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浅析

2022-04-07 08:21陈小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时代政治思想

陈小慧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时代新人最为基本的一门人文学科,其发展必须遵循时代发展的规律。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科技得到了迅猛发展——互联网迅速普及,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现代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与此同时,各种互联网技术也快速地出现在现代人的生活之中,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其中,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尤为凸显。事实证明,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革命早已悄然来临,它们正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规律,与各种互联网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相结合。

1 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1.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具针对性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大多只会采取群体教育的方式,且内容总是显得过于笼统。但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变得多样化,思想也变得多元化,传统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逐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数据,并通过全面深度分析这些数据,挖掘出学生的潜在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他们展开适当的个性化教育,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实际,更能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

1.2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多样化

方式单一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弊端。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大多只会通过思政课堂或是单独谈话等线下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方式固然有效,却仍旧存在着弊端:不了解学生的生活轨迹,不能针对学生的现实需求进行教育;教育完成后,不能得到学生的有效反馈等。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收集学生的信息,针对其在互联网上的行动轨迹,分析其具体偏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搬向线上,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线上与线下的相互连接,从而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3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科学化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时,大多只参考的是学生的卷面成绩,但卷面成绩展示出的只是一种定性、静态评价。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作为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反馈,应该是全面的、具体的、科学的,而非单一的。大数据技术能够全面收集学生的学习考勤、生活消费等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教师可以知晓学生日常的精神活动,从而具体地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效果。利用大数据技术,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时,能够将受教育动态的生活日常与静态的学习结果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变得更加科学。

2 大数据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方面,大数据作为一种新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必然要经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想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的结合,也需要一定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遭遇到一些困难与挑战。

2.1 思想政治教师大数据工作意识较弱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与时俱进,得到创新,就必须与大数据结合起来,而两者相结合的第一步就是让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树立起大数据意识。现代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将大数据意识确立起来,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大数据意识还是较为薄弱。针对现代学生而言,他们一开始就出生在大数据时代,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便充满了数据:从出生到现在。他们的思想具有与上一代人完全不同的特征,要想针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单从哲理方面进行论述是完全行不通的,因此,教师必须从他们独有的特征入手,完全树立起大数据意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全面、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2 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大数据平台

要将收集到的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数据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通过该工具流畅、快速地分析出学生的生活学习特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及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大数据技术所收集起来的高校学生数据大多是零散的、片段式,要想将这些零散、片段化的数据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借助一个固定的平台将这些数据集中储存起来,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但国内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平台的重要性,并未树立起搭建该平台的意识,这也是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所面对的困境之一。

2.3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频繁地应用于各种领域,它快速、高效地记录下了用户的一切私人信息,但由于国家关于大数据应用的法律、制度等尚未完善,信息泄露、身份盗用等风险也开始逐渐显现。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用户数据数量巨大,其中用户私人信息也是数不胜数,在此等情况下,若是未做好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发生信息泄露的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收集、分析的用户数据大多涉及个人隐私,且从某一方面来说,在搜集用户信息时并未得到用户的肯定,这也涉及侵犯用户隐私的问题。

3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3.1 培育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思想政治教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的创新需要突破时空的局限,实现全体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第一步就是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大数据意识,让其理解大数据的运转,了解大数据的作用,学会运用大数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此举,从高校层面来说,需要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各个高校间也许加强人才培养沟通,或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培养技术型人才,而后将人才安置在各个高校,由他们带动高校其他教职工学习信息技术,并将之运用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中;从各个不同省份来说,不同省份的政府之间也许加强沟通,联合各地的高校,充分配合高校完成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从国家角度来说,应充分支持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教育,并积极为之创造有利条件。

3.2 完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保障体系

完善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保障体系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物质保证。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校自身形成一个独立的“数据网”,更需要的是各个高校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数据网络,它们之间能够相互联系,相互分享。显然,建立这样一个整体数据网络并使之成功运行,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资金。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必须在现状的基础上完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保障体系,包括资金保障、运行保障、后勤保障等。在资金保障方面,国家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利用财政帮助重点高校建立起“点”网络,地方上也能利用地方财政资金辅助本地高校建设起数据网,由此实现以点带面,全面覆盖;在运行保障方面,各个高校应招揽相对应的人才对学校数据网络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处理数据网络在运行时发生的意外状况,高校与高校之间在进行数据链接分享时,也需要有人进行管理,以防止意外的发生;在后勤保障方面,各大高校可以安排学校的专业技术人才对此进行保障,保证学生在使用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及时帮助。

3.3 完善高校信息管理制度

完善高校信息管理制度是实现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安全保证。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高校。高校学生的年龄段大多集中于十八岁至二十二岁,由于尚未出入社会,对于网络信息问题没有正确的判断,极其容易受到网络诈骗,因此他们的个人信息一旦发生泄漏,发生网络诈骗的概率就会增加。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从国家角度而言,可以出台网络信息保护法律,从政策上保护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从高校角度来说,应严格重视学生的信息管理,首先,行政层面应充分制定学生信息管理的相关条例,从高校的各个部门出发,严格把控对于学生的信息管理;其次,管理层面应对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进行严格管理与监察,尽可能地增强大数据教育平台的安全性,减少学生信息泄露风险;最后,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宣讲,从学生本身出发去加强自身的信息安全。

猜你喜欢
时代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