”概念域投射到“创业行为”概念域的适切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种适切性包含了对创业的过程及其复杂性的暗示〔11〕。也就是说,一旦企业家克服了创业过程中的障碍和问题,那么他们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同时这也说明了创业精神对于建构企业家人生的意义、信仰和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1〕。不仅中国企业家话语高频复现旅行隐喻,西方企业家话语中也使用了很多旅行隐喻,与“走路”“步伐”“方向”“工具”相关的表达也随处可见,如:

(12)But I think if we could agree, all of us could agree that this isthe path we want to go down(我们想要走的路)and then keep working together.

(13)I believe that there is stilla long road to recovery(很长的一段路才能走向复苏)-we need to see real estate stabilize and consumer psyche improve.

(14)It’s a realhard road(艰难之路).Some people are just not meant tocarve a trail(开凿前路)on their own.〔11〕

(15)Keepthe compass(罗盘)out and keep goingin the right direction(正确的方向)since you’re inuncharted territory(神秘的海域).〔11〕

从例(12)~(14)中可以看出,西方企业家也将企业的经营或创业行为概念化为旅行域中的“走路”“开凿前路”等动作隐喻表达;例(15)中的“罗盘”“正确的方向”“神秘的海域”则突显了旅行域中的工具隐喻和方向隐喻。

可见,中外企业家话语中的旅行隐喻存在一定的共性。因为旅行隐喻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强演说人与听众之间的人际互动,缩小交际距离。企业家在演讲中,犹如一个导游,知道目的地,也清楚如何带领大家到达这个目的地。所以,旅行隐喻的使用有助于突显企业家在企业里的地位和作用。另外,听众也能从自身熟悉的认知域近距离了解企业的运营。作为企业员工,他们听取企业家的演讲后,能更清楚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轨迹。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实现企业的使命,旅行隐喻也有助于唤起他们努力工作的意识,积极投身到企业的建设中来。

尽管中外企业家话语中都使用了旅行隐喻,但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企业家话语中,旅行隐喻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当初乘坐“五月花”号移民到北美大陆这段共享的历史是分不开的〔11〕。Dodd认为刚创立企业的这些企业家就如同乘坐“五月花”号移民到北美大陆的那些冒险者,冒险者的勇敢、成功形象以及吃苦的精神被投射到企业家身上来〔11〕。然而,中国企业家话语中的旅行隐喻很大程度上根植于传统的儒商文化,如晋商与徽商文化。晋商是我国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山西商帮〔18〕,凭借其“贸迁四方”的冒险开拓精神纵横当时的国内外市场〔19〕;以及徽商因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而接受背井离乡、白手起家、游走他乡、自力更生的现实〔18〕。这些曾经因时因地游走他乡、开拓进取的经历,后来成为儒商文化的一部分,深深影响着中国企业家话语社团。这可能是中西旅行隐喻在企业家话语中的最大不同。

(三)体育隐喻

体育运动崇尚拼搏与团队合作,在艰难的环境下,体育精神是一种能支撑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心理资源。中国企业家话语中的体育隐喻,与“竞争”相关的表达占比最高,如“竞争环境”“竞争格局”“跨国竞争”“竞争舞台”;其次是与体育比赛中“人”的要素相关的表达,如“对手”“教练”“队友”“守门员”“前锋”“领跑者”;再次是与“跑步”有关的表达,如“百米冲刺”“超越”“赶上”“跟随”“领先”“跑马拉松”;最后是与“结果(包括输赢)”相关的表达,如“淘汰”“赢了”“取胜”“输了”。此外,中国企业家话语中的部分体育隐喻表达与武术相关,武术作为体育概念域的一个子范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隐喻,如:

(16)我们认为,竞争不是主项,我们希望通过和Ebay的竞争,来学习西方文化管理能力,增强我们的业务水平。

(17)在万千企业的马拉松长跑中,“弱”的企业不停地掉队,“强”的企业不停地超越,做不到是没有道理的。

(18)这个足球队的守门员就是我这个CEO,如果你们发现一个球队守门员是最忙的,麻烦就大了。

(19)我主张方正集团在国际化方面采取谨慎原则,要练好内功再出发。

从例(16)~(18)中可以看出,“竞争”“(球队)守门员”“足球队”属于体育隐喻中与人相关的隐喻表达,属于竞争者隐喻;而“马拉松长跑”“掉队”“超越”则属于体育隐喻中与动作相关的隐喻表达,属于比赛隐喻。例(19)中的“内功”则是体育隐喻中的武术隐喻表达。

