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可钦
新时代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问题及对策①
翁可钦
(福建师范大学 武装部,福建 福州 350100)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颁布以来,高校军训工作总体上了一个台阶。但目前高校军训工作还存在按纲施训落实不好、部队承训能力不足、训练保障力度不够、训练组织不够规范、奖惩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新时代,高校军训工作要强化组织领导,树立军校“一盘棋”的思想;要建立军地联席会议、考评、问责等长效机制;要注重创新军训内容,提升军训质效;要加强军训保障,落实大纲训练课目,推进高校学生军训工作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
高校;学生军训;问题;对策
为适应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2019年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通过调查研究,从三年执行的情况看,仍然存在训练内容滞后、不全、简单化,训练质量监测机制不健全,训练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亟需进一步整改,推进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科学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日趋严峻,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开展大学生军事训练,从而为打造全面可靠的国防力量,实现强军梦、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5]新时代,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需要更多政治坚定的高科技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以福建省为例,2021年共有一万多名大学生加入军营,大学生士兵占征兵总数的92%,其中大学毕业生比例到达47%。大学已经成为征兵主阵地,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阵地。因此,通过军训,要使大学生成为国防的重要后备力量,成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化人民军队的后备队伍。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征兵的主体力量,作为国防的储备力量,必须具有爱军拥军的意识。首先,通过军训,可以让大学生与军人面对面交流,从而体会保家卫国的不易,使其对军人这份职业产生崇拜感。其次,通过军训,大学生可以体会到军旅集体生活,感受集体力量的强大,感受集体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对军营生活的向往。再次,通过军训,加深了大学生对军人无私奉献的革命奉献主义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理解,使学生对革命先辈产生一种崇敬感,使其在这种崇敬感中自发产生拥军意识。
一是培养集体意识。大学生军训是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大型集体活动,通过长时间的训练磨合,逐渐形成了集体意识,形成了集体荣誉感。二是树立良好的形象。军训期间,内务和队列是必训内容。通过内务整理,提高新生的内务标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营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队列训练,培养学生军人的姿态,树立起当代中国大学生良好的形象。三是形成良好的规矩意识。在大学生军事训练的过程中,会强调军事训练的纪律并且严格执行,而对于军队纪律的规范会培养学生令行禁止的作风。四是磨砺吃苦意识。队列训练要求学生必须坚持不懈,保持高度精神集中,从而磨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战术训练是人皮与地皮的较量,通过训练,磨砺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
从很多高校执行训练大纲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训练时间打折扣。计划报了14天,但执行起来,部队进校、退校两天,中间周末再休息两天,很多高校训练时间不到10天。二是训练内容打折扣。训练内容单一,站军姿、踢正步、军体拳等简单内容多训,轻武器射击、战术、核生化防护、行军拉练等较难组织课目简单训或不训,甚至还有为了汇报表演搞军训。
着眼教育规律,很多高校选择在九月初开学后组织学生军训。学校按照1:50的比例,报军训教官需求,但往往部队只能按1:70的比例派出教官,甚至更低比例。究其原因,大学生军训时间相对集中,承训部队需要派出大量兵力,且部队正值野外驻训、战术训练阶段,给承训单位造成很大的压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队战斗力波动。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对训练内容和相关保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更加突出了实弹射击、战术训练和战时防护等单兵必备基础技能训练,也明确了军用装备器材由各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保障的模式。但从执行情况看,由于高校军训时间集中,人数较多,训练保障短板越发突出。如实弹射击训练,一方面高校没有实枪实弹,另一方面承训部队因射击保障和安全等原因也无法组织。再如高校组织战场医疗救护和核生化防护两个课目训练,因需要大量的医疗器材和防护装备,高校经费保障困难,部队也无法保障大量训练器材,导致战场医疗救护往往只训三角巾包扎,核生化防护只训防护基本知识,训练简单化的现象很普遍。
从军训组织流程看,还有不少问题。一是军训需求不协商。部分高校没有主动与共建部队积极协调,就报送了军训需求,导致承训部队难以派出兵力,最后只能请当地武装部民兵来组织训练,大大降低了军训成效。二是军训计划不审核。很多高校没有武装部门,更没有专职武装干事,不懂不会拟制军训计划,教育部门和部队军训主管部门也没有组织审核军训计划,导致军训组织不严密,“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三是军训成果不巩固。很多高校军训成果不总结,也没有实际举措将军训成果延伸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
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部队军训牵头部门,没有出台相关奖惩政策,对高校军训的质效缺乏监督和激励。很多高校对如何建立奖惩机制,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思考也是不够。《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组织军事技能考核[3],但多数高校在组织军训时,不组织考核,不组织成绩评定,奖惩机制发挥作用很不明显。
上述存在的矛盾和困难,需要相关部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研究,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有关部门要以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落实。一是部队军训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要注重加强对各地区驻军学生军训任务的统一计划安排,根据各级部队实际和各地区高校实际,合理确定承训关系,明确提出保障要求,既确保部队力所能及,又要满足高校军训需求。二是高校要进一步周密组织教学。在统一的计划安排下,结合本校实际,合理制订军训计划,周密组织教学实施,大力加强教学保障,确保军训工作顺利进行。三是承训部队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承训部队要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素质高的官兵担负承训任务,加强军训过程控制,并指派专门领导负责,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确保军训质量。
