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网君 江苏省靖江市教师发展中心
随着安吉游戏的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对“闭上嘴,管住手,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有了深刻的理解,加深了我们对游戏的理解,明晰了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要让幼儿玩“真游戏”,要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要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主体性。教师要学会观察,一对一地倾听,要放手,要放权赋能,并且会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等理念。安吉游戏在实践真游戏过程中,赋予幼儿最大程度的自由,使得幼儿在大型建构游戏中收获身体、情感、社会和智力上的探索和冒险,让他们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和材料,在不断地操作、摆弄和交流中进行自我建构和成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游戏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拥挤、争抢、混乱等无序现象。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游戏时间到了,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各自喜欢的游戏区域。豆豆玩起了“小社会”游戏,他见“厨师”婷婷在“食品加工区”用橡皮泥做饺子,便跟着拿了一块橡皮泥,像模像样地捏起了饺子。这时,有顾客来了,婷婷喊:“谁来帮我送汤圆?”豆豆叫起来:“我送!”立刻扔下手中的橡皮泥,绕到就餐区去做服务员了。过了一会儿,豆豆和顾客果果坐在餐桌旁聊起了天,两人嘻嘻哈哈地一起“吃吃喝喝”。不一会儿,果果说:“我们去搭积木吧!”豆豆说:“好啊!”两人就跑到建构区去了。
我们的“小社会”分加工区和就餐区。厨师们在加工区准备各种食物,服务员负责招待客人、送餐和收拾桌子。豆豆一开始进入这个区域,见婷婷在做饺子,便去加工区当厨师。可当豆豆一声呼喊,他又跑到了就餐区做服务员。接下来他似乎又变成了顾客,最后居然走掉了。整个游戏中豆豆都表现得毫无目的、随意性大、角色意识不强。这样的无序行为,势必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和困扰。
1. 增加游戏道具。
怎样让幼儿能分清自己的游戏角色,增强角色意识呢?我和搭班老师商议后,为游戏的角色增添了一些道具。厨师戴上高高的帽子,穿上白白的褂子(由小朋友的爸爸提供的旧白衬衫改制);服务员戴上手帕做的花头巾,系上蓝印花布做的围裙(教师亲手缝制)。当这些标志性的服饰穿戴好后,不管是角色本人还是顾客,都一目了然。
2. 共同制订“员工守则”。
为了能确保游戏的有序开展,我和幼儿一起制订了“员工守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谈谈自己的做法,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游戏经验,并把自己的分享在幼儿的作品栏里呈现出来。包括:认真做事,不随便离开岗位;保持环境整洁,游戏结束后及时整理游戏材料等等。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逐渐明白:在自己选择的区域内玩,也要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做事要有始有终等道理。
“不好啦,豆豆和轩轩打起来啦!”“豆豆和轩轩抢厨师帽子!”孩子们纷纷来告状。怎么回事呢?原来是豆豆和轩轩在争着做今天的第二位厨师。一个厨师的位置已经被俊俊捷足先登了。豆豆大声地说:“我先拿到衣服的,应该我做厨师!”轩轩不甘示弱:“我先拿到帽子的,应该我做。” 豆豆急得满脸通红:“我要做厨师,我还没做过呢。”轩轩不服气地说:“我也没做过呀。”说着说着,两人就打起来了。
争抢现象的出现,说明幼儿对厨师这个角色发生了兴趣。但是如何解决两人都想当厨师的问题呢?如果由老师或别人裁定,不可避免会伤害另外一个幼儿。可如果让他们自己解决,又会延误游戏时间,还有可能两人采取不恰当的方法,造成伤害。
1. 猜拳定输赢。
我没有直接判定谁做厨师,而是抓住机会,将问题抛给周围的幼儿。有幼儿回答:“让他们猜拳,谁赢了谁做呗!”两位当事人同意了,以猜拳的形式决定出了厨师的人选:轩轩。在众多小朋友的见证下,豆豆只能认输,失落的豆豆垂头丧气,漫无目的地在区域内踱来踱去。我将这个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小朋友的面前,小朋友们一下子就看出了豆豆不开心,这种情景引发了小朋友们的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孩子表示对豆豆能勇敢尊重猜拳结果感到惊喜与肯定,同时也给了豆豆许多玩的建议。最后豆豆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去做运货员,为小吃店送一些蔬菜和水果。
