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广元市利州区委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居民小区已成为社会群体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聚焦点和社会治理的着力点。为破解如何更好适应城市发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团利州区委对标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要求,充分发挥主城区优势,通过创新团的组织方式,整合区域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探索城市小区团建新模式,促进团组织建设与城市小区发展互动共融,全面构建小区团建新格局,持续助力城市基层治理。
全面摸排查底数。通过查清底数、建立组织、选好干部的方式,将固有区、街、社团组织体系工作运转机制向下延伸,将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小区党支部、小区团支部有效串联起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街道团工委牵头,成立调研组3个,深入全区城市居民小区实地走访29次,摸排符合建团条件的小区19个,登记团员670余人。
精准施策建组织。建立健全团区委联系指导小区团组织成立工作制度,组成团区委、街道、社区团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联合的“3+3”工作力量,从组织筹建、人员推选、团员大会召开、资料收集,以及团组织生活开展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全区符合建团条件的小区实现团组织100%覆盖。同时,根据《广元市利州区团干部全流程管理规定(试行)》要求,突出政治标准、坚持需求导向,采取青年自荐、组织推荐、团委面试三个环节把关,重点摸排小区党组织、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青年住户中的积极分子,选拔返(在)乡大学生、企事业单位中的优秀青年,着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小区团干部队伍。截至目前,已选举产生小区团支部书记19名、委员57名,公开选拔兼职副书记19名,小区团干部基本实现年轻化、专业化。
“菜单式”服务暖人心。小区团支部通过“菜单式”服务、“项目化”运作、“多元化”投入,进一步优化服务实效。积极构建“一站三队”服务体系,4个试点小区均设立青年志愿服务驿站,组建物业公司青年服务队、小区青年住户服务队、大学生服务队,收集青年需求定制小区“青服务”菜单,通过发布服务内容、服务人员、联系方式等方式,让小区青年“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一呼百应”便捷服务,实现团员服务与社区需求精准契合、深度融合。疫情防控工作中,小区团支部积极发动青年团员主动认领宣讲员、监督员、值班员等志愿服务岗位38个,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服务764人次。
“项目化”运作提效能。小区团支部围绕青年身心健康、就业创业、婚恋交友等问题,重点提升打造“青·诊所”“青·沙龙”“青·志愿”“四点半课堂”四大核心服务项目,通过高校联动、社工购买、青年志愿等方式,搭建小区团支部3D工作塔群,升级服务实效。目前,已组织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青年婚恋交友、青年交流茶话会、青少年托管等活动119场,服务小区业主2800余人次,为213个上班族家庭解决子女陪护难题。
“多元化”投入强保障。加强阵地多方位保障,统筹物业用房、业委会用房建设小区团支部活动阵地19个,与小区党组织共用阵地15个,依托青年之家、童伴之家、社工站所等建设,整合资源,协同开展小区工作。组织资源多元化投入,动员全市5家团属社会组织进驻小区,每月定期開展公益活动。区财政按照小区青少年每人1元/年的标准预算团组织活动经费,匹配活动经费20万元,消除“动力不足”隐患。拓宽组织多渠道交流,小区团支部和属地学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共享学校体育场地、活动大厅、志愿队伍,增加互动交流频次、深化合作内容、优化外在大氛围。
倾心打造“团团谈心日”品牌。团区委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团建工作为抓手、高校联动为契机,逐步形成了“团团谈心日”“同心圆”“校地合作”三大团建新品牌。小区团支部牵头设置“青听”专员,每周连线,通过线上线下“面对面”沟通交流,收集小区青年问题建议、掌握青年动态、宣传团青政策。目前,已开展44次团团谈心日轮值,收集问题建议42个,开展形势与政策宣讲8场次。
着力打造治理“同心圆”品牌。创新运用“54321”团建工作法,围绕小区团支部这个圆心层层发力,谋划开展思想引领、志愿服务、兴趣爱好、技能提升、文化塑造5个方面工作,构建“小区党支部+小区团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四方议事机制,开展“三微两会”,借助微组织、微活动、微管家和青年茶话会、温馨邻里会,举办邻里游园、电竞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小区活动62场,形成“党建为引领、团建为抓手、服务为主题、治理为重点”的小区治理新格局,创新实现了组织、资源、阵地、平台的有机融合。
联动打造“校地合作”共建品牌。探索“双提双促”校地合作模式,通过公开选拔市内28名在校大学生兼任小区团干、组织高校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到重点小区开展志愿活动,围绕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主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参加人数逾700人次,实现资源服务结对、团员青年互动。
团利州区委找准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突破口,以小区团建为小切口,多元化推进基层团的组织方式,充分凝聚社区党员、小区青年、社会资源大合力,完善“一竿子插到底”的组织和工作体系,极大提高了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和动员力,有力破解基层团组织在社会上缺乏存在感、在青年中缺少影响力、在大局中缺少贡献度的现实问题。通过推动城市领域团建从工作地向居住地转变,进一步织密了小区青年网络,扩大了管理层次,优化了工作机制,丰富了团的组织方式,创新实现动态化管理、品牌化推动,打造共青团助力基层治理新样本,形成助力青年成长、推动小区治理双赢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