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蔚琳
(华南师范大学)
舞台紧张,又称表演焦虑或者怯场,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位表演者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紧张的情绪。1991年,Ely和Salmon界定了四种舞台紧张的症状,分别是生理变化、心理情绪变化、认知问题和行为变化。而根据2008年肯尼的最新定义,音乐表演焦虑情绪的出现是一种与音乐表演有关的显著的并且持续的焦虑恐惧体验,这会出现在一些特定的焦虑经历当中。
在面对舞台表演的时候,每个音乐表演者产生舞台紧张的情绪已经不是一个罕见的问题,众多不同阶段的表演者在登台前产生表演焦虑已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世界级歌唱家帕瓦罗蒂一生的演出不计其数,据采访,他每一次上台演唱时还是会觉得十分紧张。但是这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也曾向记者表示,每当走上舞台音乐响起时,自己就会逐渐放松下来,全身心投入到演唱之中,从而给观众带来高质量的听觉盛宴。由此可见,虽然每个音乐表演者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紧张情绪带来的影响,但是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把这种相对负面的情绪转化为不同的能量,从而展现出不一样的结果。因此,舞台紧张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否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如何有效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等问题正是笔者此次要探讨的内容。
国外音乐表演焦虑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1986年美国调查显示,音乐表演焦虑普遍存在于职业音乐家中,而在美国召开的交响乐与歌剧音乐家国际会议期间展示了问卷调查显示,在4000多名参加会议的音乐家中收回了2212份调查问卷显示25%的人有表演焦虑。1995年荷兰一项对交响乐团音乐家的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人经历或者曾经经历过音乐表演焦虑。2018年土耳其对其交响乐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22人中81%的人有表演焦虑,60%的人表示表演焦虑对他们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外国专家除了对职业音乐家进行调查,还有对儿童以及青少年进行了研究。Shoup在1995年对高中音乐学生的调查中显示,青少年群体依旧存在音乐表演焦虑的问题,存在音乐表演焦虑比例与职业音乐家中的比例大致是相同的,并且还有一部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国内对此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一些国内的音乐家开始注意到舞台紧张对演出状态的严重影响并进行了初步探讨。而近30年来国内的关于舞台焦虑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于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的方面,其探究对象主要是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并归纳出舞台紧张的成因分为三大因素:心理原因、能力原因、环境原因。但对于此现象的出现原因还需更深入的探究。
在专业音乐院校中,许多正在学习音乐的学生也正为上台前产生紧张情绪而苦恼。通过不完全调查统计,笔者访问的100位音乐学院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中,近91%的人都出现过舞台紧张情绪甚至出现怯场的状况,只有仅仅9%的人表示没有出现过怯场的情况,但仅仅是在准备相当充足的情况下。调查结果显示,8%的学生在演出前一周开始有点紧张,6%的学生在演出前三天开始觉得有紧迫感,有28%的学生在演出当天开始怯场,而大部分学生表示通常在演出前一小时的时候感到怯场的感觉最强烈,可见随着演出时间越来越近,出现怯场感也越来越强烈。音乐专业的学生有很多上台的机会——各种大大小小的音乐会,期中、期末专业考核,国内外各种规格的专业比赛等。这些舞台机会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或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既是对其专业能力的锻炼,也是对其心理建设的不断的磨练。然而,这些上台经历都必然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紧张情绪,这在音乐学院学习的学生来说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许多音乐专业学生虽然在准备上台表演前经历了无数次的练习,只为表演时能够发挥良好,给台下观众带来极佳的听觉、视觉体验。