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普莱尔理论为基础探析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策略

2022-04-04 17:51吴千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3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教育心理学博物馆

吴千

摘 要:普莱尔被公认为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以其理论为基础进行儿童教育十分重要,不仅能够将问题深入剖析探究,且能够为教育发展提供有效推动力。目前我国博物馆正日益凸显出自身的教育价值,重视儿童群体、改善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是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不可推卸的责任。基于此,文章以儿童心理学之父—普莱尔的理论为基础,探析博物馆儿童教育心理学,以期推动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普莱尔理论;博物馆;儿童教育;教育心理学;策略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3.032

0 前言

当前我国政府乃至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儿童教育的问题,已逐渐认识到儿童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说其成长关系到未来的发展高度。而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为儿童构建独特的素质教育平台。我国博物馆正反思在儿童教育方面的缺失,已逐渐重视博物馆儿童教育心理学规划,以普莱尔的理论为基础进行儿童教育,探索博物馆在儿童教育及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作用,研究儿童的高级心理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将问题深入剖析探究,通过相应的策略进行完善,从而为教育发展提供有效推动力。

1 儿童心理学之父——普莱尔的理论概述

1.1 儿童心理学发展

儿童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其主要是研究儿童的高级心理发展过程,相当于当代的发展心理学。两者之间的意义与范围基本相同,属于一种心理学思潮和研究方向,可表示为“childpsychology”①。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推动了儿童发展的研究,其《一个婴儿的传略》对推动儿童心理的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而普莱尔则因其《儿童心理》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者。此后的儿童心理学方面理论都是由其提出的理论研究而出。

1.2 普莱尔的理论概述

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学理论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此过程需要计算机模拟多方面要素共同支持,研究规律的发展,现已成为重要的心理学分支②。普莱尔为探究儿童心理活动的本质过程,从他的孩子出生起,他每天都对其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会进行实验,直到三岁以后才停止了系统观察。《儿童心理》直至目前仍然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普莱尔提出的儿童心理学理论本身就有着真实的交叉渗透性参考,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对其进行理解,具体区别如以下两点。

①儿童心理学理论广义:儿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思潮,广义包含儿童的感知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语言发展等,皆为突出儿童心理现象,从而解决各类儿童教育问题,可以将其定义为“获知”现象及心路历程。

②儿童心理学理论狭义:儿童心理学是最新的心理学分支之一,现已成为推动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普莱尔的理论便是主要流派,狭义上包括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是当前大多数儿童心理学采取的体系,也被誉为“儿童通用问题解决者”,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模型,这便是最早的狭义定位③。

2 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的相关分析

2.1 狭义与广义区分

18世纪至1920年,博物馆由私人资源收藏变为公共展览分享,此阶段博物馆教育的方式是对主题式展品进行文字说明,教育功能几乎为零,该阶段可以定义为一种活动或服务。但现阶段博物馆形式已改变,通常以展示实物或提供资料为主,无论何种形式都能使儿童更直观地了解到各类文化知识,从而提高自身认知。因此,可以将其从狭义与广义方面进行定义,具体如下。

①狭义的博物馆教育即有特定的教育对象、内容以及场地,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接触、沟通、互动,活动结束后总结活动得失经验,以此进一步丰富儿童教育内容,提高各类活动开展的趣味性④。

②广义的博物馆教育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经验,包括收藏、研究、展览等,以此提高博物馆教育的潜在影响力,提高服务项目的有效性,符合当前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2.2 博物馆教育类型

博物馆教育能够为教育活动提供贴心的服务,19世纪博物馆被定义为了儿童学习中心,儿童可在其中进行学习,与当时的图书馆教育能力相同。当前博物馆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使儿童在活动中有所收获,进而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其在儿童教育活动中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具体可以将其归纳为三大类:基本教育活动、辅导学校的教育活动、社区服务的教育活动。辅导学校的教育活动包括展示参观活动单、到校服务、教具教材的开发制作、教具教材外借服务、函授课程、儿童实习、教师训练等⑤。

2.3 博物馆教育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末期至50年代末期,此时虽然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但博物馆已经开始重视教育,博物馆由藏品保存向着教育服务方向转变,提高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将教育活动不断完善。1960年到1970年,通过十年的发展,我国文化意识进一步提高,部分博物馆已经开始进行计划性的教育活动,这是博物馆教育职能的一次跨步,使观众在参观中能够进行互动。到1980年,科技力量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此阶段博物馆的教育地位正在提高,教育活动内容已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情况。到20世纪末,博物馆教育活动体系已基本设立,且在21世纪初期便在活动体系中融入了部分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效推动力⑥。

3 普莱尔理论下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的体系及活动

普莱尔理论强调,儿童教育活动需要从心理特点出发,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研究的主要课题,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心理發展进行表述。

3.1 博物馆教育体系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融入普莱尔理论能够结合实际,通过藏品及研究成果为儿童提供一系列教育服务,可以说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是在培养博物馆未来观众群、培养国家未来的栋梁⑦。博物馆一切有目的地影响观众的活动都属于博物馆教育的范畴,根据博物馆藏品、学术资源以及观众市场分析,教育人员应与观众面对面地接触、沟通、互动,反馈给博物馆其他部门。gzslib202204051751

3.2 教育活动执行

博物馆是文化资源的集中地之一,20世纪后,其功能由收藏、研究逐渐向教育倾斜。回顾博物馆教育发展的轨迹,其各个阶段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说博物馆本身就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教学资源,其作为我国综合性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在普莱尔理论指导下,结合儿童心理特点,组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从而使活动的开展更具有吸引力。

