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探索

2022-04-07 04:52焦婧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4期
关键词:美育劳动院校

焦婧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临汾 041000)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美育强化的意义

(一)强化学生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将劳动教育与美育相融合,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主要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劳动人才,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带动。劳动教育能够养成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更明确的目标,将劳动教育与美育教育相结合,能够推动以美育人、立德树人思想的全面落实。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改革中,美育取得了全新成绩,但整体上还是重视程度不够高,尤其是在高职教育中。高职教育更侧重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往往忽略了学生美的教育,但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水平,在日后生活与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在劳动教育中充分融入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养成美育思想,使学生的心灵成长更加健全,进而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

(二)提升学生审美情操

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鲜明精英化意识,但这种精英化意识已经被社会发展所淘汰。当今我国在美育领域中的突破,重点是摆脱精英化意识的狭隘性,使美育教育能够真正走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为学生营造出更广阔的思维天地。劳动在对主体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也创造了美学,因此劳动与美学是应运而生的,两者之间不可分离。在劳动教育中融入美育教育,实现以劳育美,能够提升学生的生活化审美趋势,使学生的整体审美提情操得到增强。如今美学正在由一门学科逐渐转化为生活空间中的应用基础[2]。高职院校在开展审美教育的同时,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特征,将劳动教育与美育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让中华民族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学生中传承弘扬,破除劳动教育中有劳动、无教育,有劳动、无精神,有劳动、无文化的现象。通过开展一系列理论以及实践活动课程,营造出以美育劳的校园文化机制,使普通教育理念能够得到推进改革。学生在劳动教育与美育相融合下,生活化的审美能力能够增强,也能通过劳动教育,为美育开展创造全新的路径。

(三)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教学理念中,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就业前景中,实践操作能力也占决定性因素[3]。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逃避劳动或轻视劳动、厌倦劳动的情况[5],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把“劳动”等同于“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仅仅理解为“体力劳动”的认识误区和操作误区,而缺乏美学蕴涵的问题。虽然劳动教育自身具有一定重复性、单一性特征,但是,劳动教育的主体并不是单向度的学生或教师,而是人本身。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能够摆脱劳动教育单向性的教育特征,将劳动教育与美育相融合,增强劳动教育的趣味性,增强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使学生在劳动与美的关联性教学下,体验到劳动乐趣,激发出审美情趣,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关、价值观,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劳动过程和成果,在内容上体现时代特征,确保劳动教育逐渐走入生活化角度,提升学生劳动教育的参与性以及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进而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新需求新型人才。学生养成生活化审美情操与审美能力后,内在逻辑将能够得到提升,对学生增强劳动技能水平有直接促进作用[4]。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目标

(一)以培养劳动创造者与审美者为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往往对未来职业生涯缺乏明确规划,对未来就业前景不了解,导致在校期间学习目标不明确[5]。对此,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将劳动教育与美育充分融合,以培养劳动创造者与审美者作为教学目标,重点提升学生的劳动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劳动创造中能够加强劳动审美观,构建形成不同的劳动和谐共生关系[6],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定位以及劳动创造作出全面了解,并能够从美育角度正视劳动所创造的美。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是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美,是劳动创造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也是通过劳动满足自然规律,创造社会发展中的美,才能进一步养成精益求精的学习理念,并且将这种劳动理念带入到未来工作中,在劳动岗位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二)以共性与特色培养为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在参与劳动生产过程中,通过与审美素养之间的融合,产生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审美能力,在这种审美能力的指导下,能够完成更加规范性或更具有创新性的劳动任务,促使劳动成果呈现多元化,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共性,也要提升学生的特色创新能力。其中,共性教育包括学生对劳动以及对审美的普遍认知,使学生在劳动能力水平、劳动思想认知上能够达到统一的高度,对自身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进行欣赏;除此之外,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劳动教育与美育更应该从社会职业发展角度出发,充分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中各用人单位对学生劳动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要求,将其陪养成学生的特色审美能力。鼓励学生构建不同审美观,使学生能够正视自身劳动能力,

(三)以生涯教育强化为目标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正视劳动价值成果,在劳动中感知民族发展中劳动文化所具有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这样未来进入到工作岗位后,才能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型技术人才。对此,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要以教育实践能力强化作为目标[6],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知到劳动带来的乐趣,也在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的作用下,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工作中,将劳动教育与美育相融合,使劳动教育原有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得到改善,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自然会提升,最终达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化的效果,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规划职业发展路径。这样,学生未来进入到工作岗位中,对于职业选择才能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才能在完成本职任务基础上,对现有资源进行创新运用,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劳动成果。