在西方企业家创业话语中,也有类似的体育隐喻。Dodd在研究中把这类隐喻归入竞赛隐喻(Race Metaphor),如“entrepreneurs entering thearena(企业家进入竞技场)”“leaving thestarting gates(离开起跑门)”“establishing arecord-setting pace(创造新的速度记录)”“taking a series ofhurdles(跨过一系列的栏架)”〔11〕。在西方企业家话语中,体育隐喻还经常和战争隐喻一起出现,形成隐喻链,共同对创业行为进行概念化。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Koller认为战争隐喻和体育隐喻具有非常强烈的男性色彩,并指出大多数体育项目在西方文化中只对男性开放,而且在19世纪殖民主义全盛时期,体育作为一种理想的方式用来训练国家未来男性领袖,包括政治领袖、军事领袖与商业领袖〔15〕。

不仅在西方企业家创业话语中有“体育——战争”隐喻链,在中国企业家话语中也有“体育——战争”隐喻链,如“根据当前世界汽车工业的基本态势,结合吉利汽车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全国领先’的发展战略”,其中“跟随”“超越”“后来居上”“领先”是体育隐喻表达,“突破”和“战略”是战争隐喻表达。这种“体育——战争”隐喻链在企业家话语中出现,一方面突显了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对抗性,另一方面则增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15〕。凝聚力或许对于企业来说更加重要。如果企业内部内讧、不团结,即使对抗性再强,也容易被攻破。如果企业内部团结一致,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企业上下也会同舟共济去抵抗强敌。

此外,中国企业家话语中与“武术”相关的表达占据一定的比例。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这说明武术和侠客精神在中国人心中的特殊地位,也反映了部分中国企业家的豪迈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育隐喻向员工传递了体育精神背后某些积极的东西,从而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激情,说服他们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外企业家话语中尽管都使用了体育隐喻表达,但他们突显的内容又有所差异。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西方企业家话语中的体育隐喻侧重于竞速类项目,更多讲究的是速度的比拼,突显了企业运营中个人能力的展示。然而,中国企业家话语中的体育隐喻不仅有个人能力的展示,还有球类等突显团队合作的项目。除此之外,中国企业家话语中与“竞争”相关的隐喻表达也体现了合作精神,如例(16)中所说的“通过和Ebay的竞争来学习西方文化管理能力,从而增强我们的业务水平”。这一方面强调了竞争的重要性,但更为重要的是突显了与其他商业机构的合理竞争。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世界上不同的企业才可以有机会相互学习、增进交流、取长补短。因此,中国企业家话语中的体育隐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思想,以及和谐共存共荣的理念。

(四)养育隐喻

养育隐喻在中国企业家话语中属于辅助性隐喻,虽然数量较少,但它在中国企业家话语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13〕,它的目标域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做企业”。比如说,对“企业”进行概念化时,主要是把企业看作家庭来对待,家里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各种成员。企业内部成员之间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被概念化为家庭中的血缘或亲情关系。对“做企业”进行概念化时,企业被看作孩子来抚养,企业家或创业者像是父母,即抚养人。他们对企业有“教养”“教育”的责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发展的好坏部分取决于这个抚养人,也就是取决于企业家、CEO等这些对企业有实际领导权的人如何“抚养”企业。既然这类隐喻针对两个不同的目标域进行概念化,但它们都涉及“家庭”的概念。所以,相对应的概念隐喻分别是“企业是家庭”与“做企业就是养育孩子”。例如:

(20)当我们提出“人人享受新鲜科技”时,就必须考虑,这句话能不能适用在所有兄弟公司?

