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绿色家庭创建研究

2022-04-05 02:20成晓曼李娜
鄱阳湖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明家庭绿色

⊙成晓曼 李娜

绿色家庭是指具备一定的环境知识、环境意识,能够自觉践行并带头实施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家庭。绿色家庭的创建,是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是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目前理论界关于绿色家庭创建的研究现状:一是数量太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绿色家庭创建的理论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已有的研究主要涉及绿色家庭创建的实施主体、作用、实践举措、政策建议以及家风和绿色家庭创建的关系等方面,①参见全国妇联宣传部、国家环保总局宣教司编:《走向绿色家庭》,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 年;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编:《绿色发展新理念·绿色家庭》,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 年;张丽、刘建雄编著:《走向低碳时代:家庭社区绿色创建启示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年;狄瑞云:《浅谈创建绿色家庭的作用》,《环境教育》2013 年第Z1期;袁玲双、王斌、肖红:《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创建绿色环保型家庭》,《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6期;樊高萌:《家风视域下绿色家庭构建路径探析》,《低碳世界》2021 年第4 期。对绿色家庭创建的理论依据、制度保障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据此,在建设美丽中国以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系统梳理“绿色家庭”的提出及发展,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入挖掘绿色家庭创建的理论依据,研究绿色家庭创建的制度保障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绿色家庭”的提出及其意义

2003 年6 月5 日,全国妇联和原国家环保总局发起“人人行动起来,营建绿色家庭”的倡议,并于2005 年联合举办第一届全国“绿色家庭”评选活动。2004 年6 月5 日,作为“绿色家庭”创建活动的延伸,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全国妇联举办“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启动仪式暨绿色家庭现场演示会”,对于提高人民群众对绿色家庭创建活动以及绿色家庭创建技术和方法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倡议和号召下,各地相继开展了绿色家庭和绿色社区评选活动。2005 年11 月,全国妇联、原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绿色家庭”资源节约行动的通知》,决定联合开展“绿色家庭”资源节约行动,并随后组织了“绿色家庭”资源节约行动DIY 大赛,宣传了家庭及其成员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作用。2007 年10 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24 页。把家庭作为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单位,将家庭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07 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有序推进村庄治理,继续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开展创建‘绿色家园’行动”。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年,第145 页。2011 年7 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 年)》强调,“倡导妇女参与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③《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2011 年8 月8 日,http://www.scio.gov.cn/ztk/xwfb/46/11/document/976066/976066_6.htm,2021 年11 月16 日。指明了推动家庭中妇女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构建生活方式绿色化全民行动体系中高度重视绿色家庭建设。2015 年,《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构建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全民行动体系”,强调开展生活方式绿色化活动,将绿色生活进家庭作为绿色生活“十进”活动之一。④《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2015 年10 月21 日,http://www.gov.cn/gongbao/2016-02/29/content_5046109.htm,2021 年11 月16 日。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创建绿色家庭行动作为推进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推进绿色发展,“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⑤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第36 页。2018 年5 月,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推广绿色出行,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第367 页。指明绿色家庭生活方式革命对推动绿色发展方式转型的作用。2019 年10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强调统筹开展“绿色家庭”等七个重点领域的创建行动,“到2022 年,力争全国60%以上的城乡家庭初步达到‘绿色家庭’创建要求”,⑦《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的通知》,2019 年11 月5 日,http://www.gov.cn/xinwen/2019-11/05/content_5448936.htm,2021 年11 月16 日。为家庭成员进一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指明了方向。

2020 年1 月,全国妇联、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共同印发《绿色家庭创建行动方案》,随后制定了《城镇绿色家庭创建标准》《农村绿色家庭创建标准》,引导广大家庭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分类为绿色家庭创建指明了具体方向。2020 年6 月,全国妇联举办“绿色生活 让家更美”绿色家庭创建行动云启动活动,通过网络集中展现绿色环保家庭典型,引导社会绿色家庭创建。2021年1 月,《“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指出,“各级妇联组织要发挥妇女在家庭领域作用,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阵地,广泛开展绿色家庭创建”,①《“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 年)》,2021 年2 月23 日,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2102/W020210223571520349051.pdf,2021 年11 月16 日。强调妇联和妇女在绿色家庭创建中的作用和绿色家庭创建的阵地依托。

