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探讨

2022-04-07 04:52朱泽熙王品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4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核心

朱泽熙 王品

(1.澳门理工大学艺术及设计学院,澳门特别行政区 999078;2.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澳门特别行政区嘉模堂区半岛 999078)

一、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培养意义

首先,从本质上讲,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种美学教学活动,这不但要求老师要给中小学学生传达一些绘画方面的技巧和基本知识,而且还要在美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提升中小学学生美术鉴赏能力。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转变和文化素质的提升,现阶段,全国中小学生已逐渐向着更个性化、多元化的方面努力发展。因此,培育中小学学生美术专业核心素养能力不但可以引导对绘画感兴趣的学生认真地学好有关专业,而且可以利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来充分发挥出绘画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其次,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培育有助于为中小学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培育中小学学生美术核心素质的课堂教学目的,美术教师一般都会在原来的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采用一定的举措,给学生们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这主要是根据现代社会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以及义务教育的发展所提供的具体需求而确定的。在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思想早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而新课改政策以及教育制度越来越强调中小学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美术老师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质的必需条件是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最后,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才能也是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进行的首要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通过为数不多、课程占比较少的美术教学课程训练中小学生的美术专业基能力与核心素养,能够在培养他们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美术教育不但可以引领中小学学生去发掘各种美术作品以及美术艺术所蕴含的美,而且可以培养他们感受美、发现美的核心素养,有助于他们发掘生活中的美。

二、中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模糊

当前,美术教育并没有深入,部分中小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相对模糊。部分美术老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不能建立起系统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使美术核心素养培养停留在绘画理论知识教学层面,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而没有认识美术教学中蕴含的抽象性美感和悲剧美学等内容。

(二)学科地位较低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将美术教学作为“副科”,尤其是中学时期,不少家长与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语数外等被纳入中考,影响学生升学的学科,这就导致了美术学科长期处于地位低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美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逐渐变低,这严重制约了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水平。

(三)教学模式陈旧

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面临的另一问题是课程没有新意,学生积极性较低。在美术核心素养培养中,虽然基础知识至关重要,但是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忽略学生全面发展,会让学生丧失独立探究意识,降低他们学习美术课程的积极性。中学时期是知识教学的过渡阶段,小学时期则是为孩子后期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中小学美术老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充分训练中小学生人文认知水平,调动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部分美术老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固化,这些教学方式未充分根据中小学生自身成长的特点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降低中小学美术学习的效率以及绘画的质量。同时,不能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日常生活是制约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部分美术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同时也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没有在美术课堂上科学引导中小学学生仔细地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当今社会是一种价值取向多样、艺术风格千姿百态的社会,中小学学生必须具有独立欣赏、自由思维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生活。

三、提升中小学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提升中小学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调动儿童学习积极性,其中创设教学情境,为中小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较多,包括问题情境、虚拟情境等。以虚拟情境为例,当前各类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依托于各类技术的美术教学能创设出虚拟学习情境。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就能够把虚幻与真实环境简单地联系起来。虚拟环境能够帮助中小学学生流露出真实情感与情绪,帮助中小学生把自身情感与生活经验融入美术鉴赏活动之中。因此,中小学教师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语音、影像、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美术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显著提高美术教学课堂的生动形象性。同时,多媒体教学环境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美术鉴赏力,培养其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学生知识水平处于持续变化之中,因此需要根据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课堂情境,即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事物作为美术教学内容。如果在教学起始环节所设计的情景较为重复或者陌生,则无法有效调动中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会影响他们接受美术知识的效果。因此在创设美术教学情境时,美术老师要按照从浅到深的原则设计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除此之外,要创设能调动中小学生多种感官体验的教学情境。在中小学生美术教育活动中,老师要激发孩子的多种感官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与绘画能力。老师应借助情景教育的方式,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体验来激发他们的内心情感,使学生充分、深刻地了解美术作品内涵、意义等。在此过程中,不仅他们的审美意识能逐渐形成,还可以提高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这些均是美术核心素养提升的体现。美术老师在开展中学9 年级上册《彩塑》教学时,为了学生更加了解中国彩塑艺术,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感受彩塑艺术的制造过程,创设动手动脑、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掌握彩塑艺术的基本知识,并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热情

在新课改指导下,美术教师要经过专业素质培训,除了要注重他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外,还需要注重中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意识方面的转变。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情感更加丰富,对外部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培育中小学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时,老师要从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情况入手,掌握孩子的情感发育状况,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让孩子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美术作品的创造进程中,同时引导学生利用艺术教育资源,增强其对美的感知力。关于教学内容的创新,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利用美育培养他们的美学意识和逻辑思维。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主动举手,用文字的形式向同学与老师介绍自己的故乡,讲述自己与故乡的故事,而不是像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一样由老师展示图片,然后让学生画。学生在文字表达过程中,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此后再让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有助于学生将对故乡的情感倾注在作品中。这种以情感为创作核心、以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比常规的绘画教育更讲究方法,更适合核心素质教学的本质。同时,传统美术教学以绘画技巧为主要教学内容,而核心素养要求下,老师需要采取更多的形式来丰富美术教学方式。例如,在“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石子、树枝等物品进行美术创作。在美术作品欣赏方面,老师更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创新,在鉴赏美术作品前,告诉孩子美术作品的常见切入方式,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美术作品鉴赏方式。当学生在鉴赏优秀美术作品时,老师应首先分享自己的心得与体会,给学生树立榜样,接着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与感受,阐述自己鉴赏的切入点与体会。在分享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看到其他同学的闪光点,从不同的鉴赏视角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从而提高了自我鉴赏能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在美术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实践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小学美术课堂当中,老师需要重视美术实践活动的开展,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创作空间,培养学生实践创造能力。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纹样与生活》单元中,老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各种各样的纹样,介绍纹样的结构与特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寻找生活中的纹样,或自主设计纹样,从而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纹样设计的基本技巧和实践操作。在实践过程中,每个学生设计出的纹样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设计完成后可以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给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纹样设计理念。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完成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除此之外,美术实践活动也可以走出课堂,走出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九年级上册《古城镇美术文化考察》单元中,可以组织学生就近寻找一处古镇开展课外写生活动,让学生实地参观古镇的建筑特点,感受古镇人文气息,并将实践活动与美术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根据此次户外实践活动进行美术创作,可以是古镇风光绘画,也可以是古镇民俗物品制作。

