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金晶 任珍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同时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及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 1 ]。以丽水学院商学院为调研对象,通过焦点小组座谈会、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学风建设的路径探究,旨在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优良学风,以实现培育、传承、践行及弘扬优良学风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2 ]
“三全育人” 对学风建设的积极影响
人才培养是高校重要职能之一,而优良学风建设是高校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对地方本科院校的育人工作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助于地方本科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统筹规划育人工作贯穿其始终,培育优良学风。
当前学风建设的现状
丽水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立足实际,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秉承“明德笃行”校训,弘扬“乐山乐水,至善至美”校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长期重视学风建设。商学院作为丽水学院培养财务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专业人才的二级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学风建设目标,大力倡导“乐教至真”的教风和“乐学至远”的学风,全方位、多角度推进学风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学院学生整体积极向上,且努力上进。
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学院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为客观、真实了解学院学风、教风建设情况,结合研究目的,借助商学院学风建设工作推进会、学风建设集体座谈会,特殊学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大调研。其中问卷调查根据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不同,分别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对学院学风建设现状的认知,自身对于学风建设的态度,期望学风建设的模式等方面。通过线上调研的方式发放问卷,本次调研共计收回366份有效问卷,其中学生占比58.74%,教师占比41.26%。
综合调研分析发现,商学院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专业认知度分析
通过学院学风建设集体座谈会以及特殊学生个别访谈发现,当前部分学生对专业认知程度不高。专业认知度不高,一方面导致学生选择转专业的比例上升,不利于学科建设;另一方面会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产生疑问,失去专业学习的兴趣,出现逃课、旷课现象,导致学业困难,更有甚者会出现厌学情绪,导致退学。
学风现状分析
学风状况关乎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问卷调查发现,63%的教师认为“学院学生学习氛围一般”,而在“学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多项选择调查中发现,认为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的占比22.81%;认为学生学习过程被动、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占比26.31%;认为学生知识流于浅层和表面,缺乏深度探究氛围的占比21.93%;认为学生上网娱乐、打游戏现象严重的占比14.03%;认为上课纪律差,迟到、早退、缺课现象严重的占比9.8%。由此可见,目前学院的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学生主观和客观、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总体来说,学院学习风气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考风考纪情况分析
自“诚信教育”推进以来,学院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遵守考试纪律,考风良好,但调查学院学生处分记录发现,由于考试作弊而被处分的占据主体。究其原因,主要是“怕挂科”“怕重修”。在“学院诚信考试主题教育形式”的问卷中,主要是以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开展诚信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学习违纪处分规章制度等形式为主,但其中45%的教师认为“诚信教育主题流于形式”,35%的教师群体认为诚信考试中“网络宣传教育利用度不高”。由此发现,学院在考风考纪教育当中,诚信教育要更加注重内涵,在网络宣传方面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三全育人”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路径探究
学风建设是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 为了进一步巩固高校学风建设成效, 应当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维度出发,优化完善学风建设机制,构建学风建设育人共同体。
齐抓共管,实现“全员育人”
1.发挥辅导员骨干力量,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践行者,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 3 ]。首先,辅导员要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以学生课堂和学生宿舍为主阵地,端正学习态度。其次,借助主题班会、谈心谈话、寝室走访等方式融入学生集体,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以行动解决学生遇到的实质性的问题,有目的、有层次地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再者,要制定学风建设方案,结合学风建设月主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学风建设活动,提升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后,还应以整体氛围营造为切入点,丰富学风活动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守法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诚信教育、创新教育,努力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有效转变[ 4 ]。
2.“教风带学”强化师资力量,优化课程教学
根据学院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战略部署,结合专业特色,吸纳“双师型”人才,定期开展教师教学培训,优化师资队伍,创新“互联网+教学”新模式。首先,优化课程体系,满足个性化需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转变传统授课模式,创新课堂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吸引力,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构建双向教学评价体系,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最后,借助数字化平台,通过学生和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双向评价,推动教学指标体系的更新和完善,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推动学风建设发展,真正实现“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教风”[ 5 ]。
3.榜样引领强化“头雁效应”,发挥党团组织作用
榜样引领有助于带动“朋辈促学”“以优带学”的良好风气,发挥“头雁效应”。学院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中坚力量,选好人,用好人,树立表率,打造典型,借助“两微一端”,深挖优秀学生干部的典型事迹,展现学生干部风采,传播正能量。同时发挥学生支部和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鼓励参加各项党建活动。在学生党员考核中增加“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情况”以及“青年大学习监督学习成果”等项目,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此外,还应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等带动作用,开展“红色家书”“红色经典阅读打卡”“青年说”等优质校园文化活动,激励大学生主动参与良好学风建设。