高校学生军训受训对象较多,教学组训要求高,训练保障复杂,从当前的军训实践来看,只有建立健全科学长效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军训质量效益。一是建立军地联席会议机制。建立由省军区牵头,军分区、承训部队、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高校领导参加的军地联席会议机制。每年定期召开军地联席会议,分析形势任务、审批军训方案、查找问题不足、制订改进措施,从而有效解决协调不到位、交流不经常、信息不通畅的问题,真正形成军地密切配合、高度统一、高效协作的学生军训新局面。二是建立科学考评机制。高校学生军训考评机制是全面检验军训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军训落实的有利抓手。一方面,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逐级成立考评委员会,细化考评内容,量化考评标准,并严格按照大纲,采用普考与抽考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校学生军训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对考评成绩进行量化排名,有效激发军训内在动力,促进军训工作落实。另一方面,各高校也要建立评比机制,成立由学校武装部和承训部队共同组成的联合考核组,负责学生军训考核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按照训什么,考什么的要求,采取简单课目普考,复杂课目抽考的形式,严密组织考核评比。三是建立军训问责机制。建立军训问责机制是保证军训得到有效落实、提高军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实施军训问责是按照“责任与权力对等、奖励与惩戒统一”的原则,将军训考评结果作为学校和师生、承训部队和官兵评先创优的重要条件。一方面要加大奖励力度,对高校来说,省(市)教育部门要对军训成绩好的高校实施奖励,颁发“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奖牌和“军训工作先进个人”证书,并对负责军训工作的个人在年度绩效上予以奖励;对训练成绩突出的学生来说,省(市)教育部门除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外,还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在选拔后备军官、推荐工作岗位等方面予以优先或加分;对承训官兵来说,所带学校被评为先进单位,应在个人年度评先评优方面给予倾斜。另一方面,要加大惩戒力度,对军训组织不规范、不严密,考核评比落后的单位,要通报批评,对军训态度消极,逃训、漏训、不训的个人,不能直接给学分,该重修的要重修,必须通过严厉的惩戒,提高学生军训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新时代,国防和军队正处于重要转型时期,军队不断聚焦作战能力提升,高校学生军训工作也必须主动顺应形势发展,与时俱进地推进军训模式创新转变。一是错峰安排军训时间。9-10月份,正值部队战术训练和野外驻训训练阶段,部队训练任务重,往往派不出兵力承训,对于驻军较少的地区,矛盾更加突出。因此,要打破集中安排军训时间的传统模式,错峰安排军训时间,可相应缓解部队承训和高校保障的压力。二是提前培训教官队伍。一方面,高校应积极主动与承训部队对接协调军训内容,承训部队应组织集中培训、思想教育,确保军训顺利组织实施。另一方面,对于驻军较少的地区,确实无法协调部队承训的,应提前协调民兵队伍或学校退伍兵,并组织赴部队集中培训,强化训练课目、统一训练标准、严肃军训纪律,确保军训教官队伍有能力、高标准组织实施教学。三是合理安排训练时间。要在创新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上想办法出新招,激发学生训练热情。要减少不必要的,单调枯燥的“队列、内务”等训练内容不能成为主要训练内容,不能为了组织分列式而不断加码队列训练时间,挤压其它课目训练。要增加必需的轻武器射击、战术、核生化防护、行军拉练等较难组织课目,要增加训练时间,周密组织实施,其中轻武器射击课目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模拟射击训练。四是形式要更加丰富。在军训过程中,可以组织国防知识竞赛,邀请专家讲国家安全形势,组织军事技能比武,观看战争题材影片等活动,激发学生训练热情。[2]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校要加强军事课教学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训练场地保障,军用装备器材由各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保障,军民通用装备器材由学校保障,纳入政府年度预算和学校经费保障范畴。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建立完善“上下结合、军地融合、分级实施”的联合保障模式,不断增强保障效能。在经费保障上,应将军训经费列入军地双方的年度财政计划,并建立专门的经费使用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在物资器材上,由军地双方共同协调保障,军队负责协调保障实弹射击武器、弹药和场地以及战术、核生化防护等相关军事物资器材,学校采取自购、自制等方法搞好其它训练器材的保障。
当前国际形势异常严峻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日趋尖锐,对高校思想阵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国防教育是思想阵地建设的重要方面,军训工作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关键一环,相关部门应更加重视高校军训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着力提升高校军训成效,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同时,相信随着军队改革逐步推进,对高素质兵员的要求将越来越高,高校军训工作应当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为高校征兵宣传提供助力,从而输送更多的优质兵员到部队建功立业。
[1]王晓燕.关于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9):33.
[2]马云龙,周琪昆.浅谈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及对策[J].祖国,2019(20):189+199.
[3]教育部 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教育部 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Z1):55-60.
[4]时慧.浅析高校军训中辅导员育人功能的发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2):28-29+32.
[5]易永平.基层国防文化培育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4):165-166.
①本文系基金项目2021年度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党史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编号:JSZS21081)的研究成果。
翁可钦(1985—),男,福建福清人,福建师范大学武装部职员,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高校学生军训和征兵。
G641
A
1673-4564(2022)06-0029-03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