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足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4-03 08:08袁文杰陆大明徐雪平
中外医疗 2022年32期
关键词:趾骨跖骨克氏

袁文杰,陆大明,徐雪平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江苏昆山 215300

足部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病之一,即发生在跟骨、跖骨、趾骨等位置的骨折问题,对患者日常生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据2019年调查统计显示,全球骨折患者数量约4.55亿例,新发骨折患者数量约1.78亿例,我国60岁以上人群骨折发生率约56%,而足骨骨折发生率占比全身骨折情况的10%左右[1]。目前临床治疗足部骨折的方式为手术治疗,较为常用的措施为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术[2],两者如何选择已成为临床深入探讨的课题。前者具有创伤小、价格便宜等优点,但抗旋转能力较差,固定效果不理想。而微型钢板内固定则具有良好的抗旋转能力,固定效果佳,对促进足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本研究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足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克氏针内固定与微型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入院治疗的120例足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红白球抽签结果进行分组,抽取白色球患者划归入对照组,共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6~70岁,平均(41.24±3.59)岁;跖骨骨折24例,趾骨骨折36例;开放性骨折17例,封闭性骨折43例。抽取红色球患者划归入观察组,共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16~70岁,平均(42.02±3.62)岁;跖骨骨折25例,趾骨骨折35例;开放性骨折15例,封闭性骨折45例。两组患者资料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取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X线、CT诊断确诊为足部骨折问题;②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③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原发性足部功能障碍者;④临床资料缺失,排斥配合治疗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方案,在实施手术前应为患者介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的大致流程,在其自愿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干预。手术时指导其取平卧仰卧位,患侧下肢保持外展状态,选择经腰麻处理。待麻醉生效后,主刀医生右手持骨钻,并安装克氏针(规格为1~1.2 mm),左手持患侧足部,经由骨折远端穿刺,将克氏针打入髓腔后到达骨折位面,在此过程中需尽量避开趾关节伸肌腱等软组织,避免影响足部结构功能。在肉眼直视状态下打入克氏针,辅助人员须在骨折端给予适当的牵引,确保固定方向的正确,主刀医生左手握持足部时还需适当对骨折端的侧位移情况予以矫正,右手克氏针固定方向适当调整进行配合。克氏针尾端需预留3 mm后弯折,提升固定效果,预防滑脱。