(21)就像一个孩子出生之前还有十月怀胎一样,我也并不是在1993年突然心血来潮创办新东方的,在此之前,新东方至少还有5年的孕育期可以追溯。

(22)我们希望把联想这个事业一代一代传下去。

由此可见,例(20)中的“兄弟公司”表明企业之间的关系被概念化为家庭成员,激活的概念隐喻是“企业是家庭”。例(21)~(22)里的“孩子出生”“十月怀胎”“孕育期”“一代一代传下去”表明创业过程被概念化为孕育生命的过程,企业经营过程被概念化为传宗接代的过程,它们激活的概念隐喻是“做企业就是养育孩子”。

我们在西方企业家话语中也发现了养育隐喻的存在。Cardon等对养育隐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们把养育过程分为婴儿出生前、婴儿出生后以及领养(或寄养)等几个阶段。产前阶段包括了受孕(conception)、妊娠期(gestation)以及孕期各时段的事务(timing issues);产后阶段包括婴幼儿时期(infancy and toddlerhood)、童年和青少年时期(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以及成年期(maturity)〔1〕。同时,他们还指出有些企业家热衷于创建企业但不善于管理企业,所以他们会把创建好的企业转让给职业经理人去打理。这就好比是亲生父母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去养育孩子,所以把孩子给别人领养。在此过程中,如果养父母由于疏忽或虐待孩子,就要终止他们继续抚养孩子的权利,所以这个阶段亦被称为“领养阶段”。此外,并不是所有婴儿都会顺利长大,有些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婴儿早产而夭折或者新生儿先天残疾,甚至会有孕妇流产的情况,那么这些都属于生养过程中出现的失败〔1〕。

Dodd也认为在养育隐喻中企业被看作孩子,孩子在刚出生后的那几年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成长,而且养育隐喻不仅揭示了怀孕以及生养孩子所带来的欢乐与痛苦,还揭示了这个过程的长久性与复杂性〔11〕,如:

(23)We still are an entrepreneurial company that is slowly evolving out oftoddlerhood(童年时期).〔11〕

(24)Running a site is liketaking care of kids(照顾孩子).It’s round-the-clock, with intensive spurts, then long periods of not much happening.〔11〕

(25)A venture lawyer is served asmidwife(助产士)for hundreds of new companies.〔11〕

例(23)~(25)中的“toddlerhood”“taking care of kids”“midwife”这些隐喻表达,均将创业或企业经营的过程概念化为抚养、照顾孩子的过程。可见,养育浓缩了整个创业过程,不仅蕴含了过程中的欢乐、痛苦、艰辛以及漫长的孕育周期等方面的内容,更是包含了企业家对新企业在长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负有的责任。

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家话语中的养育隐喻,基本上是以“子公司”“儿子”为关键词的表述,而以“养育”“生育政策”“父母”“妊娠期”为关键词的表述较少。所以,在中国企业家话语中,养育隐喻主要是把企业描述成需要被企业家“照顾”和“抚养”的“孩子”,而且等这个“孩子”成年的时候还有自己的“孩子”,即“子公司”。高频出现的“子公司”表述,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家话语中的养育隐喻被着重突显的是企业的传承性与继承性。然而,西方企业家话语聚焦于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将其比喻为人的孕育、出生或夭折、成长、成熟,甚至需要监护人(如企业继任者)或保姆(如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照顾,反映出西方企业家话语中的养育隐喻更重视企业的成长周期与生命循环。

三、结语

企业家在有意无意的状态下使用隐喻性的语言表达,刻画他们的创业过程与企业运营情况,用熟悉的概念域引导受众去探知陌生的概念域,从而有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自身的态度、愿景以及认知模式。本文从跨文化的视角探析中外企业家在隐喻使用上的差异与偏好,发现其相似性与差异性共存。创业与经营企业作为一种激进的冒险行为,对其进行概念化时,中外企业家都选择了战争隐喻、旅行隐喻与体育隐喻,这三类概念隐喻包含了冒险行为所需要的斗争、策略、风雨兼程、奔跑、输赢等特性。然而,由于中外历史文化与思维模式的差异,中外企业家在使用相同类型的概念隐喻时又突显了不同的侧面,如中国企业家在战争隐喻的使用上突显“谋略”要素,而西方企业家在战争隐喻的使用上突显“攻打”要素。同时,创业与经营企业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域,仅激进类概念隐喻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概念化,还需要像养育隐喻这样的亲情类隐喻呵护企业的成长与壮大。在养育隐喻的使用上,中国企业家比较注重企业的继承性与传承性,而西方企业家比较注重企业的生命周期。中外文化视角下的分析可以让我们从微观层面上更好地把握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企业家隐喻话语的差异,从而反思中国企业家的商业精神。

猜你喜欢
养育隐喻企业家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