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丽蓉 陈佳渲 叶春霞 林邹燕 陈新吉
随着社会的智能化,加上人口的老龄化,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互联网+助力养老模式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60—64岁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5.2%,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13.5%。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重,加上互联网大数据的迅猛发展,智慧养老俨然已成为国内外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首届中国智慧居家养老高峰论坛云峰会、 2020全国智慧康养大会等一些列大会成功举办,专家学者们在推进养老服务创新模式的观点和经验亦不断加强。在疫情的作用之下,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不断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也被改变了许多,科技和健康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之下,智慧养老服务的产业链不断拓展,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贸易沟通,各个国家都在寻求更好的发展,地球村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发展中国家人口结构比较正常,而随着不断的发展,很多正朝着发达国家前进的国家,人口正在减少,而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在下降,甚至于呈现了负增长,例如德国、意大利、瑞典等。这引发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会带来许多问题,而养老问题更是大家热议的一个问题。当然,我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
国外的智慧养老服务发展较为悠久,是建立在比较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上,因此发达国家现在发展智慧养老的主要目标是技术的开发,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开发出更高级的智慧养老模式。西方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比较早,在养老服务体系上建立了较为完善健全的机制,对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率先进行了有关智慧养老项目的实践,并获得一定的成效。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自 20 世纪 50 年代起, 英国开始发展由政府主导、 依托社区、 非营利组织辅助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而作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的美国,其人口老龄化的情况比较特殊。美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相较于其他的国家要缓慢很多,但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近几年美国的人口老龄化处于上升趋势。虽然美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并不算高,但美国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智慧养老实践探索的国家,从1984年的首栋智能型建筑,到1999年美国各州开始陆续建立的老年人移动医联网,目前,该医联网已经覆盖美国50个州、1000多个城市,包括12500多个分支机构,美国的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相对非常成熟。
作为进入老龄化最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日本的养老需求巨大,在早期,日本就开启了养老社会化的推动,颁布了老年人相关的福利政策,让养老在社会、家庭、个人之间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养老体系。日本的养老机构会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按需划分机构,发展成了十余种针对需求的特色养老机构。它还建立了“年金制度+医疗保险+介护保险”的综合养老保障体系,更好地支撑了不同情景的养老服务需求。
自从2005年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我国的养老产业就开始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养老机构和养老设施不断增加。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各种科技力量的不断推动,我国养老产业从传统模式走向了智慧养老模式,满足了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创新和突破。借助高新技术手段,让养老产品和养老服务更好的融合,让智慧养老服务更加贴合老年人的需求。帮助就餐、帮助洗浴、帮助清洁、帮助出行、帮助解决紧急状况等等,智慧养老服务融合了高科技与周到的服务,借助技术平台让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服务更加贴切需求。
(一)生活起居上的应用
智慧养老在生活起居上的应用,主要是对老年人在家里能够单独、便利的生活提供帮助。养老设施要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个人特点去全面地改进室内地板、卫生间、床头柜、大门、监控等室内结构设施。特别是单独居住、身体不便的老年人,他们在生活上存在一定阻碍,这就更加需要在起居上应用智能设施,以全面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如厨房里安装烟雾探测器、燃气传感器,能够在气体泄漏时连上排风设备、切断燃气。如老年人手上佩戴智能手环,定时提醒血压、天气状况,生病时提醒多喝水按时吃药,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呼救。在大门安装人脸识别,方便老年人进出,并能提醒老年人来拜访的具体是哪位亲朋好友。
如智能音箱,老年人下达指令“打开客厅的灯”“关闭空调”等,家里设施就能够反应,不需要老年人去按开关、找遥控器,少了许多的麻烦。再如智能扫地机,它能够定时去打扫卫生,没有电可以自己去充电,让老年人不用去弯腰打扫卫生,十分省力。
(二)医疗上的应用