但是在台上表演时出现的过分紧张的情绪常常严重地影响了表演者的音乐表演质量,使他们在台下练习时的水平得不到正常的发挥,甚至导致演出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误、失败,例如技巧性的失误——弹错、唱错;严重演出事故——忘谱等。不好的和失败的演出经历进一步加重了表演者的心理压力和对舞台的恐惧感,导致了更严重的舞台紧张状态,使后续的舞台演出状态更加恶化,形成了恶性循环。舞台上的失败体验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考试、表演等,甚至其某阶段的日常生活情绪。严重者则会出现抑郁、焦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神经衰弱等症状,使日常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态恶化。过分紧张的情绪致使在舞台上的失误无形中对学生造成了一种压力,由于失误导致的考试分数不乐观、比赛名次不尽如人意、表演过程中的遗憾惋惜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打击,使其往后的表演中失去信心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负担。
舞台表演已经成为衡量表演者水平的重要标志,专业音乐院校对学生专业演出能力的评价因素仅仅服从于现行的考核模式(老师通过仅有一次或者两次的舞台专业表演机会中学生表现的好坏与否来评定学生的专业水平),却没有强调在整体性考察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忽略了表演者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在日常联系、舞台表演实践中并不强调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而是以学生的演唱、演奏能力和舞台效果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使得表演中演员产生的“怯场”现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基于在专业音乐院校内学生产生舞台紧张情绪的现象非常普遍,笔者在进行学生采访调查前对产生紧张情绪的原因提出了四点假设,分别是:①演出环境会导致表演者紧张情绪的产生;②表演者的心理负担会导致舞台紧张心理的产生;③曾经的各种失误经历会加重表演者上台前怯场的心理;④表演曲目的熟练程度会直接影响表演者台上表演的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
针对以上四点假设对接受采访的学生进行了提问,并收集了以下数据:有70%的人认为如果台下熟人(认识的老师、朋友、同学、亲人)居多,表演时会更加担心、害怕出错;有58%的人认同登上全新的舞台演出,会因为不熟悉新环境从而害怕和退缩;有61%的人觉得演出时的现场环境越安静越会使表演者紧张和害怕;有66%的人出现过因为表演时怯场以及紧张的情绪产生导致出现了忘谱的情况;有74%的人认为演出失误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会觉得自己很丢人、失面子;有58%的人认为如果在重大演出当中失误会对不起自己的主科老师和父母;有66%的人认为自己演出质量不佳会对不起自己为了此次舞台圆满成果花费的大量准备时间、精力,感觉非常不值得。在这100位接受采访的学生中,有超过85%的人在即将上台表演以及表演过程中出现了心跳加速、呼吸气短、不均,手脚出汗、发凉,身上起鸡皮疙瘩,心神不宁,注意力无法集中,更有甚者出现胃部痉挛、胃痛等心理、生理上的不适反应。
通过以上调查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觉得演出的现场环境(观众、氛围)会影响表演者当下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台下观众都是表演者所认识、熟悉的人时,表演者会想要迫切地为观众呈现一个高质量的舞台以不辜负台下观众的期望。另外,他们也会担心观众当中有许多熟悉该演出曲目的人以及自己的专业老师在欣赏完之后否认或者批判表演者的能力,致使演奏前以及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再者,某些受访者表示当表演者身处一个全新的舞台时,他们会因为不熟悉场地(如钢琴)而感到没有安全感,对演出没有确切的把握,尤其是在一个极其安静的演出环境下,他们会觉得当下氛围比较严肃,被观众目光聚焦仿佛在接受众人的审视,让他们的紧张情绪更为严重。
表演者自身所经历的一些不好的因素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曾经的一些舞台上失败的经历或多或少都会给表演者留下一些不好的回忆。如果因为这些失误被专业老师或者家长指责,若是没有及时疏导,亦会变成表演者的心理阴影,在下一次舞台中受到心理阴影的影响无法保证正常演出,长此以往则形成恶性循环,只会加重表演者对舞台的恐惧及怯场心理。
表演者上台表演时若是仍有众多忧虑,即背负着老师、家长的期望,又不愿辜负自身的努力,更是希望能给观众呈现一个极佳的舞台,在表演时无法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当中,这些顾虑无形中都会给表演者制造了许多额外的心理压力。
