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初旭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底盘构造与检修Ⅱ是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通过讲解汽车底盘机械构造及电控系统功能,使学生了解汽车底盘运行原理,能够进行汽车底盘基础保养及维修操作,最终掌握汽车机修岗位必备技能。2021 年,笔者代表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参赛作品“汽车制动系统构造与检修”,源自底盘构造与检修Ⅱ课程中的16 学时内容。认真分析参赛作品,找到其创新特色和不足之处,对于今后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大有裨益。
1.产业分析。根据国家权威部门大数据统计分析,我国已形成规模庞大的汽车服务市场。与此同时,我国汽车服务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的问题,一些汽车产品与零部件供应商尚停留在“作坊时代”,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因此,技能型汽车服务人才将成为市场的“宠儿”[1]。而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逐渐上升,同时掌握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汽车服务人才会更受欢迎。
2.课程设计。本课程基于汽车底盘组成结构,以6 个项目为教学载体,结合1+X 考试汽车转向悬挂与制动安全系统初级、中级证书中的部分考点,规划了50个理论学时和40个实训学时教学。参赛作品选自项目6中的任务4—任务10,共16学时。
3.学情分析。笔者授课班级为2000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1 班,80%的学生来源于自主招生考试,20%来源于普通高考。入学前,学生未经历任何汽车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学生年龄在20 岁左右,多数爱好电子产品、球类运动等。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乐于接受信息化教学手段,喜欢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但一些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对于传统授课方式接受程度比较低,不善于思考问题,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笔者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利用案例分析、小组PK、自媒体平台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安排严谨的实训操作流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岗位素养[2]。
本作品设计6 项工作任务,通过虚实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利用第二课堂、课后拓展实践、虚拟仿真演练等手段,开展虚实结合的训练,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规范操作能力。自建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精品在线课程,充分利用雨课堂、VR、创意游戏等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上辅助教学、课后交流互动,构建立体智慧课堂,攻克教学重点难点。
以生活中朋友的真实求助视频开启课堂,辅以长江雨课堂、全景VR、动画等教学工具,结合实训车辆、汽车构件实物,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引导的模式展开教学[3]。根据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课前预习:长江雨课堂推送课件。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推送学习任务课件,学生自主观看预习视频,了解盘式制动器基本构造,并完成课前测试。教师分析测试数据,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中翻转教学:小组研讨,多措并举。教师利用雨课堂点名,学生只需扫描二维码,在3 分钟内可完成点名工作。这种方式既不占用授课时间,提高了点名效率,又不影响课堂状态,提高了学生学习质量[4]。课上,学生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分组讨论盘式制动器构造、盘式制动器类型、盘式制动器工作原理、车辆类型与制动盘汽配的关系、鼓式制动器与盘式制动器在制动效能和使用特点方面的区别等。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提升了思维活跃度;通过小组汇报,锻炼了汇总和归纳能力;通过叙述工作原理,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组搜集资料,提高了团队分工协作能力。
3.课后知识拓展:学生展示自我。教师课后发布拓展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制作科普知识短视频,发布于自媒体平台。这种形式的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创作和展示的舞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主动性[5]。
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了辅助和支持,起到了巩固学习效果的功用。本课程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校企共同编制的教材、活页式实训手册、装备在线平台及长江雨课堂教学平台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团队教师主要使用了底盘构造与检修虚拟仿真软件、精品在线课程、鸿合无线传屏和汽车制动系统三维动画等资源。
1.努力开发多媒体资源。教师积极开发多种多样媒体资源并投入使用,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汽车底盘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教学任务8“ABS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为例,该任务教学目标为:掌握ABS 系统的功用、各部件组成结构,理解ABS 系统工作原理及增压、保压、减压工作过程,通过新能源车辆和燃油车辆实训明确ABS 系统各部件位置,掌握ABS 系统工作过程。教学团队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讲解ABS和滑移率概念;利用长江雨课堂,推送1+X证书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汽车转向悬挂与制动安全系统技术(中级)模块的相关技能、知识试题。在分组实操过程中,教师通过鸿合无线传屏,实时观看学生操作流程和操作细节,实时评价学生操作规范性和完成度。利用长江雨课堂的交互性,组织小组之间评价和分享,方便各组学生通过比较找到本组的不足之处。
2.积极开发虚拟仿真平台。以教学任务7“制动液检查更换及电路故障”为例,该任务教学目标为:学生自主查阅维修手册,完成检查制动液状态、更换制动液操作,强化操作规范性。教师在组织实操之前,先开展制动液检查、更换制动液、故障分析等全流程虚拟仿真演练,让学生熟练掌握查阅维修手册的方法,熟记制动液状态检查、制动液更换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重复的模拟练习,使学生的操作越来越规范;教师通过鸿合无线传屏,观看学生实操情况;通过长江雨课堂数据统计,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分析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对于实训中一些细节看不清的问题,则主要依托鸿合无线传屏系统放大后解决。
在授课过程中,参赛团队对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都进行了改革和优化,学生课堂参与度从原来的70%提升到90%,各任务完成度从原来的72%提升到89%。但是,从总体上看,参赛作品在整体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在理实一体化、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下,产教融合项目的选取要注重体现职业标准,项目难度的递进设置要符合学习规律,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呈稳步上升的状态。教师应加大课程整体设计力度,每一个参赛模块均从多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出发,悉心设计。课程标准要符合国家课程标准、1+X 证书职业标准要求,教学实施报告应融入整体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内容,设计理念、思路和教学方法等要与行业对标。
针对学生基础和学习习惯,教师已经做了相应的教学设计,但依然无法做到精确的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态度不够积极,在小组协作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后期应加强督导,多布置分层次任务,以求达到共同成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学实施报告应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施效果和过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反思,分析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从课程标准制定,到教学设计过程,再到教学计划实施,都应体现工匠精神;在精品课程建设、教学研究课题、各类教学评比中,都应增加工匠精神培育指标;在课程评价中,应增加工匠精神考核点[6]。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历经十余年发展,在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参加教学能力比赛逐渐成为职业院校的一项常规工作[7]。高职教师要通过参加比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教学评价和反思能力,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