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籍文献是记载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历史文物。博物馆是馆藏和保护古籍文献的重要场所,随着时间的流逝,古籍文献在灰尘、空气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开始酸化、霉化,并失去纸张的机械强度。保护古籍文献并将古籍文献电子化是当前苏州博物馆抢救古籍文献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的让古籍文献代代传承,苏州博物馆需要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和利用措施进行深度挖掘。本文对苏州博物馆古籍馆藏情况进行了概括,并分析了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的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研究结论能对苏州博物馆古籍文献管理工作提供一点参考性信息。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古籍文献;提高;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1-199-03
【本文著录格式】顾霞.谈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的保护与利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2,01(01):199-201.
前言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我国古籍文物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对古籍文物不仅具有搜集和馆藏的使命,还有保护和利用的使命。古籍文献能让中华文化得以不断的传承和普及,为了增强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博物馆除了对古籍文献进行保护外,还需要積极提高古籍文献的利用率。提高古籍文献的利用率除了对古籍文献进行展示外,还需要紧跟随时代的步伐,根据不同社会大众的需求,开发古籍文献的影印版、电子版和音视频版,让古籍文献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从而提高古籍文献的利用率。
一、苏州博物馆古籍馆藏情况简介
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馆位于张氏义庄,图书馆馆藏文献主要分为古籍文献、平装图书、画册和期刊,古籍馆藏在太平天国忠王府藏书楼内,平装图书、画册和期刊馆藏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书库内。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馆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2017年对张氏义庄西路进行了改造,将原苏州博物馆图书馆馆藏书籍整体搬迁至此,并于2018年6月正式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苏州博物馆创建伊始,为了丰富图书馆藏资源,工作人员积极搜求古籍文献资料,并得到了众多名士的响应,他们纷纷解囊相助,将家藏珍品捐献给了苏州博物馆,同时,前辈们还在民间抢救保护了大量的古籍善本,并保存至今。近年来又征集了一批苏州潘氏稿本文献,吴江吴氏稿本文献、进一步丰富了馆藏。经过6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馆收藏的古籍总量已达3万多种,共计10万余册。古籍以家谱、地方文献、碑帖拓本、名家手稿等为特色,在700余种古籍善本中,67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27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馆藏文博类图书总量超过1万余册,以历史、文物考古、博物馆学、古籍整理和艺术图录五大系列平装图书为特色,形成了文博书刊藏书体系。2010年,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馆被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馆将古籍图书进行数字化,馆藏古籍、家谱、电子图书逐步实现在线查询阅览,为读者使用提供了便利。古籍、文博图书、电子文献成为三大馆藏特色资源。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馆还购入大量儿童文博类读物,适合各年龄段小朋友阅读,能使他们对博物馆逐渐产生兴趣,并拓展知识面。
二、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的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
(一)传承珍贵的文化遗产
目前,苏州博物馆已经馆藏了数10万余册古籍图书,这些古籍图书包括佛教经卷、地方文献、碑帖拓本、名家手稿等,在历经几百年的传承中,这些古籍图书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纸质酸化、粉化、酥朽破碎及霉变等问题。苏州博物馆在传承这些古籍图书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古籍图书受到自然或人为的损坏,会对古籍图书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维修,以确保古籍图书能完好地传承。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苏州博物馆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古籍图书,现对博物馆内馆藏的古籍图书开始进行数字化扫描,将古籍图书的内容进行电子化保存,在做数字化扫描的同时,还相继整理出版了《苏州博物馆藏古籍善本》《苏州博物馆藏晚清名人日记》《苏州博物馆藏近现代名人日记》《苏州博物馆藏古吴莲勺庐戏曲抄本汇编》《谢家福日记(外一种))》《谢家福书信集》《雪盦日记》《狮子林纪胜集》《吴郡文编》等一些图书。这些珍贵的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在苏州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保护下,才能得以完好的传承。