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实践路径

(一)延展课堂深度,建立共建共享的资源利用机制。

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中与美育充分融合,需要多元协同的育人机制提供保障。坚持以美育人与以劳育美相结合,找到利益契合点,建立共建共享的资源利用机制,最大限度推动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行业的区域大合作。对内建立专业联合、院系联合模式,对外形成校政合作、校企互助的合力,着力劳动教育和美育课堂空间、时间、价值的深度延展,一方面把美育课堂搬到社会生产生活的现实场景中,将美育课堂实践成效转化为学生真切的社会感知,另一方面,把劳动教育精神融入美育课堂,不断感知劳动美、升华劳动美。同时,还应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劳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学习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高大的革命形象和伟大的革命精神的感染下,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入脑入心入行,能够取得双向塑造、相互成就的良好效果,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以美育人、以劳育人的教学目标。

(二)融合设计课程,拓展劳育和美育的教学功能。

高职院校要针对传统的劳动教育观念进行改革创新,摆脱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相隔离的状况,在课堂资源与实践素材的共同作用下,构建劳动课堂文化与美育课堂文化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增强日常课堂教学中劳动教育育美育之间的关联融合。开展各种研学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到现实的场景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和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内在动力。针对艺术鉴赏等课程加大开发力度,开设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多种形式,使美育教育能够拥有丰富的理论资源;充分融合校本与社会资源,开辟定制式教育,利用第二课堂为在艺术追求上有个性需求的学生开设美术、音乐、舞蹈、摄影等专业,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在课程与实践中,逐步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了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三)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

美育可以有效催生学生更深层次的审美需求[7],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教育实践体系构建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驱动,以劳美互育为导向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建构知识、启迪思维、提升智慧、涵养家国情怀,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物态文化环境是“无言的教化者”,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和谐适宜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注重发挥环境育人功效,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楼宇、道路、LED 大屏进行精心设计和布置,重点强化劳动美的宣传,使校园之美潜移默化浸润心田。专业实训课程基础上,通过举办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感受到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美。除此之外,还应当在实践操作中树立榜样。例如,技能大赛开展中可以设立一定的奖励措施,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参与劳动中形成竞争意识,也能在实践劳动参与中感知更多的美育精神。要以真善美作为学生参与劳动的衡量标准,在实践实训课程开展中树立良好的劳动风格,使学生感知到人工创造劳动所带来的美,形成优秀的校园劳动实验文化后,将职业文化带入到课堂中,进而促进学生体验职业美。

(四)强化教育督导,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估体系。

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与美育相融合中,需要对最终的教育成果进行评估,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明确教学改革路径,使教学工作开展能够提升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力。首先要明确教师职责,将劳动教育与美育相融合,纳入到高职院校教师日常考核指标内,包括劳动教育过程中方法目标是否合理,劳动教育与美育的内容挖掘是否充分到位。其次应该从学生角度对劳动、美育教育融合效果进行评价考核。对学生成绩考核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将劳动美育实践效果引入其中,使学生最终的成绩不局限在笔试成绩中,而是以真善美作为一定的衡量标准,也能够通过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体现出劳动美育实施成果。包括学生日常劳动体验评分、劳动参与评分、劳动中的创新评分等。再次应重点考察学生的劳动认同能力[8],通过多种考核机制创新,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自我认知,改变高职院校学生传统观念中认为,毕业后低于全日制本科生的情况。在最终考试成绩中将理论笔试成绩与劳动美育实践评分结果均衡构建,提升劳动美育在最终考核成绩中的参与比例,这样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才能充分认识到劳动与美育之间的融合重要性。

以上关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之间的融合路径,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成长情况不断作出调整,确保符合学生学习实践需求,能够在学生劳动能力提升以及审美能力提升方面发挥引导作用,增强学生在劳动与审美领域中的综合素质,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新技术技能人才。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大会中指出,要全面加强学校美育改革,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劳动人才的摇篮,更应该加大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自身蕴含着众多美育精神,通过劳动教育与美育之间的融合育人,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劳动中的快乐与劳动中的美,达到以劳育人、以美育人的效果。美育既是劳动教育开展的实施载体,也是学生创造性劳动的思想基础。未来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还应该加大劳动教育与美育之间的融合,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能够得到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美育劳动院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热爱劳动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