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骧陆万杰崔立
(1常州市金坛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苏常州 213200;2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36)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地理学以及生态学领域开展了众多研究,也提出了较多前沿性问题。例如,在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与保护、形成与机制研究、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规划与建设、湿地珍禽物种调查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理论性研究,证明了目前鸟类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1-2]。对本区域内鸟类动物资源分类研究,可了解本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特征,可以为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第一手基础本底资料[3-5]。
生物多样性概念较为宽泛,不同学者对其的定义不同。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鸟类资源在维持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可以为植物传粉、控制有害昆虫数量、提供部分工业生产原料等,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保障人类生产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6-7]。本研究通过系统调查常州市金坛区鸟类组成与区系结构,了解区内鸟类种类和分布规律,以期为该地区野生鸟类资源保护以及区域生态建设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金坛区地处江苏省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1°33′42″~31°53′22″、东经 119°17′45″~119°44′59″,与丹阳市、镇江市丹徒区毗邻;西至句容茅山;南抵长荡湖;东与常州市武进区相连。全区总面积976.68 km2,其中陆地面积782.48 km2、水域面积194.2 km2。
金坛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约15.3℃,气候温和湿润,夏季雨水较多,较炎热,冬季空气湿度大。雨量丰沛,年降水总量1066.25 mm,雨日127.5 d,年无霜期220 d。日照充足,日照率46%,年日照时间2 035.5 h。年平均蒸发量为1 529.2 mm。干湿冷暖,四季分明,6—7月多有梅雨发生。金坛区处于候鸟迁徙的东路线上,来自西伯利亚、俄罗斯的候鸟经过金坛区的有100多种。
结合《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和咨询专家的结果,掌握金坛区鸟类分布情况。根据金坛区鸟类分布、金坛区地形地势特点以及交通区位情况,选择一条适合调查的路线,对金坛区鸟类进行野外调查,记录金坛区野生鸟类种类。调查人员以红外相机为辅助,进一步提升了识别准确度。通过查阅资料档案和现场实地核查,确定金坛区鸟类名录,并对金坛区鸟类资源进行分析。
由表1可知,金坛区现有鸟类共275种,隶属于18目56科。其中,雀形目鸟类共28科138种,占金坛区所有鸟类的50.18%;非雀形目鸟类共28科137种,占总数的49.82%,隶属于17目。
表1 金坛区鸟类统计
从数量上看,雀形目种类占所有鸟类种群总数的1/2(28科 138种),雁形目(1科17种)、鹳形目(2科 13种)、隼形目(3科 18种)、鸻形目(7科 36种)次之;然后依次是鸮形目(2科11种)、鹃形目(1科9种)、形目(1科 6种)、佛法僧目(2科 6种)、鹤形目(1科5种)、鸽形目(1科 4种);最后是鸡形目(1 科 3种)、雨燕目(1科 3种)、目(1科 2种)、鹈形目(1科 1种)、三趾鹑目(1科 1种)、夜鹰目(1科1种)、戴胜目(1科1种)。其中,雀形目与非雀形目的鸟类种数最为接近。
2.2.1 动物区系。由表2可知,按动物区系可将金坛区鸟类共划分为3个区系,分别为东洋界种、广布种和古北界种。从数量上来看,该3个区系鸟类种类数量分别为 59、81、135种,共计 275种;占比分别为21.5%、29.4%、49.1%。可以看出,在金坛区境内,优势最为明显的是古北界种,其次为广布种,而东洋界种最少。
表2 金坛区鸟类区系组成
2.2.2 珍稀鸟类。金坛区珍稀鸟类分布现状见表3。
表3 金坛区珍稀鸟种分布比较
2.2.3 居留型。现场实地调查发现,根据居留型可将区域内鸟类种群分为4种,分别是旅鸟、夏候鸟、冬候鸟和留鸟,数量分别为 65、49、75、86 种,占比分别为23.64%、17.82%、27.27%、31.27%(表 4)。
表4 金坛区鸟类居留型组成
在试验区所有鸟类物种中,以冬候鸟和留鸟居多,旅鸟数量居中,最少的是夏候鸟。在留鸟和旅鸟种群中,雀形目数量最多,而冬候鸟和夏候鸟种群中以非雀形目鸟类略占优势。在留鸟和夏候鸟中,东洋界种、广布种、古北界种分别为57、56、22种,占比分别为42.2%、41.5%、16.3%。