4.线上线下多措并举,构建家校信息联通机制
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实行“一人一档”管理,根据学生在校行为情况,定期与家长沟通,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构建家校信息联通机制。针对学业困难学生,通过面对面谈话等方式了解学业整体情况,并通过电话或微信的方式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针对心理健康问题学生,还可通过邀请家长到校的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对学生校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5.推进校企合作,开拓校外实践基地
学院应增强辐射地方的能力,结合地方优势和专业资源,制定配套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学院品牌,推进校企合作。还可以借助学院党委力量,推进支部共建,开拓校外实践基地,借助志愿服务和暑期社会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升专业竞争力和软实力。此外,发挥专任教师和优秀校友的人脉资源,组织学生入企实习,开拓眼界,积累经验。
分级管理,实现“全程育人”
年级不同,学生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应该针对不同年级特色,实行分级管理,开展相应学风建设,保证了学风建设的连贯性。
1.大一阶段强化“源头”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一新生是学院注入的新鲜血液,也是影响学风建设成效的重要力量,学风建设侧重点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新生入学典礼、新生见面会、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帮助新生加深对校园的了解,提升归属感,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同时,以集体晨读和集体自习为保障,以优秀笔记评选为辅助,以期中考试成绩为检验,加强对学生各个学习环节细节的监控,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大二阶段提升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二阶段已经全面进入课程教学阶段,除了课堂理论的学习,学院还需重视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大学于适应良好的学生,积极推动学生开展课外学术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如“挑战杯”“互联网+”等学科竞赛,成立导师库,为学生配备指导老师,为学生提供过程性指导。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应用实践能力的同时,挖掘学生软实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大三阶段制定职业规划,培养良好专业素养
大三阶段是大学的关键时期,在做好课堂教学,增强学生专业能力之余,还要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借助SWOT分析法,提升与职业的契合度。在此基础上,辅导员、班主任等加强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规划的可行性。此外,还可以通过专业实训、企业宣讲等拓宽学生对各行业以及各行业应具备职业素养的认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4.大四阶段开展就业指导,引导树立正确择业观
大四阶段旨在帮助学生结合专业性质和个人兴趣,找到理想工作。开设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提高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整体认知,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鼓励学生创新创业,设立创业导师,普及国家优惠政策,帮扶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的疑惑和困难,提升创业成功率。还可以动用教师、学院、优秀校友、合作企业等多方力量,开展现场招聘会或企业宣讲会,为毕业生提供优质资源和优质岗位,鼓励毕业生积极就业。
立德树人,实现“全方位育人”
1.构建网络主阵地,注重网络育人实效
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风建设更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院应当充分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弘扬主旋律,借助“两微一端”结合抖音、剪映等新媒体技术以微视频、微动画等形式,依托微党课、微团课等活动构建网络育人主阵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加大学风典型人物宣传力度,成立“考研风采”“榜样力量”等专栏,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打造优良学风。
2.完善资助体系,强化感恩教育
资助育人旨在帮助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构建物质帮助、精神激励、道德培养、能力提升的育人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6 ]。学院应在落实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之下,完善资助体系,实行发展性资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资助内容,将论文发表、项目创新、等级考证以及考公考研等纳入发展性资助范围,对励志向上的学生给予物质上的激励和资助,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激发学生感恩意识。
3.搭建科創平台,推进实践育人
学院应结合专业建设实际,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引进项目资源,搭建优质平台,培养高质量人才队伍。在做好基础教学工作的同时,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科研项目和创新项目中,如“挑战杯”“创青春”“电子商务大赛”“案例分析大赛”等,当然也要配备专业导师,激发学生学术激情和竞争意识。此外,学院应开设项目指导讲座和培训,将理论知识具象化,在实际践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践行实践育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推进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武贵龙.三全育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J].北京教育(高教),2018,(12):10-12.
[2]屈咏梅,胡景乾.“三全育人”推进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康学院教育学院学风建设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9,(08):62+6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建设队伍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EB/OL].(2017-09-21)[2022-01-10].http://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17/content_5244874.htm.
[4]李昀泽.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10-11.
[5]刘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研究[J].智库时代,2019,(41):45-46.
[6]何文举,任伟.“三全育人”推动民办院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陕西省某高校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28):166-169.
【基金项目】丽水市“高等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三全育人”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路径探究(GJYJ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