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蓝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出现了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现实情境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核心的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法逐渐普及。项目式教学法依托新媒体技术,能够实现多元互动、空间突破和元素整合,在学科学习基础上提升学生综 合素养。
本文结合“江南水乡古镇”教学项目,对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项目化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对学科的某一领域进行探索并总结问题,继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以真实情境构建问题是项目化教学模式开展的基础。核心问题的内容设定与导入方式对教学目标有直接影响。因此在设计项目化教学方案前,教师必须立足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目标,围绕项目主题进行梳理分析,为学生设计贴近课程内容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笔者在课程中导入项目任务时,为了有效调动学生对项目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艺术的魅力,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与江南水乡古镇有关的音频。以下是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在课程开始之前,请大家闭上眼睛聆听一段音乐,然后告诉老师都听到了什么声音,通过声音你们想象到了什么画面。”
学生1:“我听到了弹琵琶的声音,感觉声音非常动听。”
教师:“非常好,确实有琵琶的弹奏声。”
学生2:“我听到了流水和鸟鸣的声音,有一种置身江南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感觉。”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的学习项目主题就是江南水乡古镇。刚才,我们在音乐声中感受了江南水乡的魅力,下面,让我们思考一下怎样用美术设计手段展示江南水乡古镇的美吧。”
笔者先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再联系生活实际,立足学生美术功底,设定了核心问题:如何通过美术设计手段展示文化艺术瑰宝江南水乡古镇。这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基于核心问题自觉完成“分析—思考—交流—解决”这一系列的探究过程,获得各方面成长。
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了相关图片和视频,完成了艺术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江南水乡古镇,引导学生全视域、多方面分析与江南水乡古镇相关的艺术作品的色彩、造型、线条和构思,体会艺术之美,梳理艺术特点。以下是教学片段。
教师:“请大家跟随老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什么场景。”
学生:“我看到了西湖和西湖里面的荷花;看到了江南古镇,其中有白墙黑瓦和柳树;看到了小镇,其中有石板和小河。”
教师:“江南书香古镇美不美?如果让你来画画它,你会怎么画?”
学生:“我会用国画画,先用线条把房子的形状勾勒出来,还有绿色的柳树叶子也要表现 出来。”
教师:“怎么表现出江南古镇的特色房子呢?柳树叶子那么小,怎么表现呢?”
学生:“江南水乡古镇的房子都是白色的,简单地用黑色墨汁画出房子的轮廓就行,然后把屋顶整体涂黑;柳树都是一条一条的,先用黑色墨汁画出柳条,然后用绿色沿着线条晕染。”
教师:“那远近距离的景色要如何表现?按照我们之前学习的构图原则?”
学生:“近大远小,用色有浅有深。”
教师:“非常好。”
在课堂上,笔者对学生的回答技巧进行了汇总,其技巧如下:构图——用线条勾勒外形并注意提笔方式;渲染——用墨色渲染背景和比较暗的地方,在渲染时要把握好水分;细节——重点细节进行精心勾勒,次要细节使用墨色进行晕染,使画面有重有轻,整体协调。
在笔者引导下,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像,直观地了解了一些表现江南水乡古镇的艺术作品。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学生对如何用水墨画来表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美有了初步的构想。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深刻理解知识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吴冠中先生酷爱以江南水乡为创作对象,其画涉及到江南水乡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吴冠中先生的作品保持了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意境和韵味,又把中西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形韵”新体系,令人有“人在画中游”的感受。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对吴冠中先生的作品进行了赏析,并在小组内进行了讨论。以下是学生的赏 析成果。
1.赏析成果一。《双燕》描绘了乌黑的瓦、洁白的墙、苍劲挺拔的老树、灵动的燕子。来来去去的燕子穿着一身花衣,开春,它们就要飞回北方。画中家门前的树正发着绿芽,倒映在湖泊里泛着淡绿色的光芒。
2.赏析成果二。在作品《水乡行》中,其画面上有三条小河穿流在屋宇之间,这三条银灰色长带夹着密密层层的黑白人家。
3.赏析成果三。作品《水乡周庄》与真实场景的照片相比,作者在画面中加了一棵树和许多白墙,通过取舍,制造留白,凸显了中国画的意境。
通过赏析吴冠中先生的画作,经过小组讨论,学生明确了以江南水乡小镇为主题的国画的绘画技巧和思路,为下一步进行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项目化教学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明确自身定位,扮演好指导者角色,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中国传统水墨画作品大都以点、线、面为主,同时具有各种墨色变化和笔法变化。笔者启发学生认识那些墨点、墨线和墨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意境,并让学生自主体验,指导学生运用美术基本元素点、线、面,创作出画面均衡、构图优美的水墨画作品。此外,笔者通过现场示范和一对一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水墨画的画法,以让学生顺利高效地进行创作。
绘画艺术形式离不开笔法的表现,不同的运笔方法能够表现出事物的各种质感。国画运笔讲究粗细、转折、顿挫、方圆等技巧,运笔方法主要分为勾勒法、皴染法和点乱法等。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笔者及时指导学生注意运笔时的速度、力度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作品。
在国画创作中,用墨同样至关重要。用墨是水墨画中重要的造型手段,讲究干、湿、浓、淡的合理搭配,这可使画面浓淡相宜。墨色的控制主要在于水墨比例:水分太多,墨比较湿,很难表现出事物的肌理;墨水太少很难表现出物象的繁荣气韵。因此,在水墨画的教学指导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根据“江南水乡古镇”这一项目主题合理用墨,以充分展示出江南的韵味和魅力。
“江南水乡古镇”主题的国画通常采用大面积黑、白、灰色进行渲染,笔者发现学生在绘画中缺少淡墨时,引导学生试一试皴染法,擦一点淡墨,这样就能够将黑、白、灰的关系生动表现出来。
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围绕学生来进行。在学生完成作品后,笔者组织了集中展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这不仅能帮助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学到更广泛的知识,还能让学生树立 自信心,获取绘画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项目化教学的多元评价包括学生自主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指导评价和家长协作评价等,贯穿了项目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态度、基础、水平和重点。在项目化教学的方案设计中,教师必须重视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凸显教学过程与成果,精准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难点,从而为个性化教学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一是学生自评。在作品完成后,笔者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打分,按照画面整体是否完整、绘画是否紧扣主题、画面构图是否符合逻辑、色彩搭配是否协调、笔法处理是否细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自评。
二是学生互评。学生互评有小组互评和无差别互评两种方式。小组互评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学习态度、合作能力、集体意识进行评价。小组互评结果比较真实,能够反映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无差别互评是指将画作统一收集后再打乱顺序,由学生随机选取一幅画作进行点评。这种评价形式相对来说比较客观,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实现知识的延伸 和拓展。
三是教师精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向标,评价结果具有权威性。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画作,做到公正、客观。同时,教师要注重收集学生画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和个性化问题,并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制定出对应的解决策略。
四是家长参评。让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过程中,一方面能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状态,明确学生的学习水平;另一方面能有效连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助于形成家校共育的局面,有利于学生课堂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综上所述,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主题的项目化教学的开展,符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切实体会到传统建筑之美和文化艺术的魅力。在此次项目化教学中,笔者尝试使用全新的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材料来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依托新媒体技术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更有层次和梯度,主次分明,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