由“绿色家庭”倡议的提出、相关政策的颁布以及绿色家庭创建行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可知,我们党对“绿色家庭”概念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而日益深化,体现了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家庭创建规律的认识。

二、绿色家庭创建的理论基础

绿色家庭创建有其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在哲学方面,“两种生产”思想是绿色家庭创建的理论依据;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是绿色家庭创建的理论依据;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绿色家庭创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引领文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和途径。

(一)绿色家庭创建的哲学依据

“两种生产”思想是“绿色家庭”创建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两种生产”思想,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又进一步阐释了这一思想。“两种生产”即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物质生产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活动。人自身的生产包括人自身生命的生产和他人生命的生产,即种的繁衍。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密切相关,二者都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生产自己的生命,还是通过生育而生产他人的生命,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532 页。因此,“两种生产”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两种生产”的自然性是指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劳动资料或物质生活资料,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两种生产”的社会性是指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或家庭关系中完成的,尤其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初期,家庭关系曾是唯一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物质和社会需要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这种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后来,当需要的增长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而人口的增多又产生了新的需要的时候,这种家庭便成为从属的关系了(德国除外)。”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532 页。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生产也是在家庭关系中完成的。因此,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都离不开家庭这一社会关系和载体,家庭既具有物质生产功能,又具有人口生产功能。家庭的物质生产功能和人口生产功能,使家庭与土地等自然要素和生态系统有割舍不断的联系,使家庭成员在构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能够自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考虑代际生存利益,成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积极行动者。人口生产的数量、质量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影响因子。家庭具有人口生产功能,既要通过计划生育工作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又要通过家庭教育、家风传承提升人口生态文明意识、绿色素养和人口质量,优化生态文明建设主体条件,形成人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局面。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对“两种生产理论”进一步作出界定:“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16 页。从“两种生产”理论看,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庭发展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制约性。家庭发展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构建新型现代文明形态必然要求加强家庭文明建设。绿色家庭创建是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绿色家庭创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依据

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物质生产是家庭的基本功能。恩格斯指出,家庭是“以生产为目的的社会结合的最简单的和最初的形式”。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102 页。资本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形式。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和机器大生产的使用,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相应地破坏了以家庭为纽带的农业生产和工场手工业生产,家庭劳动的传统形态经历着彻底的变革,物质生产的功能开始从家庭中剥离出来。就像马克思所指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原始的家庭纽带,也就是把二者的幼年未发展的形态联结在一起的那种纽带,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撕断了。”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578—579 页。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使传统的家庭生产单位让位于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家庭的生产功能弱化,家庭与自然的纽带被割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了家庭的生产功能,使家庭更多保留着生活共同体的功能,即生活和消费的功能。这意味着家庭的消费结构、消费数量和消费层次会对自然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和物质变换思想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支配下,人处于被奴役、被压制的地位,资本主义家庭及其成员习惯于从追求无限消费中寻求满足感,这种错误的消费观导致资本主义家庭及其成员将自我满足建立在对商品的占有和消费上,出现过度消费的现象。这种过度消费,一方面导致对自然界过度索取,造成自然界的沉重负担,另一方面使人类消费的各种自然资源无法返回自然界,形成人与自然“无法弥补的裂缝”,从而造成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断裂。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广大家庭共同占有自然资源等基本生产资料,共同分享自然资源资产收益,能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适度消费,从而促进人与自然之间正常物质变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变换思想是绿色家庭创建的政治经济学依据,对于发挥家庭在促进人与自然合理的物质变换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绿色家庭创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依据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使家庭关系解体,家庭成员被抛到城市环境中、工业中以及毫无保障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中,再加上可怕的劳动时间,造成了人的体力毁坏、智力衰退和道德败坏,“一切传统的血缘关系、宗法从属关系、家庭关系都解体了;劳动时间,特别是女工和童工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可怕的程度;突然被抛到全新的环境中的劳动阶级,从乡村转到城市、从农业转到工业、从稳定的生活条件转到天天都在变化的毫无保障的生活条件的劳动阶级,大批地堕落了”。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392—393 页。而且,机器的不断改良和自动体系的发展不断排挤成年工人,女工和童工被廉价使用,实际上侵害了妇女的权益、剥夺了儿童的受教育权。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成为奴役和毁灭工人的祸根。由此可知,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工人家庭以及家庭成员受资本统治,造成了人的贫困、堕落和片面发展,工人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而存在,人成了手段而不是目的。但马克思又提到,资本主义生产使妇女、男女少年和儿童广泛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同时“为家庭和两性关系的更高级的形式创造了新的经济基础”,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563 页。“在适当的条件下,必然会反过来转变成人道的发展的源泉”,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563 页。从而为社会发展以及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家庭建设,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法律、制度和政策等方式加强家庭改造,推动男女两性平等以及妇女解放和发展,弘扬社会主义家庭美德,有效促进了家庭建设和家庭成员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坚持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绿色家庭创建行动,家庭在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在2015 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第126 页。再次强调了家庭建设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意义。“绿色家庭”创建的提出,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形态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强调绿色家庭创建,必将促进家庭建设进入到新的阶段,促进家庭成员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和生态建设能力的提升及其生态文明行为的改善,形成家庭、家庭成员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总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家庭和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生产过程和新型文明形态构建,能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总之,绿色家庭的提出和创建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产物。2016 年12 月,习近平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⑤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光明日报》2016 年12 月16 日,第2 版。习近平关于家庭地位、功能、作用和家庭文明的认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指明了现代家庭文明对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和支撑作用,蕴含着强烈的齐家治国的家国情怀,对新时代发挥家庭在新型文明形态构建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有重要启示。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推进绿色家庭创建行动,大力发挥家庭在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全民行动体系、共建美丽中国中的作用。