(四)多方共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多方共育指的是美术核心素养培养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即转变美术教学仅仅是美术老师的任务的观念。家长也要重视孩子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正确认识美术课程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其他学科的老师更要重视美术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融合,多方共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实际上,美术课程与其他专业很多地方都是可以融合的,特别是与语文和历史的很多知识点能和美术教学相融合。因此,不仅是美术老师,其他老师也要具有美术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多学科合作教学模式。各学科教师可科学利用教育资源,在课程设计时融入美术教学内容并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也可通过跨学科或根据某学科章节开展美术教学课程,学生既可感受到不同学科之间是相互融通的,也可通过已掌握知识点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如在七年级上册《春天的畅想》单元中,美术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春天大自然的变化,该单元有两个主题,即“春天的色彩”与“春天的畅想”,这两个主题均可以作为语文写作的主题。美术教师可与语文老师合作,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先让学生以上述两个主题开展写作活动或演讲活动,用文字或语言形式来表述学生对春天色彩的认知以及自己对春天的畅想,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引下以“春天的畅想”为主题进行美术作品创作。那么在进行美术创作前,学生已经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构建起了自己对春天的认知体系,增强了学生对春日美的感受,这样一场春天的畅想也就圆满了。

(五)突破思维限制,培养学生想象力

创意与想象力是美术核心素质的主要内涵之一,有些老师在授课时存在过分依赖让学生按照教科书范本进行描摹的现象,这种过多依靠描摹的美术教学方法对学生想象力的危害是巨大的。还有的是老师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追求绘画作品的“形似”,让学生严格遵照老师的指导步骤完成美术创作,但这样的作品更像是直接临摹得来的,并没有个性以及学生自我情感的倾注,也不利于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关调查表明,过分机械的操作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较为死板,没有灵活运用的能力,而若是学生长期接受一种经验的影响,会使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思维定式,这不但严重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且对美术教育的长远发展也产生了十分负面的影响。因此,老师在开展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要对固定思想加以克服,为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性的训练创造更多的机会。例如,在进行《插花》教学时,老师首先让学生对所有常见花的形状特征、颜色特征加以欣赏与考察,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花的形状与色彩,并把握各种花朵的外形,在进行了视觉考察与思维分析以后,让学生结合插花艺术相关知识进行创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将满天星作为点缀,而玫瑰花因其花语与爱情相关因此大量使用。但在进行插花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我创作,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用自己的审美意识去完成插花创作,如大量使用满天星,仅使用一朵玫瑰。换句话说,花朵的长短、花朵的种类选择等都由学生自由发挥,在此过程中老师不加以干扰,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创作空间。这样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去对插花创作加以思索,利用所得的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融合来提高美术作品创作的创新性,这样可以进一步发现美术创作的内涵,培养美术核心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敢于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提高想象力,创作更有新意的艺术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过分依赖临摹会对学生想象力造成影响,但适当的临摹能培养孩子的开创性思维与想象力。临摹创作对中小学生而言是掌握绘画技巧与美术技法的前提,所以,适当地通过临摹一些专业绘画高手的优秀作品,可以更高效地让中小学生掌握美术技法,使他们不断地在临摹创作过程中向优秀画家学习,可以从中感受画家在完成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心情,也体会到美术绘画作家创作所想要表现得精神内涵。在临摹创作过程中,也是中小学学生提升作品审美价值的学习过程。此外,通过临摹创作对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也是丰富想象力的前提,在临摹创作过程中激发他们自己的想法,将会让学生自我创作奠定良好基础。

(六)科学教学评价,发挥引导作用

美术核心素养培育必须健全多样化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综合素养,从而增强艺术教育的实效性。因此美术教学评估人员即美术老师应尽量多引导、多肯定学生,教育评估手段也应多样化。例如,从学生自评、老师点评、教学小组评分等角度出发,对学生美术创作过程、结果进行全方位评价。通过健全多样的教育评估手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自己、了解自身,进而有助于提高自己美术创作水平,还可以帮助美术老师更精准地把握教学过程,从而制订更有针对性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学培养计划。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需要逐渐创新,为推动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养成,老师需要重视美术教学的地位,结合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对美术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梳理、归因,选择合适的途径来提高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教学质量。例如,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虚拟美术教学情境,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多方共育等手段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培养美术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