2.2.4 生态习性。根据鸟类的生态习性及形态特点,将试验区内鸟类划分为七大类型,分别是游禽类、攀禽类、鸠鸽类、涉禽类、鹑鸡类、猛禽类和鸣禽类等(表5)。其中,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鸣禽类>涉禽类>游禽类>猛禽类>攀禽类>鸠鸽类>鹑鸡类。
表5 金坛区鸟类生态习性组成
游禽和涉禽主要分布在长荡湖、钱资湖等较大的湖泊和湿地河塘附近,常见种类有白鹭、池鹭、小、夜鹭等。猛禽一般频繁出现在地势较高的山区、丘陵林地。金坛区地势平坦,猛禽类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多。
2.2.5 栖息地类型。根据鸟类栖息地不同,将金坛区鸟类划分为6种类型。
乔木鸟群:主要指以高大树木为主要栖息地、以野果或昆虫为食物的鸟群。试验区内,主要分布的乔木鸟群包括黄腰柳莺、黑尾蜡嘴雀、乌鸫、灰喜鹊、白鹡鸰、大杜鹃、喜鹊、麻雀、戴胜科鸟类、红嘴蓝鹊、大山雀、灰椋鸟、丝光椋鸟、山斑鸠、珠颈斑鸠、斑鸫、啄木鸟科、黄眉柳莺等。这类鸟群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预防森林病虫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这类鸟群多数取食植物果实,对植物种子传播和群落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灌丛鸟群:主要包括以林地边缘或林下灌丛为栖息地的鸟类种群。灌丛没有明显主干,为鸟类营造了一个天然的隐蔽场所。除了栖息在灌丛中的鸟类以外,在乔木林栖息的鸟类也可在灌丛中活动。这类鸟群主要包含麻雀、黑脸噪鹛、棕头鸦雀、黄眉柳莺、黄腹山雀、红头长尾山雀、强脚树莺、白头鹎、大山雀、黄腰柳莺、乌鸫等。这类鸟群鸣叫声悠扬婉转,观赏价值较高。
草地鸟群:主要包括以草地为栖息地的鸟类种群。试验区内天然野生大面积草坪十分罕见,多为公园、广场、城市绿地中人工铺种的草坪。虽然城市中人来人往影响较大,但仍有一些鸟类不惧人,如白头鹎、麻雀、喜鹊、黑尾蜡嘴雀、乌鸫等。
水域鸟群:主要指分布于钱资荡、长荡湖(洮湖)、小微湿地和田间水域的鸟群,即以水域为栖息地的游禽。这类鸟群以河流、小溪中鱼虾等水生物为食,包括鹤形目秧鸡科、普通鸬鹚、鸻形目、小翠鸟科、雁形目鸭科、鹳形目鹭科、佛法僧目等。
居民区及街道鸟群:主要指以城市中屋顶或住宅区、电线为主要栖息地的鸟类种群。这类鸟群主要包括白头鹎、家燕、家鸽、金腰燕、白鹡鸰等。
高空鸟群:主要为飞翔能力较强的猛禽与迁徙鸟群,如隼形目的猛禽及雁鸭类的迁徙性鸟类等。
此外,喜鹊、白鹡鸰、灰喜鹊、白头鹎、大山雀、树麻雀、乌鸫、山斑鸠、棕头鸦雀、黑尾蜡嘴雀等在金坛区内的公园和城区绿地中随处可见,而且成群结队,从种群的分布或种类数量上看优势较为明显,为优势种;小、大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普通翠鸟、银喉长尾山雀、红头长尾山雀、画眉、珠颈斑鸠、黑脸噪鹛等能适应多种环境,为常见种;高空鸟群如红隼、白尾鹞、黑冠鹃隼等猛禽和一些雀形目的旅鸟如紫寿带、白喉矶鸫、姬鹟等,数量稀少,为稀有种,需严加保护。
金坛区鸟类共有18目56科275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5种,其中包括鸳鸯、小天鹅、鹗、震旦鸦雀、白琵鹭、凤头鹰、游隼、凤头蜂鹰、黑翅鸢、灰脸鵟鹰、雕鸮、黑嘴鸥、小鸦鹃、牛头伯劳、仙八色鸫;中国特有种4种,为震旦鸦雀、棕噪鹛、灰胸竹鸡、黄腹山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4种,其中包含雀形目、鹃形目、雁形目、鸮形目、隼形目和鹳形目,分别为 1、1、2、11、18、1 种;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 112 种,其中包含隼形目、雁形目、鹳形目、鸡形目、鸻形目、鹃形目、戴胜目、雀形目和形目,分别为2、15、12、1、28、8、1、39、6 种;除了有限的几种之外,几乎所有的鸟类都是“三有”保护动物。
在国家间共有保护的鸟类物种中,中日两国共同保护的候鸟113种,如灰山椒鸟、中白鹭、夜鹭、白琵鹭、针尾鸭、绿翅鸭、花脸鸭、董鸡、银鸥、大白鹭等。中澳两国共同保护的候鸟24种,如中白鹭、黄苇鳽、牛背鹭、白眉鸭、水雉、普通燕鸥、家燕、黄鹡鸰、极北柳莺等。其中的国家级保护种类是重要保护对象。
夏季鸟类共计135种,主要包括夏候鸟和留鸟,占全区鸟类总数的49.1%。冬季鸟类共计161种,主要包括留鸟和冬候鸟,占全区鸟类总数的58.5%。留鸟和夏候鸟共计135种,其中包含广布种、古北界种、东洋界种,分别为56、22、57种,所占比例分别为41.5%、16.3%、42.2%。夏季繁殖期金坛区鸟类区系偏于东洋界特征,因而在金坛区域内东洋界种类占优势。
金坛区为江苏省南部区域,地势平坦。区内有顾龙山、大涪山等低海拔山区,更有一部分茅山山脉,是华东低山丘陵集中的主要区域之一,这些天然林地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此外,金坛区处于候鸟迁徙的东路线上,来自西伯利亚、俄罗斯的候鸟经过金坛区的有100多种。长荡湖(洮湖)、钱资湖、天荒湖等湖泊、湿地也吸引了很多水鸟。金坛区地势平坦,鸣禽类鸟类数量最多,猛禽类的种类和数量都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