(二)进一步搜集和补充文化遗产
我国的历史文化十分丰富,同时我国的历史也十分特殊,在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战乱之后,我国的很多文化遗产散落在民间各处,尽管我国的考古学家们对文化古籍进行了搜集,但是仍然有部分未知的文化遗产散落在民间。苏州博物馆在草创之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搜集古籍文献向社会号召,社会各界贤达也积极响应了苏州博物馆的号召,使得苏州博物馆的古籍文献得到了充实。苏州博物馆为了更好地保存古籍文献,完成博物馆的使命,仍然在民间不断的搜集古籍文献,这将会进一步补充博物馆的馆藏文献数量,同时让更多的古籍文献获得更加科学的保护。
(三)弘扬及普及优秀优秀传统文化
博物馆除了搜集及保护古籍文献外,还会定期对社会大众进行免费开放,最大化的发挥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展览价值。同时还经常举办馆藏少儿文博读物夜读分享会、少儿文博读物亲子阅读打卡活动、少儿诗词朗读活动、刷印活动、古籍善本晒书分享会等,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沉淀了大量的文献、艺术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记录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隗宝。博物馆将古籍文献进行对外展示,不仅能让社会大众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提高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水平,还会让社会大众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对中华文化树立更强的信心。
三、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在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古籍保护人才匮乏
保护古籍是一项细致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博物馆古籍工作人员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完成古籍保护工作,既要有广博的非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文字学、音韵学、版本学、目录学、考据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并熟悉馆藏的专业知识。随着信息技术进入古籍保护工作范畴,博物馆古籍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实践能力,会规范使用各种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防护设施。在这种要求下,苏州博物馆的古籍保护人才出现十分匮乏的现象,在古籍文献需要被数字化的情况下,苏州博物馆现有的古籍保护人才无法满足相关需求。
(二)古籍文献面临老化问题
由于早期的造纸技术落后,纸张脆弱、含酸量高,因此,早期的古籍破损现象较为严重,有较大一部分早期的线装书pH值在3以下,纸张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酸化和霉变问题,失去了纸张应有的机械强度,这部分古籍亟需被修复和数字化。尽管苏州博物馆为了更好地保护古籍文献,建立了恒温恒湿的文献保护馆藏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纸张的固有特性,恒温恒湿的馆藏库仍然无法完全规避古籍文献面临老化的问题,为了确保古籍文献能完好地传承下去,苏州博物馆开始逐渐对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
(三)古籍文献的利用率不高
古籍文献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记录了中华文化的精粹内容。目前在市面上也有许多古籍文献出版物,但是这些古籍文献出版物的传播效率较为有限,主要是部分对古籍文献比较有兴趣的读者购买。进入新纪元以来,新一代领导集体多次提到要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外输出。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着较深刻的理解和认同,能深刻地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内容、精神内核和历史发展等。而深刻的了解和认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则需要阅读古籍文献,从古籍文献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古籍文献仅仅在对古籍文献感兴趣的读者群体中进行传播,显然传播范围十分有限,其利用率亟待再度提高。
四、对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在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对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在保护方面的建议
1.多措并举培养古籍人才
针对苏州博物馆古籍人才缺乏的现状,苏州博物馆可以通过多渠道来引进及培养人才。第一,与相关高校的博物馆管理相关专业、考古学相关专业的院系进行联系,与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和聘用机制,既解决高校博物馆管理相关专业、考古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能针对博物馆当前的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第二,采用以老带新的人才培养方法,为博物馆培养一批掌握相关古籍保护、修复知识的专业人才。第三,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引进一批具备丰富古籍文献修复经验的人才。第四,定期与其他博物馆进行文化和经验交流,积极学习其他博物馆的值得借鉴的古籍人才培养经验,以及古籍文献保护经验,为苏州博物馆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梯队。
