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中考图表类名著题研究*
——以2021年浙江省各地中考题为例

2022-04-07 00:10:36王雅红
学语文 2022年2期
关键词:名著图表中考

□ 王雅红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后,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检测,逐渐下沉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并成为近年来中考名著命题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究2021年浙江省各地中考名著题,发现图表类试题备受青睐。这类图表类题基于名著整本书阅读,都不同程度指向了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

一、创设真实情境,突出言语运用

(一)创设阅读活动,运用插图激活言语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2021年各地中考名著题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有所重视。

2021年中考名著题中,部分命题将文字与图片融合,设计了阅读活动,营造氛围,引导关注名著内容与阅读感受,真实的情境,激发表达。比如衢州卷名著题:

4.在“星光引路”班会中,同学们交流了心中的榜样,有历史名人,有文学形象,还有时代先锋。

仿照示例,写出你心中的榜样。(3分)

示例:

心中的榜样

人物:陈树湘

事迹:红军三十四师在掩护全军渡湘江时,师长陈树湘腹部中弹,昏迷被俘,醒来后他撕开绷带,强忍剧痛,用手绞断自己的肠子,牺牲时年仅29岁。他用生命实现“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5.活动结束了,请你用一个排比句写一段活动感言。(3分)

以主题班会为情境,探讨“心中的榜样”,结合生活或阅读体验选定心中的英雄。以长征故事中陈树湘为例,出示一段事迹介绍。这样的图表设置让名著检测更贴近生活。通过搜寻自己的阅读积累,确定英雄人物,仿照示例概括生平事迹或是突出贡献,阐明生命价值。题目中加入了学生头像及一个对话框插图,丰富试题的表达元素,融入活动情境,表达真切。这种资料图片式命题方式,可以激活思维,激发表达的兴趣,在言语运用中考查名著的真实阅读。

(二)创设阅读焦点,利用图表提升表达质量

阅读能力的核心就是阅读方法。[1]13名著阅读测评也应该重视阅读策略和方法。如浙江省温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2)以下是“选择与人生”专题阅读的过程记录,结合作品,完成对所思考问题的探究。(5分)

摘录:

人生的悲剧则多生于冲突之不得解决。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摆脱》

关联:祥子无奈与虎妞结婚(《骆驼祥子》);达西决定娶伊丽莎白(《傲慢与偏见》)。

思考:面对内心冲突,如何抉择才能避免人生悲剧?

探究:▲

运用图片将“摘录”“关联”“思考”“探究”统整在一起,聚焦“选择与人生”专题阅读,要求结合作品完成探究,重在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及语言组织、表述能力。相比只有文字表述,运用图片的统整可以突出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即先从一段有启发性的名著阅读摘录出发,再去关联其他名著中摘录印证的情节,然后给出思考话题,最后表达探究结果。这个过程呈现了专题探究的思维过程,也是撰拟探究结果的表达过程。利用图表不仅让活动过程真实,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渗透阅读方法,在过程呈现中提高表达质量。2021年浙江多处中考名著题在落实语言应用能力和言语实践能力时融入了图表等形式,丰富活动情境,提高表达质量。

突出言语用的图标类名著题价值在于能够创设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阅读策略,提升表达力。

二、运用读写结合,提升思维水平

美国的艾德勒和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不管你学到的是有关这本书的知识或有关世界的知识,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2]14名著阅读是思维发展的一部分,提升思维水评也是近几年中考名著命题的一个新趋势。

(一)运用表格呈现项目,提升阅读思维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课堂在逐步优化教学方式,2021年中考测评中也出现了项目化或部分项目化的考查形式,如嘉兴、舟山语文中考试题:

方案设计

实践与评价成果与评价个人成果:1.制作评价单,探究水之“源”,理解水文化。2.阅读《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傅雷家书》等名著,在“我的青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阅读交流会上发言。3.在创造性写作中表达如何做一个水文化的传播者,让生活更美好。公开成果:完成《水——让生活更美好》成果集,宜传水文化。评价的知识和能力:水文化的理解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项目方案可以从驱动性问题与成果的一致性来评价,请你根据这个原则,评价方案中“个人成果”的制定是否合理。(2分)

这份中考卷是一次项目化学习,从“方案设计”“学习实践”“活动评估”每个部分运用表格架构,运用图片来丰富呈现作证项目内容。从题干给出的三个“个人成果”排除与驱动性问题无关的名著阅读交流会。从项目考评一致性原则来提升思辨能力。

(二)利用图表拓展材料,提升阅读分析力

利用图表编制考题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动、信息量大、综合能力要求高的特质。如绍兴市中考题中利用表格拓展了与名著相关的阅读材料,查考中更注重分析力。

为献礼建党百年,班级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项目化学习,小组打算制作微纪录片《周恩来》。有同学不理解剧本部分选材,请你结合作品帮助释疑。

?