1.3.2 观察组 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方案,手术体位、患肢摆放、麻醉方案等与对照组完全相同,且需在踝关节以上放置气囊止血带,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如患者为开放式骨折,则无需作切口,对创口进行修整后直接入路;如患者为闭合式骨折,则需在骨折的足背处作弧形切口,入路后确认趾关节伸肌腱,在充分保护下将周围筋膜切开,并避开腱鞘、血管等软组织。适当剥离骨膜后,对骨折面周围的副韧带予以保护,清理血肿灶,待充分暴露骨折面后,对断端处给予处理,切除嵌入的部分软组织,并根据解剖学位置进行复位。待完全复位后,置入微型钢板,于骨折面背面的内、外两侧选择其一放置即可,如患者为跖骨干发生骨折,则需选择4孔或6孔微型直钢板;如为跖骨头发生骨折,则需选择L型或T型微型钢板;如为趾骨发生骨折,则可根据骨折具体情况选择直型或L型钢板。内固定完成后,如稳定性较强,则无需在术后采取石膏外固定辅助,且在术后48 h内应进行主动运动评估。如患者足部为粉碎性骨折,则内部定稳定性通常较差,需采取石膏外固定辅助干预,外固定时间维持在3~4周间,待石膏拆除后方可进行主动运动评估。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比较。显效:完全愈合,对日常行动无影响;有效:骨折处轻度愈合不良,对日常行动产生轻度影响;无效:骨折处愈合不佳,严重影响日常行动。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手术用时、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行走时间)比较。③足部功能比较。通过Maryland量表评估,量表内容涉及疼痛0~45分、行走 0~10分、稳定性 0~27分、上楼梯 0~8分、外观0~10)5个方面内容,得分与对应功能成正相关。④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感染、骨折移位、畸形愈合。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及术后恢复各项用时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及术后恢复各项指标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及术后恢复用时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及术后恢复用时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手术用时(min)32.19±5.23 45.95±5.89 13.531<0.001住院时间(d)7.13±1.06 14.24±1.12 35.714<0.001骨折愈合时间(周)12.23±3.15 18.05±3.21 10.024<0.001负重行走时间(周)15.29±3.12 23.08±3.20 13.501<0.001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足部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评分足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足部功能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foot 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s),points]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足部功能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foot 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s),points]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疼痛39.48±3.25 30.11±3.27 15.743<0.001行走7.14±1.06 5.01±1.09 10.851<0.001稳定性20.15±1.21 15.09±1.26 22.437<0.001上楼梯7.02±0.31 4.49±0.39 39.336<0.001外观8.04±0.26 6.13±0.29 37.985<0.001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率为1.6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足部骨折相比于其它长骨骨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足部内除跖骨外均为短棒状或块状骨骼,且复杂程度较高,拥有较多的软组织(肌腱、神经、筋膜等),所以在发生骨折后很容易对其外观、功能造成影响[3-4]。即便骨折造成的位移程度很小,也可能直接影响足关节功能,甚至诱发跛行的情况,因而临床对于足部骨折的治疗要求相对更高。其中单纯保守性外固定虽然操作简便,也不会给患者带来创伤影响,但其应用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对于开放性骨折、复杂性内骨折的患者群体均不使用,且应用后远期畸形愈合的概率也相对较高,外固定时间相对较长,为其生活带来明显影响,不利于早期阶段足部关节和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5-6]。外固定方式以石膏固定为主,在石膏内趾骨仍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难以有效避免足部异常活动下引起的骨骼位移问题,也不能确保愈合过程中均处于复位状态。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临床均推荐以外科手术内固定方式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在切开骨折处周围软组织的前提下,对骨折面进行复位,确保复位的准确性,对主治医生的个人素质要求不高,而外固定下的复位往往不采取切开直视操作,而是在闭合状态下给予复位,对医生的素质要求极高,如对足部骨骼关节生理位置掌握不足,很容易引起复位不当的情况。同时内固定还可利用器械(克氏针、微型钢板、钢钉等)辅助固定,以确保在骨骼愈合阶段不会产生明显位移,即便在不配合外固定的情况下,也可有效提升愈合的有效性。临床针对足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包括5种,根据生物力学分析评估结果显示,以微型钢板内固定效果最好,其次为克氏针下的交叉内固定方案[7-8]。

其中克氏针内固定法操作简便,且对骨折处周围软组织、供血功能等的干扰程度相对较低,手术成本也相对较低,术后骨骼恢复后内固定物取出难度较小,因而患者的适应人群相对更广[9-10]。但克氏针使用后更容易发生脱落的情况,尤其是在应对骨骼旋转、关节扭曲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松脱的问题。为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现代克氏针内固定往往选择髋关节固定,以提升稳定性,但会对术后早期锻炼产生明显影响,远期容易造成关节僵硬、骨连接不良等问题[11-12]。加之趾骨的髓腔较小,克氏针打入角度控制难度较高,操作不当容易出现同侧穿孔的情况。微型钢板内固定虽然操作相对复杂,但固定效果更加明显,加之钢板本身厚度较小、强度较高、韧性较高,在术后恢复时有利于早期锻炼[13-14]。同时微型钢板可根据骨折位置、骨折特点不同,选择不同的性状和长度,以更加满足足部力学解剖需求[15-16]。微型钢板材料的重量相对较低,在保证固定需求的情况下可最大程度减轻负重感,大多数情况下无需外固定辅助[17-19]。

本研究显示,足部骨折患者中,采取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与周焕高等[20]发表文章结果中观察组有效率(81.2%)高于对照组(40.0%)(P<0.05),相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足部骨折可优先选择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效果佳、安全性理想等优势,可有效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趾骨跖骨克氏
田径运动员趾骨形态与跳深实验中支撑时间关系的研究
全力以赴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足第2~5近节趾骨骨折
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解剖与临床应用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
带甲下趾骨(足母)甲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皮肤套脱伤
跖骨缓慢延长植骨治疗严重跖骨短小畸形
常见跖骨畸形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