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廉洁思想及其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2022-04-07 07:50:38姜颖鹏
廉政文化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寿宁冯梦龙百姓

姜颖鹏

(1.苏州大学 苏州医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2.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冯梦龙(1574—1646)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江苏苏州人。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苏州度过的,留下了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名篇佳作。年逾花甲的冯梦龙在福建寿宁担任县令,为官仅仅四年,却留下了无数政通人和、百姓认可的政绩。清乾隆《福宁府志》将冯梦龙列入《寿宁循吏》①注: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奉职循理”的官员称为“循吏”。,《寿宁县志》赞其“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有礼”[1]。冯梦龙“务实亲民、济世为民”的廉洁思想难能可贵,减轻徭役、明断讼案、革除弊习、兴利除害的事迹感人肺腑,成为我国古代社会建树廉政文化的典范人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2]390高校作为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立足于培养时代新人系统工程,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冯梦龙廉洁思想的有益资源,厚植大学生廉洁文化思想底蕴,为培养新时代大学生见贤思齐、勤廉为民的优良品质提供生动教材。

一、冯梦龙廉洁思想的主要内容

崇祯七年(1634 年),60 岁的冯梦龙从苏州出发,历经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到闽北贫困山区福建寿宁县任知县,成为一名“花甲县令”。由冯梦龙主笔的《寿宁待志》记载了当时寿宁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诉讼断案、教育文化和风俗民情,是冯梦龙根据自己的调研经历所撰写的一部自传体笔记,记录了他为当地百姓所做的实事,保存了不少冯梦龙廉洁思想的珍贵资料。从《寿宁待志》的字里行间可以了解到冯梦龙廉洁思想的理念与实践。他清正廉洁、秉公办事,清楚断案、不徇私情,办理的案件让老百姓心服口服,他在治理寿宁期间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值得后人敬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深刻理解冯梦龙“爱民、公正、清廉、务实”廉洁思想的本质内涵,可以更好地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和进行廉洁文化教育的学习样本。

(一)“一念为民之心”的爱民思想

冯梦龙任寿宁知县时,处于末世的明王朝贪腐成风,横征暴敛,欺凌百姓,矛盾丛生。冯梦龙看到了当时的社会危机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在充分调研了解“寿民之艰”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寇”“无饥”“无讼”的治县举措:“险其走集,可使无寇;宽其赋役,可使无饥;省其谳牍,可使无讼。”[3]88冯梦龙自撰《寿宁待志》,省察时事之纡促,风俗之淳浇,民生之肥瘠,吏治之难易,记载总结他廉洁从政的点点滴滴、所作所为,处处映现出他的为民之心、忧民之思、怜民之念。冯梦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面对寿宁“险峻非常,除本县外,别无官府往来”的特殊地理位置,他迎难而上,以百姓心为心。为解决饥荒,他千方百计尽力克服困难,使原本“空空如也”的县仓实现了“三年以来,储俱见谷”[3]33,足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饥荒。为减轻百姓的赋税,他作诗《催征》为民请命。为改善良田、实现增产,他开垦田地、兴修水利,“凿石为田,高高下下,稍有沙土,无不立禾”“田滋于水,水脉通塞,田之肥瘠随之”[3]15。冯梦龙做官不为权、不为钱,只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赤胆忠心为百姓。他心中有民、眼中有光,在《寿宁待志·祥瑞》中向世人表白:“余虽无善政及民,而一念为民之心,惟天可鉴。”[3]115