考题利用表格节选了名著中关于周恩来出生背景的内容,又加入了剧本“片头配诗”,丰富材料的同时更是考查分析力。语言是思维的呈现,两个问题都在引导对具体话题作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方面。近几年浙江省名著阅读试题,基于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和丰盈型,融合图表、大胆创新,给学生更多思考空间,使名著阅读走向深度。

三、融入自我经验,指向审美创造

生活的真实打造了艺术的名著,艺术的名著来源于真实的生活。2021年中考中很多试题重视名著与学生生活的联结,引导学生从名著走向生活,将考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运用图表化抽象为可视化,内化阅读审美

名著考查不应该仅仅就“文”而“文”,必须打通生活,体现与生活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教益。[3]98重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自我,促进心灵世界的丰富,提升审美能力,这是2021年中考名著题的新亮点。如浙江丽水名著题:

18.那些年我们读过的书,总在不经意间被唤起。看到这幅图,你会联想到选项中的哪一本书?请联系名著内容,参考答题要素,用简洁的语言诠释这幅图。(5分)

A.《水浒传》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家庭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以往的城乡规划关注企业胜于关注家庭,关注劳动力资源胜于关注劳动者本身。大量农民工的出现,导致了农村家庭的碎片化和离散化、留守人群关爱的缺失,以及远程通勤造成经济负担和资源的浪费等等。城乡规划应从家庭的完整性、聚合性和生活质量方面,对就业、居住和公共服务进行规划,使城乡聚落适宜于家庭生活,而非人口和劳动力集聚的空间。

B.《骆驼祥子》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道题设计巧妙,运用图片展现了不同人对“成功”的认知线路图,一条是直线倾斜向上,代表走向成功的过程是顺利向上的,一条是扭曲中倾斜向上,代表成功的过程可能会碰到困难。图画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唤醒经验,选择“路线”选择一部名著印证自己的观点。这道题的精髓在于两个示意图替代文字的冗杂表述,给心灵的审美。图片对心理的暗示是不可小觑的,不管是哪幅图,它们的总体都是倾斜向上趋近成功,这就潜移默化引导对生活解读是向上的积极审美。结合名著内容表达时,就是再次强化这种审美,从名著内容考查上升到对心灵的启迪。

(二)运用图表走向深处,创造精神动力

阅读在于唤醒,名著题需要从学生视角解读情境,启发从阅读经验走向生活经验,培养自我探索与反思意识。如浙江省温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名著试题中用图表记录了“选择与人生“专题探究的过程记录,清晰再现了思维从浅层走向深度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将名著与生活打通,从名著人物身上获得思想启迪,内化成解决问题的精神动力。一旦运用图表形式,命题时需要考量文字和篇幅,必须精挑细选,同时利用表格条目化特点,更方便将探索过程程序化,这个过程就便于引导学生在答题时思维从浅到深,更容易在反思中获得精神动力。

四、指向关键内容,扎实文化积淀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素养之一,名著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经典名著是“一代接着一代的读者不断筛选以后的‘遗留物’”,是“人类价值选择的结果”。[4]74从这个角度讲名著阅读也就是文化传承和理解的过程。2021年中考名著题,聚焦热点,引导学生继承传统文化,也是命题特点之一。

(一)运用图表,指向关键内容的有效积累

对内容简单记识以往以填空或选择的题型出现,随着“整本书”阅读的推进,名著命题更重视关键内容的考查。如2021年绍兴中考名主题:

4.【时代塑造人物】

阅读名著,探索二十世纪中国农民在时代洪流中的奋斗和命运,补全下图。

采用表格形式,考查对三部作品主要人物、主要内容和主题方面的积累。虽仍是填空形式,但不是单部作品中零散、孤立的点的记忆,而是通过箭头将三部作品按照时代顺序横向串联,再从塑造的人物及所处的年代到小说的内容主旨,纵向剖析印证标题“时代塑造人物”。题目设置是横纵交错连成整体的,图表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结成一张知识网。围绕主题将多部名著联结,不仅考查关键内容,还在整体中感悟到个人命运和时代是紧密相连的,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勤劳朴实的民族,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二)运用插图,指向核心文化的有效理解

名著阅读要关注文本特质,2021年中考名著题更加侧重对核心文化的认同与理解。如衢州卷名著与语用题的组合:

1.同学们围绕《红岩》的封面展开了讨论,请你把对话补充完整。(4分)

小文:封面上的这棵青松让我想起《论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小语:是的,松和竹、梅并称为“岁寒三友”。

小文:关于松,我还想到两句诗,“(1),(2),”。

小语:我明白了,封面中用青松的用意是(3)。

第三空考查《红岩》封面中青松的用意。巧妙之处在于用图片导入话题,视觉上直观感受青松印象。诗句的考查再次从中华文化角度赋予青松不畏严寒的特质。最后联系到《红岩》,感知革命英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从三个层面由浅入深理解封面中景物的用意,加深对青松意象的理解。这张图片是《红岩》小说经典封面,承载着小说核心文化价值,理解封面内涵就是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

阅读中华传统名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阅读外国优秀名著,理解不同民族区域的文化。所以,名著题中灵活运用图表,也是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绝佳素材。

名著阅读进入应试型评价领域已是常态,优质的命题需要基于“整本书”,研究2021年浙江省各地中考名著试题,发现图表悄然出现在“整本书”阅读的考题中。这不仅是语文试卷中的一种新形式,更是一种认知、思维和表达的手段,这种新形式和新手段有益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那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名著教学中,也要运用图表等多种方式,从言语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文化传承理解等方面下功夫,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名著图表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双周图表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4:56
双周图表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4:16
双周图表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8:30:55
图表
世界博览(2016年16期)2016-09-27 1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