博物馆能提供丰富且直观的教学内容,结合普莱尔理论发挥教育优势,其在教育活动执行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制定活动目的、方式、时间、报名方式、协办单位、预算等;②对内容、场地、名额、经费、对象、预算等进行详细的设定;③活动宣传推广、活动解说、场地准备以及活动预演等;④活动执行包括突发问题解决、活动收尾、场地恢复等。

活动结束后进行本次教育的评价,了解本次的收获得失,从而为其他活动提供参考依据,使博物馆成了当前时代儿童教育活动的首选之地。

3.3 博物馆儿童教育分析

儿童是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对象,其参观博物馆普遍依赖父母或需要学校教师的带领陪同。儿童的表达能力、记忆能力都有限,博物馆应对来馆参观的儿童进行整体统计分析研究,结合普莱尔儿童心理学理论进行优化,凸显其教育的综合作用。

同时,儿童已经成为博物馆现阶段不可忽视的观众团体,在参观中更想获得与同龄、同行伙伴的交流,博物馆需要对此加强关注,增加参观的互动性,使儿童能在参观中提高对自身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长期性的互动伙伴关系,帮助儿童学习,协助儿童校外学习,培养儿童利用博物馆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完成既定教育目标。儿童中期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性,能通过自身的思考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不具备概括性,因此博物馆教育需要着重关注此时期的儿童,通过讲解或引导帮助儿童进行认知。

4 以普莱尔理论为基础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的執行策略

4.1 博物馆与社会合作

博物馆本身职能是公共教育职能,结合普莱尔理论开展教育能够深度对此职能进行优化。儿童教育活动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博物馆应针对性地策划适合儿童教育活动的方案。例如,儿童在科学课程讲到了生物进化演变,这时博物馆可以与学校合作,安排儿童进行一次相关参观,以此来深化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可以由教师带队带领儿童到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使儿童能够在实践中切实了解生物进化演变的历程,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了解到不同生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选择的生存策略,进而体会不同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进化之道⑧。

远距离的儿童教育活动不仅要考虑到儿童食宿问题,还要将交通出行、儿童安全等问题充分考虑,在儿童教育活动中如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教育活动无法发挥出实际效果。因此在开展儿童教育活动时,博物馆应与社会各机构合作,保证为儿童教育活动提供所需资源。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博物馆、学校方面应参与到整体的活动策划中,切实提高方案策划的可行性,将儿童教育活动中的多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进而完善儿童教育活动。

4.2 明确教育认知结构

知识经验组成了认知结构,从普莱尔儿童心理学角度来说,认知结构直接影响着儿童教育的成效,因此需要将认知结构不断完善,以此让儿童能够通过博物馆获取更多的知识点。博物馆从普莱尔儿童心理学理论出发,提高教育成效。

在博物馆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强调“重视与有机体生存有关的行为研究,注意有机体在环境中的适应行为,重视环境的作用”,可利用儿童心理学构建认知结构的概念框架,儿童通过逻辑结构将博物馆内知识紧密衔接,建立科学且可行的博物馆教育活动规划策略,激发儿童的探究热情。明确教育认知结构是儿童心理学的重中之重,并基于此进行强化,有效提高教育效率,帮助儿童形成明显的认知结构,使儿童能够把知识从短时记忆迁移到长时记忆中,形成情景和语义。如儿童在博物馆中看完一个视频材料或参观完一件艺术品后,很容易结合各类知识进行开拓,根据参观品的内容选择信息加工方式。博物馆通过儿童心理学理论,将知识融入场景中,明确展品要表达的内容,在儿童集体参观或与家长参观时,通过儿童间的探讨或对儿童的提问明确知识组织形式,强化教育活动,在认知控制下逐渐完善儿童思维定式、功能固着,避免出现教育误区。

4.3 满足儿童实际需求

博物馆若想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价值,可以在寒暑假、节假日期间开展针对性活动,要给予儿童“及时强化”,特别是当其做出正确行为时,提高其行为能力。如部分地区自然博物馆开展“展厅猜谜”活动,根据部分生物展品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编撰成谜面供孩子们猜谜,答对5个以上,就可获得每月一次的抽奖机会,让孩子加深对生物展品的认知,还对观览博物馆产生兴趣。部分博物馆也会结合儿童的兴趣,针对开展手工创造类的活动,吸引家长带着学龄甚至学龄前的孩子参与。博物馆可以提前准备适合成年人参与的各类桌椅及道具,还可以准备适合学龄前或学龄儿童的桌椅和道具,提高了儿童参与教育活动的舒适度。儿童在这种类型的活动中,可以方便地进行手工活动,且家长则可以随时监管儿童。吸引儿童投入博物馆的活动是基于儿童心理学的一项重要举措,博物馆在活动设计中需要满足儿童的实际需求,要求各类活动应用的设施配置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儿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5 结束语

博物馆教育人员必须树立博物馆现代儿童观,掌握儿童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使博物馆开展的教育活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切实提供儿童真正需要的教育服务,为儿童开辟全新的教育环境,有效满足儿童身心发展。

注释

①林晓平.文旅合并视野下博物馆教育工作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225-226.

②张菡.新时代高校所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工作体系的创新—以西南联大博物馆面向区域中小学开展创新性爱国主义教育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16):17-22.

③陈文静.基层博物馆与青少年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卷宗,2020(9):62.

④吴红莲.利用博物馆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的策略探讨[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21-24.

⑤乔上娱,杨晓华.自然科学博物馆展示与教育的全域融合—以上海科技馆生物万象展区热带雨林教育项目为例[J].科技传播,2020(16):41-43.

⑥庄瑜,裴祎颖.牛津大学博物馆群的青少年科学教育之启发[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0(1):136-141.

⑦王铮.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线上教育材料包的国际经验探索[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0(1):142-148.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教育心理学博物馆
博物馆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