现在医疗更加智能化了,药店、医生、患者可以连接在一个平台之上,沟通更加便捷。如在家里放置一个医疗机器人,实时收集老年人每天生活数据进行汇总,当有隐患时及时发出提醒,还可以联系、预约医生,直接根据医生发送的药方在网上下单购买药品送到家里。根据医生的诊断信息,医疗机器人能够结合老年人每天的生活数据、习惯,制定最适合老年人的康复计划,并及时提醒、监督老年人完成。医疗机器人还能够给老年人腰酸背痛时进行穴位、针灸、按摩,让老年人得到很好的照顾,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三)情感上的应用
由于快节奏式的生活,年轻人大多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年老的父母,老年人家庭内部的沟通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生活上总会有些许落差,这种情况就需要另外寻找情感上的安慰。如日本的情感陪伴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的智力达到了婴儿的水平,身体从头到脚都有传感设施,老年人可以用手去触摸它并和它互动交流。它们能够倾听和陪伴老年人说话,给它们取名字也能够自动记录下来,可以在日常生活上成為老年人情感上的依托。还有智能宠物狗,它的外貌和行为都和正常的狗相似,会吠叫和摇尾巴,抚摸它还能够做出回应。狗狗能够识别主人的脸,并且全天陪伴在主人的身边,它们拥有学习能力和情绪特征,能够在主人不开心时陪伴、安慰,还带有情绪需要主人的安慰互动。智能宠物狗比正常的狗狗更加地懂得陪伴、体贴老人,而且还少了养宠物的麻烦,能够实现老年人的情感依托。
(四)娱乐上的应用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目前的老年人大多有退休工资,经济上的积蓄也越来越多,加上知识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他们不在满足于下象棋、打牌等传统的娱乐方式,而是开始接触学习互联网。老年网民的数量逐年递增,全民K歌、朋友圈、抖音、快手、淘宝上都有他们的身影。
而且老年人的时间充裕,刷视频、购物、分享日常的动态也成为了他们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
(五)学习上的应用
在数据、信息共享的社会,利用互联网学习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上网学习不仅仅只是年轻人,老年人也开始在网上搜索资料、自己学习。比如搜索菜谱,跟着网上的视频学习做菜肴、甜点。比如老年人上网学习英语,练习口语、听力。
老年人利用信息学习新鲜事物,不仅可以提升生活的乐趣和质量,更能锻炼思维和记忆能力。
(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养老需求不断提高
中国一直有一种养老模式,那就是家庭养老,然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在城市生存,乡村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这种现象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而这也逼着养老模式得进一步发展。中国老龄化已经在逐渐加剧,而这当中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变大,国家脱贫相关的情况因此受影响,年轻人赡养老人的压力加大。在这里我们主要探究的是养老问题。
(二)科技高速发展,养老产品不断革新
AI、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云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适用于养老的智能产品不断进入市场,促进了智慧养老产业的革新。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与突破,各种应用软件应运而生,使智慧养老更好地实现、更好地得到运用。而互联网的发展,网购、移动支付、面对面视频等更是已成为一种常态,而这也在一定程度影响着人们的养老,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科技的发展可以给人们生活品质带来提升,而在这引发了许多人对于智慧养老的想法。国内外都有人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例如,荷兰南部小城菲赫特的一家养老院内,老人们围成半圆跟着一个人形机器人锻炼身体,而美国的利用手机应用软件(APP)也可以实现老人和外界零距离接触,如此等等。
(三)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智慧养老项目的实施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也促使我国智慧养老的规模快速增长。中央和地方出台了多个政策措施,让我国智慧养老产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方向。自从2011年国务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养老服务平台的试点建设扩大实施,此后发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直到2015年明确地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我国智慧养老服务有了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体系更加完善,推出了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智慧医院建设等一系列政策,这些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让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潜力。
目前,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且已经有许多有价值的项目得到了应用。虽然我国当前的智慧养老还在初步发展的阶段,但未来的发展前景、市场需求确是十分的广阔。人口老龄化的刚性需求大大激增,特别是90后、00后的父母在步入养老阶段对养老服务需求将会有更大的改变。未来,随着养老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养老产业进一步的完善与创新,将让老年人体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大大提高幸福感。我国的智慧养老事业正处于初步探索,也处于机遇阶段,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和改善。未来互联网科技的趋势会使养老产业更加贴近智能化、多元化发展,满足老年人在物质、精神上的需求目标。应切实从实际需求出发,加强与国外智慧养老机构和人才的沟通,利用互联网科技助推养老产业多方面的和谐发展,让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到满足,为我国现在的养老困境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基金资助: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201376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