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明
(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7)
贵州省是全国优质辣椒的主产区[1],拥有全国唯一的省部共建国家级遵义辣椒市场。贵州省立足贵州山地农业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辣椒产业。以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狠抓集约化育苗、规模化基地、加工和品牌宣传、金融创新、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2],实现从“辣椒大省”向“辣椒强省”跨越[3]。
从国际看,全球辣椒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我国是世界上鲜辣椒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出口量小,全球份额占比不高;我国干辣椒总产量2019年居世界第3位,随着辣椒在东南亚国家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更新,加上优势的人工成本,其价格优势在国际竞争中逐渐凸显,给我国辣椒产业带来一定压力。
从国内看,发展辣椒门槛低、生产周期短、收益见效快、需求层次多,较多省份都将辣椒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短平快优势产业加以重点扶持,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种植,超过100万亩种植面积的有贵州、辽宁、广西、河北、山东、湖南、河南、云南、江苏、广东和四川等11个省(区),全国辣椒供应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国内竞争激烈。
我省耕地破碎,集约化程度不高,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较高。辣椒生产配套设施不足,生产基地机耕道、生产便道、排灌系统、电力、物联网、植保设施等基础设施投入不够,建设滞后,标准化育苗设施不足,无法有效应对干旱、突发暴雨等恶劣天气,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冷链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不平衡,冷链物流人才缺乏。辣椒产后处理加工设施分布不合理,部分规模化基地就近烘干设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需远距离运输增加成本,综合生产水平低。
贵州省辣椒产业标准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品种杂乱,良种占有率低。辣椒实行的是认定登记制,同一品种多个名称、种业企业贴牌销售现象严重,市场品种混乱、假冒伪劣现象时有发生,自育杂交品种因体制、适应性等种种原因推广力度不够,市场占有率低。
(2)标准化基地占比低,种植成本逐年攀升。2020年5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化基地共150万亩,仅占全省辣椒种植面积的27%,生产基地相对分散、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标准化种植技术水平不高、农田机械使用少,经济效益差距大,随着人工、土地流转成本上涨,辣椒种植成本逐年攀升。
(3)加工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产品质量不稳定。辣椒干、糟辣椒、辣椒面等传统加工制品仍存在小作坊生产现象,工艺和配方因人而异,加工条件、原料成分、保鲜、包装、储藏方法等工艺参数模糊,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控制难度大。
农药、化肥、农膜等是辣椒种植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对提高辣椒产量发挥着巨大作用,全省辣椒种植面积广,农药、化肥等投入强度大,施用不尽科学合理,加之辣椒多种植在坡地上,极易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水环境恶化、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环境保护问题。同时,随着农业产业革命的持续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正成为发展趋势,连作现象较为普遍,固定不变的耕作、施肥、灌溉等方式,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理化性质恶化、重金属超标、病虫害多发等问题日益严峻,辣椒产业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和生态风险。
大力推行良种繁育工程,加大“辣研”“黔辣”“遵辣”“遵椒”等自育新品种扩繁,提升自育品种的覆盖率达40%以上,加大省外优良品种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全省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提升良种建设相应措施为:
(1)良种扩繁。加大“辣研”“黔辣”“遵辣”“遵椒”等自育新品种扩繁。
(2)良种推广工程。大力推行换种工程,提升自育品种的覆盖率。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措施为:
(1)围绕相对集中连片建设标准化基地,生产便道、排灌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坡度15°以下基地,应该达到“地平整、沟相通、路相连、宜机化”要求。
(2)加大种苗繁育设施投入力度,建设集约化育苗智能温室、育苗大棚等,大力推行辣椒集约化育苗,实现集约化育苗率80%以上。
(3)加大辣椒烘干、仓储、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在干椒产区,重点开展烘干线、仓储配套设施建设。在鲜食产区,重点开展仓储冷库、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产品商品率。加强物联网建设,自动墒情监测、病虫害预警、产地溯源等系统建设,提高基地信息化水平。
提升质量建设工程措施为:
(1)推广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农药减量、绿色防控等质量提升工程。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增施有机肥、水溶肥,提高化肥利用率。
(2)强化绿色防控,推进统防统治,严禁使用违禁农药,大力推广使用标准地膜,开展薄膜残留去除和回收工作。
(3)大力推广“椒-稻-菜”“菜-椒-菜”“菌-椒-菌”等高效接茬模式。加强辣椒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辣椒产地环境、品种繁育、设施设备、生产技术、采收分选、加工产品、安全卫生、检验检测、包装、标识、贮藏、运输、追溯、销售等全产业链系列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生产适应高端市场的高质量辣椒产品,推动贵州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龙头企业引进,加大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大力支持企业加工设备改造提升和技术创新,研发辣椒制品新工艺,开发辣椒衍生产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开展辣椒素、辣红素、辣椒碱等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提供产业附加值。
提升市场体系建设工程措施为:
(1)健全市场营销体系。加快推进中国辣椒城升级改造,配套完善鲜椒、生产物资、辣椒制品交易及物流包装等功能区,打造高速路闸口经济区。
(2)继续完善“辣椒云”平台建设,推进除艳椒、子弹头、满天星、灯笼椒外的其他单品上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建成辣椒期货交割库,构建中国辣椒交易中心。
(3)支持市级建设辣椒集散市场,县级建设辣椒产地市场,完善省、市、县三级市场体系。
提升品牌建设工程措施为:
(1)立足于生态贵椒“香辣协调、品味温醇”的优良品质,加大贵州辣椒品牌推介宣传,加强地方品牌、企业品牌创建与推介,全面提升“贵椒”影响力。
(2)大力支持辣椒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让贵椒品牌和市场知名度得到有效提升。
(3)利用辣博会和融媒体等平台强化宣传推介,全方位宣传推介贵州辣椒,扩大品牌影响力。
(4)强化交流推介,依托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全国农产品交易会等省内外会展资源,宣传展示辣椒品牌、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促进贸易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我省辣椒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提升科技支撑建设工程措施为:
(1)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发,开展贵州珍稀、濒危、特色辣椒资源抢救性收集与保护,基因挖掘,性状改良与创新利用。
(2)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熟期集中、适宜机械采收、丰产抗病的优质鲜食、加工专用油制和发酵辣椒新品种选育。
(3)加强辣椒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开展辣椒连作障碍、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施、高效接茬、农机农艺融合、智慧化生产管理、春提早与秋延晚生产;贵州辣椒品质解析、加工工艺及产品质量控制等相关研究。
(4)加大科研平台建设,筹建国家干制辣椒创新中心,支持建设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体系和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加工辣椒种质创新及质量控制省级重点实验室。
(5)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力度,开办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椒农等培训班。
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为:
(1)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严格环评审批,执行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等制度,提升耕地基础条件;实施土壤检测,引导农民对农产品非商品部分进行无害化处理、生物循环再利用等。
(2)建立完善基地保护、轮作制度。
(3)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实施种植基地“清园行动”,对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开展回收、集中处理,防治面源污染,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有机统一。
总之,围绕全国辣椒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稳规模、强龙头、创品牌,建设南部鲜食辣椒产业带与北部加工辣椒产业带。同时打造辣椒调味品、干制与发酵辣椒、发酵辣椒三个加工中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贵州由“辣椒大省”向“辣椒强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