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宁 晨曦
女儿的话
听说网上有个词叫“社交恐惧症”(简称“社恐”),我觉得自己好像也有这个病了。
英语老师让我们轮流做课前一分钟演讲。别的同学在台上落落大方,我却感觉自己像马戏团的猴子……太失败了,我怎么也克服不了紧张这个毛病。
另外,我只能和人一对一交往,如果同时跟两个朋友在一起,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后来一个朋友告诉我,别人评价说我很高傲,对人爱答不理。
还有,我现在跟人打招呼,尤其是跟老师打招呼也变得很困难。以前有一回在大街上碰见我最喜爱的生物老师,我高兴地冲她打招呼,可是她好像没听到,竟然没理我。众目睽睽之下我十分尴尬!我害怕这样的情形再次上演,后来再遇见熟悉的老师,我在心里默念“看不见看不见”,然后悄悄溜走……有一次,班主任在班上批评有些同学碰见老师假装看不见。我欲哭無泪,我并不是讨厌老师啊,我这“社恐症”,咋治啊?
妈妈的话
孩子,你不用太担心,其实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有轻微的社交恐惧,比如刚到陌生环境,跟陌生人交流,一般人都会感到紧张。只不过有的人掩饰得比较好,你看不出来。
不过,大部分所谓“社恐”其实是内心想太多、过于关注别人的评价所致,或者之前不成功的经验留下了心理阴影。只要跳出这个窠臼,就不会“社恐”了。
比如每个人其实都会在公共场合发言时感到紧张,不过,经过训练,或者因环境需要必须常常这么做,这种紧张就会减轻很多。
你能想象,害怕当众讲话的老师是怎样的吗?其实,没有几个老师在初登讲台时就能做到从容淡定。
我上学时跟你一样,当众发言时害羞得不得了,声音小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
记得高一时我们要选拔合唱队的队员,音乐老师特意让我站起来唱首歌,还说:“我看你平时上课唱得很投入,你来试试!”可从小到大当众演唱得到的都是被嘲笑的经验,使我站起来的时候腿都发抖,唱歌时甚至不自觉地捂着嘴……结果可想而知,我落选了。
后来上大学时,各科老师有意识地锻炼我们登台演讲,不是课前三分钟介绍,就是即兴演讲。慢慢地,我对于当众讲话的恐惧感就大大减轻了。等到正式走上讲台,我虽然心里还是打着鼓,但能做到表面不动声色了,并很快找到了一个窍门:盯着对面的墙讲课。这样我不用看学生,也就不紧张了。再后来我慢慢地改为盯着几个认真听讲的学生,通过跟他们眼神交流来获得正向的回馈。就这样,信心越来越足,我逐渐地适应了当众讲话,几年之后,就可以做到上一秒维持纪律,提醒走神的学生或者警示做小动作的学生,下一秒还能继续我的授课,切换自如,当众讲话我再也不会紧张了。
你看,我就是这样训练过来的,从一个自卑内向的小孩,长成镇定自信的老师。只要多加练习,我能做到,你也可以。
当众演讲这种事,还有一点你得知道:越想追求完美,就越会表现得差劲。如果你降低对自己的期待,放松下来,说不定会表现得超出预期。比如一开始你只要求自己能把词儿都说完,那么如果能说得流畅点、表现得从容点,都会给你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跟人交往,这里面也是有窍门的。比如你感觉跟两个以上的人交谈困难这个问题,其实,你只需要把关注点放在别人身上就可以,插不进去话就听着,不必说什么,仅仅是倾听和适时回应,哪怕只是点头微笑都可以的。你只需记得:每个人真正感兴趣的只有他自己。所谓的社交达人,其实都是善于倾听的高手。
当你卸下“在别人面前得表现出最好的自己”这个包袱、乐于展示真实的自己时,就不存在“社恐”了。
还有,素质高的人是不会以对方的回应决定自己言行的,该打招呼就打招呼,这是基本的礼貌问题。至于打招呼没有回应这种事,只要你自己不觉得尴尬,尴尬的就是旁人。如果大家都不尴尬,就一笑而过。这都是区区小事,根本不用担心别人怎么看你。
你想得太多,不相干的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让你主动对号入座,还把别人的戏码放在自己心里替别人演绎一通。其实别人怎么想的,他自己不说出来,你又从何得知呢?
不用害怕别人讨厌自己,嗯,这世上肯定会有人讨厌你,也会有人喜欢你,但更多的人对你是漠不关心的。你说,你该关注哪一部分人的反应、希望让哪类人满意呢?肯定不用管那些压根不关心你的人什么反应,对不对?
你需了解的是,大家都很忙。就算你一时出糗,一两个吃瓜群众乐呵一下也就完了。而更多的人,压根都没注意到你刚才怎么了。
这也很好理解,你想啊,天天都有能上热搜的新闻,真的是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吗?你身边最八卦的人,也不可能清楚每天热搜的全部内容,对吧?
所以啊,与人交往,避免先入为主、画地为牢、以偏概全,对他人少一些预期,不去瞎揣摩别人的心思,凡事对事不对人,就够了。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宽敞;你简单,这世界就简单!