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 捷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职业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学生在未来的就业情况,并且以此作为基础,设计系统性的思政教育活动并且进行完善,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认知,通过在班级内部接受思政教育活动,使自身的就业能力得到提升。职业院校要想加强班级内部的思政教育,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就业导向,通过运用多种教育策略,促进思政教育发挥出育人作用,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就当前的教学情况而言,我国部分职业院校所开展的思政教育,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教学方式缺乏应有的针对性,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不符合教学的特点。所以,职业院校在班级内部实施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贯穿始终,发挥出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保证学生的就业意识能够获得引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念,以及职业价值观念,提升心理素质尤其是抗压能力,迎合我国社会当前的发展潮流,在毕业之后以积极地心态参与到求职过程中,最终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岗位。
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与我国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发展提出的需求,往往成为教育革新的关键。职业院校的教育导向就是就业导向,致力于为我国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掌握更多专业技能的人才。职业院校应当与校外企业或者专业相关的行业达成合作关系,与校外企业等社会团体共同构建教育网络,将更多实训机会提供给高职学生,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训,获得必备的专业技能,从而在未来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发挥所长。
现如今,大量新兴行业在我国社会内部诞生,复合型专业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缺乏应有的职业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这也导致我国为数不少的职业院校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将就业作为导向,在职业院校的班级内部开展思政教育,能够使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成长为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全新人才[1]。
首先,职业院校所开展的思政教育,其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高职学生的三观产生较大影响。但是,仅仅传授理论知识,导致教学内容单一且松散,与高职学生的职业之间缺乏良好的融合点,而且并未真正与职业道德、职业观念等紧密联系,导致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在开展之后缺乏有效性。这就很容易影响到学生们的理解,甚至会削弱学生们的就业导向意识。
其次,职业院校所开展的就业指导教育存在明显的局限,以五年制职业院校为例,就业指导课程通常在三、四年级开设,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而言,难以获得正确的指引,进而影响学生们对于就业的理解,甚至会造成学生们的就业导向意识下滑[2]。
再次,思政教育活动的教学方式存在显著问题。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在班级内部开展思政教学的时候,通常会选择“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学习思政内容的意义,而且其教学活动缺乏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思维都比较灵活,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帮助高学生获得就业信息,进而削弱了班级思政教育的成效。
最后,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价,能够给予职业院校学生一定的激励,从而帮助学生适应校园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总结和反思。然而,我国部分职业院校在班级内部进行的思政教学活动,其评价通常为结果评价,忽视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并且没有关注职业素养相关的衡量标准,导致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难以提高[3]。
在坚持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育过程中,相关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重点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养,并且严格要求高职学生,从而使高职学生对于职业教育产生准确认知。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创设线上教育平台,同时关注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发挥出校园网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为高职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不仅如此,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与学生们更多地进行沟通,第一时间帮助高职学生解决自身在学习、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然后对班级内部开展的思政教育进行完善,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教育[4]。
职业院校相关教师应当明确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除上文提到的了解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之外,教师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践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班级思政教育之中的主导地位必须得到强化,同时教师应当结合时代发展内容,为学生们提供实质性更强的就业指导意见。不仅如此,我国职业院校应当关注与校外企业的合作,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同时了解高职学生以及校外企业的需求,然后组织学生参与实训,并且邀请知名企业人员进入学校,与高职学生近距离接触,使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从而为思政教育之中的就业导向提供保障。
思政教育是职业院校教育体系之中的基础,所以,必须积极关注班级思政教育的开展情况,保证思政教育能够真正落实,并关注思政教育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在班级内开展的思政教育,必须优化教学模式,摒弃以往思政教育只传授理论知识的陈旧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添加与职业规划相关的内容。例如,职业院校应当根据不同年级的就业需求,分层次地在思政教育之中渗透职业观念的教育,并引导职业院校学生通过思政教育,接触基础性的就业导向内容,从而使学生产生更强的市场竞争意识。不仅如此,在就业过程中,人才能力的高低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职业院校的班级思政教育必须先明确每个专业、每个班级所具备的特征,然后适当地加入实践内容,最终使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在思政教育之中持续提升[5]。
班级内部的思政教育离不开教师给予的评价,而且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必须做到科学合理,以保证高职学生能够将学习成果加以优化。职业院校的班级思政教育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关注阶段性考核的作用,重视运用实际的阶段性考核方案,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相关任课教师,都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以及优化。
职业院校教师所给出的评价,应当围绕着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且需要站在专业的角度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并且考核学生们的职业素养,利用职业心理相关的知识,调查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就业”为中心,帮助高职学生提升其基础能力。不仅如此,相关教师需要全过程关注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们面对问题的时候积极进行引导,从而使高职学生重新认知思政教育以及就业两个层面的内涵[6]。
综上所述,就业应当成为职业院校所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的重要导向,针对以往职业院校各个班级的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职业院校需要运用多种策略加以解决,例如挖掘资源、教师培养、确定就业教学目标、科学评估等,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专业水平高、综合素养高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