(二)“聚敛非吾术”的公正思想

冯梦龙来到寿宁这个“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的小县,亲眼目睹朝廷名目繁多的“加派”“瞻租”“捐助”,面对横征暴敛,他坚持廉洁用权,改革吏治,减轻徭役,“聚敛非吾术”,充分体现出他不谋私利、公正廉洁的高尚品格。冯梦龙对“旧志之缺”的行政管理区域做了全面梳理,包括经济、人口、地理、文化、风俗状况都做了简明记载。重修破败的县衙是为了重立官衙的威严,标铺立枋、改革正和九铺是为了文件传递的快捷,泗州桥僻远且治安混乱,就在此增添巡简衙门加强管理。《寿宁待志》记载建造黄册给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明朝规定,每十年编制黄册一次,审丁查产,事务繁多。承办之人趁机敲诈,费一开十,本一利二,大肆收刮民脂民膏,造成县衙“宦债未清,屡见讼牍”。据此,冯梦龙规范办公风气,提出简便建造黄册之法:“自余造细户花册,而拖欠者难隐;责保家甘认,而雇报者得人;水脚计石均贴,而代解者毋所容共派;铺司中火尽革,而随从者毋所恣其饕。”他深感本官之用有限,而里役之派无穷,应设身处地不给百姓增添负担。封建社会县令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断案,能否公正处理案件和纠纷是百姓评价县官好不好的重要依据。《寿宁待志》记载了冯梦龙除暴安民、公正断案、政简刑清的故事。泗洲桥“一方之霸”陈伯进,丧尽天良、坏事做尽、无法无天,老百姓既怕又恨。前任县令也想惩治陈伯进,官府屡次实施捉拿,其抗官拒捕且打伤官差,“弄官府于掌上”[3]110,因为陈伯进上面有靠山护着他。冯梦龙却不以为然,“余耻其衡命,因郡归之便,亲往索之”“以丹书垂戒”[3]110,设法一举擒获陈伯进并绳之以法,受到了百姓的称道。

(三)“心与老梅同清”的清廉思想

《寿宁待志·县治》载:“余于梅下构一小亭,颜曰‘戴清’,系以小诗。”他作诗《戴清亭》:“县在翠微处,浮家似锦棚。三峰南入幕,万树北遮城。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3]8他以梅自比,寄托自己想当清官的愿望,表示自己要向老梅一样,在深山里独标高韵。作为向寿宁百姓的“宣誓就职”,冯梦龙施展政治抱负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清正廉洁、为民服务的良吏。当官就要明断讼案、革除弊习。冯梦龙认为,“吏治其最显者,得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也就是身为守土治民的官吏,尤其应明察秋毫。“得情”则天下没有冤情的百姓;“诘奸”则天下没有狡诈的恶人,这才是明察智慧的善用。因此,可以用“得情”和“诘奸”作为照见人心的明镜。冯梦龙十分钦佩古之良吏的断案处案能力,秉持“化有事为无事,化大事为小事,祈于为朝廷安民”之理念,审理与处置诉讼案件时细心办案、秉公而断,特别是在审理“姜廷盛诬告案”时清楚断案。姜廷盛状告村民刘世童用刀砍伤了他弟弟,还带来了若干目击人证。冯梦龙不急不忙,几经调查,查清了事实真相,是姜廷盛为诈取钱财而将自己的弟弟砍伤。在证据与事实面前,姜廷盛无言以对,只能认罪。身处明代末世的冯梦龙面对各级官员贪腐成风以及充分暴露的种种社会乱象,依然公正断案,寿宁实现了“政简刑清”,犯罪行为有所下降,牢狱“时时尽空,不烦狱卒报平安也”[3]41。

(四)“保一方平安”的务实思想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冯梦龙同情“寿民之艰”,做事不求虚名而求务实,制定了服务民生的施政纲领,从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做起。不仅养老、贡土、读法,而且表善良、恤穷乏、稽保甲、严缉捕、听狱讼,他都躬亲厥职而勤慎焉。他兴学授课、改变陋习、打击迷信、捐俸捕虎、修筑城墙、修坝蓄水、修仓贮粮、移建黄册库、兴利除害,使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在他短暂的官宦生涯中躬亲践履。寿宁县城曾经虎患成灾,“闻西门外虎暴,伤人且百余矣”[3]117。他主动捐出薪俸,专门请人制造捕虎器具,“余捐俸造数具,置虎常游处”,短短半年就“连毙三虎,自是绝迹”[3]117,从而为民解除了虎患之忧。他立志“保一方平安”,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打造了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寿宁。冯梦龙发现当时寿宁有重男轻女溺女婴的恶习,这种陋习事关民生,他贴出通告,禁溺女婴。《禁溺女告示》:“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3]52他提出行政、司法等措施,规定:“一旦发现有人溺婴,定要举报,若不举报即追究责任;要求各乡定期到县衙汇报有否发现溺婴情况,并捐俸奖赏收养弃婴之家”,自此寿宁溺女婴之风得到遏制。另外,当时还存在“信巫不信医,每病必召巫师迎神”的弊习,一些病患听从迷信延误了治疗,不仅病情加重甚至丧失了性命,而且家庭因钱财损失而致贫困境地。对此,冯梦龙采取措施,既禁巫兴医又施药惜贫,渐渐改变了民众“信巫不信医”的认知水平,营造了示禁且捐俸施药的社会风尚。

