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政勇,豆欣蔓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神经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病程较长,人工气道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多,ICU入住时间长,费用昂贵[1]。我院神经外科ICU年收治量1 000余人,其中人工气道患者占比超过50%,平均住院日12.4天(2018年数据),人工气道的护理是我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作为ICU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人工气道的湿化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2-4]。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众多的湿化氧疗方法中人工鼻第1位、文丘里湿化装置第2位、持续雾化第3位、间断雾化第4位、持续滴入第5位、间断滴入湿化第6位[5]。可见人工鼻装置和文丘里湿化装置的有效性逐渐被国内同行认可。大量文献报道,主动湿化的效果明显优于被动湿化[6-8],另外早在2012年美国呼吸治疗协会发布的气道湿化指南也明确指出应采用主动湿化氧疗。近年来,呼吸机氧疗模式逐步发展起来,它是现代部分品牌呼吸机附带的功能,有别于机械通气,此模式能提供恒定的气流、恒定的氧浓度,另外可以湿化吸入气体。其工作原理是呼吸机按照设定的氧浓度及气流提供湿化的空氧混合气体,采用单回路供气,供气末端直接与人工气道连接。本研究旨在观察比较呼吸机氧疗模式与直接人工鼻氧疗的效果,为临床推广呼吸机氧疗模式提供参考。
选择2019年10月—12月我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80位需保留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纳入标准:(1)年龄18~70岁;(2)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患者,不需要机械通气;(3)未氧疗情况下SPO2<90%。排除标准:(1)氧疗过程中病情恶化,需机械通气患者;(2)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或死亡患者。
1.2.1 研究设计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于研究者所在神经外科ICU便利选取需要保留人工气道的神经重症患者80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人。对照组给予人工鼻直接连接中心氧源进行氧疗,氧流量2~4 L/分;实验组采用呼吸机自带的氧疗模式,设定流量30 L/分,氧浓度40%~60%,根据患者需求在设定的范围内调节,并加热湿化罐。在氧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病情变化需机械通气时终止实验。
1.2.2 评价指标 实验开始24小时后,记录患者的PaO2、SPO2、呼吸频率、心率,并由研究课题组专人评估患者的痰液性状,采用Ⅰ、Ⅱ、Ⅲ度评估方法,给予相应1分、2分、3分,患者出院或转出时统计其ICU入住天数及住院期间的肺部感染率。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男性 22例,女性 18例;年龄(46.45±14.97)岁;GCS评分(5.58±1.71)分。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48.88±15.83)岁;GCS 评分(6.03±1.75)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昏迷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一般特征的基线一致,具体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GCS评分对比
通过PaO2、SpO2两项监测指标对患者实验开始24小时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氧疗效果进行分析(见表2)。结果显示,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实验组(P<0.01)。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氧疗效果(PaO2、SpO2)对比(±s)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氧疗效果(PaO2、SpO2)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0)实验组(n=40)t P PaO2(mmHg)80.00±12.40 95.66±15.01-5.091<0.001 SpO2(%)94.35±2.32 96.95±2.25-0.590<0.001
分析对比两种氧疗模式下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呼吸频率(R)快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心率(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呼吸频率、心率对比(±s,次/分)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呼吸频率、心率对比(±s,次/分)
组别R P对照组(n=40)实验组(n=40)t P 23.40±5.28 20.55±4.73 2.544 0.013 82.16±14.58 80.32±14.95 0.560 0.577
通过痰液黏稠度评分对患者实验开始24小时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湿化效果进行分析(见表4)。结果显示,对照组痰液黏稠度评分高于实验组(P<0.01)。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痰液评分对比(±s,分)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痰液评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40)实验组(n=40)t P痰液评分1.78±0.53 1.38±0.49 3.502 0.001
分析两组在ICU的住院时长,对照组平均ICU住院天数长于实验组(P<0.01),见表5。
表5 两组ICU入住时间对比(±s,天)
表5 两组ICU入住时间对比(±s,天)
组别对照组(n=40)实验组(n=40)t P ICU入住时间10.28±3.29 7.80±2.07 4.030<0.001
分析两组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肺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实验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率情况对比[n(%)]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PaO2、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表明呼吸机氧疗模式能够提供给患者更高的PaO2及SPO2,帮助改善氧合,具有更好的氧疗效果。主要原因考虑是呼吸机氧疗功能能提供高流量、高浓度的湿化氧气。呼吸机氧疗可以提供21%~100%的氧气浓度,完全可根据患者的需求调节。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究中两种不同的氧疗方式设定相同的氧浓度,但实际吸入氧浓度受患者呼吸频率、呼吸潮气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有差别。
由于此项研究中患者均无自主表达能力,所以患者舒适度没办法量化,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提示呼吸机氧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降低呼吸频率,从而改善其舒适度,提高患者耐受性及依从性。另有研究表明,高流量相对低流量能够降低患者呼吸功耗[9]。氧疗模式输出的温度为37℃左右,湿度高达100%,可以保护气道黏膜,增强黏膜纤毛的清理能力,能够满足患者最佳的温湿度,提高舒适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痰液湿化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呼吸机氧疗模式可有效湿化痰液,帮助患者更加有效地排出痰液。虽然本研究证实呼吸机氧疗具有良好的气道湿化功能,但是在本研究中湿化气体的温度、湿化没有量化,对此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加以探索。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氧疗方式。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保留人工气道的神经重症患者,呼吸机氧疗模式在帮助其达到良好的氧疗效果及湿化效果的基础上,还可有效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当然,ICU入住时间除了患者自身因素以外,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进一步深入探究。
综上所述,经呼吸机氧疗的患者舒适度高,氧疗及湿化效果佳,患者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工作中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呼吸机的氧疗功能,能提高患者的氧合指标,充分湿化吸入气体,最终让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