其实,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无法避免会有争执的现象,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睿智一些,如何去支持幼儿,回应幼儿?更好地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相信幼儿有能力处理好问题。引导幼儿去思考、讨论,并能遵从幼儿的意愿,追随幼儿的兴趣,放手让幼儿去学习运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 制作游戏牌。
为了避免幼儿每次都出现争抢的现象,我经过思考和分析,决定为每个幼儿制作游戏牌。游戏牌选用颜色鲜艳的卡纸和小吸管,做成花朵状和花茎状,花朵上贴上幼儿的照片或写有幼儿的姓名。不玩游戏的时候,将游戏牌分小组插在固定区域的“花盆”里。玩游戏时,幼儿先取出游戏牌,再插到相应的游戏区的大吸管内。离开区域时,带走自己的游戏牌。游戏牌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幼儿争抢和争执的现象。幼儿看到某区域内的大吸管内插满了小花,便去其他区域了。
有一段时间,幼儿对在“小社会”只能假装吃感到了厌倦, “小社会”的人气一落千丈。在和幼儿充分探讨后,决定在这个区域里增加自助火锅服务,即厨师和服务员准备好各种材料,顾客可以自由选择,放到火锅里煮和搅拌。幼儿对新游戏感到非常地好奇,纷纷要到该区域里“尝鲜”。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厨师俊俊抱怨道:“人太多了,坐不下,他们都往里面挤。”服务员可可也一脸为难地说:“有的小朋友取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来不及做。他们好浪费啊!”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是幼儿的天性。怎样既能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又能让幼儿有序地游戏呢?在游戏结束后的讨论中,有幼儿提出“老师规定哪些小朋友去玩,就谁去玩”“表现好的孩子先去玩”“请一个小朋友扮演警察,谁不排队就不准他玩”等建议时,我摇了摇头。在游戏面前,每个幼儿都有同样的权利。而且对于一些幼儿取用太多的情况,简单的限制是效果不大的。秩序,应该是幼儿通过体验所感受到的愉悦感受,而不是外人强加在身上的枷锁和负担。同时,教师应即时捕捉,当一个区域备受欢迎时,应及时的增加游戏操作材料,提供适宜的帮助。
1. 增加障碍设置,让排队成为习惯。
针对顾客人数太多的情况,我和幼儿商定,适量增加餐桌椅,以适应顾客需要。同时,改变以前一哄而上的状况,要求先排队再进入。为此,我们给这个区域增设了一扇可爱的门,当“服务员”开门后,要求排好队的“顾客”先进去,而且,每位“顾客”限定时间为十分钟,多用时多付钱。如此一来,幼儿纷纷排好队,有些幼儿见队伍太长,通常会先去玩其他的游戏,拥挤的现象一下缓解了很多。
2. 区域联动,让文明成为意识。
有些幼儿喜大贪多,每次都要取很多食材,搅得桌上、地上都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将取物盘和火锅都改小了一些。在每张桌子上贴上“文明用餐,光盘行动”的图示。最重要的是,手工区的幼儿纷纷制作漂亮的“文明花”,以此作为奖品发给讲文明的小顾客们。区域里的幼儿既品尝到了美食,又得到了漂亮的“文明花”,何乐而不为!就此幼儿不再无所顾忌地取放食材了,大多幼儿自然而然养成了文明就餐的行为,使文明成为一种意识,成为一种习惯。
游戏结束时经常是这样一幅场景:餐桌上还有锅碗瓢盆没收拾,小椅子摆放得乱七八糟,“厨师”和“服务员”们听到“下班”的命令后,脱下工作服和帽子,随后扔下就走了。教师对“厨师”和“服务员”进行批评,要求他们重新返工。
当游戏结束时,教师通常会因为离放学时间近了却又有其他事情要安排,所以不断催促幼儿,幼儿听到这样的指令和暗示后,习惯性地扔下东西拔腿就跑。当然,幼儿没有养成随手收拾的习惯也是原因之一。
1. 引导观察,分享游戏场景。
引导幼儿观察游戏后的混乱场景,提出问题:“就这样放着行不行?为什么?”幼儿其实很清楚:“太乱了,不整洁!”“这样下次就找不着东西了。”“容易变脏变坏了,下次就不好用了。”等等,随即再提问:“如果你们到一家饭店去吃饭,看到这样乱糟糟的情形,你们愿意进去吗?”“不愿意!”
2. 延长整理时间,学习整理收拾。
教师应掌握好时间分配,预留出幼儿整理的时间。通过播放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就知道自己要开始整理玩具了,音乐播放的时间根据孩子的游戏水平设置,游戏结束前可提醒幼儿,做好整理准备,与幼儿探讨分享快速整理的方法,比如整理食材、桌椅、器皿的人员分工,这样效率和速度就会提高许多。
3. 整理有度,师幼共勉。
整理结束后,幼儿共同参观、评价,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将分工整理后的场景拍成照片,通过集体分享,一对一地倾听,让幼儿说说照片中的整理结果,谈谈自己的感受。所有的厨师和服务员都得到了 “金牌厨师”“最佳服务员”的称号。在后期的整理工作中,幼儿都将整理工作做到了细致耐心,一丝不苟。
总之,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就需要幼儿有自觉遵守和维护区域活动各项规则的意识。区域活动中的取放材料、维护环境、安全操作等规则应当是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引导幼儿讨论得出的,是所有幼儿认可和理解的游戏经验。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支持幼儿,放手游戏,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相信幼儿通过游戏经验的逐步积淀,是有能力可以遵守规则,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