2.优化古籍图书馆藏环境
空气中的灰尘对古籍图书具有十分显著的破坏作用,因此,苏州博物馆需要彻底清除古籍文献馆藏室内外的灰尘。灰尘漂浮在空气中,颗粒十分微小,且吸附能力强,大部分灰尘肉眼不可见,这些灰尘附着在古籍文献上,会让古籍文献的纸张变成酸性或碱性,而呈酸性或碱性的纸张又更加容易吸附灰尘,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而灰尘是微生物理想的繁殖及传播基地,微生物在繁殖和生长的过程中会分泌出含有酶和有机酸的霉斑,这会直接影响纸张的质量,使得纸张霉变和酸化。据此,苏州博物馆应该优化古籍图书馆藏环境,建立密闭的或零灰尘的古籍文献馆藏环境。通过在馆藏室外栽种合适的绿色植物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气体,以及尽量减少馆藏室内的通风次数,尽最大可能减少外界灰尘和有害杂质的进入,以为古籍文献创造最适宜的馆藏环境。
3.建立健全严格的古籍文献保护制度
为了进一步保护苏州博物馆的古籍文献,苏州博物馆可以针对现有的古籍文献保护制度,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首先,需要从人文方面规范管理工作,提升古籍文献的管理和存放质量,避免在进行管理时出现损坏。其次,对每一本古籍文献按照尺寸制作函套,运用函套密封的方法对古籍文献进行保护。最后,建立严格的古籍文献利用制度,不管是对古籍文献进行借用,还是对古籍文献进行展示,均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确保古籍文献在规章制度的保护下不会遭到无意破坏。
(二)对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在利用方面的建议
1.建立古籍文献数据库
目前苏州博物馆正在对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为了扩大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的利用率,苏州博物馆可以建立古籍图书线上数据库,将古籍文献通过手工录入的方式,或以扫描的方式上传成电子文本,让对古籍文献比较有兴趣的读者能通过网络浏览古籍文献的内容。同时,苏州博物馆可以针对对古籍文献版本不做过多考究的读者,出版影印版古籍图书或电子版古籍图书供读者购买,提高古籍图书的传播率[6]。
2.加大对古籍文献的宣传力度
目前,苏州博物馆古籍文献的展示及宣传主要限于博物馆及周边,总体来说宣传范围较小,且宣传力度不足。为了更大化地提高博物馆古籍文献的利用率,让更多的社会大众对古籍文献和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苏州博物馆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对古籍文献的宣传范围,并加强对古籍文献的宣传力度。一方面,苏州博物馆可以撰写较具吸引力的文案,并制作易引起社会大众兴趣的静态宣传图,在公共交通的车身和广告栏、电梯电视、楼宇电视等处进行广告宣传,提高古籍文献信息的曝光度。另一方面,可以在各种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广告平台宣传古籍图书影印版和电子版,提高古籍图书影印版和电子版的知名度,让更多社会大众知晓影印版和电子版古籍图书。
3.将古籍文献音视频化
在新媒体时代,博物馆对古籍文献进行展示既存在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优势在于社会大众能一睹古籍文献的真容,能切实感受到古籍文献在传承中留下来的历史痕迹;劣势在于部分社会大众无法真切感受到古籍文献的精神内涵和所要传递的文化价值,同时,进入博物馆参观古籍文献也并非人人都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为了提高古籍文献的利用率,博物馆可以将古籍文献的内容制作成大众喜闻乐见的音视频文件,并加上对古籍文献的内容详解,再将这些音视频文件上传至高流量平台,让对古籍文献不了解的社会大众和没有精力亲自到博物馆进行参观的社会大众,足不出户就能在移动设备上了解古籍文献的内容和价值,从而提高古籍文献的传播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苏州博物馆为了保护古籍文献对古籍文献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当前苏州博物馆对古籍文献的保护还存在部分问题,这部分问题需要苏州博物馆管理人员对其进行重视,并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完善。本文对苏州博物馆在保护和利用古籍文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改进苏州博物馆在保护和利用古籍文献方面的问题并非一蹴而就,还需要苏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针对问题逐一完善,逐步达到保护和利用古籍文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劉昕宇.古籍保护现状分析及工作建议[J].收藏界,2019,(05):109-111.
[2]武文杰,周余姣.存藏再生传承——论东巴古籍文献的保护[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0,(03):35-40.
[3]王雯旎,陈秀云,王芹.海南省古籍文献保护现状调研与分析[J].兰台世界,2019,(07):72-74+77.
[4]赵艳红,谢梦.馆藏古籍善本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探析——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J].纸和造纸,2019,38(01):50-54.
[5]熊炜,秦慧.古籍保护中的虫害防治及建议——从江西省图书馆古籍保护谈起[J].南方文物,2020,(05):285-287.
[6]米丰慧.探析图书馆古籍的利用与保护[J].传媒论坛,2021,4(03):132-133.
作者简介:顾霞(1979-),女,汉族,江苏苏州,本科,职称:中级馆员,研究方向为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