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

2022-04-07 08:2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英语

龚 芳

(武汉传媒学院英语系,湖北 武汉 430205)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了三个高等教育需要回答的问题:(1)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2)高校如何培养人?(3)高校为谁培养人?同时指出高等学校需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此次讲话后,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拉起帷幕,“课程思政”成为此次改革的高频词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在全国高校中被再次强调和重申。

2020年5月,教育部推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中指出,课程思政需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2]。

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的新的课题:从“课程思政”到“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在开启新的课题之前,本文将从教学实际出发,总结过往课程思政建设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而后,笔者会提出解决策略,以期达到建设高质量课程思政的目的。

1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1.1 教材中缺乏和中国相关的元素

语言学习具有其独有的学科特点—追求语言的地道性。目前各大高校所使用的教材语料都强调原汁原味,文章的作者皆以英语为母语。这些材料语言质量虽然很高,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题材和主题,但是鲜少展现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例如,外研社的经典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中,仅在读写教程第二册第六单元的课文A里提到了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一定会涉及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因素,如果文章内容上也多以西方文化为主,学生缺乏学习本国文化的载体后会很容易受到西方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

1.2 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比较薄弱且课程思政能力不足

此问题具体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关注了“道”及“惑”中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方面,忽视了蕴藏其中的更为丰富的内容,比如,价值观的形成、为人处世的准则、家国情怀的培养等。

(2)大学英语课程拥有着大量的单元主题和课程内容,里面蕴含着众多的思政元素,但是教师个体囿于自身的政治站位和对思政元素的敏感度,无法对这些思政元素进行系统的以及细致地理解和梳理,从而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建设。

1.3 教学方法生硬,不够灵活多变

思政元素和授课内容应该做到盐溶于水,而不是仅仅突出那一口盐。但是过往的教学中,经常出现将课程思政元素生硬融入课堂过程中的情况。这样的操作必然无法给予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最终导致价值塑造任务的失败。

1.4 评价方法对思政素质的考核不足

现行的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包括了学生的线上课程学习、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随堂和单元测试、口语测试等。这类评价可以对学生学习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并对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终结性评价则一般是课程期末考试,这类评价是在学期结束后对学生的一次综合评定。然而,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均未就学生的学习态度、道德修养、思想状况等方面提供可量化的考核指标。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

2.1 拓展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教师个体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很多想法可以在集体讨论中迸发出来。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集体备课的形式明确每个单元中所蕴含的西方文化内涵,寻找统一思政切入点,深挖单元主题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及能够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容。此外,教师可以从文化思想和理念等方面挖掘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异同,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看待西方文化,帮助学生自觉防范错误意识形态的入侵。

(2)教师提供和单元相关的拓展材料以补充教材中缺失的中国元素。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以达到育人目的。

2.2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加强教师间沟通和交流

大学英语教师课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提升自身课程思政的能力:

首先,由于课程思政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巨大的知识储备量和极强的思考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和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此外,教师还需要大量涉猎包括历史、哲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知识,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作为教师,应该始终铭记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精神风貌,以期用自己的人格、学识和修养给予学生思想、情感、审美等方面的引导和示范。

其次,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出每个单元所需挖掘的思政元素,将这些元素固化为每个单元,甚至每次课的必讲内容。而后,确立思政教学目标并做好课程设计。做课程设计时,教师需要牢记思政元素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不是分属“两张皮”,课程思政也不是强行融合“两张皮”,相反,它需要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转化为某种素养或能力以及内化的德行,从而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为每个单元做设计时,教师需要对整个单元进行重组,把大学英语的学习目标和思政育人的目标拆分后放入到教学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能显性地体现出大学英语的学习目标,同时也隐性地传达出思政育人的目标。

再次,在学校管理层面,也应该积极地为教师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比如,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可以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进入校园为全校教师提供“课程思政”主题相关的培训,也可以外派教师参与此类培训或会议。

最后,学校可以制定新的听课评价标准,增设针对课堂思政实践质量的条款并提供清晰地,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

2.3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BOPPPS

BOPPPS是大卫·库伯基于体验式学习而提出的教学框架,以有效教学著称。BOPPPS“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是一个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强调学生参与式互动和反馈的闭环教学活动模型”[3]。该教学模式由六个环节组成:导言(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此教学模式以教学流程为中心,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产生内在学习驱动力,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同时,可以在前测、参与式学习和后测三个环节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操作如下:

导入:教师可以用时事热点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迅速导入单元主题。以外研社《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我们时代的英雄》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时事,比如从特殊时期的英雄人物入手,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带领学生感悟这批逆行出征人员身上敢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与浓厚的家国情怀,继而引导学生说一说各自身边的英雄及他们的英雄事迹,由此引出本单元主题“英雄”。

学习目标:教师以板书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知识、能力和思政育人。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明确自己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学习的目标的设定需要遵循SMART原则,即目标需要做到具体、可量化、可达到,和其他目标之间有相关性并且能在单位时间内完成。

前测:即测试学生对本主题的兴趣及先备知识。此部分可以借助超星学习通APP的问卷、测验、投票、主题讨论等功能在课前让学生完成。所有测试的设计上要确保能够隐性传递思政内涵。以外研社《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六单元课文A《打工还是不打工——这是个问题》为例,教师可以请学生就“打工”话题设定问题并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真实的数据,并就这些数据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

参与式学习:教师给出基于单元项目设定的各类支撑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进来,教师充分利用学习通功能,随机抽取小组学生汇报各自的成果,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力求调动每位同学学习积极性,保证全员、全程参与学习。依然以外研社《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六单元课文A《打工还是不打工——这是个问题》为例,具体流程如下[4]:

A.课堂上各个小组同学口头汇报自己小组的调查报告。

B.将评价测量表发给学生,请他们对各组的报告打分。

C.教师结合学生的评价结果清晰地告知学生这些报告存在的共性问题有哪些。

D.将课文A作为范文,以一系列问题作为引导带领学生了解一份调查报告所应具备的结构,以及如何使文章写得更有连贯性。

后测:目的是验收学习成果。在参与式学习之后,通过多种方式,例如快问快答、随堂测验、书面或口头汇报等来检验学生是否达成了学习目标,教学效果如何。以外研社《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为例,后测部分可以就“我们是否应该减少文科课程”再次提问以此来检测学生对人文科学重要性的理解,并向学生介绍《典籍里的中国》,让学生和中国的经典文学发生碰撞,和我们的古代先贤进行对话,传承经典。当然,教师也可以在此部分就教学内容本身进行测试,比如在学习了一种新的写作技巧后,马上进行操练,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

总结:教师可以采用填空、问答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重难点和学习目标,并对单元主题做进一步的拓展,带领学生进行和课文主题相关的思辨话题的讨论,并进一步做中外文化对比,让学生理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概念,做到中外文化互赏互鉴互存。比如,“英雄”的主题是中西方文学创作的母体,但是不同文化中英雄背后所折射的思想观念却不尽相同,起因、呈现方式等都是可以和学生交流探讨的,以此将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以及对西方文化的认识[5]。

2.4 优化评价方式,注重对思政素质的考核

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考虑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道德修养、思想状况等纳入形成性评估中,并对此形成具体且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同时考核的形式需适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学习习惯。比如,笔者所在院校的学生所读专业大体上属于传媒方向,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专业和“互联网+”的优势,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就每单元设置的任务做相关的文献阅读,并以视频、小剧场等多种方式进行语言输出,以此提高学生的信息搜索整理、口头交际和写作的能力,教师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作业设定不同的清晰的考核指标,帮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仍需努力的方向。

除了在形成性评价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评价指标外,终结性评价中也应该蕴含思政教育元素。在语言学习中,听力和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两大来源,因此,在这两道大题的选择上,教师应尽可能精心挑选语言质量高、反映国内外时事热点且对学生具备一定吸引力的篇章,使得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6]。

3 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全校公选课,其涉及的人数众多,课程时间较长,且所用语料多由外国学者所写,因此无可避免地自带价值观导向。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对课程的定位有着清晰的认知,不能单纯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待这门课程,而应该明确大学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并举的定位,了解大学英语是带有育人基因的外语教育课程。由此改变观念,从课程思政的角度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以“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为指南,引领学生以“中国立场”认识“世界之中国”,以国际视野把握“当下之中国与世界”,将学生培养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英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