三、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绿色家庭创建的基本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点,是个人与国家连接的纽带。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需要千家万户贡献智慧和力量,需要广大家庭及其成员争做美丽中国建设的参与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一)广大家庭要自觉践行绿色生产方式

在中国,家庭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单位,是物质生产的重要组织单位,具有物质生产功能。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活动中,要按照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来组织生产过程,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尤其是广大农村家庭,在土地使用方面,要通过秸秆还田等方式,保护耕地、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有机质含量和肥力,减少环境污染,为土地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农业种植方面,要使用合理的灌溉方式节约水资源,减少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农药、化肥,克服以往农业生产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弊端。在养殖方面,要坚持圈养家畜家禽,避免对公共环境的污染。广大农村家庭还要利用新技术,积极发展类似古代桑基鱼塘模式的循环农业,实现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环境。

(二)广大家庭要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变换思想告诉我们,实现人与自然正常的物质变换,需要人们在生活中保持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界的消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家庭作为生活共同体,是促进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依托。广大家庭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日常点滴生活中,自觉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强化家庭成员生活自律,坚持节约优先,节粮节水节电,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要坚持绿色消费,在吃、穿、住、用、行、游等领域,在考虑可支付能力的基础上,优先选择绿色产品。要在抵制白色污染、绿色交通出行、空调温度设定、分类投放垃圾等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中,自觉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政策,减少家庭消费碳足迹,自觉为节能减排作贡献。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重清洁生活。要自觉执行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绿色创建标准,城市家庭要主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农村家庭要推进生活方式革命,改变家庭能源结构,摒弃秸秆、柴草等传统生物能源以及煤化石燃料,执行“煤改气”“煤改电”政策,在适宜地区使用沼气、小水电、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新型能源技术,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家庭成员要争做环保志愿者,积极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义务植树、环境监督、环保宣传和环保公益活动。2016 年1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联合制定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规定了权数为9.2%的绿色生活指标。①《发展改革委印发〈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2016 年12 月22 日,http://www.gov.cn/xinwen/2016-12/22/content_5151575.htm,2021 年11 月16 日。广大家庭要自觉遵循绿色发展指标,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正常的物质变换。

(三)广大家庭要自觉加强家庭文明建设

家庭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广大家庭自觉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有利于提升家庭成员文明素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良性发展。广大家庭要按照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上提出的以“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①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光明日报》2016 年12 月16 日,第2 版。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要求,自觉提升绿色素养,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把爱家和爱国联系起来,把绿色家庭梦想融入美丽中国梦想,切实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和义务,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一是要主动提高绿色素养。广大家庭和家庭成员要自觉了解资源环境国情和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学习生态环境科学和环境健康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知识,自觉提高绿色科学文化和绿色人文知识水平。要关注环境质量、自然生态和能源资源状况,关注政府和企业发布的生态环境信息,及时、主动参与绿色家庭创建行动。要重视父母对子女的环保教育,提升家庭成员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改变家庭能源利用观念,实现科学生活。二是要自觉培育绿色家风。家风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奇迹,靠的就是第一代林场工人的家风传承以及三代林场工人的长期坚守,并形成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彰显了向上的家庭追求和高尚的家国情怀。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带动家庭成员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家庭成员在良好家风的浸润下,自觉提升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踊跃参与环境保护,齐心共建生态家园。党员领导干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要把家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带头义务植树,带头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妇女与自然在生物学意义上存在天然的联系,对自然有更深的情感体验,更易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品格,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环境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构建和谐家庭、实施良好家教、传承优良家风中有性别优势。妇女要自觉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带头净化居室、绿化庭院、美化家庭。总之,广大家庭要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自觉提升绿色素养,培育绿色家风,使家庭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点,在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生态共建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有效落地和实施。

