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西中
“我的微信不设好友验证,大家可以随时添加好友。”2022年2月11日,在山东青岛莱西市举行的2022年企业家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周科这样表态。
这是又一位公开手机号码,与企业家加好友的市委书记。春节过后,广西南宁、安徽亳州等地100多位领导干部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其中包括市委书记、市长在内的党政“一把手”。
亳州市长邓真晓表示,此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方便与群众联系,方便与企业沟通,这样服务效率会更高。
此事也引发舆论热议。有人担心,该政策能否持续;有人从管理的角度,质疑其是否合理。主政领导履职有边界,一者要经民主决策,再者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栋表示,从信息公开角度看,这肯定是好事。信息在传递中漏损比较少,领导可以全面掌握第一手信息。但他也指出,公布电话号码后,后续能否形成有效的闭环反馈机制,這是关键。
2月7日,《南宁日报》头版公布了46位领导干部的联系方式,涉及市委书记、市长、市纪委书记,以及下辖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和纪委书记。
安徽亳州公布的范围更大,涉及亳州市委、市政府两套领导班子成员,市委部门主要负责人,市政府主要部门负责人,下辖县(区)党政主要领导,以及亳芜现代产业园区主要负责人等81位领导干部。
公开手机号码的目的非常明确。《南宁日报》报道,这是当地为优化营商环境出的实招硬招。当地开通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直通车”,企业可通过电话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公布手机号码同样是亳州、莱西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
亳州市委秘书长万瑞年表示,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里开了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公布手机号码也是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他表示,公布手机号码其实只是第一步,亳州目前建立了一个流程机制,有民众反映问题,领导会转给相关部门办理。相关部门会给民众和领导反馈办理情况。
“在营商环境方面,其他地方能做到的事情,莱西一定也能做到,还要做得更好!”在莱西市企业家座谈会上,周科明确表示,有哪些部门给企业设置障碍,可以直接告诉他们,市委、市政府会及时进行处理。
领导干部公布手机号码并不是新鲜事,甚至已成常态。比如,2019年11月,时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与企业家们建立微信聊天群直接交流;时任山东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主动向所联络服务的企业家们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并与他们互加微信好友。
2017年11月,湖北利川市向社会公布该市党政负责人、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主职、市直相关单位70位负责人的手机号码;2012年,四川眉山市公布时任市委书记等34位领导的手机号码。
万瑞年表示,实际上,领导手机号码也不是保密的。过去接访,如果有群众要手机号码,领导也会给。公布手机号码也是经亳州市委常委会研究过的。
就信息反馈渠道来说,目前各地开设有市长热线、市长信箱等,为何还要公布官员手机号码呢?这会不会打乱原本的工作节奏?
《南宁日报》报道说,公布领导手机号码可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发挥市县两级党政领导高位推动、高位协调作用,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项目落地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还能防止和纠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
以亳州为例,万瑞年曾对媒体表示,领导干部的手机号码有着12345热线等渠道不可替代的功能。这有利于领导干部直接听取群众心声、诉求,了解基层干部的工作状况和作风情况。
在亳州公布领导干部手机号码10天后,亳州市商务局局长张培阳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畅通了民众、企业反映问题的渠道,更多地了解了他们的诉求。
张培阳说,10天内接到40多个电话,其中约一半是想核实电话真实与否,剩下20多个主要反映县(区)商务部门历史遗留问题,咨询业务办理程序或政策。对反映问题的,该局已及时转办并跟踪督办,对了解政策的或办理业务的,已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介绍,符合政策的就办理,不符合的就解释清楚。
对于多地领导干部公布手机号码的做法,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值得肯定”。他表示,这对官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听取群众意见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领导干部能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及时回应企业诉求,这对优化营商环境是非常有帮助的。
北京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杨志云认为,此举可以切实减少信息不对称,吃拿卡要等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监督,从而优化营商环境。同时,这也彰显了改革的决心,对基层有示范作用。
不过,竹立家也提到,领导干部公布手机号码并非新鲜事,从以往的经验看,一些措施是很难持续的,关键是公布手机号码之后怎么办,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
事实上,在南宁、亳州等地公布领导干部手机号码后,就有声音对此提出质疑,担心此类举动“高调开端、烂尾收场”。
在杨志云看来,政府官员其实是非常忙碌的,精力也十分有限,如果都忙于接电话,那么决策管理水平就可能下降。他认为,公布手机号码是以领导的权威去推动基层工作,属于压力传导,更重要的是如何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竹立家表示,对于社会治理来说,基层才是重中之重。基层工作人员是服务企业的主体,只有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能真正优化营商环境。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