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 梁涛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 110122)
1+X 证书制度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精密设计、系统规划、全面安排、协同实施。针对1+X 证书制度落地实施这一课题,很多专家和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从1+X 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外部主体的不同任务职责出发,做如下具体阐述。
从职业院校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将所有参与1+X 证书制度落地实施的主体划分为外部主体和内部主体:外部主体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企业及相关组织、第三方考核评价机构;内部主体包括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教师和职业院校学生。对于外部主体,职业院校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虽然有一定的沟通建议和信息反馈权限,但不能影响其最终决定;对于内部主体,职业院校则具有很大的管理控制权限,通过自身行为可以影响其最终决定。
1+X 证书制度并不是由一份文件规定的单一制度,而是由一系列相互配套、相互完善的制度构成的体系。只有这些制度彼此配套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1+X 证书制度落地实施。这一制度体系应包括但不限于配套的招生考试制度、学分银行制度、学历认证制度、第三方认证评估制度、实习实训制度、产教融合制度、就业创业制度等。这一体系庞大复杂,本文仅为表达一己之见,具体还需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在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具有前瞻性、远见性的部署[1]。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扶持和指导态度,对于一项制度的落地实施有巨大影响和重要作用。如果说1+X 证书制度实施主体是职业院校的话,那么1+X 证书制度提出和倡导的主体就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支持性政策,对于1+X 证书制度落地实施,具有资源引导、行为指向的决定性作用。这也是我们在论述1+X 证书制度落地实施主体措施时,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放在首位的原因。
当前,在完善相应制度体系的同时,为促进落地实施,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机构应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在短期、迫切、具体的问题上,发布一些扶持性、帮助性政策。例如树立一些职业院校作为1+X 证书制度实施的模范典型和试点院校,对1+X 证书制度示范院校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补助支持,对参与1+X证书制度的行业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人力资源政策,对参与1+X 证书制度的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给予就业和户籍政策的激励,等等。这些政策都具有区域性和时效性,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因地制宜实施。
贯彻实施1+X 证书制度涉及方方面面,牵涉众多的行为主体,职业院校是其中最主要也是全过程实施的主体,承担人才培养重任,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中流砥柱[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分析推演,对于未知的事物,我们都有可能或多或少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将成为我们成功道路上的宝贵经验。
因此,在1+X 证书制度落地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调研,细心推演、精心设计,不断回顾、仔细检查,尽量减少犯错,但不能不允许犯错误。俗话说“干得越多,错得越多”,我们不能因为害怕犯错误而压根就不去干,如果真是那样的话,1+X 证书制度就不会有真正落地实施的一天。因此,在1+X 证书制度贯彻实施过程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各职业院校要全方位、多角度大力扶持,充分给予职业院校实践试错的机会,允许犯错,允许总结经验,允许踏上征程再出发。从根本上说,这条举措也应该算作政策环境的一部分,但是政策环境更多是指正向的促进和扶持,这里着重提出反向的包容和提携。在这种环境下,各职业院校才能没有顾忌,放开手脚大展宏图。
对于一个新事物、一项新工作,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是先局部试点,然后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树立典型榜样。实施1+X 证书制度,可以采取相同的措施和做法。经过前述试点和总结,1+X证书制度已经来到推广和实施阶段,此时,在不同区域、行业和领域建立示范院校,为广大职业院校树立榜样和标杆,其意义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建立示范院校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有了1+X 证书制度示范院校的引领,其他职业院校就有样可学、有法可循,在本校1+X 证书制度落地实施中,具体知晓如何开展工作,遇到问题如何解决,遇到困难如何求助,使1+X证书制度迅速扩大推广范围。
1+X 证书制度中的X 证书部分与行业企业密不可分,但是行业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出发点和基本点,更多的时候会把构建标准、颁发证书、人才培养等放在第二位。同时,行业企业有自身的业务和任务,会把沟通和公关的重点放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企业和单位上,对于短期见不到利益的人才培养工作,有时难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之间,虽说在专业知识和技术领域有所交叉,但毕竟隔行如隔山,双方行政体制、业务构成、价值输出方式都不尽相同,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天然鸿沟。即便二者在人才输出和输入上有所交集,但是他们之间的沟通和对话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无形的屏障。现实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相应行业协会、行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努力,为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构筑通畅的沟通交流桥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1+X 证书制度落地实施就是参与各方发挥各自优势、提供相应资源、共同协作发挥更大作用的过程。作为1+X 证书制度的主要合作方和受益方,行业企业、行业协会、行业指导委员会的最主要职责,就是尽可能地为1+X 证书制度落地实施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掌握的主要是政策资源,职业院校掌握的主要是教育资源,而行业企业掌握的主要是能够促进1+X 证书制度落地实施的实质性资源[3]。