总之,在绿色家庭创建行动中,广大家庭要坚持家与国的辩证关系,把对美丽中国梦的向往转化为个人和家庭的自觉思想行动和实践行动,自觉践行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形成每个家庭及其成员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氛围和局面,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四、完善绿色家庭创建的体制机制保障

在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绿色家庭创建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新时代,绿色家庭创建面临新挑战、新问题,主要有:绿色家庭创建顶层设计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家庭参与绿色家庭创建的物质基础缺乏;绿色家庭创建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家庭创建缺乏充足资金支持;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发挥生态家风引领绿色家庭创建方面作用发挥还不够;妇女在绿色家庭创建中的性别优势还发挥不到位;等等。对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完善绿色家庭创建体制机制,为绿色家庭创建提供有效制度保障,促进绿色家庭创建举措有效落地。

(一)完善绿色家庭创建的领导机制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②《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 年11 月17 日,第001 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推动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历史经验。推动绿色家庭创建,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党中央为绿色家庭创建提供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并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党委组织部门要把绿色家庭创建效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为推动家庭参与生态治理提供人事工作保障。党委宣传部门要通过宣传教育传播生态文明价值理念,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和绿色发展理念在家庭落地生根,提升绿色家庭创建意识;党委统战部门要支持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动员青年、妇女力量积极参与绿色家庭创建。总之,加强党对绿色家庭创建行动的领导,要不断完善领导机制,确保绿色家庭创建行动有效实施。

(二)完善绿色家庭创建的组织保障机制

在绿色家庭创建中,政府、社区、人民团体要各司其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有序推进绿色家庭创建的工作机制,为绿色家庭创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首先,要发挥政府在绿色家庭创建中的主导力量。政府是绿色家庭创建的主要驱动因素,要积极出台和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家庭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健全绿色家庭创建标准,对绿色家庭创建形成硬约束;要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物信息以及环境保护公益项目,保障家庭成员的环境知情权;要加强绿色家庭创建专项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鼓励和引导更多家庭参与绿色家庭创建行动;要大力维护妇女的生态环境权益,弘扬生态民主,发扬全过程民主优势,加强协商民主,利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机制,增加妇女在环境决策管理人员中的比例;要把绿色家庭作为生态省市建设的重要条件,促进地方政府重视绿色家庭建设。另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督促作用,动员家庭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环保宣传部门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宣传我国传统生态家风故事,宣传资源环境国情和科普知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传播健康生活常识,推广绿色环保理念,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挖掘和展示绿色居家、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方面的感人故事和创新做法,发挥绿色家庭的典型示范作用,增强民众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同,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绿色家庭评选单位要利用评选契机,加强绿色家庭创建的经验交流,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其次,要发挥社区在绿色家庭创建中的动力作用。社区是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重要场域。国际知名社会学家科尔曼(James Coleman)提出,以社区为单位的基层民主是生态社会的根本特征,是环境保护运动能够取得成功的中心环节。社区要发挥便利工作优势,宣传环保知识,指导家庭开展卫生管理、节能节水、节约粮食、垃圾分类以及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活动。再次,要发挥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绿色家庭创建中的工作优势。共青团、妇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具有良好的群众工作优势。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绿色家庭创建行动,引导各个家庭及其成员积极贯彻落实《绿色家庭创建行动方案》。共青团要有效凝聚家庭成员中的青年力量,引导其认识自己在绿色家庭创建中的使命和责任,把青春梦想和家庭梦想、美丽中国梦想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美丽中国梦贡献力量。妇联要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阵地,分类指导城市和农村家庭遵循绿色家庭创建标准,开展绿色家庭评选活动,激励广大家庭生态共建的积极性。总之,要完善组织保障机制,把政府、社区、人民团体作为绿色家庭创建的实施主体和推动力量。

