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价值重塑研究

2022-04-03 18:46郝林曹烨
中国商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建设银行商业银行建设

郝林 曹烨

引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1954年,中国建设银行(原名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基于服务新中国建设的目标成立。在近70年的历史中,中国建设银行经历了应运而生支持建设、创新业务拓宽职能、经管体制全面改革、股改挂牌成功上市等不同的历史阶段,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本质特征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不仅在各个历史阶段充分发挥出对于业务发展的引领激励作用,也为稳健经营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匯点上,中国建设银行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胸怀“两个大局”,顺应时代趋势,提出发展住房租赁、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战略”,这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出的实际行动,同时也是对新时期银行业定位的再思考和银行文化的重塑。

本文通过对建设银行企业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梳理,对商业银行重塑价值观重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观点:只有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特点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实现适应全球化要求的存续和发展。

中国建设银行企业文化发展回顾

1954年,中国建设银行的前身——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立,在先后经历了政策性银行、专业银行、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四个发展阶段,发展成以银行业务为主要经营领域,拥有基金、租赁、信托、财险、投资、期货等多个行业子公司和多家境外子公司的金融商业集团。

建设银行应建设而生、因建设而兴,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指引建设银行与国家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建设共繁荣。建设银行在此期间构筑而出的先进的、一脉相承的优秀企业文化,作为建设银行根植于心的文化基因,也在历史传承中不断修正、完善、重塑和发展,源源不竭地为建设银行提供着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一阶段(1954年成立至1984年)应运而生、支持建设

1954年10月1日,中国建设银行的前身——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下宣告成立,启用印信。建设银行成立的目的,是作为国家政策性专业银行,为全国陆续展开的建设工作提供资金管理方面的支持,它承担着及时供应资金、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职责,从人民大会堂、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等共和国的标志性建筑,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长江大桥等新中国的“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都不外如是。秉承着“哪里有重点工程建设,哪里就有建设银行”的理念,建设银行在重点工程设置专业机构,有效地保证了国家建设资金的调配和供应,促进了国家钢铁、机械、能源和棉纺等工业的优先发展。1961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建设银行的工作很重要,是为国家看门的。建设银行要按国家计划办事,列入计划的项目才能给钱,没有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天皇老子批的项目也不能拨款,拨了款就是失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银行一直将这项指示作为所有工作的指导方针加以贯彻。建行人与施工单位成员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帐篷银行”“马背银行”牢牢肩负起“为国家守计划、把口子”的重要职责,形成了以“团结、吃苦、奋斗、奉献”为核心的文化精神。

第二阶段(1985年至1994年)创新业务、拓宽职能

在1985年至1994年期间,建设银行的性质虽然仍属于专业银行,但已经开始承办非政策性的业务。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建设银行就已经在承继原有职能的同时不断拓展银行职能,先后开办了信贷资金贷款、居民储蓄存款、外汇业务、信用卡业务,以及政策性房改金融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多种业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为适应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银行先后开办了现金出纳、居民储蓄、固定资产贷款、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国际金融、住房贷款和各种委托代理业务。通过开办各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商业银行业务,建设银行丰富了银行职能,初步形成了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管理的架构,也为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开拓、创新”成为了建设银行发展的主旋律,财政职能和银行职能相互依托、相得益彰,建设银行抓住机遇、激流勇进,自身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第三阶段(1994年至2004年)经管体制全面改革

1994年是建设银行发展的转折之年。根据政府要求,建设银行将代理财政智能和政策性贷款职能分别移交给了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并准确把握住商业银行改革方向,先后对资金管理体制、信贷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体制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总行和一级分行集中调度、统一调度和经营资金的能力增强,财务会计制度进一步向国际准则靠近。从1996年3月起,建设银行启用了新行名和行徽,并同时导入企业识别系统(CIS);推行了建设银行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确定了发展目标、经营理念、形象宣传用语等文化要素体系,印发了企业理念管理手册和员工行为规范管理手册,在全行进行企业理念教育和制度建设。2001年初,建设银行提出“建设银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要建设我们的家园文化”的文化定位,在全行员工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种以“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家园文化”迅速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第四阶段(2005年至2019年)股改挂牌成功上市

2003年12月30日,国务院决定对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2004年9月17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依法成立,建设银行实现股改上市,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时期。自此开始,建设银行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发展战略规划,在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推进转变经营机制的过程中,着力构建适应现代商业银行需要的企业价值理念体系。2007年建设银行再一次率先出台了具有现代商业银行典型特征的企业文化要素体系及员工行为规范、职业操守等制度体系,明确了“始终走在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最前列,成为世界一流银行”的愿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诚实、公正、稳健、创造”的核心价值观和“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为员工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为社会承担全面的企业公民责任”的使命,将爱社会责任管理融入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全流程,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现代商业银行的本质内涵。

加强建设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作为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的企业文化不仅沿袭了传统文化中符合国民大众朴素认识的积极方面,还融合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野下科学理性、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文化要素,两者相依相傍、相辅相成,赋予了建设银行企业文化稳定的内在结构,不仅随着时代发展被赋予分属于不同时期独有的气质和内涵,又不至于显得割裂,反而呈现出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特征。