二、冯梦龙廉洁思想的精神特质

作为封建士大夫冯梦龙“生平作事不求名而求实”[3]62。他的廉洁思想得到了百姓的普遍认可,赢得了“勤政清廉、务实为民”的美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讲述冯梦龙在福建寿宁为官的故事,为这位百姓心中的好官点赞。[4]深入认识冯梦龙廉洁思想,需要深刻把握其廉洁思想的精神特质,深化大学生对廉洁文化的感知,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勤政清廉的务实本色

冯梦龙在担任寿宁知县时事必躬亲,体察民情,大事小事,俱用全力;有事无事,俱抱苦心。他提出:“以勤补拙,以慈辅严,以廉代匮,做一分亦是一分功业,宽一分亦是一分恩惠,达到其吏治目标。”他处理政务简明扼要,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当时寿宁穷民食不果腹,出现“典卖妻子,犹不能偿”的惨况,冯梦龙减轻百姓赋役,用改革吏治的办法,调整了一些原本劳民伤财的活动,其良苦用心为民称道。他处理案件清楚明了,《寿宁待志》卷《狱讼》中载:“假使余不躬往或往而不密,必为信理所误矣。”他重视当地的兴学立教,民风教化,首尚文字,坚持“磨世砥俗,必章劝诫”[3]104,亲自讲解其为科举而写的《四书指月》,整顿学风,营造学习氛围,提出改造县学的建议,捐俸修建学堂。他不动歪念头搜刮民脂民膏,不给百姓增加额外的徭役、税收负担;他主抓民生工程,筑坝兴修水利,预防蟾溪水患,为百姓建起安全屏障。[3]3-5

(二)修身养性的高尚美德

冯梦龙严以律己,勤俭节约,洁身自好,廉以养德。他坚守正道,弘扬正气,拒绝贪贿,杜绝腐败,吏治严苛,但“肘掣于地方,幅窘于资格”,生不逢时,处处碰壁,亲睹“寿令之苦”。针对每次县令离任到任,送迎之人均需公费接待,每更一官,则延续衙门一次的陋习,为了减轻百姓里役负担,冯梦龙向上提出“条陈”:“合应酌定新任路费若干,离任应路费若干,画为定规,通县均派,竟送本官自行备办,此外不许需索分毫。”[3]62他清正廉洁,提出从自己做起,其本衙装摺及备办家伙,卑职预拟于离任之时,造成一册,申报道府再交付衙官明白前官所遗,自足克后官之用,即稍有不足,补办几何。他本希望上司能宪颁成规,勒石为定,可永远遵守,但还是被驳回,发出了“人微言轻,但能律己,安能律人”的感叹。

(三)为官清廉的职业操守

冯梦龙为官清正,判案公道,兢兢业业,除暴安良。《寿宁待志》卷《狱讼》中记载,依照“三望洋断案”,冯梦龙得出了两点结论:其一,“始知天理所必无,未必非人情所或有也”;其二,“假使余不躬往或往而不密,必为信理所误矣。令此地者当知之”[3]41,认为“不躬往”“往而不密”造成了现代错案。[5]他坚持秉公办案,严肃执法,力图廉洁奉公,塑造正直文人兼清官的人物形象。《寿宁待志》还记载:“天下有名美而实不美者,升科是也。”[3]19所谓“升科”,就是因耕地扩大而增广粮赋,以此作为评价官吏政绩并进行职务升迁的主要考量,但寿宁山高地窄,没有多余的空地可以开垦。所报升科,只能采用原有田地申报。穷苦农民无奈之下一方面要把田地卖掉,另一方面还要承担原先田地的赋税。而买者若被人发现田地增加,只能谎称土地是新开垦的。冯梦龙发现虚假升科的弊端后,提出了革除弊政之法,但因改革尝试断了官吏升官之路,他也“不得已听之”,只能发出“肘掣于地方,幅窘于资格”的感叹。

