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劳动教育现状,无痕探寻渗透策略

2022-04-03 18:04:20闻静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现状与策略劳动教育小学班主任

闻静

摘  要:热爱劳动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良好品德,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起点更需要严格把关。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通过小学教育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劳动教育现状及开展劳动教育重要性,探索小学班主任开展劳动教育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劳动教育;课程;现状与策略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

国家在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提升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已经远离了家务劳动,成了家里的“太上皇”和“甩手掌柜”。而家长对劳动的忽视和对学生的纵容,直接导致大多数学生行为较为懒散,性情娇气,遇到一点困难就容易退缩。对此,教师需要及时调整家长心中的教育目标认知偏差: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早已不仅仅是成绩一项,还有像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等优秀品质。家长不能够指望学生升入更高的年级或者步入社会的时候再“自然”学习如何劳动,而应该在学生小学阶段就进行劳动教育。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小学生的劳动技能、动手能力以及创造力、责任感的获得都是来源于劳动,本着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

二、小学班主任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学生修炼课程

日常渗透,养成劳动习惯。好的习惯需要从生活当中的每一个小细节慢慢培养,想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班主任就必须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只有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适应了劳动的过程,才能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将劳动真正作为生活的一个部分去用心对待。

在学校里,低年级学生的自律性和管理能力都较差,班主任需要充分发挥其引导能力,以身作则,让学生看见教师的日常行为规范并进行学习。纯粹地教授学生劳动知识显然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做法。班主任可以在上课之前擦干净黑板,离开教室的时候随手带走教室的垃圾,在大扫除的时候也身先士卒主动拿起拖把。学生会把这些行为看在眼里,不知不觉也会养成良好的习惯。班主任示范之后,就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劳动,树立“小主人”意识,为学生划分值班表,明确值班职责,以及个人清洁区域。班级学生人人参与,大家都争做班级小主人,以劳动为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开展,来引导学生在日常劳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班主任还需要特别强调,学生不仅要在学校做一个爱劳动的学生,同时也要把这种良好的习惯带到家中,主动为家人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自觉做到劳动最光荣。比如盛饭、擦桌子、刷碗等劳动,五一劳动节,自己试一试独立完成所有的事情;可以把自己的劳动体会写在成长日记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在班级里给伙伴们读一读,也把感受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二)生活课程促成长

主题班会,渗透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这需要班主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改掉自身的惰性,逐渐养成爱动手,爱劳动的好习惯。对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劳动主题班会,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并对前一阶段的劳动成果和劳动活动进行一系列的反馈。班主任还可以安排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劳动的好习惯。

班主任可以邀请学生及家长前来“同上一堂课”,既可以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又能够让学生和家长明白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班主任在班会上作为主讲人首先要阐述劳动教育的现状及意义。随后,班主任可以邀请几位家长代表和大家分享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之后的改变。例如,一位母亲骄傲地和大家分享:从前家里的小朋友上学从衣服到书包都是家里人帮忙收拾整理清楚,现在小朋友自己也能够管理好个人的生活了,并且还能在学有余力的时候帮妈妈扫地,做卫生,整个人也勤快了不少。在听完了几位家长的发言之后,班主任对学生的变化做一个简短的总结,再邀请几位学生进行分享。几位学生就在校劳动习惯的改变进行了分享,同样也收获了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下,学生逐渐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在学校里,班级每天中午就餐的整个工作流程,都是由学生们开会讨论与商定,每组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学生负责为同伴们盛粥,有的是维持秩序,还有的提醒学生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言警句提醒大家把饭菜吃干净,珍惜粮食。学生们在自主劳动中慢慢地知道了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美好的生活,纷纷加入“光盘”行动中。

(三)生命课程悟成长

学科交叉融合,增强实践体验。劳动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更体现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不少人文学科也承载着劳动教育的作用,例如语文学习。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科结合,将劳动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环节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融会贯通的同时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布置了一篇写话作业,需要让学生介绍“我的一天”,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为了丰富学生的一天,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劳动给自己的一天增加不一样的色彩。有学生利用休息日去看望爷爷奶奶,并为爷爷奶奶端茶倒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的学生学着给家人做了一道菜,体会到了食物的来之不易和妈妈的辛劳,由此更加珍惜粮食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全面评价和反馈

班主任可以提前设计两张劳动评价表:一张张贴在教室,一张由学生的父母保管。每一周、每一个月都会进行一次评选,在家和学校表现优异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奖励。

例如,每周五教师可以结合家庭劳动反馈表和班级劳动反馈表,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学生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劳动之星”,并奖励一面小红旗,颁发小奖状。然后将该学生的照片和评价表张贴在班级板报中以资鼓励。其他学生见状,纷纷表示要向该同学学习,争取下一次也在评选中获得“劳动之星”的光荣称号。整个班级的氛围也被调动起来,学习环境变得十分干净整洁,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也得到了提升。

信息技术为各项课程活动助力,除了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总结与表扬,班主任还通过班级学习群上传学生劳动时的精彩瞬间和抓拍的小视频,比如,学生自己收拾好的桌面、动手擦黑板的瞬间……都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家长们更是为自己的学生点赞加油。

(二)美篇呈现展风采

班主任可以细心地把学生们劳动体验的精彩照片与小视频整理好,制作成精致的美篇作品,作为永久的纪念。还可以为表现突出的学生制作个人专辑,作为特别的奖励。家长们看到自己学生的成长足迹记录都真真实实地记录下来,更会竭尽全力地配合学校工作,成为学生成长强有力的后盾。

四、结语

总之,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之间的配合协作,改变学生目前较为懒散,行动力不强的面貌教育引導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感受劳动后收获的喜悦,进而更加主动地进行劳动,最终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责任编辑:罗  欣)

参考文献:

[1]于海俊. 坚持手脑并用,开展劳动教育[J]. 启迪与智慧:成人版(上),2020(01):98-99.

[2]杨启强,高艳霞. 浅析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对策[J]. 考试周刊,2020(19):9-10.748B3134-27E1-4ADE-BA26-06F3CF920D79

猜你喜欢
现状与策略劳动教育小学班主任
刍议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财会学习(2017年2期)2017-02-10 17:59:00
浅谈朝鲜族小学民族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文献综述
东方教育(2016年19期)2017-01-16 11:26:12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南京市农村中学开展啦啦操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小学生“海量阅读”策略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8:57:29
浅谈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几点建议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22:56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探究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02:08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35:24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