行业企业、行业协会、行业指导委员会等掌握的资源,既包括相应的货币资金、场地场所、器械设备等有形资源,还包括更为重要、宝贵的行业标准、操作经验、实用技术、实践经验等无形资源。其中有些资源会涉及行业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在不动摇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影响行业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一方面,行业企业要慎重选择、小心行事;另一方面,行业企业也要具备一定的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实践中可以借鉴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培训模式,学员80%的时间在工作场所,进行工作本位的学习,只有20%的时间在TAFE 进行学校本位学习。践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理念,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主导作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参与办学全过程,负责教学质量评估、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帮助每一名学生尽快找到工作,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
行业企业、行业协会、行业指导委员会等相关组织站在科技和生产第一线,能够很好地把握科技发展脉搏和产品市场走势,最了解当下和将来市场需要的产品、技术和人才,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才是第一手的、最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1+X 证书制度落地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将自身掌握的信息与参与各方全面共享,尤其是与职业院校共享。
前文提到,行业企业、行业协会、行业指导委员会等相关组织需要提供无形资源,实际上这也属于共享信息的一部分。笔者所指的共享信息,更多指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市场当下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产品和技术从现在到未来的发展走向,行业企业紧缺、急需的技术、经验和人才,等等。
为有效促进1+X 证书制度落地实施,行业企业、行业协会、行业指导委员会等不仅要提供资源、共享信息,还要利用自身了解产品和市场、具有经验和技术的优势,积极投身和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更快更好地培养切实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4]。说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职业院校具有先天的经验和优势,但是在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的宏观环境下,行业企业同样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从提供信息、配合职业院校调研开始,行业企业、行业协会、行业指导委员会可以逐步深入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这些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形式:结合行业企业现状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参与制定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技术技能,参与制定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规划;推荐具有实践经验和实用技术的专业人员和工程师,担任职业院校兼职教师,从事一线实践教学;结合生产线和职场实际工作场景,帮助职业院校规划设计、具体建设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提供场地场所、机器设备、生产物料,邀请职业院校学生到行业企业生产工作一线和现实职场,开展顶岗、在岗、定岗实践教学,等等[5]。
1+X 证书制度的落地实施,对于行业企业而言,不仅要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多拿证书、多掌握实践技能,还要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院校学生有效就业和后续职业发展问题。这里的有效就业,其一指学生通过深度参与1+X 证书制度可以顺利找到工作,实现就业;其二指学生就业岗位是和取得的X 证书相匹配的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实现了专业就业;其三指就职企业、就业岗位与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特长相适应,实现了兴趣就业。
在1+X 证书制度落地实施过程中,第三方考核评价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组织行业内的X证书的考核评价与发放[6]。第三方考核评价机构这个“第三方”的由来,就是指独立于行业企业这个“第一方”和职业院校这个“第二方”。但是第三方考核评价机构的考核评价和发放证书工作,都要涉及行业企业正在运用和市场所需的知识、技能,而考核评价和发放证书的对象,又恰好是职业院校在读学生,所以第三方考核评价机构天然地需要与“第一方”和“第二方”做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以便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使命。
当然,为促进1+X 证书制度顺利实施,第三方考核评价机构不仅要与前述“第一方”和“第二方”做好沟通交流,还要充分联系1+X证书制度涉及的其他主体。如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充分沟通,以更好掌握职业教育的战略走势和市场趋势,为自己争取更优惠的教育政策与扶持措施;与专兼职教师充分沟通,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和培训活动;与在校学生充分沟通,以更好地为广大学生提供培训和认证服务。
1+X 证书制度落地实施过程中,1 证书的部分是职业院校的本职工作,更为关键的是X证书的部分。而X 证书部分的推广与实施,离不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的理解与支持,更离不开广大在校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本质上说,要依赖于对X 证书考评内容和考评规则的理解与掌握,尤其是对顺应1+X 证书制度落地实施而新设立的考评项目和职业证书的解读。
对于这些新出现、新设立的考评项目和职业证书,为加速其推广和被认可,第三方考核评价机构必须联合“第一方”,为其他主体尤其是职业院校和在校学生,细致入微地解释、说明考核评价内容和认证标准。唯有如此,才能让行业企业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X 证书的形式与过程,为广大职业院校在校学生所掌握,帮助他们顺利通过考核,获得相应证书。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数量已经过万,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达数千万人,第三方考核评价机构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加上时空、地域限制,有时很难服务到有需求的所有职业院校和在校学生。所以,在职业院校内部设立考评点是一种双赢的做法,既可以为广大考生送考评服务“到门口”,又可以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现有的师资、教室、网络、计算机等考试资源,广泛开展自身业务,节省相应成本费用。
当前,在各职业院校内部设立X 证书考评点已经是一种通行的做法,受到了职业院校和在校学生的热烈欢迎,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考评点成功运行,一方面依赖于职业院校充足的资源投入(师资、教室、网络、计算机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要依赖于第三方考核评价机构推广制度的完善与细化。为此,第三方考核评价机构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利用自身优势,辅助职业院校设立考评点,并投入人力物力,大力开展考前职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