当然,以上情况都是以表演者自身对演出作品准备充分的基础下加以分析。若是表演者对作品准备不够充足,表演过程中极大可能会因为不够自信、对不熟练的部分没有把握所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导致演出失误。而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表演者或许能通过大量的练习,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准备来减轻、缓解舞台上所产生的紧张情绪。
无论是环境因素、表演者自身的某些因素会导致紧张的情绪产生,归根结底,都是来源于心理层面的原因导致的。笔者采访了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老师梁颖老师,她认为目前音乐专业学生普遍出现对舞台产生紧张情绪的现象其中一大原因是基于国内学生从小所接受的一种传统观念——“面子观”,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许多精神特征,其中爱面子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渴望别人给面子、保住自己的面子、给他人面子等是中国人集体潜意识最基本的心理组成部分。乃至可以说保住已有的面子,争夺更大的面子,这类意识支配着中国人的言行,差不多便是中国人生活意义的所在。面子在中国文化中,内涵深刻,外延宽泛,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极为繁杂的社会和心理现象。深受儒家“礼”教思想的熏染和集体文化观念的影响,社会提倡个人应该和集体他人联系在一起,应当尽本身最大努力,服从于本身所在的社团或者社会。总的说,中国人的面子观念是关系性的、社会性的。所以音乐专业学生担心自己因为表演时出现的失误会让观众失望、害怕老师批评自己或者他人对自己的评头论足、辜负了众人包括自己的期望等而产生的紧张情绪,一切都是因为担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优秀、完美形象会因这些小失误而崩塌,让自己所谓的丢面子。这些紧张情绪的产生大多是来自于外部因素,中国学生都十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而忽略了自身的想法,都希望他人给予的都是肯定的评价、称赞,通常他人的一些不经意的话语则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心情。而对于聆听者、指导者而言,他们更多的是抱着一种“批判”的心理来欣赏一个作品,他们总能听出表演者大大小小的不足,认为表演者能够继续完善,却忽视了表演者更多的闪光点,这个演出过程本身就是精彩的。
反观国外的“面子文化”,他们将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指的是希望得到对方的肯定、赞同、欣赏等,在交际时通常表现为认同和支持对方的观点。消极面子则指的是从个体的个性出发,不希望对方干涉自己的权利和束缚自己的价值观。总的来讲,西方的面子观侧重的是个人权利和自我行动的权利和自由。这一观点,梁颖老师说道,在表演专业当中,西方国家的学生表演者大多会比国内学生略显自信。她自身的经历——在国外交流深造时,唯一作为上台表演的中国学生,身后代表的是中国这一点理应会让她在舞台上感到紧张,但是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坐在琴凳上准备演奏的那一刻,却让她感到无比放松,更多的是享受当下舞台带给她的体验,沉浸在音乐作品当中。她说台下的每一位观众都在认真地欣赏音乐,谢幕时投来的都是赞赏与鼓励的眼光、掌声。她能感受到每一个人都是善意的,由衷地祝福并没有所谓刻意的比较。她认为西方人更多的是注重包容,无论当下表演者是否出现失误,观众都会给予鼓励与肯定,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这个音乐整体带来的美感,而表演者并不会拘泥于某一个失误的时刻,着重于发生了这件事情后个人的自我反思、自我总结促使成功的经验才是更为重要的。如此,尽管产生的紧张情绪并不会给表演者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也是所谓的给人留足面子,也是促成自信的因素。
音乐专业学生舞台紧张情绪产生的现象普遍存在,亦是正常现象。但紧张情绪所导致的负面影响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如何减轻、缓解这些紧张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们一以贯之需要探寻的,舞台紧张的成因多种多样,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位表演者产生的紧张情绪都是千篇一律同一个原因造成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客观面对紧张情绪的产生,不应躲避而要勇敢面对,依然把上台前的充分、周密准备放在了第一位。这无疑是音乐表演者时时刻刻都在做的事情,充分的练习以及考虑到任何会出现的问题,无论是技术方面、心理层面以及突发事件都做好预判,让自己更有把握地面对舞台。充分的准备也为注意力的集中、情绪的波动甚至更好地发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适当将关注点从他人的评论转移回自我身上,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更多地注重自身的收获,卸下身上“所谓的”负担,何尝不可以营造一个普遍良好的舞台氛围,在结合表演者自身的努力,希望上舞台不再成为一件可怕的事情,让更多的人享受舞台、享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