(四)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

冯梦龙胸怀满腔热血,不辞劳苦深入当地了解民情,力求把“风俗之淳枭,民生之肥瘠,吏治之难易”作为脚踏实地、迎难而上的为官所系,希望能多为百姓做实事。《催征》中写道:“不能天雨粟,未免吏呼门,聚敛非吾术,忧时奉至尊。带青砻早稻,垂白鬻孤孙,安得峰烟息,敷天颂圣恩。”[3]29他一到寿宁,就遇到了许多棘手之事:要为民做事,修衙门,理政务,县衙没钱拨款,他供出薪俸;修理城门,事关百姓安宁生活,但上面仍不批钱,冯梦龙照例捐俸薪水;城门修好之后,又修复了防御设施四门谯楼与城墙坍塌的地方,还要为民扫除虎害。他主政寿宁短短四年,勤政廉政,修整了“四知堂”、黄册库,建造了“戴清亭”,重新修缮学宫,还捐俸兴建关帝庙、马仙庙、天地坛等。

(五)谦虚谨慎的君子人格

从《寿宁待志》记载的点点滴滴、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到冯梦龙谦虚谨慎的君子人格。冯梦龙编写《寿宁待志》,他认识到自己的看法难免有片面性与局限性,在《〈寿宁待志〉小引》中,他写道:“曷言乎待志?犹云未成乎志也。”这是冯梦龙自己对《寿宁待志》这一志名的解释。宁可“逊焉而待”而不使“有讹焉”,所以不用《寿宁志》,而用《寿宁待志》。他说:“一日有一日之闻见,吾以待其时;一人有一人之才识,吾以待其人”[3]。冯梦龙认为自己修纂的《寿宁待志》不够全面准确,特别寄希望于后人能够继续修缮补充,不断完善它,从中可见他求真务实、不慕虚名的君子人格。他谨记自己的身份,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妄自称大,特别是对自己提出的改革举措成效不明显而感到深深的自责。

(六)无私奉献的爱民情怀

冯梦龙淡泊名利,不图功名,发自内心同情百姓疾苦,帮助百姓排忧解难。为了能更多产粮,他亲力亲为调查研究,写下了种植庄稼如何耕田、治水、施肥、育种的一套“衙规”。他敢担当、有责任,一心为民,积极进行系列改革。明代中期以后,封建朝廷横征暴敛,常常额外加税,老百姓苦不堪言。冯梦龙深知“寿民之艰”与“寿令之苦”,毅然为民请命。“民无余欠,库无余财,欲有司之有为于地方,盖亦难矣!今将万历二十年后加裁之数详著于后,使览者知寿民之艰与寿令之苦,冀当路稍垂怜于万一云!”[3]21一是进行黄册统计,把历年上面增了多少税,百姓增添了多少负担,如实向上秉报,希望能为老百姓减轻负担。二是在职权能力的范围内压缩开支,减轻百姓的负担。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民生,修仓库储粮谷,让“官无发粜之忧,民有乐输之便”,使本已“空空如也”的县城谷仓“三年以来,储俱见谷”[3]33,从中可见冯梦龙为民着想、鞠躬尽瘁的身影。

三、冯梦龙廉洁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廉洁文化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大学生的廉洁意识、道德素养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新时代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将在他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变为现实。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廉洁意识,涵养廉洁品质,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学习冯梦龙廉洁思想,一方面,挖掘其中的廉洁文化资源,通过增强对民族廉洁文化的认同,对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牢固树立廉洁意识,起到榜样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感悟其“为人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的廉洁精神,汲取“爱民、清廉、公正、务实”廉洁思想内核,增进大学生对廉洁文化建设的认知,端正大学生崇尚廉洁文化建设的态度,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在高校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奋发成才、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生动教材。

(一)引导大学生滋养家国情怀

找准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培育大学生浓郁的家国情怀。冯梦龙不顾年事已高,怀抱理想,登山涉水,来到偏远贫穷的闽东小县为官,关切、同情底层百姓的疾苦,苟利于民、生死以之。他上任寿宁县令克服了政见不同、经费微薄、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等诸多困难,坚持心中有民,常常微服私访,深入调查寿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人情等情况,出台勤政为民、实事实办的多种举措,主持重建寿宁县四大城门,办好大量事关民生的实事,深受百姓的爱戴。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对大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廉洁文化教育更具现实意义。参观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示范点的苏州冯梦龙纪念馆,通过游廉景知廉迹、书廉语诵廉句、听廉歌猜廉谜、观廉影树廉心,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冯梦龙廉洁思想的直观感受,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久久为功转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冯梦龙廉洁思想资源,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优化廉洁文化教育的政治生态,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更加接地气、强骨气、壮胆气、增底气,始终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更好地发挥冯梦龙廉洁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情怀的一代新人。

