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萍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强调“德技并修”德在技前,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帮助学生在大学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能力。
目前的高职生在就业招聘应聘中,存在着就业履历作假、面试不实、随意违约、伪造证书、频繁跳槽、签订就业协议不去报到等现象;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为了招收更多的员工,存在着宣传材料夸大、待遇模糊不清、入职后只当实习生用拖延转正、岗位待遇与宣传材料不符等现象。
高职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是三年制专科教育的重中之重,而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则是整个学工工作程序中最后的步骤,该管理工作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由于学生和企业双方共同存在的失信行为,一方面影响学生合理有序就业,另一方面导致企业用工难而损失经济效益。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信用教育和管理,真正实现毕业生人才供给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对接,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1.1.1 缺乏专业认同感和岗位归属感
高职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后往往都要从一线基础工作做起,一线基础工作劳动强度高、内容枯燥,许多毕业生在此岗位上无法产生自我价值感,因此产生离职冲动。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高职毕业生对专业缺乏认同感,对岗位无法产生归属感。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属于技术技能类,一般来说这类岗位注重实操而较少涉及理论。许多毕业生认为一线的操作工作对于其职业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因此他们选择忽视此类工作。
但是在企业当中,不论何种类型的岗位,都需要对一线生产有所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展工作。虽然一开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偏向技能操作,但是此后的发展方向却可以是多元的。在经历了一线生产实践,对企业生产现状和技术工艺有切身了解之后,毕业生除了可以选择继续从事一线操作工作,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选择其他方向和岗位,比如销售、调度、招聘等。高职毕业生必须清晰认识到自身学历水平和学习经历所对应的岗位就是技能实践,而后再进一步拓展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只有从观念上认识到自身的定位,才能对自身职业发展有一个更为合理的认识。
1.1.2 缺乏工作责任感
就业对企业和毕业生双方来说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结果,一旦双方经过谨慎决定,双方就必须互有义务和责任。企业对毕业生有提供必要培训和提供不低于业界平均水平的薪酬福利等义务和责任,毕业生则对企业有服从管理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义务和责任。但是由于高职毕业生就业机会较多,许多毕业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基本的工作责任感,随意毁约,甚至工作稍有不顺就提出辞职,造成企业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反过来也加剧了企业对毕业生甚至对高职院校教育的不信任感。
1.2.1 片面追求效益
企业招聘人才的目的本应是招聘合适的人才以适用于特定岗位而创造整体的经济效益,但是许多企业片面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在一些短期项目、临时项目上为了谋求眼前的利益而在招聘员工时选择隐瞒真相,一开始给予毕业生美好的承诺,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考虑毕业生的专业方向、专业水平、个人诉求和未来发展,安排毕业生到不适合自身的岗位上或者安排不合适的工作时间,这导致学生对这些企业的不信任。
1.2.2 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
许多企业在安排具体的工作岗位时,将中职毕业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安排给高职毕业生,这种情况让高职毕业生难以感受到自身的学历优势。有些企业因为用工缺口,对新进毕业生岗位安排不合理,随意调动人员,没有给予毕业生完整的岗位培训,这极大地打击了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学生对工作迷茫甚至不知所措,最终导致毕业生离职。
企业为了填补用工缺口,提供的招聘信息包括岗位需求、工作内容、薪酬福利等与毕业生实际工作后所受待遇不相符。另外一方面毕业生为了被录用,在面试时表现就业意向强烈,但是就职后发现实际工作内容和待遇与之前企业招聘宣传信息不符,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消极工作态度。出现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和企业双方无法实现观测、监督和及时获得对方有效的信息。一方面企业因为招聘时间仓促,无法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真实工作意愿,另外一方面毕业生没有深入了解招聘单位岗位信息和要求,导致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毕业生和企业双方无法达成有效合作。
鉴于以上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和高离职率的情况,院校作为毕业生和企业二者之间最重要的沟通纽带和信息桥梁,非常有必要对毕业生建立就业信用管理系统。这样一方面便于企业全面掌握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另一方面便于学校掌握学生就业意向动态,形成学生应聘良好信用,促进学生就业。具体来说,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用管理系统应该从以下几个模块进行尝试。
学生必填的个人详细信息,包括专业、籍贯、成绩、联系方式以及对应聘单位的意向程度,提高学生应聘积极性,也能够便于企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应聘前需要学生网络预报名,招聘当天网络公布可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名单。由于只有预报名学生才能参加现场招聘会,学生由被动参加招聘会为主动了解招聘单位信息,端正了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的态度。预报名所填信息里有一项“应聘公司的一项强烈度”,通过此项,毕业生会更加认真地查看企业招聘简章以及对企业情况进行主动了解。学校也将预报名信息提供给企业,方便企业对毕业生有更加全面和客观的了解。
发布招聘单位,控制报名的起止时间,同时公布单位招聘简章,并按时间或单位统计学生报名信息,动态掌握学生就业意向。通过网络报名后台管理系统,分类统计报名数据,动态掌握学生就业意向,包括在就业地点、就业岗位、薪酬待遇、个人发展和晋升等方面在学生就业意向中所占的比重,为后期引进的企业的筛选提供依据。
设立门禁后台监控,未网上报名学生没有门禁数据,不能进入招聘会,已经网上报名在门禁系统中的学生未按时应聘,均在学生诚信系统中减分,以此促进学生积极认真对待应聘。通过公布学生应聘信用度,使学生端正参加招聘会的态度,更加谨慎地选择单位应聘。
学生面试成功后,就是履约报到阶段,能够及时报到,并在用人单位安心实习的赋予该模块满分;不去用人单位报到,签约多家单位,按签约数进行扣减该模块分数。并且利用这些到职率数据来评估毕业生所在学校的诚信教育成果,并能进一步的开展好校企联合培养学生职业忠诚程度的项目。
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需要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共同创造。就业处和各二级学院就业分管辅导员向毕业生推荐的用人单位要严格甄别、审核,首先向用人单位收取营业执照复印件通过企查查、天眼查等网站审核企业的资质,建立校内优质用人单位数据库,上传91就业系统优先向毕业生推荐,对于诚信记录差的单位,不允许进校招聘,对于曾经录用过毕业生的企业,对学生进行随访跟踪,有纠纷、企业失信行为的,经核实后一票否决,不在允许该企业进校招聘,并上传91系统,建立企业黑名单。对于提供优质企业与黑名单的企业的学生进行信用系统加分制,激励学生们共同维护良好的就业应聘环境,寻求一个毕业生、学校、用人单位三方都能接受的公平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失信行为的惩处机制。
赋予每个模块以不同的分值,以累进制形成对学生的就业信用的评价,最终“排序法”和“百分位法”表达出每个学生的就业信用等级,提供给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参考。
孔子曰:“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诚信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础,就业面试是大学生迈入社会的第一步,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对大学生整个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对学生就业岗位、就业方向的引导教育,让高职毕业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身的学历和能力水平,以及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期待值,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对学生实行严格的管理,目的是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应聘态度和就业信用度,帮助高职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