(三)强化绿色家庭创建的政策保障机制

在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低碳发展以及环境治理中,不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英国、瑞典等,积极构建绿色家庭制度,建立了严格的标准、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为我们加强绿色家庭创建的政策保障机制提供了启示。一要完善绿色家庭创建标准。绿色家庭创建标准是绿色家庭评价的依据,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因地制宜制订和完善绿色家庭创建标准,形成各具特色的绿色家庭。二要创新绿色家庭创建评选激励机制。利用国际家庭日等契机,广泛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家庭文明、美丽家园、“绿色生活·最美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为广大家庭参与绿色家庭创建提供载体和平台。三要完善绿色家庭财政奖励政策。要加强中央财政农业资源保护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参与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处理作出贡献或牺牲的农户或牧民家庭,要在绩效评价基础上合理分配补助资金。对积极支持和参与能源结构转型的家庭,如参与“煤改气”“煤改电”以及厕所无害化改造的农村家庭,要积极落实国家财政补贴政策,激发广大家庭参与绿色家庭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要严厉打击家庭生态违法犯罪行为。习近平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第99 页。要规范家庭农场,严惩农业经营违法行为,促进农业生态文明与绿色家庭农场共同发展。要规范整顿家庭生态林场养殖经营行为,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要依法依规清理。要对违法焚烧农作物秸秆、露天烧烤等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农户或家庭,依据《刑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给予严惩,形成震慑。

(四)强化绿色家庭创建的社会保障机制

家庭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是绿色家庭创建的物质基础,一个贫困的家庭更多追求的是物质需要,鲜有绿色家庭创建的意识和动力。因此,要从环境民生角度,提供社会保障机制,千方百计提高家庭收入,发挥生态需求对绿色家庭创建的导向作用。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通过创新利用生态工程建设资金和生态补偿资金形式,设置森林、草原、湿地、沙化土地管护员岗位,让其在参与生态保护中得到应有补偿;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家庭,通过小额贷款以及税收等方式给予政策优惠和支持;对老弱病残等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弱势群体和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纳入社会保障的受益对象,通过提供适当补助和各类救济,增强贫困人口抵抗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改变生活困境。总之,要通过社会保障机制,千方百计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发挥生态需求对绿色家庭创建的导向作用。

总之,推进绿色家庭创建行动,要大力完善绿色家庭创建的领导机制、组织保障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为绿色家庭创建不断提供制度保障。

五、绿色家庭创建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绿色家庭创建,对于推动广大家庭和家庭成员参与生态共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以及生态环境治理,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广泛、长远和深入开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在贯彻群众路线中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群众路线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法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路线,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植树造林、爱国卫生运动、防灾减灾救灾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同样要依靠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②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年,第11—12 页。家庭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自觉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绿色家庭创建行动,就会产生辐射效应,从而带动和影响更多的家庭、公众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中国4 亿多家庭、14 亿多人民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个人和家庭的环保梦、绿色梦、幸福梦融入美丽中国梦,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绿色家庭创建号召,自觉开展绿色家庭创建行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能够汇聚成实现美丽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广泛开展。

(二)有利于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中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之一,是科学发展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途径。绿色家庭创建,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和举措,是在生产领域尤其是生活领域推进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广大家庭及其成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主动参与绿色家庭创建,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觉践行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减少家庭能源资源消耗,降低家庭消费碳足迹,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义重大,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长远发展。

(三)有利于在构建生态治理社会行动体系中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而且与公众息息相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51 页。家庭是公众生活的重要依托和生态治理的重要单元,家庭成员是构建生态治理社会行动体系的重要力量。绿色家庭的创建,推动了广大家庭及其成员尤其是妇女成员生态治理的广泛参与,并带动了学校、社区生态治理的积极参与,健全了生态环境治理的社会行动体系,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总之,广大家庭及其成员要充分认识到绿色家庭创建的意义,坚持以实现美丽中国为目标,在投身绿色家庭创建行动中自觉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六、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点,绿色家庭创建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绿色发展意义重大。每一个家庭及其成员都要坚持家与国的辩证统一关系,自觉参与绿色家庭创建行动,实现家庭梦想和美丽中国梦想的统一。

猜你喜欢
文明家庭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家庭“煮”夫
对不文明说“不”
恋练有词
文明歌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