(二)助推大学生提振廉洁境界

拓宽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学习视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丰富的思想资源。学习冯梦龙廉洁思想,感悟榜样的力量,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寿宁待志》中记载着百姓名目繁多的缴纳赋税情况,包括暂输、借扣、捐助、税契、扣减、赡租和加派等等,他想方设法减少各种赋税徭役。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冯梦龙恪守自己的道德操守,不像以往有些县令讲排场、装门面,风光亮相,而是为人低调,悄悄地走马上任,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他痛恨落后愚昧和陈规陋习对百姓的摧残,倡导“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廉洁文化意识和实际能力,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廉洁文化建设水平。要弘扬崇廉拒腐的社会风尚,营造以尊崇廉洁为荣、腐败为耻的浓厚氛围,让廉洁文化走进校园,筑牢其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培育大学生高尚的廉洁素养。“廉洁素养是指个人通过后天日积月累地学习和锻炼,长期形成的关于廉洁的稳定精神境界、心理取向和行为习惯,能够让个人在面对不正当利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6]受市场经济中的消极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廉洁意识、廉洁行为方面存在不容乐观的问题。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正直廉洁、自我约束的道德心态与自律意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让其经得起各种利益诱惑的考验,纠正部分学生存在的“容腐”“羡腐”心理,培育其廉洁意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引导大学生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涵养崇廉尚洁、清正自律的个人品德,将廉洁文化建设要求融入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使之成为自律严、人格正的一代新人。

(三)激发大学生践履责任担当

确立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导向,引导大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作为一个年过花甲的县令,冯梦龙面对百废待兴的寿宁,从不仅仅满足坐堂问政、明断讼案、处理公事,而是眼睛向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一件件加以落实。冯梦龙处理公务做到履职尽责,其故友福建名士徐在《寿宁冯父母诗序》中称赞他“早起坐堂皇,理钱谷,薄册书一刻可了”“政平讼理,又超于五十七邑之殿最也。”[7]冯梦龙勤政廉政,明察秋毫,看清了明朝晚期对百姓危害最大的四种人:一曰吏,一曰役,一曰官之亲戚,一曰官之仆隶。这四种人,要么有权作威,要么怙势作威,足使人敲髓洒膏、吞声泣血。因而,冯梦龙十分重视对身边的吏役加强管束、严戒、详察,要求官清吏不横。新时代大学生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牢记国之大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廉洁文化思想的生成。要积极培育廉洁校园文化氛围,打造清正廉洁的育人环境,营造积极健康的政治生态,引导大学生树立廉洁勤政的品格操守,增强拒腐防变的心理品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改变对廉洁文化建设的模糊认识,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国与人民的“大我”之中,不负韶华、不负青春、不负时代,勇于担当、不畏困难,成为有担当、有本领的一代新人。

(四)砥砺大学生厚植奉献精神

充分发挥廉洁文化建设的榜样示范作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励精图治的奉献意识。冯梦龙只做了四年寿宁知县,但他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每遇事关百姓急难问题,他总是想方设法解决,甚至捐出自己的薪俸。他勤政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不胜枚举:重修学宫缺少大木,得知有人出售,他“捐俸代输,伐其木”;遇到百姓因病致贫,无钱买药,他“捐俸施药”;适逢兴修关圣庙缺少钱款,他“少佐俸资”,直到离任临走时,他仍惦记着县里的学府没有修复完善。当所筹修学堂款项不足,他又主动捐出俸银20 多两,把学宫内外修葺一新。[7]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学习冯梦龙廉洁思想,下大力气培养大学生关爱社会、服务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内化于心方能外化于行。“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2]54探赜深层次的廉洁文化治本之道,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将廉洁文化意识转化到实际行动上,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淬炼,在艰苦的环境中乐以正心修身,在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拼搏中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经得起各种利益诱惑的考验,保持励精图治、乐于奉献的精神状态,铭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要让廉洁文化资源“活”起来,使新时代大学生更好地服务他人、造福他人、惠及他人,养成克己奉公、乐于奉献的廉洁行为习惯,使其成为善作为、能奉献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寿宁冯梦龙百姓
不让百姓撇嘴骂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百姓记着你
青年歌声(2020年10期)2020-10-23 10:05:12
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9
百姓看家“风”
“三言”与冯梦龙的“无讼”梦
华丽天成的寿宁石雕艺术
海峡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34
行走寿宁
福建人(2016年12期)2016-05-30 18:40:43
聚焦寿宁 打造生态新茶乡
智短汉
不洗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