田国立董事长在2018年全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在工作中注入灵魂、倾注感情,把建设银行活的灵魂宣传出去,把一线火热的生活活灵活现地宣传出去。”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在建设银行成功实现从政策性专业银行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转变过程中,其稳健、负责的企业形象也深深扎根于国民心中。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会造就自身持久的生命力,还能成为企业基业长青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便愈发凸显。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存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优胜劣汰不仅是自然法则,也是商业定律。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找准经济行为的立足点。如今,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企业文化管理不仅能提高企业竞争的综合实力,甚至在更宏观的层面上,影响国家对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上世纪90年代“要买房、到建行”的宣传口号朗朗上口,在普罗大众中耳熟能详,就是企业文化成功输出的一个优秀范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逐渐加深,企业可能会成为不同国家、地域文化竞争的焦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一再凸显;而企业文化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由此可以看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原生动力,更是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得以存活壮大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在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客户的选择更取决于对企业文化、及其对企业文化衍生的形象的认可程度。而企业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优秀的企业文化站在精神与觉悟的高度,通过精神的宣导、行为的培育,使员工个人行为向有利于本行总目标的方面前进。建设银行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相较之下能很大程度上正向影响和引导员工的行为和价值取向。企业文化能够影响行为习惯理念和思维方式,对员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卓越的业务素质都具有潜在作用。规范向善的同时,持续呈现出一种“约束”的力量;且这种约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可,其力量可能要比传统意义上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更为强大。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公众形象

商业银行的公众形象会直接影响客户的第一印象和合作意愿。1996年,建设银行全体职工捐款设立“爱心基金”,用于在贫困地区建设“希望小学”,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和奖励见义勇为的勇士,使千余名学生得以顺利完成了学业,在当时引起轰动。2018年,建设银行开始打造“劳动者港湾”品牌,为户外劳动者歇脚停靠提供便利的场所,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警察、城管等户外劳动者可在港湾内免费饮水,歇脚,赢得了国内大量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人民网甚至将此举评为“城市精神新‘地标”。由此可见,塑造企业品牌,可以增强社会公众对商业银行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的社会影响力。

新时代建设银行的价值观重塑

“商业银行以什么样的姿态迈进新时代,银行是干什么的,是为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建设银行用崇高的责任感和笃定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作为新金融的探索者、推动者、实践者,建设银行掷地有声地回答道,“银行要回归到服务社会的本源,脚踏实地解决社会问题,才能让银行业重新赢得民众的尊重,让银行工作者重新赢得职业的尊严。”纵观历史,深植时代背景、解决时代痛点,这不仅是建设银行一如既往的工作理念,也是建设银行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建设银行正是在各个历史阶段中,针对性地解决时代发展矛盾的同时,调整重塑价值观和服务文化,才构筑了自身发展的历史逻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住房租赁、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战略”,不仅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出的实际行动,也是对新时期银行业定位的再思考和银行文化的重塑。当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达到匹配,才能造就真正卓越的企业。以战略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可以为建设银行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

(一)住房租赁——圆梦之举

201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概念,承载了中国人几千年以来的家园梦,更是“中国梦”的重要构成部分。建设银行从担当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的高度出发,积极履行国有大行责任,发挥传统优势,实施住房租赁战略,积极向社会传导新时代住房消费新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住房租赁金融服务和解决方案。建设开放共享的住房租赁平台,激活存量房源,培养住房租赁新生态,帮助更多老百姓实现安居乐业之梦。

(二)普惠金融——溯源之心

助力实体经济,回归服务本源。建设银行牢记李克强总理“小企业、大事业、无止境”嘱托,秉承“数字、平台、生态、赋能”的发展理念,贴合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打造普惠金融“建行方案”。创新推出“建行惠懂你”APP一站式融资服务平台,打造“三惠合一”普惠金融平台,积极推进“创业者港湾”建设,破冰“普惠资产证券化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与政府共建“企业氧舱”,推出“复工助企”计划,创新“云义贷”产品等,推出“创业者港湾”,打造创业创新孵化平台,成为国内首家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破万亿的商业银行,2020年建设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近5000亿元。聚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铺设乡村“裕农通”服务点,建立“村口银行”;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打造“民工惠”平台,破解农民工讨薪难问题;为地方政府智慧政务系统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助理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三)金融科技——未来之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建设银行深入推进智慧金融建设,打造融合C端场景的新零售格局,构建产融结合的新对公生态,支持资本市场业务协同发展,推进智慧渠道及智能运营能力建设,提升集团一体化智能风控能力。赋能中小金融机构,累计向328家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推动风险共治。2020年末,建设银行金融科技人员数量为13104人,占集团人数的3.51%。2020年,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投入为221.0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3%。累计获取专利授权56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68件,数量居国内银行业第一位。

展望未来,要实现建设银行改革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企业文化之“魂”,把促进建行科学发展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建行与客户及员工共同发展作为企业文化建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把提升“善建者行、成其久远”品牌形象和价值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把工作机制和文化载体建设作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积极适应综合化经营、集团化管理、国际化发展、全球化服务、海内外联动中跨文化管理的需要,培育具有建设银行特色的集团优秀企业文化,为实现“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现代化大银行的战略愿景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猜你喜欢
建设银行商业银行建设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建设银行利增6.1% 日赚6.2亿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